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平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与自己和他人接触交往,通过谈话、共同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信任情感。
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
一句话教育
如果孩子有了与他人分享的良好表现,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孩子把这一好品质养成习惯很重要。
我国有句古语说:“独乐不如众乐。”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当你伤心时,朋友会为你分担,你会减去一半的忧愁,当你高兴时,朋友会为你高兴,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一个人只有懂得与人分享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
分享是人际交往中催化剂,也是一个人精神领域的享受。不会分享的孩子只能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毓宁的家里今天来了客人,客厅里十分热闹。毓宁的妈妈看到客人带来的小孩和毓宁的年龄差不多,就唤来毓宁让她带着这个小伙伴去自己的屋里玩。毓宁虽然满脸的不高兴,但还是领着那个小孩,进了自己的房间,可是没有多一会儿,那个孩子就流着眼泪出来了。妈妈一看,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问才明白。原来这个孩子到毓宁的房间里去玩,可是所有的玩具,毓宁都不让她动,毓宁自己玩这玩那,她刚一拿,毓宁就一把抢过来。这个孩子感到委屈,就哭着跑了出来。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于是,玩具是“自己”的,食物是“自己”的,电视是“自己”的……一切“唯我独享”,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即使是爸爸妈妈想要动他的东西也不行,动辄大哭大闹。而有些老人或父母又太宠爱孩子了,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好吃的自己从来不舍得尝一口,哪怕孩子把好吃的东西送到大人嘴边时,大人还乐呵呵地说:宝贝吃,妈妈不爱吃或者奶奶不爱吃,宝贝一个人吃吧,好东西是专门留给宝贝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容易因过多的宠爱而变得自私、狭隘,喜欢独吞独霸,不懂得与人分享。这对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是极为不利的。
一位国外的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随机抽样挑选出来的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寄去了圣诞卡。尽管他没有什么信心会得到回报,但随后发生令他惊喜的情况。绝大多数收到圣诞卡片的人,根本没有调查他是谁,就自动给他寄回了圣诞卡。
我们的孩子如果只知道“独占”、“独享”,而且不知道回报他人的话,那么,将来走上社会就会被隔离于“社会之外”,成为孤家寡人。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的社会里,独行侠似的人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也不可能生活的幸福快乐。
所以,我们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和思想。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深刻指出:“一个独生子女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是不应该的。父母要是甘心这样做,就不可能使自己摆脱掉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而俯首屈从的有害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什么东西都让孩子独享,要懂得和孩子一起分享。
端午节快到了,爸爸工作的单位发了20个粽子。妈妈对孩子说:“奶奶喜欢吃粽子,给奶奶送5个去,外公外婆也喜欢大肉粽,也送5个去。隔壁邻居文文,你和他是好朋友,咱们也给他送2个去,剩下的8个粽子,我们一家三口共同分享。”妈妈又说:“20个粽子四家人都吃了,大家都很开心!”
这位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让孩子知道了分享才是最快乐的。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在平时,父母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对孩子养成分享的意识很重要。在家里,可以让孩子为家人分苹果、分橘子等,教给他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分给自己。在这种分东西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或到有小孩的家庭串串门,让孩子多接触一下同龄人。并随时注意引导孩子进行分享。也可以邀请别的同龄人到自己家里做客,很多孩子愿意在别人家玩人家的玩具,但是让他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就不乐意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在客人到来之前,让孩子挑选几样他愿意让别人玩的玩具,告诉他不要担心玩具被弄坏。这样他就能快乐的与伙伴一起玩。
一位家长说他经常邀请同事、朋友带孩子到他家去玩。每当这时候,是儿子最开心的时刻,他俨然是一个小主人,高兴地为小朋友搬凳子,把玩具、书和好吃的东西送给小客人分享。“小朋友没玩过我的玩具,我还要教她怎么玩呢?”于是,小小的角落游戏便开始了,其乐融融。能够拥有自己的小伙伴,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快乐、分享情感,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
有时,许多孩子都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分享他人的东西。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冬冬想要玩春鹏的遥控飞机,可是看到春鹏玩的正欢,不敢开口,爸爸早就看穿了孩子的心思,就对冬冬说:“你可以拿自己的变形金刚和春鹏换着玩一下。”冬冬咬咬牙,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向春鹏提出交换玩一会儿的要求,春鹏愉快地同意了。就这样,两个人都有了两个玩具可玩。此后两个孩子约定,每到星期天都带着各自的玩具在一起交换着玩。
教给孩子赞美的技能
一句话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赞美,但如果能够教给孩子赞美他人的品质,将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杰丝·蕾尔说:“对于人类的灵魂而言,称赞就如同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便无法健康成长。不过,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敏于躲避他人的冷言冷语,而自己却吝于将赞许的阳光给予他人。”
孩子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但往往不知道别人也希望得到赞美,赞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马克·吐温说过,听到一句得体的称赞,能使他陶醉两个月。
据说,弥勒菩萨和释迦牟尼本是同时修行,释迦牟尼因为多修了一些赞美的语言,因此早于弥勒菩萨三十劫成佛。赞美他人与微笑迎人是天下最直接的布施。我们何乐不为?
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这位心理医生暗想,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于是他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优点,终于他看到,老先生虽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头发,于是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心理医生衷心地赞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起来,挺了挺腰,道谢后哼着歌走开了。
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可是,我们的孩子在交往中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很少想到自己的话语对别人心理的影响,说话直来直往甚至冷言冷语,有时候,很可能因为一句话而使两个人的关系紧张,就像郭冬临在小品中说的,“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一句话能产生一个和谐的社会”,所以,一定要学会赞美。
明明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但是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似乎相互都有戒心,很难知心交谈,宿舍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
回家后她向妈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妈妈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
不久以后,明明打来电话告诉妈妈,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彼此关心,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下课后都愿意回宿舍,好像宿舍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可见,赞美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那么,怎样让孩子懂得赞美的技巧呢?
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可以赞美的长处。
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了满树的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为什么同样一个事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
告诉孩子,只要你愿意,总是能够在别人身上找到某些值得称道的东西,也总是可能发现某些需要指责的东西。这取决于你寻找什么。
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可能体育成绩很好,数学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朗读水平很高,爱违反纪律的学生可能有唱歌的天赋……总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你的目光盯向的是“郁郁葱葱的树叶”,而不是“毛毛虫”,那么你就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地赞美他。
一位心理学家曾成功地改变一位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他的方法就是善于发现他值得赞美之处。
孩子的父亲说:“这是我见过独一无二的孩子,简直没有一点可爱的品质,没有一点。”于是,心理学家开始从孩子身上寻找某些他能给予赞许的东西。结果他发现这孩子喜欢雕刻,并且工艺很巧妙,而在家里他曾因在家具上雕刻而受到惩罚。心理学家便为他买来雕刻工具,还告诉他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同时赞美他:“你知道,你雕刻的东西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个儿童雕刻得都好。”
不久,他又发现了这个孩子几件值得赞美的事情。一天,这个孩子使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没有什么人要求他,他把自己的房子清扫一新。当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我想你会喜欢”。
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只要用心,就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回报。
其次,要懂得赞美别人的技巧。
真诚。夸奖别人要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是对方确实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不要胡乱编造,这样会让人以为你在讽刺他,结果适得其反。
表扬他人时,要具体化。当孩子赞美他的同学、朋友、老师时候,告诉他一定要指出具体的值得赞美的地方。这样别人才会接受。
赞美要及时。不要时隔很久,这样赞美就没有了效果。
当众赞美。在公众场合,当众赞美别人,会让人备受激励,效果更突出。
说过的话怎能反悔
一句话教育
对于孩子经常出现言行不一、不履行诺言的行为,家长应该多从儿童的认识发展上来找原因,而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看成是道德败坏而打骂孩子。
“人无信不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友情,需要信用来维系。只有恪守信用的人,才能交到知心的朋友,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信守诺言,简单地说就是说话算数,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说到更要做到。
乌鸦被网住了,向阿波罗求救,并发誓焚烧香木作为报答。可是当它脱离险境后,就忘记了诺言。过了不久,它又再度被网住。这一次它不敢再去找阿波罗,就去找赫米斯,并保证获救后,一定会奉上贡品。赫米斯对乌鸦说:“你不会遵守诺言的,当初就背叛守护神了,我如何能相信你呢?”
一个不信守诺言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如果孩子的言行不一,就有可能失去伙伴和他们的信任,降低孩子的威信,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使其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家长要重视这个问题,教育孩子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望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宋庆龄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一件事,立刻停住脚步。爸爸见宋庆龄愣在那里,就问她“你怎么了,你不是早就想去伯伯家看鸽子吗?”
宋庆龄遗憾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不去了,昨天我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
“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下次再教小珍吧。”父亲说完,拉起宋庆龄的手就要向外走走。
“不行!不行!说过的话怎么能反悔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虽然父母费尽口舌,但是宋庆龄坚持留在家里。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