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26510200000013

第13章 少发牢骚,多做实事(1)

抱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当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时,我们总会埋怨社会的不公,规则的不平。但是有一点你一定要明白:抱怨无济于事,并且只会让事情更糟。一百句牢骚,也比不上一个实际行动。把这一细节贯穿在你的工作中,你就会与成功更近。

1.再多的牢骚也不能帮你迈向成功

情况糟糕,不用埋怨为什么上天无眼;选择错误,也不必悔恨我当初糊涂;困难重重,更不该抱怨我如此倒霉。再多的埋怨,也不能让事情好转;再强的悔恨,也不会让时间倒流;再大的牢骚,也不会帮你向成功多迈出一步。

埋怨是人在遭遇不顺时的一种反射。很多人在逆境中不去反思,不去行动,而第一时间就开始怨声载道。可是满腹牢骚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它除了让你更加消极气愤,让事情更糟糕之外,对改变现状没有任何帮助。

不少人天天在想着自己“应该要什么”,抱怨自己“没有得到什么”。抱怨者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客观条件上,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抱怨便成了推脱的借口,于是在抱怨中,他们丧失了一次次的机会,走在了别人的后面。

曾有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愤然离开了好几个老板,抱怨各个老板的种种不是。不是对他不够重视,就是管理模式有问题,或老板自以为是……在一次次的抱怨中,他终于对他原来所钟爱的事业心灰意冷,决然离开了。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存在十全十美的状态,任何时候你都不会心想事成,这是唯物论者应明白的基本道理。整日活在抱怨中的人,就不会去想办法改变现状,就不会努力实现成功的梦想,而只能在糟糕——抱怨——更糟糕——更抱怨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在工作中,长期的抱怨会加深员工对企业的不信任、不忠诚,也使他们陷在一种无法自拔的低迷情绪中。因为抱怨,很多人抵不住更多机会的诱惑,或者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因而一有风吹草动,就不能坚持到底,消极对抗或者另谋出路。往往在一次次的抱怨与离开中,成功却与你擦肩而过。

有一个技术人员,刚到一个小工厂。由于工厂处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老板经常变化思路等问题。这时候他频频抱怨:你是来请我干事业的,我不是来和你们变来变去,玩花样的。他认为这样的企业和老板不值得效力,就跳槽到另外一个大的工厂了。这时,工厂又请了一个技术人员,遇到这种情况,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工厂突破了最初的困难和混乱阶段,不断发展壮大,这名技术员成了工厂的元老级人物,被冠以资深称号,任工厂的高级管理职位,并拥有了工厂的技术管理股份,终于受益匪浅。

再看那名带着牢骚离开的技术员,到现在他已经换了好几家企业,并还是一名新来者,待遇和现状都让他满腹怨言。其实他可能不明白,很多小工厂都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要跨过一道道难关,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应一味地发牢骚,而应要做好自己的事,多替单位解决问题,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并且与老板共渡难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才能被委以重任,在你的企业渡过困难后共享成功的收益。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不幸的人也都有梦想、有目标,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惧怕挑战,惧怕承担责任,总是在寻找各种理由推托。许多发展自我的大好时机也就丧失在了这些理由当中。

一位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随时面临着失业危险的中年人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中义愤填膺地抱怨公司老板不愿意给自己发展的机会。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朋友问他。

“我曾经也争取过,但是我认为那根本不适合我。”他依然神情激愤。

“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

“前些日子,公司要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得了如此的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的职位,却偏偏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是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的啊。”

我们无法确认是否他的公司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先生有心脏病,但是他犯了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抱怨病。什么事情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时,他就只会发牢骚、找借口,却不去承担一点责任。

与之截然相反的例子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

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那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你一定不能想象他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的:他患有心脏病。

除了他的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他的病情之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样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可能危及生命。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一句抱怨,每天刻苦训练。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当时他告诉人们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人们会对他更加敬仰,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理解的。但罗杰却说:“我不想为自己找借口,抱怨是我身体的缺陷,使我没有拿到金牌。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要找的理由。”作为一名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那些失败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抱怨如果情况好些,我就能成功。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寻找任何理由,他们从不抱怨,因为他们懂得,抱怨无济于事,只能将失败进行到底。

2.停止牢骚,开始行动

那些能费尽心机找到精彩而又充分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而抱怨的人,却不能漂亮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那些整日抱怨的人,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他们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经常寻找理由抱怨世事不公,那么试着将找理由和抱怨的精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开始行动,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停止抱怨,立即执行,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实际行动中,发挥出自己全部的能力,就会克服一切,无往不利。

威廉·杰姆逊是20世纪前期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专家。他经过多年的科学观察后发现,一般人只能发挥出自己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十左右。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发挥出自己百分之十的能力呢?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去想方设法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呢?我们可能经常听说过一些音乐家和娱乐圈的艺人出生于和音乐与娱乐没有什么关系的家庭,可能你也听说过一些运动员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并没有任何鼓励他们投身体育竞赛的因素。这种情况其实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