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38

第38章 忍者无敌,能忍方能成大事(4)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有抱负有才干的政治家,很想干一番大事业。 一次,齐景公命他去治理东阿,晏子非常高兴,准备到那里去大展宏图。 可是,3年之后,向朝廷告状的越来越多,景公非常恼怒,他将晏子召回来,要罢免他的官职。

晏子毕竟是有头脑的,他早已知道了自己的 “过错”,为了保留继续施展才能的机会,他非常谦恭地说:“臣已知错,请大王再给臣3年的时间,那时,人们必然会说臣的好话了。” 景公见他有知错必改的勇气,且言辞恳切,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又过了3年,景公果然听到不少称颂晏子的话,他大为高兴,于是又召晏子入朝,要予以封赏。 不料,晏子却诚惶诚恐地不肯接受封赏。

齐景公感到奇怪,就问究竟是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说:“第一次我去东阿,让人修筑道路,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措施,于是坏人责怪我; 我主张节俭勤劳,尊老爱幼,惩治偷盗无赖,于是无赖怨恨我; 权贵犯法,我也严加惩治,毫不宽恕,于是权贵们嫉恨我; 周围的人如果有超出法度的要求,我就拒绝他们,于是周围的人责骂我。 这些对我的恶语中伤四处传扬,甚至有人还在背后告我的黑状。第二次,我改变了做法。 我不让人修路,拖延实施利民措施,坏人为此开心了; 我轻视节俭勤劳、 尊老爱幼,还释放鸡鸣狗盗之徒,无赖们为此高兴了; 权贵们犯法,我不依法惩治而予以偏袒,权贵们为此无怨了; 周围的人无论有什么请求,我都有求必应,周围的人为此满意了。 于是这些人又都到处颂扬我,您也信以为真了。3年前,您要处罚我,其实我该受赏; 现在您要封赏我,其实我该受罚。大王,这些就是我不能接受封赏的原因。”

齐景公听后,恍然大悟,深感晏子是一位有德有才的良臣,就拜晏子为相,交给他治理全国的重任。 后来,齐国实力大增,成为争霸天下的强国之一。

晏子在这里两次用到了韬光养晦之策。 前3年治理东阿,他所采取的政策应该说是正确的,但由于得罪了人,面临着丢官免职的失败。 如何挽救自己的仕途呢? 晏子没有像平常人那样急于申辩、 急于表功,而是老老实实地 “承认了错误”,请求齐王再给他一次机会。 齐王果然答应了。 如果这时候就说自己是如何如何地能干,如何如何地受了委屈,那么齐景公肯定不能相信,反而会认为他狂妄自大,自吹自擂。 在这里,晏子隐藏了自己的才能,装成确实犯了错误的样子,便是第一次用到韬光养晦之策。

第二次去东阿,晏子收敛锋芒,暂时放弃自己的治政之道,几乎是无所作为,但好名声却纷至沓来。 如果晏子永远都这样下去,那他肯定成不了大器,而且日后那虚假的好名声终究是要消失的。晏子之所以高明,就高明在他走这一步时已经看好了下一步。 当景公要封赏他的时候,他就乘机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讲述了自己的治政之道。 这时候,有事实摆在面前,景公非常信服,也乐于接受。他于是得到了治理全国的机会,所以,后3年的无所作为,隐藏着更大的作为。 这是第二次用到韬光养晦之策。

晏子在官位难保时,没有急于为自己辩解,而靠着韬光养晦,不仅戴稳了原来的那顶 “帽子”,而且还获取了高官厚禄,终于实现了干一番大事业的夙愿。

9.在忍耐中寻求机会

能忍辱负重的人方可受天之大任,成天之大业。 忍耐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智慧的源头,也是成大事者的福气。

《三国演义》 中有一段刘备与曹操 “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故事,这是刘备善识时务而最后成就大业的突出例证。

当时刘备被吕布击败,不得已投奔曹操。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朝廷的生杀大权,汉献帝实际上是傀儡。 于是,刘备常在自己住处的后园中种菜,以示 “胸无大志”,甚至将他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都瞒住了,关、 张二人曾说:“大哥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做这些琐事,为什么?”

其实刘备是很识时务的,所以制造假象来提防曹操看破而加以谋害。 在曹操面前,刘备竭力装出无所事事的样子,每天在菜园中浇水种菜,锄地松土。 因为刘备知道曹操是一世奸雄,不能容忍能与他竞争的英雄存在,只有表现出胸无大志的样子,才不会引起曹操的注意,以便积蓄力量,成就大业。

曹操何等精明? 他想刘备这样志向远大的英雄突然种起菜来了,一定有什么原因。 于是派许褚、 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将刘备请至丞相府,“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演出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戏剧。

当时,曹操几乎明知故问,要刘备承认自己本怀英雄之志。 刘备则故意拉扯旁人,先抬出最让人看不起的袁术,曹操斥之为冢中枯骨,刘备又举出袁绍、 刘表、 孙策、 刘璋等人,唯独不提参加了以董承为首的讨曹联盟的马腾和他自己。

曹操自然不满意,干脆直言相告:“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所担心的是讨曹联盟之事暴露,听到曹操称自己为 “英雄”,以为事情已经暴露,手中匙勺也掉在地上。 为避免曹操进一步怀疑自己,只好推说是害怕雷声所致。

果然不出所料,曹操想,这样一个连雷声都害怕的人,也许根本不是什么 “英雄”,反而将戒备的疑心放下。 这为后来刘备借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发,“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奠定了成大事的基础。

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懂得见机行事,在自己力量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 阻挠、 破坏自己的行动计划,故意制造假象,虽然在表面上有许多退却忍让,却更显示人的韧性与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 由于极大的隐蔽性而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它往往攻其不备而出奇制胜,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关键时刻,你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适应外界的变化,灵活地掩藏自己,观察时机,关键时刻再出手以赢得胜利。 有时的退是为了进,有时的守是为了攻,有时的抱头藏尾,是为了适时勃发。 人生处世,就要通权达变,因时进退,而不能固执迂腐,盲目进取。 静水深流,藏锋剑锷,含而不露乃是全身避祸之妙诀。成大事的人都善于将自己的行动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当条件不具备、 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耐心等待机运的到来。忍耐既是成大事者的一种本领,也是成大事者的一种修炼。 古今中外,大凡成大事的人,都善于忍耐,在忍耐中生长壮大,在忍耐中寻求机会。

没有积聚足够强大的势力,就不要贸然行事,要知道水不够深大船就不能行。 你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隐忍处世的意志力。 为了获得健美的体格,你要不停地进行体能训练; 同样,为了获得并拥有更加成功的人生,你必须做到坚韧。

时机不成熟,不可强出头。 “强” 在这里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 “勉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就勉强去做某些事。 固然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不高,通常的结果是:做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壮志,也惹来一些嘲笑。 人的失败是 “能力不足”、 “自不量力”。 第二个意思是 “强力”,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却还未成熟时去做事也不好。 大环境的条件如果不适合,以本身的能力强力而行,会多花很多力气; 周围人对你支持的程度不够,想强力做事,必会遭到别人的打压排挤,也会伤害到别人,种下仇恨的种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所以,当客观环境对你不利,当你处于弱势时,就很难有施展自己的空间,仿佛困兽一般。 在这种情形下你必须忍耐。 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任凭自己的性情,顺着自己的情绪行事,如被人羞辱了,干脆就和他们干一架; 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他桌子,丢他东西,然后自动走人! 不敢说这么做就会毁了你的一生,因为人生的事很难说,有时甚至会 “因祸得福”、 “弄巧成拙”! 但没有忍性,绝对会给你的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