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26510200000021

第21章 创新成就未来(1)

创新,就代表着进步,就意味着发展。创新精神带动着整个世界前进的脚步,使成功者不断创造着自己的神话。作为一个追逐成功的人,如果你不懂得创新,就会永远与成功绝缘。因为成功,必然是从创新入手,在创新中持续。

1.不断创新是领先别人的重要手段

走在别人后面的人只能喝到汤,却吃不到肉。要想成功,就必须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就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勇气。想做领头人吗?开拓你的思维,发挥你的潜力,勇于创新,不断创新吧!

事事守成的人必定不能走一条宽广的成功之路。走在前面的人必定是敢于创新、有挑战精神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人一辈子兢兢业业,他们可能很稳定,很踏实,但他们离成功却很远;还有一些人,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在别人异样或惊叹的目光中独自步入成功的殿堂。

船王包玉刚的成功经历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说明。

包玉刚1955年进入船运业,当时,他用20万元买了一条风吹浪打28年的旧船金安号。这一“惊人”之举遭到了几乎所有亲人朋友的强烈反对。因为船运业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且风险极大,很少有人在这个行业投资。但是,包玉刚力排众议,毅然投身船运业。因为,“正是别人都看不到想不到的行业才能创造惊人的利润。”他想,“香港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充足的码头,自从1911年中国陷入动荡不安的年代,香港平静的海面,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扇可靠的大门。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复苏,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船运又是最廉价的一种运输方式,必将大有作为。”

到1978年,包玉刚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后,已拥有了200多条船、2000万吨运输能力的庞大船队,并荣登世界船王宝座。就在此登峰造极之时,包玉刚却又一次做出了令全球惊讶的决定:减船登陆!因为他意识到世界性的船运衰退即将到来,一味守成,必定要落后,落后就会被淘汰。这一次,他又走在了别人前面。他卖掉了相当部分的船只,这使他顺利地逃过了船运大萧条时期的灾害。

在他实行“减船登陆”战略大转移后的第一仗,就堪称世界商战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以超人的胆魄和霹雳般的手段,斥23亿之巨资,导演了精彩绝伦的九龙仓收购战,并拉开了在港华人中资挑战英资的历史序幕,可谓气吞山河的惊世创举。

80年代之前,香港的经济命脉都是由英资所控制。但在80年代初期,一大批华人豪杰,经过20多年的原始积累,羽翼渐丰,已经可以与英资公开叫板了。但由于一些人不敢迈出第一步,害怕由此带来的风险,所以一直未有此类的事件发生。

周一上午开盘,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战打响,但不到一小时战斗便结束了。证券商报价23亿港元,包玉刚当即开出一张23亿港元的巨额支票,稳获控股地位,一跃成为九龙仓首任华人主席。

那么,包玉刚又是如何在两日内筹到这么多现金来收购九龙仓的呢?包玉刚首先找到汇丰银行老板沈弼,两人的对话非常简短:

“需要我怎么帮你?”

“借我15亿现金。”

“OK,没问题。”

包玉刚又联系到九家金融机构,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全力支持,特别是香港华美银行,就在周一上午展开收购时,还给包玉刚送来信函,表示可为他提供1亿美金的贷款,同时勿需担保。

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懂得,银行为了保证货款的安全,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被贷方提供等值抵押物或是担保。为何不止一家银行肯为包玉刚打破惯例而提供巨额贷款呢?专家经过研究认为,包氏主要运用了他的“个人无形资产”——在几十年商海沉浮中建立起来的影响力、经营能力、预见能力和商业信誉——这本身又是件史无前例的“创新”。

在包玉刚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家勇于创新、敢想敢为的气魄和超然智慧。洛克菲勒有句名言:

“如果你想成功,你应另辟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是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一个人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经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又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这样的豪情壮志,无不令人动容。只要有创新的精神,我就能创造一切!这才是一个受人敬仰的大企业家的根本素质:绝地求发展,白手打天下。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一无所有的高大身影,屹立在同样一无所有的沙漠上,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平庸和贫困宣战:我能创新,我怕谁?

2.创新是成功的组成部分

成功者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可能体会到成功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盛赞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甚或一个普通群众,他们是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为人类历史、对人类的精神物质财富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创造性贡献。创新,是成功的一种元素。没有创新,也就无所谓成功。

本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熊彼得先生认为,企业家成功的原动力就是创新。创新思维是成功者所必备的思维模式。

一位《纽约时报》记者在追踪了比尔·盖茨和网景公司电脑神童马克·安德森等人的“暴发”历程后惊呼,盖茨之类人物的成功是仰仗他们超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攀上世界富豪的群山之巅的。

比尔·盖茨的微软给互联网带来了统一的标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垄断。其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已成为进入互联网的必由之路,全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中,有92%在运用Windows软件系统。

过去两年来,微软共投资及收购了37家公司,表面看来,这好像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资本扩张行为,但只要把这37家公司排在一起分门别类,立刻就会令人大惊失色!这37家公司所代表的竟然分别是网络经济的三大命脉:互联网络信息、基础平台,互联网络商业服务,互联网络信息终端。微软不仅统治了现在的个人电脑时代,而且已经走出了软件行业,开始着手统治未来的网络时代!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

“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

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就等于进步,就等于发展,就是最大财富。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思维就是新的生产力。许多看似成功无望或无利可图的事情,只要运用创新思维,就能水到渠成,就能满载而归。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举国欢庆。这成了北京、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一大盛事,因为举办奥运会是一个“香饽饽”,是一块“肥肉”!可是就在上个世纪后半期,举办奥运会却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

为什么呢?

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的慕尼黑举行,结果最后欠下了36亿美元的债务,很久都没有还清;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最后亏损了十多亿美元,成了当地政府财政的一个大包袱;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苏联的确财大气粗,比上两届举办城市的耗费更多,一共花掉了90多亿美元,造成了空前的亏损。

面对这种情况,1984年的奥运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最后,还是美国的洛杉矶看到没有人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就以唯一申办城市“获此殊荣”,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其泱泱大国的实力。可等拿到了举办权不久,美国政府就公开宣布对本届奥运会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接着洛杉矶市政府也宣布,不反对举办奥运会,但是举办奥运会不能花市政府的一分一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