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我们一起成长:好父母好教育好未来
26496400000032

第32章 帮——帮助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3)

最后,赏识破坏行为,允许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

孩子的想法总是和成人不太一样,有时候莫名其妙,有时候天马行空,可是无论怎样父母不要否定孩子,要允许孩子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很多孩子还是破坏大王,但仔细分析,毁东西其实正是孩子思维活跃的表现,在这种时刻,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宽容与指导,丝毫的批评和斥责,都会抑制孩子思考和探索的萌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最喜欢的,是那些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的玩意儿,比如积木、橡皮泥、拼插玩具、折纸,甚至是那些日常用品。因此,父母可以利用这些物品去启发孩子找出与众不同的玩法和用途。

帮孩子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句话教育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身为父母责无旁贷。

孩子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父母的视野中,父母也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而我们面对的环境有很多不可知的因素,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意外伤害人数约为4250万人,因意外伤害造成暂时性失能的为105万人,致残345万人,因此而缺课2.38亿天。每年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花费的医疗费用为32.6亿元。按伤害次数发生率,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伤、车辆伤、碰伤、扭伤、刀割伤和烧烫伤。造成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最大因素就是孩子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有位母亲,把女儿关在家中,自己去买菜。女儿把椅子搬到阳台上,然后打开阳台的窗户向外看,不幸从8楼跌落身亡。

有个孩子趁妈妈做饭时,她上了家里的跑步机,不知怎么触动了按钮,机器突然转起来,孩子失去了平衡摔在机器上。妈妈听到叫声,从厨房里跑出来,看到孩子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妈妈打电话叫来救护车,孩子被送进了医院。经检查,孩子颈椎骨折,造成终身瘫痪。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可能伤害孩子的因素。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遭遇突发事故,走在大街上,用一句夸张的话说就是“危机四伏”,车祸、绑架、拐骗,还有网吧、赌博机、灯红酒绿的色情场所等。如果孩子不懂得分清是非,自我保护,那么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

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曾播出过一则《北极熊的故事》,详细地记述了两个刚刚出生的小熊的生存经过。北极圈内的光照时间很短,熊妈妈要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活下来,必须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内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让小熊适应冰天雪地的生活。比如获得食物、避免伤害等。个头稍大的小熊学会了妈妈的本领,而个头稍小的小熊却因体质瘦弱在风雪中丢了性命。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像北极熊一样要经历风霜雪雨。缺乏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随时都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孩子受到伤害,大都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所致,而孩子缺乏这种能力,多是父母过分保护的结果。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由父母包办一切,孩子头脑中没有安全意识这根弦。有人拿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进行比较,两国孩子同时住进一个宾馆里,日本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安全出口,以防火灾等不测发生;而大多数中国孩子进了宾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考虑自己的舒适。

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天鹅饭店发生火灾,烧死烧伤十几人,但当时居住在此饭店的日本客人都安然无恙。为什么日本客人如此幸运?这是因为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安全意识,他们的社会和家庭,在孩子刚懂事时,就开始教授安全常识。例如,日本家庭每年都进行紧急逃生演练;日本人每到一处陌生的环境,首先要找到并牢记安全出口的位置。再比如交通安全,日本的父母对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非常严格和详尽,所以日本行人很少有闯红灯的现象,人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可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身为父母责无旁贷。

首先,要学会“心防”,也就是时刻有自我保护意识。

教会孩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意外事故都是因为大意造成的,譬如,过马路时不看车,刮大风时不注意周围的树枝或广告牌,轻易相信陌生人等,父母要在生活中时刻提醒孩子,把安全意识印进孩子的脑子里,这样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提高了。

其次,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

孩子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什么地方有危险,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人需要提防,这些他们知道得很少,遇到一些危险或危急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家长要和老师积极配合,多灌输给孩子一些防骗方法和案例,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平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法治类的节目,边看边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平日里,家长要给孩子多讲一些安全知识,比如当歹徒或精神病人手里拿着棍棒、刀子朝孩子走过来时,告诉孩子要“拼命地跑”,并大声地喊“救命”;要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当迷路时不要哭,不要乱向陌生人问路,要找警察;对于住在高层的家庭,家长要教孩子在发生火灾时的一些自救知识。此外,一些常用的安全知识,比如防电、防水、防震、防雷等。

最后,要培养孩子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

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案件,让孩子进行思考,告诉孩子当危险的事情出现在自己身边时,应该如何处理。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演练,比如,当父母突然大喊“地震”时,孩子会采取什么措施,然后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正确的办法。通过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和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一句话教育

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强大的精神动力,会让孩子产生百折不挠的勇气,毫不畏惧地追求成功。

有一位几经失败、挫折,最后取得成功的人士,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问及“在你的事业跌入深渊,甚至没钱吃晚饭的时候,是什么支撑你走到现在?”这位成功人士说:“是父母的支持,当年,几次失败都是父母为我疗伤,每次我行囊空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父母屋中一直为我点亮的灯。有了那份温暖,我永远都不会承认失败。”说到这里,他的眼眸上蒙上泪水。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的支持会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美国现代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永远爱孩子,永远赏识你的孩子,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样才能让他真切地体会到父母的爱。”

汽车大王福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许多人都认为他将来勤于耕种,但福特对枯燥的农活、简单的田间工作毫无兴趣。他从小就热衷于机械方面的研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有一年冬天,福特在底特律火车站第一次看到了火车。在他的恳求下,列车长带他到火车头玩了一会。福特不能忘记坐在火车头里美好的舒适感,打算造出比火车头更让人舒服的机器。

第二天,福特早早起床,把厨房里的两把水壶经过一番改装后系在雪橇尾部。他一边拉动着雪橇,一边兴高采烈地说:“呵,火车头来了,火车头来了!”

福特非常满足于自己设计的机械,总是暗暗为自己定下一个个宏伟的计划。爸爸、妈妈支持福特,福特喜欢设计机械,他们尽量宽容和鼓舞福特。

一次,福特在学校做蒸汽旋转引擎实验炸毁了学校里的篱笆。福特以为爸爸会狠狠骂自己,不料爸爸很平静地宽慰了他,而且爸爸还负责修理好了学校里的篱笆。福特很受感动,下定决心,从此以后不再让所做的实验发生危险。

经过反复思索,福特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所在。

后来,福特坐马车去底特律。在底特律,他看到了用蒸汽推动、在马路上行走的机动车,福特对此产生好奇,下定决心制造出比这更便利的运行工具。

16岁那年,在父母的支持下,福特离开家去底特律发展。在底特律,福特换了好几次工作,但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经过一番努力之后,1896年,福特成功地研制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汽车。

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强大的精神动力,会让孩子产生百折不挠的勇气,毫不畏惧地追求成功。父母应该把家庭营造成孩子心灵的家园,让孩子一想到家庭、父母,就产生归属感,有精神家园的孩子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