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述史料记载,四皇子奕,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在登基之前,一次狩猎时从马上摔了下来,经过太医的精心治疗,骨病虽然好了,却落下残疾,成了跛子。奕的这个身体缺陷本来是不为黎民百姓甚至是朝廷官员所知的。于是,为了掩盖他身体上的缺陷,奕刚一登基,便下了一道旨令,意思是说每次退朝后,文武大臣先退,皇帝后走,以免让文武大臣看到自己的跛脚。可是,在一次朝堂议事过后,由于过度气愤,他竟然忘记了自己曾经颁发过的这道圣旨,愤愤而去,比群臣先走。此刻,满朝官员才了解到自己侍奉的主子原来是个残疾人,后来这一秘密才被世人所知。奕还得过天花,脸上还有麻子。
那么,这么一个身有残疾的皇子是怎样赢得道光的宠信而登上大统之位成为天下之主的呢?
二选一的结果
皇四子奕出生时间为丑时,排行第四。他的父亲道光帝有9个儿子,当道光帝65岁时,也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大阿哥奕纬,二阿哥奕纲,三阿哥奕继此时都已死去,皇四子也就实居皇长子之位。道光考虑到自己年岁已大,身体又不好,立储之事成了当务之急。
要知道,在皇朝政治中,确立皇储,是无可争议的头等大事。道光的儿子虽然只有六个,但想要在其中选出一个可以延续大清后世的继任者,并非易事。平常人家有一群孩子,可以把家产分了,哪怕一堆孩子中只有一个争气的,也可以光耀门楣。但皇太子却不能这么分配,毕竟皇位只有一个。一旦成为了下一位君临天下的帝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无可挽回。这就需要指定继承人的皇帝有一种非凡的识人能力。
当时,道光的五阿哥奕已经过继给了惇亲王绵恺为子,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权利。六阿哥就是后来人称鬼子六的奕。这一年,四阿哥奕16岁,奕15岁,老七、老八、老九三子均不满10岁,无须考虑在内。所以能够考虑皇太子人选,实际上只有奕和奕。
还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就是,奕的母亲在他十岁时就已经去世,一直是由静贵妃,也就是奕的母亲来照顾他,所以奕视静贵妃如同生母,视奕如同胞弟。奕和奕关系从小就一直都很好,这就更增加了道光选择皇储的困难。
奕和奕,这两个儿子之间到底选择哪个来继承祖宗的江山,道光帝犹豫不定。他举棋不定,难下决心。兹事体大!
那么怎么立的呢?奕和奕因为只差一岁,都在上书房读书,但是,却不如奕好,奕不仅相貌出众,功课优异,刀枪骑射样样出众,能文能武,道光怎么选择?不仅是在当时,即便是在今天看来,道光帝确实是立错了储君。
诚然,即使是奕样样不如奕,只要道光的谕旨一定,那就是铁定的事实,没有任何回旋和改变的理由,因为道光是皇上,立一个残疾人当储君尽管要考虑诸多因素,但最终还是按他的意志来定。也就是会所在封建皇权专制的社会中,立储之事只能出自圣裁。臣下的建言本已逾规,后宫干政更是不能容许的。若言而不中更有危险。
试看古今,多少多少皇子为了大位之争而反目成仇,你死我活。密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众皇子为争夺皇位的纷争,避免了内外大臣互相勾结为拥立所亲近的皇子的纷争。
到底谁是他们的新主子,在皇帝未死之前是绝对的秘密。因此,皇子欲被选为皇太子,只能靠自己的表现而赢得父皇的心。
“藏拙示仁”的妙计
立储不是儿戏,于是,道光帝便开始考察四阿哥和六阿哥的能力。首先,道光帝想考考这两位皇子的骑射功底。皇四子之师傅为杜受田,皇六子之师傅为卓秉恬。他们的老师都分别给自己的弟子出了主意。奕的箭法当然是在阿哥中是最好的,他捕获的猎物自然也是最多的。道光一看很是高兴,心想奕确实是很有本事。而皇四子奕肯定是不如自己的六弟。这就显示了杜受田的政治智慧,他教奕索性一箭不发,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收获了。道光看到奕如此无能,当然很是生气。奕却说:“父皇恕罪,儿臣以为眼前春回大地,万物萌生之际,正是禽兽生息繁衍之期,儿臣实在是不忍心杀生,恐违上天的好生之德。”
这就是“藏拙示仁”的妙计,他猜中了道光在乎的,猜中了道光的心思,赢得了一块巨大的筹码。把自己的短处藏起来,来表示自己仁爱,道光觉得奕很符合儒家这个“仁”
的思想。心中便暗暗的肯定了奕。
据史料记载,为了最终确定自己的选择,道光帝在一次病重时,召奕和奕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教恭王,以上(指皇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清代称未成年皇子为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这便是藏拙示孝的典故,可以说,奕能登上皇位,与恩师杜受田的政治智慧是分不开的。“藏拙示仁”,又“藏拙示孝”,在“仁”和“孝”这两个字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所以道光就选择奕做皇太子。可见,道光在选皇太子的时候,德才两个条件,没有考虑德才兼备,只考虑到了德而没考虑才,实际上咸丰后来在德的问题上做的也是很不够的。杜受田的政治智慧让道光帝选择了一位没有治世才能的平庸皇子继承了大统。
即便是奕是个残疾人,无论是形貌表象,文才武功皆不如奕,与奕比起来,奕更适合做一个皇帝,对社会,对国家民族都是一件好事,然而历史不容假设,他们的父亲是皇上,一言九鼎。正大光明牌匾后写的是奕的名字,奕就是正大光明的天下之主,九五之尊。
附:道光帝大事年表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
七月,秋狝木兰,嘉庆帝逝于避暑山庄。八月,为大行皇帝上谥号“仁宗”,庙号睿皇帝。为避讳,改皇帝御名绵宁为旻宁。旻宁即位太和殿,颁诏天下,以明年为道光元年。
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
八月,英国要求在新疆贸易买马,未允。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
是年,命广东禁止洋船偷漏银两,并查缉鸦片。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
是年,定失察鸦片烟条例,内容包括禁种罂粟,禁开烟馆等项。
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
五月,平定回疆张格尔,行午门献俘礼。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
是年,命广东查禁洋商套取银两。御史姜梅奏陈书吏役满后潜留京城,往往串通舞弊,撞骗讹诈等,重申役满后饬令回籍之令。
道光十年(1830年庚寅)
是年,两淮盐务日坏,私贩者众,裁两淮盐政,改归总督管理。定查禁内地鸦片烟章程。
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
二月,申禁各省种、贩鸦片。是年,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陶澍赴两淮查办盐务,率先实行“票盐法”。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
是年,英商船至闽、浙、苏、鲁海面,希望在广州以外,另开口岸。
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
六月,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抵达广州,在要求与两广总督会见直接磋商贸易事务被拒绝后,率军舰炮击虎门。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
四月,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关天培奏请增修广州炮台,广东定《防范洋人贸易章程》。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
四月,鸿胪寺卿黄爵滋疏陈鸦片为害之烈,主张严禁。八月,以林则徐等奏查获烟贩,收缴烟具情形,谕嘉之。十一月,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办广东海口事件,节制该省水师。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
四月,命林则徐以禁贩鸦片檄谕英国及各国在粤洋商,于虎门销烟。五月,英水手杀村民林维喜,英领事义律拒交凶犯,侵犯中国法律主权,史称林维喜事件。九月,英舰在虎门外穿鼻洋挑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迎击。
十二月,停止与英人贸易,以林则徐为两广总督。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
五月,英舰队在广东海面集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严密设防,英军无隙可乘。六月,英军北犯定海,疯狂屠杀,占领定海。七月,英军直抵天津,直隶总督琦善与义律在大沽口会谈,琦善向英人妥协。道光帝迫于英军气焰,竟将林则徐、邓廷桢交军机处严加议处。九月,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以琦善署两广总督。十二月,琦善擅自与义律订定《穿鼻草约》,私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价。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
正月,英军攻陷虎门沙角、大角炮台,道光帝被迫下诏向英军宣战。派奕山为靖逆将军,赴广东主持战事。二月,英军进犯广东虎门,引起虎门海战,关天培力战殉职。因与英人交涉中妥协退让,夺琦善大学士职,逮问,籍其家。五月,《广州和约》的签订,激起广州人民义愤填膺。广州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壬寅)
五月,英军攻陷长江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力战牺牲,上海失陷。七月,英军舰侵入南京江面,钦差大臣耆英与英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舰上谈判,答应英国一方提出的全部条款。道光帝批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答应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
三月,英女王颁布香港皇家殖民地宪章(即《英王制诰》),以璞鼎查为首任总督兼驻港英军总司令。八月,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九月,上海开埠。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
五月,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签订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九月,耆英与法国代表签订不平等的《中法黄埔条约》。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
六月,耆英照会比利时来华谈判专使兰纳,准许比利时按五口通商章程办法通商。十一月,上海道台宫慕久公布了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巴富尔签订的《上海地皮章程》,开启租界地之先河。十二月,广州人民反对英人入城,数千人众冲入府署。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
十一月,容闳等随马礼逊学堂校长赴美留学,开启近代留学先河。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
二月,耆英与瑞典、挪威签订《五口通商章程》。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戊申)
正月,重申不准法人擅入内地传教。二月,青浦教案发生。五月,拒绝俄罗斯在新疆通商贸易。十二月英驻沪领事阿利国上书香港总督文翰,建议对中国再次发动战争,以便获得更多利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
二月,葡萄牙澳门总管亚马勒非法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停征关税,并下令封闭粤海关衙门。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
正月,道光帝病重,召载铨、载垣、端华、僧格林沁、穆彰阿、赛尚阿、文庆等,公启秘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为恭亲王”。道光帝逝。皇太子奕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咸丰元年。七月,沙俄强占中国黑龙江口庙街,易名为尼古拉也夫斯克。十二月,洪秀全于广西金田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