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话说中国——古代农业
26329600000026

第26章 王祯和《王祯农书》

元王朝统治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是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的农学著作,那就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

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在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和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两地任县尹。《王祯农书》就是他在任职期间,为了劝农而编写的。

《王祯农书》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农桑通诀》共6卷、19篇。书中首先论述了农业、牛耕和桑业的起源,农业与天时、地利及人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按照农业生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基本顺序记载了大田作物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所应该采取的一些共同的基本措施;最后是“种植”“畜养”和“蚕缫”3篇,记载有关林木种植、禽畜饲养以及蚕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

《百谷谱》共有4卷、11篇,这部分属于作物栽培各论。书中一共叙述了谷属、蔬属等7类80多种植物的栽培、保护、收获、贮藏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后面还附有一段“备荒论”。

《王祯农书》书影

《农器图谱》共12卷,是《王祯农书》的重点,收集了306幅图,分作20门。每一幅图均附有文字说明,记述构造、来源、用法、演变和性能等等。并附有一段韵文或一首诗赋,有的录自前人作品,但大部分为王祯自己所作。这些图经过辗转复刻,自然会有些走样,但所绘的实物大体上还是精细正确的。

《王祯农书》有哪些主要成就?

《王祯农书》对我国传统农学有重大贡献。首先,它是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和江南水田农业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写成的。其次,《齐民要术》奠定了我国古代农学体系的基础,而《王祯农书》则是我国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比前者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第三,《农器图谱》的篇幅占《王祯农书》的五分之四,把农具列为综合性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从王祯开始的。此后的农书和其他书籍所记述的图绘农具多以此为范本。

与《齐民要术》相比,《王祯农书》有哪些进步?

从内容来看,《齐民要术》的内容虽包括了粮食作物、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以及烹饪等,最后还附有非中国产的一些栽培植物,范围可谓十分广泛,但占了很大篇幅的烹饪显然是不属于农业生产范围的。《王祯农书》则明确表明广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蚕桑、畜牧、园艺、林业、渔业,而把《齐民要术》中的酿造、腌藏、果品加工、烹饪、饼饵、饮浆、制糖,以及煮胶、制笔等农产品加工的内容都删去了。

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齐民要术》还没有明确的总论概念,而《王祯农书》中的《农桑通诀》则相当于农业总论。《百谷谱》很像栽培各论,先将农作物分成若干属(类),然后依次列举各属(类)的具体作物,具有农作物分类学的雏形,比起《齐民要术》尚无明确的分类要进步。《农器图谱》是全书重点所在,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另外,《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

大开眼界

王祯除了在农业科学方面有所创新之外,还对印刷技术的改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开始写《王祯农书》时,因字数较多,雕版印刷有困难,他就请工匠创制3万多个木活字。其方法是先用纸写好字样,糊于木板上刻字。刻后把每个字锯开,用小刀修理成一样大小。然后一行行排字,用竹片夹开来,排满一板框,用小竹片垫平,木楔塞紧,使每个字都坚牢不动。再在活字上刷墨、铺纸,用棕刷刷纸,就印出文字来了。这套活字他原计划用于排印《王祯农书》,后因故没有用上。大德二年(1298年),王祯用来试印《旌德县志》,全书6万字,不到1个月百部书就完成,证明其效率较高。为了减轻排字工人的劳动,提高工效,王祯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以字就人”代替“以人寻字”。排字工人坐着推转轮盘,就可找到所需要的活字。王祯把这种先进的造木活字方法和排版印刷经验,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王祯农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