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26251600000034

第34章 顺应气候变化,健康自然来(3)

秋季有些地方有“贴秋膘”的讲究,但高血压患者应以清补为主,可选择一些既有丰富营养,又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银耳、百合等。肉类则应适当多吃鱼虾等水产品以及鸡鸭等禽类(白肉),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切勿盲目进补。

针对秋季高血压患者多伴有血黏度高的特点,专家建议,日常饮食中最好多吃黑木耳,该食品医用价值高,能有效降低血黏度,降血脂效果也很好,常吃黑木耳,血液变稀释,不容易得脑血栓,也不容易得冠心病。

冬季天寒地冻,预防工作是关键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发生着变化。冬季气温低,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很多疾病都在此时发作。诸如患有精神抑郁症者的疾病程度会加深;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所以,冬季对高血压应重点预防。

天冷防“风”,一定不能放松

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血压的升高是由遗传基因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外界环境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神经、体液方面的适应性改变。季节会影响血压的变动。老年人更是如此。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冬季血压明显升高。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影响,冬季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水平升高,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而且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也会引起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这几方面就会导致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加之日积月累的动脉硬化,极易发生中风。

不少老年人中风都是半夜从温暖的被窝中起来去厕所时发生的。除了半夜起床如厕,寒冷天从有暖气的房间外出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由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当遇到冷空气刺激时,血液循环会加快以抵御寒冷,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研究表明,每当寒潮来临时,便是脑溢血多发之日。所以,冬天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冻,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不宜早起锻炼身体,更不宜吹寒风,因为那样容易使血压升高,引起中风。

中风在发病前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如果能了解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因此,一旦出现如下征兆应引起高度警惕,并马上送医院诊治。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欲吐;“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

科学降压,度过漫长冬天

冬季是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季节,由于天气冷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会有较大的波动,容易出现危险。专家提醒,坚持服药是治疗高血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并在用药时要注意,要根据冬天的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确保安然过冬。

如果高血压病人在夏季因血压降低而减少剂量,那么冬季的药量要恢复到原来的剂量。如果在夏季没有减少剂量,要在冬天到来时依据血压情况适当增加剂量。如果服用某种降压药物已达最大剂量,应根据身体情况联合应用另一种降压药,而不应继续增加同种药物剂量,这样既可以达到满意控制血压的目的,又能相对减少因增加单味降压药物剂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用。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加,而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心血管肌膜钙离子的活动,从而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且有显著持久的降压效果。β受体阻滞剂则不仅能降血压,还可以减慢心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使交感神经对血管的控制减弱,可以对抗寒冷刺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血压下降。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应慎用大剂量利尿药。二期至三期高血压患者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高血压及浮肿程度进行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内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黏滞度便会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低血压、高黏滞度而致的缺血性中风。

还应该注意要谨慎服用短效、速效降压药——如心痛定(硝苯地平)。部分患者有在血压升高时临时快速降压的习惯,殊不知短效、快速降压药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大脑或心脏供血突然减少而诱发中风或心绞痛,十分危险。如果患者血压较高,可以含化如卡托普利这类药物,半小时后使血压下降10~2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若仍然很高,应到医院请医生指导降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寒冷的冬天到来之时,一定要到医院找医生科学调整冬季用药,安然过冬。

滋补得宜,不让寒风吹冷身心

按冬令进补的传统习惯,某些患高血压病的体弱老人常会买些滋补药品服用。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服用补药必须有针对性。

高血压患者可分多种类型,如肝火上炎、痰湿内停、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阳气虚衰、阴阳两虚等。但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表现为主。病人头昏头晕、口干心烦、面红升火及耳鸣、腰酸,具有舌红、脉细数等症候,应属虚热体质,一般多采取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的治疗方法,宜选用鳖甲、冬虫夏草、西洋参、龟板、枸杞、牛膝等补阴药,也可服用龟鳖丸,既有益于降低血压,缓解目眩、头晕、耳鸣等症状,又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高血压患者随意服用鹿茸、人参等具有湿热、升散特性的补气壮阳药,则不仅对降血压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有些高血压患者即使气虚,也切勿单独服用强烈补气壮阳之品,而须以补阴为基础,采用药性平和的补气方剂进行缓补。此外,若常感讷呆、胸闷、苔腻不化等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补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先行服用健脾化湿及祛痰等中药调理,待上述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后,再酌情选服补药。

高血压患者也可以适量服用西洋参。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西洋参确有强身防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它能调节人体神经功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血流量,还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降低高血糖等,是一味很适合中年人平补的药物,兼备补气与养阴的功能,常年服用,既能补养身体,又不易生热上火。年龄在50岁左右已有体虚乏力症状的表现者,此时生理功能的衰退已经加快,及时长期服用西洋参补气养阴,可以达到强身防衰的功效。但是,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在血压平稳之后才能服用西洋参,而且易长期小量服用。因为西洋参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长期小量服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用量过大,反而会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加重病情。

咖啡浓茶,高血压病人要慎用

冬天,为了驱寒,很多平时不喝咖啡、茶水的人,也会泡上一杯,捧在手上暖洋洋,喝进肚里热乎乎。此举对高血压病人而言,须相当慎重,因为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卒中、心衰等危险性事件的发生。研究发现,偶尔饮一杯浓咖啡的人,血压会显著升高,精神兴奋。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喝咖啡后,血压可上升11/5毫米汞柱,并持续3小时左右。但令人惊奇的是,经常喝咖啡的人虽然表现为精神兴奋,但血压不升高。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而言,是否喝咖啡须因人而异。如果平时经常喝咖啡,那么,冬天仍然可以让咖啡为你驱寒,但最好不要喝很浓的咖啡,也不要一次喝上两三杯。如果平时不喝咖啡,那么,最好远离咖啡,特别不要为了商务洽谈等原因,在咖啡吧接连喝咖啡,一方面精神本身就处于紧张状态,加上咖啡的突然介入,血压很容易升高。

至于饮茶,尤其是饮浓茶是否对血压有影响,目前报道不一。茶叶中含咖啡因和茶碱,对心血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还含有尼克酸,可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茶碱还有扩张血管及利尿的作用,因此,饮茶有轻度的降压作用。此外,茶中还有多种微量元素。但是,为保险起见,提倡长期饮淡绿茶,尤其是在夏天,冬天可饮淡红茶。若饮较浓的茶,最好在饭后饮。

高血压患者冬日适合吃梨

冬季人常常感到鼻、咽干燥不适,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水果,最好的莫过于梨。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季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疼,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在高血压患者中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作为医疗食品经常食用很有好处。民间流传“几颗杏桃三把火,日食数梨不为多”的谚语,说明多食梨有益无害。因为梨性寒冷,对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故有“天生复脉汤”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