书城亲子家教怀孕养育全典
26581400000054

第54章 产褥期护理指导(1)

产后身体变化

产褥期及其特征

胎儿出生后,胎盘自母体排出,但产妇的身体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复原。从胎盘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房外)恢复或接近未孕状态的时间需要大约42天,医学上就把这段时间叫做产褥期,俗称“月子”。月子坐得好不好,对女性的—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产褥期母体的情况会有很多变化,主要特点如下:

全身状况。

在产后的3~4天,乳房开始充盈,血管扩张,产妇会感觉胀痛,局部皮肤发热,也会引起体温短时间内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且24小时内恢复正常。如果产妇的体温超过38℃或出现持续低热,应请医生检查一下。

产后由于胎盘循环的停止,子宫缩小,再加上卧床休息,活动少,以及分娩后的情绪放松等原因,脉搏往往比较缓慢,但很规律,每分钟大约60~70次,于产后1周左右逐惭恢复正常。

子宫复旧。

产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腹部脐下一指,在腹部可触摸到子宫体,以后逐渐恢复到非妊娠期的大小。宫底平均每天下降1~2厘米,产后10天进入骨盆,腹部不能触及。子宫口关闭,到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孕前大小,重50~60克。

子宫复旧的同时,会伴有阵发性的腹痛,尤其在最初的3~4天内。经产妇腹痛比较明显,此为生理现象,一般持续3~4天自然消失,不需特殊处理。重者可作下腹部热敷、按摩,也可应用适量的镇静止痛药物。但必须排除胎盘、胎膜残留或其他疾病。

恶露。

恶露是指产后从阴道流出的排泄物。

出汗多。

产妇产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出汗多属生理现象,出汗是排泄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妊娠期母体内增加了很多水分,产后主要通过出汗排泄掉。这期间要注意防止受风、着凉,及时更换内衣,保护皮肤清洁。

乳房胀痛。

这是产后乳腺分泌乳汁所致,一般24小时后会自行消退。

便秘和小便困难。

产妇产后活动较少,容易发生便秘。这是分娩时膀胱受胎头压迫以及产后腹部肌肉松弛、肠蠕动减弱的缘故。

什么是恶露

产褥期间的阴道排出物叫恶露。恶露中含有血液、坏死胎膜组织、细菌及黏液等等。

正常情况下,产后三四天内恶露量多,且颜色鲜红(血性恶露);一周后,恶露颜色慢慢变淡(浆性恶露);两周后,恶露变淡为黄色或白色(白恶露);大约产后三周左右,恶露净止。

如果产后两周,恶露仍然为血性,可能子宫复原不佳或是子宫内有胎膜或胎盘组织残留。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不会发臭。如有腐臭味,时间过长,则是产生感染的征象。

怎样处理恶露

恶露的处置应加以重视,如不注意卫生,会使阴道、子宫感染炎症。

恶露处置前应先洗手,要用消毒纸或药棉,容易过敏的人也可以自己制作。将脱脂棉剪成5厘米大小,经过煮沸消毒后浸泡在2%的硼酸水或来苏液中,或者浸泡在稀释1000倍的消毒皂液中。随之将消毒过的脱脂棉装入带盖的容器中,这样使用起来很方便。脱脂棉煮沸的时间只需要5分钟即可。

更换脱脂棉时应在排尿排便之后,一定要在洗过手之后进行。在擦拭便尿的时候,要由外阴部向肛门方向擦拭。如果相反进行的话,就会把肛门部的杂菌带入分娩后留下的外阴部的伤口中,有引起感染的可能。如果阴道或会阴有伤口,应特别注意避免从伤口处擦拭。

注意,同一张纸或药棉不可使用两次,每擦一次要更换一块。

此外,要勤换卫生巾和内衣内裤,按医嘱服用子宫收缩剂和坐盆等,保持会阴的清洁。

恶露有臭味时的注意事项

产后阴道的排出物称为恶露,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大约在产后3周左右就干净了,也有少数延长到产后6周才净。产后应当对恶露进行仔细观察,要注意恶露的量、颜色、质和气味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了解子宫复原的情况,也可发现一些异常情况。

当发生产褥感染时,恶露可能有臭味,颜色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呈土褐色,并且混浊、污秽。子宫底部可有轻度压痛,子宫比较软,复原差,体温常略有升高,脉稍快。这时就要考虑是厌氧菌感染,多半是厌氧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诊断确立后,必须及早治疗,控制炎症,以防感染扩散。

如果产后较长时间恶露仍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随血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原很差,这时要考虑子宫内可能有胎盘或胎膜残留。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不可疏忽或拖延,因随时都有大出血的可能。

产后阴道及外阴的变化

阴道壁和阴道口在分娩时发生极度扩张,黏膜褶皱消失。分娩后,阴道变为松弛的管道,阴道周围组织和阴道壁出现水肿,淤血呈紫红色。

在产褥期,阴道壁的肌张力逐渐恢复,黏膜皱襞于产后3周时重现,阴道逐渐缩小,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并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阴道较松,皱襞减少。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成为残缺不全的痕迹,称为处女膜痕。

会阴呈不同程度的缩短。小阴唇不再覆盖阴道口,所以阴道口裸露于外阴部,成为经产妇的特征。

产后乳房的变化

胎儿和胎盘娩出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开始泌乳。

受大脑分泌的催乳激素的影响,妊娠晚期孕妇就开始分泌黄色清水样的初乳,产后1~2天逐渐增多,乳汁的分泌量随婴儿的需要逐渐增多,最高每天可达1000~3000毫升,产妇在产后24小时左右,在垂体前叶生乳素的作用下,乳腺充血肿胀,产妇可感觉到乳房胀痛,随后局部灼热(腋下或腋前有副乳腺者局部亦可肿胀)。

最初几天的初乳颜色发黄,含免疫性物质和胡萝卜素,非常有营养,易于吸收,并且可以增加新生儿的抵抗力。1周后颜色变白,变为成熟乳。宝宝对乳头的吸吮可促进母亲分泌乳汁,并有助于子宫的复旧。

分娩后腋下为何出现肿块

有相当多的产妇在分娩后2~3天内,突然发现腋下长了肿块,一般有鸡蛋大小,在分娩之前是没有的,分娩后与乳房膨胀同时出现。有的怀疑是淋巴结肿大,有的怕是长了肿瘤,心情十分紧张,甚至到处求医治疗。

对这种现象不要害怕,实际上肿块是一种乳腺,不过不是正常的乳房组织,而是先天发育不良的乳房组织,称为副乳房。由于平时没有乳汁分泌,才没有任何感觉。产后乳腺活跃,乳汁大量分泌,有时便淤积成硬块,产生胀痛感觉,这才引起注意,发现腋下有肿块。

对这种肿块不用求医治疗,实在胀痛难受时,可服止痛片或局部用皮硝外敷24小时疼痛就会消退。

产后身体其他器官的变化

产妇产后身体其他器官有以下一些变化:

心血管系统。

由于怀孕,妊娠期血容量与心输出量均增加,分娩后一般经过3~6周,通过出汗及排尿,才能完全恢复至孕前的水平。

产后3天内,由于子宫收缩,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以及妊娠期间过多的组织间液的重吸收,故血容量上升。特别是产后24小时内,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无论是顺产还是难产,产后一定要加强护理和注意观察以预防不测。

呼吸系统。

分娩后腹腔压力消失,会使横膈恢复正常运动,因此,不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形发生。如果有呼吸困难,一般需先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

泌尿系统。

经阴道分娩者,膀胱受到胎儿通过的压力,以及尿道周围组织肿胀、淤血、血肿或会阴切口的影响,致使产妇对膀胱涨满的敏感度降低,易产生排尿困难。另外,涨满的膀胱也影响子宫收缩,因此,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6小时内排尿极为重要。

消化系统。

在产褥期内,胃、小肠及大肠恢复正常位置和功能,由于腹压功能降低,肠蠕动减慢,常会出现便秘现象。

产后多长时间来月经

多数妇女于产后哺乳期间不来月经,这属于生理现象。产后什么时间来月经?往往与母亲是否哺乳,哺乳时间的长短以及母亲的年龄诸方面有关。

一般妇女在产后1个月以后,脑垂体对下丘脑所分泌激素的反应已经恢复正常,所以卵巢开始有新的卵泡生长、发育和成熟而发生排卵。大约在排卵后2周左右就来月经。

因此,不给婴儿授乳的妇女,上述变化可能发生得早,在产后2~3个月就来正常月经。但也有少数妇女虽然授乳,仍可能排卵,在产后2~3个月也会有月经来潮。在分娩后2个月左右就来月经的约占18%~23%,大多数产妇于产后4~6个月来月经。

产后怎样护理会阴部

产后会阴部可因分娩时先露的压迫及助产的操作,局部发生轻度的充血、水肿,或有会阴部的裂伤或侧切伤口。而会阴部因其解剖特点很容易被尿液、大便及恶露污染,如不注意清洁卫生,易引起产褥感染,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所以会阴部的护理非常重要。

产后可以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0.1%新洁尔灭冲洗会阴,每天2~3次或于大小便后冲洗,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干燥。

会阴部有缝线者,应每天检查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于产后3~5天拆线。若伤口有感染,应及早拆除缝线,创面每天应换药,并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尽量暴露伤口以保持表面干燥促进愈合。

会阴部肿胀者,可用50%硫酸镁温热敷或75%酒精湿敷,平卧时应卧向伤口的对侧,以免恶露流向伤口,增加感染的机会。会阴伤口完全愈合大约需2周,以后可以改为每天一次会阴擦洗。产后月经垫要用消毒后的卫生巾或其他卫生用品,卫生用具及内衣内裤要勤洗勤换,洗后应在阳光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产后痛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的产妇在产后会有子宫收缩疼痛的现象,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产后痛”。产后痛是由于产后子宫强直性收缩,子宫本身相对的缺血、缺氧所致,通常会持续2~3天。

产后子宫收缩的目的在于帮助子宫止血,并将子宫内残余的血块排出,促进子宫的恢复。通常在初产妇,由于子宫肌肉较为有力,能够持续收缩,故产后痛的感觉较不明显。

而经产妇(第二胎以上)的子宫,由于子宫肌肉的力量较差,无法持续性收缩,必须间歇性用力收缩,所以疼痛的感觉会较明显。而怀多胞胎或是羊水过多的产妇,由于肌肉较松弛,子宫不能持续收缩,也会有较明显的疼痛。

通常在生产之后,医师会开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有些产妇对于子宫收缩药的反应较强,就会感到强烈的子宫收缩痛。另外哺喂母奶的产妇,由于宝宝在吸吮的时候会刺激妈妈的脑下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引起子宫收缩,故疼痛也会较厉害。

如果产后痛很强烈,引起身体不适或焦虑,甚至失眠,则可以尝试采取下列方式改善:告知医师,视情况停止使用子宫收缩药。请医师开镇静止痛药物。下床活动,帮助子宫排空。采用俯卧姿势,可能会减轻疼痛。避免吃刺激性或是冰冷的食物。

产后为何出汗多、排尿多

绝大多数妇女在产后出现多汗现象,以夜间睡眠时和初醒时更为明显,一般产后头两天比较明显,大多在产后1周内好转。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妊娠期体内聚积很多水分,产妇皮肤排泄功能旺盛,由皮肤将妊娠期间积聚在体内的大部分水分排泄出体外,所以产后出汗多不是病态,不必担心,但要加强护理。

首先,室内温度不宜过高,要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其次,产妇穿着要合适,不要穿戴过多,盖的被子不要过厚。

再次,出汗时用毛巾随时擦干,勤换衣服,尤其产妇的内衣内裤要及时更换。

最后,有条件的话,要洗淋浴,也可以每晚用温水擦洗。一定要避免受凉。

有人认为,产妇产后怕见风,要捂着,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要门窗紧闭,穿厚衣,戴厚帽,实际上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容易使产妇产后中暑、虚脱,给易出汗的产妇火上浇油,应该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产后头几天起床会头晕的原因

产妇突然起床下地时常有头晕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头部一过性缺血造成的。产妇身体一般都比较虚弱,加之较长时间卧床,不适应突然的直立状态,就会出现晕厥。若产后出血较多,则更易出现头晕症状。

因此,产妇在下地前,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床上先坐一会儿,感觉没有不适时再下地活动,而且家人要注意搀扶和保护。一旦发生晕厥,不要惊慌,立即让产妇平躺,一会儿就可恢复,不需特别处理。

产褥期日常护理

产后要加强心理保健

由于心理、社会、内分泌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原因,产后容易发生精神障碍。在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之前,常可见有心情烦躁、容易激动、失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忧郁爱哭等前驱症状。

这一时期,产妇首先要精神愉快。科学家研究发现,没有精神负担的病人,要比有精神压力的病人痊愈得快。女性本多慈、悲、爱、憎、忧虑之心,常不能自拔,产后血虚,血不养心,最易伤动七情,故在产褥期内必须保持精神愉快。

同时,产后还要清心寡欲,即思想清静,欲望不多,倘若产褥期内仍不忘其事业,过度思虑,则使产后气血损伤身体,伤之再伤。

此外,要避免各种刺激,对外界的刺激,要善于通过调节自己的感情去适应,如和喜怒、去忧悲、节思恐等方法,排除各种杂念,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对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

产后要进行的检查

妇女妊娠期间体内所产生的生理、内分泌以及解剖上的变化,在分娩后都要逐渐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为了了解这些变化恢复情况,产妇需要去医院作一次产后检查。不要轻视产后检查。同时,婴儿也应该进行一次检查,看看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良好。产妇产后检查一般是在产后42~56天之间进行。产后检查有如下一些项目:

体重。

如果产褥期体重过度增加,就应该坚持体操锻炼,应该多吃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糖类和主食的摄入量。

血压。

无论妊娠期的血压正常与否,产后检查都应测量血压。如血压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则应进一步随诊和治疗。

尿、血。

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要注意其恢复的情况,并作尿的常规检查。对妊娠合并贫血及产后出血的产妇,要复查血常规,如贫血,应及时治疗。患有心脏病、肝炎、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合并症的产妇,则应到内科或有关科室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盆腔器官检查。

检查会阴及产道的裂伤愈合情况、骨盆底肌肉组织张力恢复情况,以及阴道壁有无膨出。

检查阴道分泌物的量和颜色。如果是血性分泌物,颜色暗且量多,则表明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内膜有炎症。

检查子宫颈有无糜烂,如有可于3~4月后再复查及治疗。

检查子宫大小是否正常和有无脱垂。如子宫位置靠后,则应采取侧卧睡眠,并且要每天以膝胸卧位来纠正。

检查子宫的附件及周围组织有无炎症及疱块。

行剖腹产术后者,应注意检查腹部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子宫与腹部伤口有无粘连。

产妇应请医生帮助确定采取适宜的有效避孕措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人工流产手术对正在恢复身体的产妇来说十分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