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26510200000022

第22章 创新成就未来(2)

谁能够出来挽救这场危机呢?最后,彼得·尤伯罗斯解决了这场危机。

彼得·尤伯罗斯1937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文斯顿的一个房地产主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在奥克兰机场工作,后来他又到夏威夷联合航空公司任职,半年后担任洛杉矶航空服务公司副总经理。1972年,他收购了福梅斯特旅游服务公司,改行开始经营旅游服务行业。1974年,他创办了第一旅游服务公司,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就在全世界拥有了二百多个办事处,员工一千五百多人,一跃成为北美三大旅游公司之一,每年的收入达2亿美元。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取得如此成绩,他到底有什么法宝呢?我们从他选择投资奥运会的举办可以窥其一斑。

彼得·尤伯罗斯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担任起了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他在别人都为他捏一把汗时,却激动地开始了他的“五环乐章”,下出了惊人的三招妙棋:

第一招:拍卖电视转播权。

彼得·尤伯罗斯认为,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对体育没有兴趣的人恐怕找不到几个。在奥运会期间,电视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很显然,电视收视率的大大提高,广告公司也会因此大发其财。他亲自来到了美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全国广播公司(NBC)进行游说。同时,他又策划了几家公司参与竞争。结果一时间报价不断上升,出乎人们的意料,就这一笔电视转播权的拍卖就获得资金2.8亿美元。真可以说是旗开得胜!

第二招:拉赞助单位。

在奥运会上,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还是各个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很多大企业都企图通过奥运会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竞争常常会超出运动场上的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尤伯罗斯想方设法加剧这种竞争,于是奥运会组委会做出了这样一个规定:本届奥运会只接受30家赞助商,每一个行业只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取得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某项产品的专卖权。鱼饵放出去之后,各家大企业都纷纷抬高自己的赞助金,希望能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席之地。尤伯罗斯的这一创举使他获得了3.85亿美元的赞助费。而1980年的冬季奥运会的赞助商是381家,总共才筹集到了900万美元。

第三招:“卖东西”。

尤伯罗斯的手中举着奥运会的大旗,在各个环节都“逼”着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及有钱的人掏腰包。例如,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传统项目,每次奥运会都要把火炬从希腊的奥林匹克村传递到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尤伯罗斯为首的奥运会组委会规定:凡是参加火炬接力的人,每个人要交3000美元。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是一件人生千载难逢的事情,拿3000美元参加火炬接力——“值”。单这一项,他就又筹集了3000万美元。奥运会组委会规定:凡愿意赞助25000美元的人,就可以保证在奥运会期间每天获得两人最佳看台的座位,这就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赞助人票”。奥运会组委会还规定:每个厂家必须赞助50万美元才能到奥运会做生意,结果有将近50家杂货店和一些废品公司也出了50万美元的赞助费,获得了在奥运会上做生意的权利。组委会还制作了各种纪念品、纪念币等,到处高价出售……

现在来看看洛杉矶奥运会的结果:美国政府和洛杉矶市政府没有掏一分钱,最后盈利2.5亿美元,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从此,奥运会的举办权成为了各个国家争夺的对象,并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尤伯罗斯之所以受命于危难之际而最后创造了奇迹,关键就是他的奇思妙想,他的创新精神。他善于发现可以赚钱的机会,善于发现市场的竞争点,并且开创先例。

成功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是获得成功的源泉。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但人不能老走别人走过的路。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走了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世界上只有一个******,只有一个盖茨,只有一个李嘉诚,他们都是成功者。他们都走了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创新的路。

3.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企业家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每个人都应有创新的思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创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在我们的工作中,创新让我们更有效率。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提到创新,有人总觉得神秘,它似乎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有一个穷人到一家富人处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炉子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看这并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能给自己“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她想,“我倒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几块石头洗干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就给了他一些盐,然后又给找来了一些豌豆、香菜等。最后,又把在案桌上能够收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将石头捞出来扔到了路边,然后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讨饭可是不好讨的,不来点创新,能讨到好吃的吗?讨饭者尚且需要创意,我们的生活不也同样需要创新的精神么?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就在于你能找出新的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在于他们能找出把事情办得更好的办法。

创新并不神秘。科学家、金融家们的事,我们普通人也能办到。当然,你得下番苦工夫,白日做梦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商与创新思维之间并没有多大相关性。国外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高创造力组”的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力组”的平均智商。这说明,创新思维的培养只需要平均智商,而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就具有很高的创造力。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就属于典型的“慢智思维型”,即智力不落后,但却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思考问题。

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们往往把创新想象得过于高深、神秘、复杂,并因此阻碍了他们的创新。把电梯装在楼房外——这一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就是出自一位清洁工的创意。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再增加一部。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的最佳方案是在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电梯,但这样酒店就必须关闭几天,否则尘土飞扬,客人也不会光顾。听到他们谈话的一个清洁工说:“我要是你们,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工程师和建筑师不约而同地为这个清洁工的想法叫绝。

创新思维不是极少数人的特异禀赋,而是人类的共同能力。模仿离创造仅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意味着人是在框框之内还是在框框之外,是在成功之内还是在成功之外。

人人都有创造力,哪怕是弱智愚者。

著名作曲家罗忠熔之子罗铮有一张典型的弱智人的脸。不仅如此,扳手指做加减法也会把他难住,甚至对电话号码他也浑然莫辨。由于方向感差,他若是独自在大街上,根本就无法回到家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对音乐有着超常的领悟力,当这一切通过视觉艺术浑然天成地表现出来时,乐坛、画坛都为之震惊。凡接触过他和他的作品的人,对此都深信不疑。罗铮开始画画是在1992年,他偶然用毛笔在一张废纸上画了两个圆圈,罗忠熔却觉得在里面透露着一种天真稚拙的情趣,就把它挂在墙上。后来一位画家朋友看见了也觉得很有意思,便建议让罗铮试试学油画。

罗铮的第一幅画是《爸爸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这幅画太贴切了,这简直就是罗忠熔那幅音乐作品的全部乐思架构和内容。罗铮所创作的匈牙利现代音乐大师利盖蒂音乐画,使利盖蒂在看到这幅画的彩照后,大为震动,认为罗铮对他的音乐理解得极其深刻而又准确。罗铮对音乐的理解不需要媒介,直接深入音乐,而且并没有人教他画画,他的画完全发自内心,是与“灵魂”的直接对话。

面对愚者之智,面对超于常人的创造力,我们再也不能说创造力是少数人的专利。

人人都有创造力,只要你用心发掘,只要你肯去运用。

人人都有创造力,现在就把它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