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也好,企业也好,在经营的过程中,“要不要借债,能不能借债,能借多少债,”一直以来,似乎是不称其为问题的问题。本来嘛,企业也好,公司也好,都存在一个扩大规模的问题,开公司谁不想有大的发展呢?要想发展就必须扩大再生产,而要扩大就必须要有更多的投入,可是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在个人筹资不利时,向银行贷款就成了最自然,同时也是最方便的方法。尤其在当今的中国,谁能从银行贷到款,谁就是老大,而且是谁贷的款越多谁就会被认为最有本事,这些人似乎忘了还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一系列事变,应该给有这种观点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是到了让大家重新思考一下,“到底要不要借债,到底应借多少债”的问题的时候了。
日本的八佰伴公司宣布破产还不到一年,韩国的大宇公司又踏上了八佰伴的复辙。大宇公司是中国人熟悉的一家韩国大财团,他生产的汽车、彩电、音响等产品,在中国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实际上,大宇集团公司以及他的领导人金宇中可以说是韩国30年事业麻雀变凤凰的代表。正如30年前韩国还可算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一样。30年前,大宇公司还只是一家小型的纺织厂贸易公司。后来公司因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力地贷款再加以出口补助,使得这个小公司得到了飞速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大宇公司逐渐插足于造船、电子、建筑、金融与汽车制造等行业,成为世界排名50强的超大企业。这些都使得大宇公司成为韩国的代表,而其领导人金宇中也是一度被推崇为企业家睿智与毅力的楷模。
可是,大宇的经营蕴藏着极大的危机。因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公司,一直给予大量的财政拨款,导致了公司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的努力做得太少,一直在以高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公司因为有政府的支持,出国创汇的业绩一直很好,在良好的销售业绩的掩饰下,公司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反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当然,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办法就是不断地向银行贷款,以债养债。
现在的大宇公司,已发展为22家事业体,12家上市公司,年营业额占韩国生产总值5%的航空母舰似的大型公司。然而,这艘航空母舰携带着随时可能失控的核弹头——那就是他的巨额债务。他的债务已经高达500亿美元。这简直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没有亚洲金融危机,大宇公司这样举债经营的脆弱性还不会充分暴露,或者说至少还得等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显出危害。公司还会像以前那样,制定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然后向银行申请贷款。当然,用于抵押的钱也是银行的钱——只不过是以前给公司的。
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一切。金融危机导致了整个韩国的经济衰退,银根紧缩,严峻的金融形势使得银行开始催还贷款。大宇集团虽是韩国的第二大财团,但他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形势却危如累卵。
在危机爆发前,大宇公司过高估计了新兴市场的潜力,他深信自己越早在新兴市场立稳脚,就越能在这些市场成长之际主宰市场。所以,这几年来,大宇深入波兰、印度以及乌兹别克等地,设立汽车制造厂。这些声势浩大的进军行为,听起来非常有鼓动力,也很振奋人心。可他们超过了大宇公司实际所能承担的能力。他们至此已担上了500亿美元的债务。
当韩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的侵袭下,如风雨中飘零的落叶时,大宇公司似乎也到了气数将尽的时候。公司的出口额减少,国内的销售由于市场的紧缩而直线下降,还银行贷款的时候到了,公司由于业务不佳,当然还不起债款,而此时韩国政府自己各种麻烦不断,根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给大宇以大力的援助。
现在,大宇集团的造船、商用车辆、汽车零件与电子部门,如今都被送上了拍卖台,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部门必须抛售。大宇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金宇中为取得债权人的信任,提出以个人的财富作担保。
这个业界中看起来永远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现在正在下沉。但是如果放任这艘巨轮沉下的话,韩国的金融体系的不良债权可能立刻激增两倍,使金大中总统的金融改革成果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这种代价让韩国政府难以承担大宇倒闭之后的恶果。所以韩国政府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的。所以,大宇到底会不会最终倒闭,现在还不得而知。
不过,不管它倒闭与否,它往日的辉煌已然不在了。而且韩国政府还由此及彼地警告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大公司、大企业,指出韩国前30个大公司在年底之前仍不将负债比降至200%以下的话,其财团老板将会失去经营权。
韩国这些大财团今天的危机也好,说得远一些还可加上巴西的举债发展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也好,都在提醒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且不可贪多求大,无限地扩展规模。因为扩大规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孰而银行本身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而不是慈善机构,他借钱给你是要还的。而且还要利息的。还不起的话,依照法律,他可以采取申请破产等手段,收回投资。所以公司在借资金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审慎地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和偿还能力,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不要让本想借来生利的钱,成为逼己破产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