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跨越百年的医院
26574500000024

第24章 责任担当(2)

因为他们毕竟只是被人们称作的神,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作为沅陵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遭受瘟疫和疾病侵袭的几率要比其它医院高出很多。这是因为沅陵县人民医院是一家公益性综合单位,注定了每当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就要及时组织力量,对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扑灭,对已经造成的社会公众的健康损害要及时给予救治。

每当这个时候,在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总是人民医院冲锋在最前面。从院长到科室主任,从医生到护士,全部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听从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调度安排,从来没出现过讲价钱,怕危险,当逃兵的事情。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医院曾经几次扑灭过疟疾和其它突发性瘟疫,被群众称赞为:“不是部队的部队,不是军医的军医。”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资源性传染病,自1965年以来沅陵就有发生。1973年,由于雨水较多,加上双季稻面积推广,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产生了有利条件。从8月开始,患者人数大幅度上升,病势加剧。8月21日,医院已经收治33例,经过抢救,病愈14人,死亡1人,还有18人住院治疗。21日,医院及时成立钩端螺旋体病抢救小组,组织对病人的抢救治疗。全院的医务人员,没有一个怕传染,积极报名,要求参加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抢救治疗。

从8月21日到9月21日,医院又收治20多名病人。经过抢救治疗,有34人痊愈出院。有4人死亡。医院对死亡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死亡的4人中,有3例是入院太晚,进院不到2小时,就因肺部大咯血无法抢救死亡。据此,医院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钩端螺旋体病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抢救,就可以避免死亡现象发生。

根据医院的这一结论,沅陵县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检查和预防,及时扑灭了这起严重损害社会公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1992年4月,沅陵发生重大疟疾病情。医院接到卫生局要求尽快扑灭疫情的文件通知,及时组建多个工作小组。有的坚守医院,负责做好接诊工作,有的分头到疟疾流行严重的乡村,为病人上门送医送药,为全县及时扑灭疟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7月14日,湘西地区普降暴雨,沅陵及其周边县市洪涝成灾。洪水过后,邻近沅陵的县份有的发生了霍乱,对沅陵构成严重威胁。医院接到卫生通报后,紧急制定出“霍乱病防治实施方案”,并成立以院长莫植凡为组长,业务副院长马绍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防治医疗大队,分成四个机动小组,日夜值班和到乡村防范,开展防疫扑疫工作。特别是下到乡村的小组成员们,不怕遭受霍乱传染的危险,不怕工作生活上的吃苦受累,加班加点,星夜兼程,终于取得全县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胜利。在这次的霍乱预防工作中,沅陵县人民医院反映及时,行动快速,领导有力,成效显着,为沅陵成为无二号病县作出了很大贡献,受到市卫生局和县主管部门表彰。

尤其值得沅陵县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骄傲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医院组织医务人员深入抗击“非典”第一线,不辞辛苦,不怕危险,在抗“非典”的宣传和防治中,恪尽职守,应对有方。

“非典”疫情发生后,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和抗“非典”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成立了以院长、书记负总责的防非应急指挥系统。下设医疗救护、供应保障、消毒隔离、疫情报告4个组,共由48人组成,其中包括院党委全体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部分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并且成立了抗“非典”机动队,负责院内外“非典”排查、救治工作,有力地保证了防非人力和技术资源。

为切实抓好“非典”防治,医院多次派人参加省市有关防非工作会议或培训班,并及时召开科主任、护士长及全院干部职工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学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发放“非典”防治手册。4月下旬,由两名参加过怀化市防非培训的业务骨干给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非典”专题讲座。内容涉及“非典”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非典”防治的基本知识、“非典”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非典”病人的隔离方法、正确的自身防护措施、防护服及器具的穿戴方法等。

通过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的防非抗非意识,并且要求做到“四早”、“两首”,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实行首诊治疗负责制,首检报告制。

在防“非典”中,医院结合工作用房紧张的实际情况,把原来处于相对独立的修理组改建成了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抽调4名经验丰富的内科、传染科医生,9名护士进行24小时全天候接诊,对外地返沅人员一律实行免费测体温等排查“非典”的体检工作。截止6月底,共接诊发热病人266例,留观隔离病人2例,“非典”病人0例,疑似病人0例。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把城郊地段原种蜂场改建成了“非典”隔离病区,投入38万余元改造病房,投入15万余元在隔离病区病房添置安装了X光机、呼吸机、监护仪等必要的医疗专用设备。随时处于收治“非典”病人的备战状态。

医院向仁贵医师自担任县“非典”防治诊断治疗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时起,就不辞劳苦,不分昼夜地奔波在县城和乡村之间,哪里有可疑病人报告,他就赶往哪里进行临床排查,以一种忘我的精神,时时冲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刘朝彦医师毅然挑起全县“非典”防治主攻治疗的任务,当第一例疑似“非典”患者送到医院后,他以高度的责任感细心观察病情,分析症状,连续10多天没有离开岗位一步,直至排除可疑。医院所担负的整个“非典”防治工作不仅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获得省、市抗“非典”督察组的一致好评。

2009年春季,沅陵流行手足口病。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根据全县防治手足口病形势的需要,把县人民医院定为救治手足口病病人定点医院。医院接到任务,立即成立了专家小组和领导小组。下设救治组、疫情信息组、后勤保障组等。

在救治工作中,医院各科室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工作井然有序,进展顺利。医院多层次、有步骤的组织了全院医护人员,特别是参加救治手足口病患儿的医护人员系统学习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开展了业务讲座,组织危重、重症病例讨论及做好转诊工作,确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通过全院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同年10月底,沅陵发生甲型H1N1流感。医院十分重视,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领导小组,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护理、各科主任、护士长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院救治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组成了医疗救治梯队。正确估计疫情形势,将甲型H1N1的防控工作和救治任务及时调整到当前疾病控制工作中的重之重。医院派出救治小组23名医护人员赶赴疫区现场,及时救治发热病人,将现场隔离。并把心电图、移动式B超、X线光机迁到疫情现场并全面启动,认真做好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

11月3日,组织全院领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有关最新甲型H1N1流感相关文件精神及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医院成立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救治专家组,负责该病的防控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进行预检分诊。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第三版》要求,设立了专门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及甲型H1N1留观室。在门诊大厅及住院部大厅设立预检分诊点,指定专人负责预检分诊工作,设立了单独的隔离观察室,给隔离观察病人准备了足够的空间及物质技术条件。给患者配备了必须的防护用品、消毒用品、药品储备,保证了救治的需要。给工作人员配备了隔离衣、裤及口罩,发放了口服药品及预防药品,并给每个科室配备了空气消毒机,门急诊大厅和住院部大厅给病人免费提供了甲型H1N1流感中药茶饮用,并严格将病人做好隔离救治工作,做到完善诊疗记录,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截止11月底,甲型H1N1期间住院病人139人、门诊病人495人、确诊病例7人、留观病人327人,按上级要求,圆满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任务。

勇于担当成为走出困境的动力

担当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动力。沅陵县人民医院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每每遇到阻力,陷入困境时,都是凭借着一种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战胜困难,阔步向前。

解放初期,人民医院没有自己的住院部和门诊部。医院门诊部设在天主教堂里,住院部也是利用天主教的房子。后来,因为五强溪水电站工程迟迟不能如期修建,医院也一直没能建设自己的营地。好不容易盼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五强溪水电站终于开始动工修建,沅陵举县搬迁。沅陵县人民医院也希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移民机遇,修建属于自己产权的门诊部、住院楼,实现医院新的发展。

根据全县移民搬迁整体部署安排,医院的搬迁地址安排在苹果园。地址确定后,医院及时安排人员资金,对苹果园进行推山平地,到市里邀请建筑设计单位对医院建筑进行蓝图设计,前前后后花费了50多万。就在全院职工翘首以待新的医院破土动工的时候,上面突然要求医院停止施工,另行选址,把这块已经开发出来的地方让给其它城市居民户搬迁。

1994年1月31日下午,中共沅陵县委书记龙金华主持召开移民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变更人民医院搬迁地址问题,强调指出,这是为了加快城市移民搬迁步伐,全面完成移民清库任务,确保在1994年底五强溪电站第一台机组按期发电的需要,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对县委县政府的这项决定,医院从院长到职工,没有一个人想得通,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为什么同是移民搬迁,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地方要白白拱手相让?凭什么同是移民搬迁,医院的困难和损失就总是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

但是,移民搬迁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为了全局,牺牲局部,想不通也好,难以接受也罢,最后都必须坚决执行。医院在搬迁还未开始,就为五强溪库区建设付出了一次巨大的牺牲。

但是这次的牺牲,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头,更大的无法弥补的牺牲还在后面。经过调整的医院搬迁地址被安排在原来的县造纸厂地基上,总规划面积是26768平方米,占地40.15亩。因为资金困难,医院在1996年完成一栋门诊大楼后,就难以继续按规划完成住院大楼和医院综合楼的建设,整个建设任务只好暂时搁置下来。

就在医院因缺乏资金停止医院诸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位于明溪口的凤滩水电厂正蓄势待发,开始制定并实施“走出大山”的战略目标。他们将生产前线和生活区分开,把厂部和生活区从大山深处迁入城市。在选择地址的时候,看重了沅陵县人民医院的未建区块。这里面临沅水,与湖南省名胜风景区凤凰山隔江相望,既风景秀美,又交通方便,是他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金凤湾”。如果不能在这里修建电厂的城市基地,他们就要将基地迁到其他县城去。

县领导也为此感到作难。县域经济要发展,无非是靠的资源和人头。在这方面,沅陵已经失去一次机会。那是五强溪水电站建成发电后,电站把基地选址改到常德,使五强溪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的人,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第二次绊倒。于是,县领导再次找到医院做说服动员工作,要求医院为沅陵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再次做出局部牺牲,割让一块土地给凤滩水电站。

医院领导想不通,和县领导据理力争,眼也红了,脖子也粗了,商谈几次都在不欢中而散。医务人员们知道后,也纷纷要求院长们顶住,坚决不能让步,甚至有人警告院长们说,谁把医院的土地让出去,影响了医院未来的发展空间,就是医院的“李鸿章”,会遭到永远的唾弃。

但是,在县领导一次又一次的上门工作后,医院领导层也逐渐认识到,如果凤滩基地落户外县,受损失的还是沅陵人民。他们不能为局部的自身利益而影响全县大局利益。几经痛苦思索,几经痛苦犹豫,终于做出他们此生最为痛苦的一次决策,把医院建设用地分出一块给凤滩水电厂。为说服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院长、副院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等,都亲临科室班组,分头给员工们做工作,安抚大家的情绪。

2003年,在沅陵县人民医院再次为沅陵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之后,凤滩生产调度大楼开始在“金凤湾”破土动工。到2005年,一个12栋6层住宅楼、一栋9层金凤宾馆,集生产调度、办公、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凤滩电站生活基地顺利建成。年底,企业搬迁进城,几代凤电人盼望享受城市文明的梦想成为现实。而留给沅陵县人民医院的,则是一块不规不矩的剩余土地,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空间。谁能说,这不是沅陵县人民医院一种勇敢牺牲的奉献;一种责任担当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