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世代传递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技能与素质,这得益于对下一代的“金钱教育”。美国成功人士具有一些基本的成功素质,如“把钱省下来、节制眼前的享乐、有长远打算、懂得用钱来生钱等”,这种品格的培养就是“金钱教育”的核心。
要花钱自己挣
一句话教育
只有让孩子懂得钱来之不易,才会懂得如何花钱,怎样将钱花在刀刃上。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领导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位国王老了的时候,想编写一本智慧录,以飨后世子孙。于是他命令手下有智慧的大臣去搜集编写。
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大臣们交上来十二卷的巨作,并声称,已经把各个时代的智慧都辑录进去了。
老国王看了以后说:“这本书太厚了,我担心人们读不到它的要领,把它浓缩一下吧!”臣子们几经删减,最终缩减为一本书,国王还是不满意,又过了很长时间,臣子们把一张纸呈上给国王,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国王看后非常满意,高兴地说:“这确实是最智慧的话语。”
1911年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给孩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中就提到了这个故事。在信中,他还对儿子说:
“在我看来,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它会使一个人失去节俭、勤奋的动力,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当你施舍一个人时,你就否定了他尊严,你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抢走了他的命运,这在我看来是极不道德的。作为富人,我有责任成为造福于人类的使者,却不能成为制造懒汉的始作俑者。”
“任何一个人一旦养成习惯,不管是好或坏,习惯就一直占有了他。白吃午餐的习惯不会使一个人步向坦途,只能使他失去赢的机会。而勤奋工作却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们享受成功所付的代价,财富与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这封信被公认为教育子女的经典。洛克菲勒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父母都不能为孩子提供免费的午餐,培养孩子白吃午餐的习惯,因为这无异于制造懒汉,使孩子失去赢的机会。
2011年9月,广州日报有这样一篇报道。
一个赴美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生活半年,学习成绩没见什么长进,可花钱如流水,每个月4000美元的生活费全部花光不说,连信用卡都被刷爆,让远在中国拼命挣钱的父母十分寒心。当这个孩子的亲戚质问他时,他竟不以为然。
为什么这样呢?无疑,这位中国留学生把自己的父母看做了“提款机”和“免费的午餐”。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感觉,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舍不得花,而孩子却大手大脚,毫不心疼,尽管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父母教育失当是主要的原因。
让孩子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是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关键。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美国的父母认为,自己的钱财不是给孩子们的,孩子要想富有,就需要自己劳动,自己奋斗。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
一个14岁的美国女孩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
在日本,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
孩子体验了劳动的艰辛,知道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财的意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有的父母会说,道理和孩子讲了多次,但是孩子总是不以为然,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呢?更何况孩子还小,确实没有外出挣钱的能力。既然如此,父母不妨再向洛克菲勒学习一招--有偿家务。
洛克菲勒为了避免孩子躺在自家财富上享受,平时给孩子很少的零花钱,鼓励孩子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10美分;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美分,背柴火,劈柴火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美分,长筒靴每双10美分。
通过劳动得来的零花钱孩子会非常珍惜,不会乱花,理财意识就会渐渐萌芽。
如果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每天向父母讨要零花钱作为收入来源,如此持续下去,孩子就没有了自己挣钱的想法。
当然,有偿家务还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开过高的价钱,不要降低对孩子的劳动要求,同时让孩子认知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零花钱的去向
一句话教育
孩子越早地接触和使用钱,就越早具备理财能力,但父母要在给零花钱的时候,教导他们怎么花。
如今,孩子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但是零花钱怎么花却成了大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物质极为丰富,很多厂家针对孩子的心理花样百出:新玩具、新食品、新款式的衣服、好玩的电子游戏……各种产品对孩子的诱惑力很大,再加上孩子本身的攀比心理和自控能力差,很容易使孩子花钱如流水,慢慢地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有些家长就抱怨,给的钱越多越不够花。如何让孩子正确地支配零花钱,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心病。
在对待孩子的零花钱问题,家长们的做法不一。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宜过早地接触钱,于是,他们不让孩子接触钱,花钱的事情不让孩子去做,孩子需要的东西都由家长“包办”,零花钱也不给孩子分文,拒绝让孩子和钱打交道,生怕孩子大手大脚地花钱。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会造成孩子缺乏社会生存能力,将来理财能力一塌糊涂。
法国心理学家阿内·巴舒认为:家长不应该让孩子避开“金钱世界”,那种认为金钱的世界是一个险恶的、唯利是图的观念应当纠正,应该较早对孩子进行关于金钱的教育。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很宽松,尤其是富裕的家庭,孩子要多少给多少,从来不过问,生怕孩子在外面受委屈,甚至鼓励孩子攀比,比如对孩子说:“别的孩子有的,我们就要有。”这样做更是不正确的,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不利,比如,贪图享受,大手大脚,养成拜金意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个孩子,家里比较有钱,他手中常有几百块钱的“巨款”,出手阔绰,花起钱来不眨眼。高年级的坏孩子知道他有钱,总是想法找他的碴儿,向他要钱,不给就欺负他,他每次都如数“付款”。后来就经常请这些人吃饭,跟他们成了朋友,这些人带他去网吧里玩游戏,他也把学习丢在了脑后,经常逃学,还跟那帮人惹事,惹了事就拿钱摆平。后来一次在外面打架,打伤了人,被公安局拘留了。
其实,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父母还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对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给孩子零花钱的方法很重要。
心理学家指出,通常6岁左右的孩子会对花钱产生意识,家长可以开始给孩子零花钱,并引导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家长可以定期给孩子一点零花钱,不要太多,这样孩子可以根据父母给的钱和自己的需要,做一些计划,比如把钱攒起来买一件“值钱”的东西。这时,必须让他们知道,积少成多的概念和控制欲望的好处。
如果发现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等长辈,私下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父母要及时沟通或制止,因为对孩子来说,钱来得太容易,花起来也就很随便,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坚强的后盾”。
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应根据家庭的收支情况、孩子的年龄和自制能力等来决定。
其次,要知道孩子零花钱的去向。
很多孩子拿着父母给的买文具、买早点、买零食的钱,买了很多不该买的东西,比如:游戏卡、香烟、酒水等。这样的零花钱用法,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在上海的调查显示,该市有4%的青少年是烟民,零花钱多的学生吸烟概率较高。在家境优越,每月零花钱在80元至240元的565名学生中,曾经尝试过吸烟的有188人,占33.3%,远远高出青少年平均23.8%的吸烟尝试率。
所以,父母一定要规范好孩子的零花钱去向,绝对不能给完钱就不管了,因为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够强,需要必要的监督。
最后,要鼓励孩子记账。
裴培的妈妈在女儿上一年级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她在第一次给女儿零花钱时,就给了她一个账本,她要求女儿每花一分钱都要记在账上。
现在上五年级的裴培,已经学会如何合理支出零花钱,她从不乱花钱,每次花钱都要看是否合理。她有自己的“小金库”,遇到学校组织捐款,就动用自己“小金库”里面的钱。
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给孩子一个账目本,让他把花的每一分钱都记在账上,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和核算能力。在下一次发放零花钱时,父母可以检查孩子的账目。帮助孩子分析那些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让孩子明白怎样花钱才是合理的。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掌握理财的技巧。
所以,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的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零花钱上的问题,不是给和不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教孩子理财的问题。
智慧花钱
一句话教育
学会花钱绝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孩子花钱,而是让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使用技巧等,使孩子树立健全的经济意识,成为有着精明的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的人。
理财不是不花钱,理财能力强的人能够把钱花到最恰当的地方,也就是使钱的效益最大化。所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花钱。
在美国,孩子3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使用金钱,他们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用品,如小玩具、小食品。
5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学用攒钱器具,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发现价廉商品,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俭概念。
12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通过这样精心的培养,美国孩子在长大后,在“如何花钱”这个问题上没有丝毫的障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钱和需要来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从小放手培养孩子花钱的能力。
首先,给孩子花钱的机会,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习。
孩子对钱的基本理解,只有通过实际的花钱消费才能达成,通过自己花钱购物,才能真正明白,把钱花出去很容易,可是要攒下这些钱很不容易。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比如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买“垃圾食品”,放纵自己买玩具,或者更严重的上当受骗,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这是孩子在花钱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即便是大人也会犯一些这样的错误,请相信,孩子也会在事后意识到自己做得不聪明,你要做的就是多跟他沟通:告诉他错在哪里。这样他在今后就会有所进步。就好比要教小孩走路,我们得让小孩自己去走,多摔几回就学会了。如果一直都扶着他,不让他自己走,他是学不会走路的。
其次,父母要给孩子做好示范的作用,引导孩子会花钱。
每位家长都有多次带着孩子购物的经历,家长的花钱模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要把这样的购物经历当做教科书,教会孩子怎样花钱。
有一位母亲的做法就非常聪明。她带着孩子连着逛了几家商店,为的是给家里买一台美观实用的电子钟,最后,他们买到了理想的商品,比预想的少花了20元钱,妈妈用这20元钱给孩子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孩子很高兴。
这位妈妈用这次购物告诉了孩子应该如何理智消费,慢慢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理念。
父母还可以在与孩子购物时教会孩子许多购物常识,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购物场所来买放心商品,购买时怎样注意商品的生产厂家、出厂日期、保质期、条形码及防伪标志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当他独立花钱时,也就会不自觉地用上这些知识。
最后,让孩子学会制订花钱计划。
花钱计划的原则是根据自己手中的钱和需要制订合理的计划。其实孩子需要买的东西很简单,一般主要是文具、食品、衣物等,为了防止孩子一个月的钱一周就花光,就必须制订计划。从必须买的物品到可买可不买的物品,按需要的程度依次排列,消费时,也按照这一次序,养成孩子有目的消费的习惯。如果超出计划,孩子就要承担责任。
花钱不是小事,会花钱是需要智慧的,所以一定要尽早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智慧,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给孩子办理一个银行账户
一句话教育
多数孩子没有储蓄的习惯,因为他们手中没有多少钱,也不会到银行开自己的账户,平时都是花钱就向父母要,觉得储蓄对自己没有用,更关键的是父母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有力的引导。
储蓄的习惯对于个人很重要,每个人都会遇到急需钱的时候,这时候储蓄就体现了它的重要,也许不用多,但是,却可以给你带来人生的机遇。
有位年轻人在美国芝加哥的一家印刷厂工作,他想开家小印刷厂,自行创业。他去见一家印刷材料供应店的经理时,表明了他的想法,并表示希望对方能以贷款的方式买一部印刷机及一些小型的印刷设备。
“你自己是否有些存款?”这位经理这样问道。
“是的,先生。”年轻人回答道,“我每个星期都要从30美元的周薪里提出15美元存入银行,而且已经坚持了近4年。”
于是,他获得了所需要的贷款。后来,对方又允许他以这种方式购买更多的机器设备。后来,这个年轻人拥有了芝加哥市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一家印刷厂,而且业务不断地攀升。
如果没有存款,那个年轻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更不要说最后有所成就。因此提升孩子的理财能力,离不了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