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24

第24章 寻找外援,大树底下好乘凉(2)

官场的第一次失意并没有使年轻的刘基灰心丧气。 回乡隐居的日子里,他刻苦钻研易经八卦,兵书战策,并广交宾朋,扩大自己的影响,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他知道,有了梧桐树,不愁没凤凰来栖。 果然,刘基的名声越来越大,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才干足可以与诸葛亮相比,很多人于是纷纷登门求教。 刘基觉得,他出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适值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黄岩人方国珍因被诬告通寇,杀仇家,率兄弟三人聚集海寇数千骚扰江浙,朝廷几次派兵都没剿灭,连江浙行省左丞孛帖木儿都被其活捉,于是朝廷决定许以高官厚禄招降方国珍。 但方国珍几降几叛,弄得人心惶惶。 江浙行省终于想到了刘基,举荐他为元帅府都事。

深居简出十几年的刘基再一次感到眼前出现了光明。 他一到任就力主用武力严剿方国珍,认为方氏兄弟首先倡乱,不顾朝廷恩恤,“不诛无以惩后”,并且定下了剿除方案。 方国珍早已听说刘基的才干,十分害怕,急忙派人以大量金银财宝向他行贿,刘基拒绝不受。方国珍无计可施,只好又派人贿赂京中权贵,结果元朝廷决定再次招抚方国珍,授以重要官职。 刘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正布置出兵呢,朝廷却下令,说他擅作威福,夺去兵权不算,还把他羁管在绍兴。 刘基一气之下,头发都白了一半,弃官回青田老家,再度隐居。这次官场失意对刘基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 年近四十的他,本以才自恃,颇为自负,总想通过效忠元朝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可是每每乘兴而去,却落个灰溜溜的归来,根本没有人重视他的才能。 一年以后,又有一次机会,可是执政权贵怕得罪方国珍,连军队都不让刘基沾边儿。 刘基只好隐居山林,写诗作赋,抒发他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抑郁心情。

元末农民起义如燎原之火,规模越来越大。 刘基却沉浸在哀愁之中,看不见自己的出路。 他作为元朝的知识分子,本能地想维护元朝的统治,但是20多年宦海沉浮又使他对元朝蒙古贵族的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他羡慕爱国军事家诸葛亮以身事汉,崇敬岳飞精忠报国,一丝一缕的反抗异族压迫的火焰开始在心中燃烧起来。 正在这时,朱元璋领导的一支红巾军先后占领了诸暨、 衢州和处州,随后又次第拔除了东南一带元军的一些孤立据点,占领了浙东大部分地区,并极力搜求各地知识分子、 知名人士,希望他们出来支持自己的事业,在浙东早已颇负盛名的刘基,自然被列入了邀请的名单。

此时的刘基已年近50,他以为此生郁郁,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一身的才学也就要付之东流,加之对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愿意出山。 经过朋友再三劝告,又考虑到身家性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 三月,刘基才决定去应天府 (今南京),观察朱元璋的作为和对自己的态度。

刘基到应天之后,心情仍然很抑郁。 朱元璋召见他那天,他懒懒散散地来到朱元璋的帅府,见朱元璋只略略一拜。 当朱元璋问到关于如何建立功业时,刘基随机想出了治国十八策,说得朱元璋点头称是,亲自为刘基斟茶,继续向他征求有关创业的各方面的意见。这使刘基那颗已经冷漠的心得到了温暖。

朱元璋为了笼络像刘基这样的文人,专门修了一所礼贤馆,对文人们给予很高的待遇,而且一旦听到他们有什么高明的见解,立刻予以采纳。 刘基感到终于遇到了明主,便死心塌地地追随朱元璋,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刘基的才能逐渐受到朱元璋的器重。 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设酒席款待刘基,征求他对天下时局的看法。 当时,各路起义军占领了元朝大部分地盘,其中势力最强盛的是西北的陈友谅和东南的张士诚。 这两个人为了扩充地盘,经常骚扰朱元璋所占的领地。 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于防备这两个人的掠夺上,弄得手忙脚乱。 刘基听完朱元璋的述说,微微一笑。 他抚摸着酒杯,款款地向朱元璋发问道:“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 朱元璋被问得一愣:“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基笑道:“从前有一只猛虎,整天在山林里觅食,有两只狼也想贪些便宜,便和它争食。 猛虎追那只狼,这只狼就来吃它的东西,再追这只狼,那只狼又吃它的东西。 猛虎白白猎获了很多美食,最后竟饿死在山中。 现在您就好像那只猛虎,而陈张二人就好像那两只狼。 如果您想安安静静地独坐天下,该怎么办呢? 金陵地势险要,但也不过是一只肥兔; 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雄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时,您就可以面南背北了。” 朱元璋听言,默然良久,对刘基说:“恐我不是猛虎,而张、 陈乃猛虎耳。” 刘基听罢,顿杯而起,朗声道:“主公此言差矣! 张士诚龌龊,胸无大志,只求自保,不求进取,哪里有英雄气概? 可以姑且不予理睬。 陈友谅野心大,欲望高,拥精兵数十万,巨舰几百艘,处我上游,时常虎视眈眈,总欲吞没我们,确有猛虎之势,应该认真对付。 然而他为人倨傲,自以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将冲锋陷阵可以,却不是成大事的材料。 主公虽然如今尚弱,但胸怀大志,如能立志起兵,应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则如虎豹突起,闻者震撼,得天下何难!” 一番话说得朱元璋热血沸腾,豪兴大发,他说:“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终不过饿死之虎耳!此为天意,使先生助我!”

从此,朱元璋把刘基当成心腹谋士,事无大小,都要同刘基商量。 朱元璋称呼刘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和别人谈起时也常把刘基比作汉初的张良。 这就更加增强了刘基报答知遇之恩的愿望。

刘伯温的威名之所以流芳百世,是他顺应时代潮流,找到了朱元璋这样的 “明主”,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5.结交权贵,成就一代 “红顶商人”

曾经红极一时、 富甲一方的 “红顶商人” 胡雪岩,正是凭着背后强大的官场力量才得以财源滚滚,最终登上财富的高峰。

在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的次序十分明显,商人在社会中处于最末流,这种体制严重影响了商人的发展。 任何一个小官吏都可以利用其职务特权干预商人的活动。 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商人要想把生意经营下去就必须有合适的策略。 多数人会采取一种回避官府的消极应对措施,而另一类人,却设法与官吏阶层沟通,争取得到保护,从而获得更大的活动范围和经济利益。 胡雪岩即是后一类人。寻求官吏保护,首先要找到合适的人选。 只有将目光放在有前途有希望的人身上,才能真正找到外援。

王有龄在当时是一名候补盐大史,打算北上 “投供” 加捐做官,可是他穷困潦倒,举目无亲,每天只能泡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根本无钱 “投供”,也就得不到做官的资格。

胡雪岩了解这些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 他看准眼前的王有龄决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 “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能成为帮助自己事业腾飞的外援。 虽然胡雪岩当时还只是信和钱庄收账的小伙计,自己不名一文,但是他手里却正握着刚刚收上来的五百两银子,他擅作主张,没有将银子交给老板,而是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当他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递到王有龄手中的时候,王有龄又惊又喜,感激涕零,将胡雪岩奉为自己的大恩人。 有了这笔钱,王有龄第二天就启程北上了。

胡雪岩回到钱庄,老板知道他私挪钱庄款项后,盛怒之下将其扫地出门了,同行也不敢收留他,日子自然难熬。 而这时王有龄却开始了他的红运,得到了一份掌管海上运粮的肥差。 衣锦还乡后,几经周折也没有找到胡雪岩,而在一次闲游中却无意间见到了他。胡雪岩看到王有龄已身登宦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知道自己的付出终于要有回报了。

王有龄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帮胡雪岩找回饭碗,洗刷名声。钱庄的同事也感到胡雪岩是个忠厚仁义之人,便愈发敬重他。 自此,胡雪岩在钱庄业声誉大振,为他日后自己开钱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王有龄的荫庇下,胡雪岩不再作钱庄的 “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 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

胡雪岩在商界中的生意越做越大,萌发了开钱庄的念头。 众所周知,没有雄厚的资本,钱庄当然开不起来,然而胡雪岩却在经济实力非常薄弱的情况下要做大生意。 常人看来是痴人说梦的事,而对于有官势撑腰的胡雪岩来说却胸有成竹。 他利用王有龄职务之便,代理海运公款汇划,为自己筹得了一笔款项,又赢得了声誉信用,创立了无形资产,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他还利用王有龄在官场的势力,代理公库,白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钱庄。 不到两年工夫,他的钱庄就轰轰烈烈地开张了。

随后,因为有王有龄这个名声好、 升迁快的后台,胡雪岩发现自己面前突然铺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粮食的购办与转运,地方团练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方面的钱都往胡雪岩所办的钱庄里流了进来。 他深谙官场势力对自己巨大的保护作用,因此他继续帮助那些有希望有前途的官员,巩固自己的地位; 同时也迁就时局,不断寻找新的保护人,以求自身的发展。 他乐此不疲地帮助左宗棠筹款购物,除了商业目的外,还为了通过支持左宗棠兴办洋务,成就功名,从而为自己在朝廷中找到一棵安身立命的大树,让自己减少风险,增加安全感。 有了左宗棠这样一名大员作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褂,天下人莫不以胡雪岩为天下一等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的金字招牌。 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 任何一个以本业为主,不能上传下达的商人都不敢像他这么做,可是胡雪岩统统做到了。

作为 “红顶商人” 的胡雪岩,其 “红顶” 很具象征意义,因为是朝廷赏发的,戴上它,意味着受到了皇帝的恩宠,也意味着他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合法性,同时,皇帝的至高无上也保证了胡雪岩的信誉,可谓一箭三雕。 胡雪岩凭着这 “红顶”,积累了万贯家资,成为显赫一时的一代巨贾。 胡氏以其睿智的眼光,发现了外援对于生意人的重要性,并一生致力于培植自己的官场外援,踩着官场的阶梯,登上了财富的宝座。

6. “攀龙附凤”,巧找明星成大业

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大多需要贵人相扶。 而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找一个明星作为你的 “招牌”,也不失为一个生财之道。

1989年夏,正当健力宝公司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时,世界体操王子李宁解甲退役,加盟健力宝公司,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巨大震动。

健力宝公司的总经理李经纬与体操王子李宁,一个是优秀企业家,一个是世界体育明星,早就有了交往。 在李宁告别体坛之前,李经纬和他曾作过一次深谈,得知了李宁退役后的最大心愿是办体操学校,培育体操人才。 而办学要钱,必须要靠实业才能实现这个理想。 这使李经纬想起外国一个著名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开办运动鞋厂的故事,李宁不也可以这样做吗? 同时他深知,如果李宁的名字与健力宝联在一起,会给健力宝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效应和物质效应。

李经纬由此萌发了邀请李宁加盟健力宝公司,创办李宁运动服装厂的念头。 李宁也愉快地接受了健力宝的邀请,担任总经理特别助理,筹建李宁牌运动服装厂。 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李宁运动服也一炮打响。

1990年北京亚运会,健力宝公司在全国各企业中捐款名列第一。199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巴塞罗那奥运会,健力宝公司是唯一的国内赞助单位。 这一切都少不了李宁的作用力。

健力宝公司看准了李宁身上所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在他实业办学的同时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借李宁的力量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 “金字招牌”。

不仅中国的商家走销售的捷径要借贵人之力,国外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也要寻找靠山。

鞋商菲尔·耐克最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NBA巨星乔丹签订了推销合约。 作为NBA巨星,迈克尔·乔丹的崇拜者在世界各地数以亿计,喜爱他的球迷往往模仿乔丹的穿戴来装扮自己。 对于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大明星,聪明的菲尔·耐克不会放过,他不惜重金聘请乔丹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 随着乔丹为耐克鞋作的广告频频出现在电视上,随着乔丹驰骋在万人瞩目的篮球场上,耐克公司的销售量更是直线上升。 乔丹的一声赞赏远远超过千百句苦口婆心的推销言辞。耐克公司很会 “攀龙附凤”,它利用众人对 “飞人” 的崇拜心理,将自己的产品与乔丹的名字并列,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也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耐克公司借着乔丹这块 “金字招牌”,能让自己立于鞋业的不败之林,真可谓 “慧眼识贵人”。

美国一家公司所生产的天然花粉食品 “保灵蜜” 销路不畅,经理绞尽脑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费者对 “保灵蜜” 的需求热情呢? 如何使消费者相信 “保灵蜜” 对身体大有益处呢? 广告宣传,未必奏效,大家见得多了。

正当一筹莫展之时,该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来喜讯:美国总统里根长期吃此食品。 原来,这位公关小姐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名人,常常从一些名流那里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次她从里根总统女儿那里听到了对本企业十分有利的谈话。 据里根的女儿说:“二十多年来,我们家冰箱里的花粉从未间断过,父亲喜欢在每天下午4时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长期如此。” 后来该公司公关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又从里根总统的助理那里得来信息,里根总统在健身壮体方面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吃花粉,多运动,睡眠足。

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并征得里根总统同意后,马上发动了一个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让全美国都知道,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之所以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因为常服天然花粉的结果。 于是 “保灵蜜” 风行美国市场。

“攀龙附凤”,巧用明星作 “招牌”,能让你的企业更快地成长,也能让你更快地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