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26256400000014

第14章 故乡溪里鳜鱼肥

文/叶志坚

在碧水漓漓的濉溪畔,渔人手中一挂脊长硬刺、身子微黄而带黑斑的鳜鱼,又倏地拨动了我心间那根弦恍惚间,我看到青山蜿蜒的故乡;看到那清澄而又百折千绕的故乡的伟大河流——闽江之源的南浦溪;看到溪中金鳞银翅的大群大群鱼儿!啊!故乡!啊!故乡的南浦溪,你在我的记忆里,泼剌刺的肥大鳜鱼,是多得简直要蹿到岸地上来的啊故乡溪里鳜鱼多,然而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却是在九岁那年,因我一位级任老师喜爱钓鱼而不曾忘怀。这位老师姓张,三十多岁年纪,身子又高又瘦,白净的脸上架着副褐红的近视眼镜,为人极其温和。他是同爱人同时调到我们学校里教书的。听大人讲,这位张老师先前是大学里的讲师,肚子里装满了学问。他是五七年被打成右派才夫妻双双下放来的。不过,张老师在我们眼前可从未流露过愁苦脸色。他很爱我们这些穿开裆裤的学生仔,经常讲使人出神的故事给我们听。他很喜欢钓鱼。闲暇时,便去田头地角里挖来一小钵蚯蚓,带上竹钓竿,去到南浦溪的水湾畔,选中一处水流沉绿平缓的地方,钓钩往溪空中一抛,然后便卷上根烟,坐在草树丛里静等着鱼儿上钩。他钓鱼是极有耐性的,常常坐下便是老半天,而且始终兴味盎然。

我的家就在张老师隔壁,有事没事我会常跑到他的家里。一个下着霏霏细雨的傍晚,张老师又戴上一副借来的蓑衣箬笠去到南浦溪钓鱼,师母做好晚饭搁在桌上都快凉了,还不见张老师归来,我看见师母焦急的模样,便自告奋勇去溪边找张老师。平昔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是经常到南浦溪畔嬉戏的,采桑叶,摘胡秃子,掏溪畔高树上的鸟窝,都觉得趣味无穷,但却不曾注意过南浦溪的美丽。然而这天我去到南浦溪畔时,不知是山野的静寂还是雨声的缠绵,我一颗跳跃的童心竟极其平静,猛然问发现,雨中的南浦溪竟是无比的美丽。两岸青盛盛的山,飘浮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时明时暗;溪两岸,远处,烟雨蒙蒙,近处,几树桃花灼灼;在流滴着晶莹水珠的翠竹丛中、更映衬出十分妩媚,十二分风韵;昔日宽阔碧蓝的溪水,交叉荡起一片又一片丝状的涟漪;千万缕银亮亮丝线儿从天落下,溪面又泛起一阵阵氤氲的透明水雾,如果说,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使我入神,那么,在溪面上滑行的几叶竹排,却使我沉迷得如痴如醉!那是几叶捕鱼的鸬鹚排,打鱼人身穿蓑衣,手握竹篙挺立排上,吆喝着把鸬鹚赶入水中;又不时将颈脖鼓胀冒出水面的鸬鹚提在鱼篮口,掐出一堆堆鱼儿来。这动静相间的情景,多么和谐又多么生机盎然啊张老师头戴箬笠,身穿蓑衣,端坐在溪畔近水处一株蓊郁的大树下垂钓。我走近他时,他正好猛挥钓竿,钓上一条斤多重的浑身带着水珠儿的鳜鱼来。我帮他按住在草丛里乱蹦乱跳的鱼儿时,才发现,张老师身边已摆着一大挂钓到的鳜鱼。张老师看见我对那挂鱼又摸又捏的,笑吟吟问:“喜欢钓鱼吗?”

“喜欢!”我已忘记师母交给的任务了。

“是啊!在这么美丽的溪畔钓鱼,真是一种享受哩!心情既愉快,又能静静地思考问题!”张老师说着,又将钓钩抛入水中。我那时年幼,不明白老师深沉的语气。我只兴致勃勃学起钓鱼来,真幸运,不一会儿,我便轻而易举地钓上一只老大的鳜鱼来。那天晚饭,我就在张老师家中品尝着自己同张老师一起亲手钓来的鳜鱼,真觉得有说不出的鲜嫩,说不来的香甜。

那一天钓鱼的情景便刀斫斧凿般永远不曾忘记了。后来,年纪稍大了,我读到了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兴许南浦溪如同诗中描绘的一般美,或许我自己有过垂钓的亲身体验,我这记忆力素来很差的人,《渔歌子》只读一遍,便一字不漏地牢牢记住了,那桃花流水,那青箬笠,绿蓑衣;那肥大鲜美的鳜鱼;情景确实动人啊从那回钓鱼后,我也喜欢随张老师去钓鱼了,并开始感到南浦溪的美和钓鱼的乐了。每一回,我和张老师都从溪里钓上一大挂鳜鱼来,渐渐的,我心中犯疑并开始思考了:“南浦溪里的鱼,为什么长年累月钓不完呢!”一次,我同张老师在溪边钓鱼时,我眨巴着眼晴望住了张老师张老师不假思索地说:“溪水清秀啊!”

我对这个回答感到不满足,又问:“南浦溪的水为什么特别秀呢!”

张老师抬起头,用手托托眼镜,指着四周翠色笼人的山峦说:“山青啊,山青便必然水秀!”

“山又为什么青呢?”我傻相上来,盘根究底了。

“人和呀!”老师沉吟了会儿,又笑着说:“你年纪还小,给你讲也不会懂的,日后长大就明白了。”

确实,老师如果当初给我讲解什么叫“人和”,尽管他讲得唇干舌燥,我也还是稀里糊涂,如堕入雾中,难以明白的。多年以后,我曾这样想,世间的许许多多道理,不是老师的详细讲解后就可以接受的,而是要在漫长岁月的显示中,方才使人能有几分领悟的之后,我远离故乡到外地工作了。然而,我总不曾忘却那宽阔碧蓝犹如锦绸般的南浦溪:不曾忘却那溪里钓不尽的鱼,尤其那浑身布满黑斑的肥大鳜鱼。但是,从故乡传来的信息却总是使人闷闷不乐。那位张老师还依然在我故乡小学里教书,但他已早不到南浦溪钓鱼了,因为他在溪畔垂钓上老半天,至多只有几尾二指大的“青鱼片”。南浦溪里多得要蹿上岸的鱼儿上哪去了呢我带着无限惆怅和遗憾,只有在梦境里去品尝那鲜美无比的鳜鱼了。

眼下,不在故乡,在云山重重的濉溪畔,我买到一条鳜鱼,品尝之后,发觉此地的鳜鱼同我故乡的鳜鱼相比,味道却大为逊色。

于是,我对故乡鳜鱼更添了一番情感!我想,濉溪和南浦溪,虽然地处一西一北,相隔百水千山,但它们百绕千转,最终都同样流向波澜起伏的闽江!而今,濉溪上有鳜鱼了,而我的故乡溪里,鳜鱼还能少吗前两天,我接到一封家乡来信,拆读之后,不由失声叫喊:“鳜鱼,鳜鱼,我故乡溪里又有鳜鱼了!”我的失常举动,把同事都弄得莫名其妙!然而,我还是兴奋,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信中写道:“……故乡确实变了,变得比你在故乡时更美了!你不是常常来信询问南浦溪里的鳜鱼么!前几年可真的连影子也难得见到,如今,消失多年的鳜鱼又不知从哪里成群结队钻出来啦!每日,街道上的鱼摊里,都能有鳜鱼任人挑拣。你过去时常念叨的那位张老师,如果有兴致的话,一定又可以钓到一大挂一大挂的鳜鱼!你还不知道张老师的事吧,他可算枯木逢春了,前两年,他的错划右派平反了,本来要接回原单位的,他因为已到退休年龄,便要求留在我们镇里了。不过,他没闲工夫钓鱼;他在大学中文系教书时,就编写过两本书;现在,他正全力以赴,帮助我们县编一部新县志呢!这是遗泽后代的好事。你什么时候能抽空回乡来看望张老师呢?故乡溪里的鳜鱼肥着呢,就等着你回来……”

故乡飞鸿,多么激人心海的波澜啊!能不让人神思飞越么!故乡的鳜鱼由盛而衰,由失踪又趋繁荣,这其中隐含着多少哲理呢!我猛然间想起三十多年前,张老师说的关于鳜鱼、秀水、青山、人和的话来,我想,三十多年来,我领悟得最透彻的道理,应该说莫过于此了。

故乡溪里的鳜鱼又多得要窜上岸了,什么时候我能回故乡亲手从溪里捉上几尾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