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26256400000022

第22章 故园(节选)

文/张俊纶

我出生在陈罗鲍,一个以三姓氏为村名的村子。门前有一条河,叫狗骨港河,终年清澈地流淌,河水中有软泥,有藻草,有鸭舌头(一种水草的名称),用两支竹篙把它们绞起来,水淋淋的绿,泛着莹莹的光泽,实在是一件叫人感动的灵物。

有许多的鱼虾,河上还有芦苇,荷,水蓼和菖蒲,荷上的露珠,菖蒲叶尖上的紫蜻蜓,红蜻蜓。一轮又圆又大的夕阳。在我的凝视下,沉沦到河的远方……端午现在的端午简省到只剩下吃粽子和吃咸鸭蛋两项,这是很可惜的。其实端午的内容极为丰富。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此外,还有戴菖蒲,喝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上写王字等趣事。不过这些事我都没有亲历过。不佞童年时代过得有滋味,颇值得回忆的乃是吃粽子和划龙舟。

《记纂渊海》卷二云:“端午以菰叶裹黏米谓之角黍,盖取阴阳包裹之义。”吾乡不用菰叶而用芦叶包裹,芦叶叫撩叶,或叫聊叶,我现在也不知道这字是怎么个写法,也不知如此叫法有何来历出处。还有,叫包裹物不叫“角黍”而叫粽子。吾乡有一条河叫狗骨港河,河两岸长满了芦苇,端午时节,正是芦苇生长旺期,一根根青秆上宽叶大片,正好用来包粽子。方法是先捋下青芦叶,在锅里文火煮沸,除去青硬气使之变得微黄而软。黄软芦叶热气淋漓,微泛清香,此时用来包裹粽米正为合宜。包好的粽子要用物缠紧,吾乡不用线索之类,乃用一种天然水草,吾乡叫条条草,监北叫棒子草,生长在池塘沟渠浅水里,极具韧性,越用水浸越牢实,横拉竖扯皆不会断裂。到浅水处去摘条条草,表示端午节已经来临,是一件充满喜气的工作。

端午吃粽子和看龙舟是密不可分的两件事情。有许多人家就提了五个一串或十个一串的粽子去慰劳划龙舟的壮夫。吾乡没有专制的龙舟,皆是平日农用或货运的木船,船前面放置一个尖三角形的船头,称之为“撮头”,即为龙舟矣。撮头上皆彩绘戏珠的龙头和一片一片的大龙鳞,十分美观。取其快捷则用小木船,取其威壮则用大木船。大木船有丈三丈五之类的名目。龙舟中间插两丈来高的木标,有彩饰,有的饰飞鹤,有的饰无名的大鸟,还有饰火箭飞机之类,都取象征龙舟飞快之意。木标彩饰下有击锣二童,皆为男,其一饰女,童男童女皆画眉,颊上晕胭脂。正船舱中置牛皮大鼓一,鼓槌枥木为之,击之訇訇然作金石声,划手都是平日农夫,放下锄头而执木桡,无不相宜。划手额头须上裹彩巾,或黄或红,以其气力强壮者与弱者划分座次。坐首位的称头锋,次称二锋,三因之,四则不名矣。划游船时头二三锋桡可不点水,而以桡高甩头顶以示壮猛之意。远视其整齐甩抖之状,犹如鸟之双翼,颇为壮观。龙舟乍离船坞,击鼓响锣,龙舟之人齐唱“响鼓划桡龙在河”。其声之高亢,声震四野。二龙舟相遇,即有赛事。赛事激烈之时,龙舟后拖曳之长棹即大显威风。吾乡人称之为“搂棹”。一棹舟行数丈,亦为之颠摆不已。因为搂棹争先而导致人仰船翻之事,是时有发生的。龙舟得上游者,即有人放鞭炮以示庆贺慰劳,并馈之以礼物,名日“设标”,居下游者称谓极其不雅,称为“吃牛卵子”,盖牛卵子皆在牛尾,人故取其意而嘲谑之。

夏完淳的《端午赋》云:“当江南之芳景,极榜汰之水嬉。彩口雷动,锦帆云齐。鱼龙骇,神灵疑。乱汪洋之绿波,拨容与之双桨。相逢莲叶之西,共泛星槎之上。吴姬抗腕而御桡,越女停云而振响。”他写女子也抗腕划龙舟,这在吾乡是闻所未闻的,好像是已有特征的女人是不敢越龙舟一步的吧。

看划龙舟的简直就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幼皆穿新衣,脸上的喜悦掩饰不住。那时年轻女人时兴打高把青洋布伞,穿红衣裳或碎花白衣裳,绝没有穿裙子的。有步行结伴去的,也有驾小船全家而去的。不记得是六八年还是六九年,二兄驾船带我到黄潭夏水河去看龙舟,夏水河南有一块沙地,种着一大片香瓜,香瓜繁星般横陈瓜藤间,闪耀着诱人的金光。二兄乃为我买回一个,所费不赀,我至今记得。小船系在河边一株大柳树下,沐着柳下清风,一面吃香瓜,一面看往来的龙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