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荣格心理术
26230800000014

第14章 魔鬼的万能诅咒:没病也能说出病来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心理暗示同样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荣格认为,大多数心理暗示都是来自言语之间的信息传递,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即便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语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带给他灾难性的后果。1965年,荷兰大港鹿特丹市的梅斯特·马克斯维尔太太发现自己3岁半的孩子范弗兰克患有弱视的症状,于是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结果经过多方诊疗医生判断说范弗兰克“一切正常”。但问题是,为什么他还是看不清呢?

事实上,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从生理构造角度来讲,范弗兰克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他有着标准的瞳间距,两只眼珠纯洁得像一汪清泉,但问题是他真的看不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弗兰克还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在他5岁的时候,马克思维尔太太发现当大人呼唤他的时候,他们需要用很大的声音才能使范弗兰克做出相应的举动。

儿子的状况让马克斯维尔太太伤透了心,她带儿子到各个医院检查,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马上就要到上学的年龄了,范弗兰克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了。不少人背地里说“寡居的马克斯维尔一定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还有人干脆就将范弗兰克看作是一个魔鬼。

“这个孩子要么是一个怪物,要么就是被魔鬼摄取了灵魂。”人们这样说道。

终于,在范弗兰克8岁的时候,马克斯维尔太太的一位远房亲戚来到鹿特丹,得知了这一事件。他是一名精神分析学派的狂热爱好者,在1961年荣格去世的时候,他曾不远万里赶去参加了大师的葬礼,他的名字叫阿尼尔·维德西奇。

维德西奇告诉马克斯维尔太太说,范弗兰克一点儿病都没有,只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才出现了这种情况。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魔鬼,”维德西奇说,“想想看吧,在孩子3岁以前你说过什么过激的话吗?或者是他看见了什么非常可怕的事情?”

马克斯维尔太太回想了很久,最后才在对方的引导下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在范弗兰克刚满3岁的时候他的生父拉里·图雷突然出现了,他在看到儿子之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喂,跟我说老实话,这到底是不是我的儿子?他的眼睛也太小了,就像瞎了一样!”

具体说来,范弗兰克是马克斯维尔和图雷的私生子,两人在摩擦出爱情的火花之后就生下了这个小男孩。但是,就在范弗兰克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图雷就狠心地抛下这对苦命的母子离开了。几年以后,图雷在国外赚了一点儿钱,突然间良心发现回到鹿特丹,并且承诺给马克斯维尔母子一笔可观的抚养费。可是,当图雷看到小眼睛的范弗兰克之后马上暴怒了:“这绝对不是我的儿子,你在骗我!这绝对不是!我们两个的眼睛都很大,而他那双浮肿的眼睛简直和癞蛤蟆的一模一样!”

“天哪,你在怀疑我吗?”性格软弱的马克斯维尔太太抹着眼泪对范弗兰克说,“宝贝,快叫‘爸爸’……”

当范弗兰克向前靠近一步的时候,图雷马上就把他踢开了:“滚开!我才不愿意给别的男人养儿子呢!”范弗兰克从来都没有受过如此的待遇,他吓得大哭起来,而图雷却根本不理会他,而是继续冲着孩子的妈妈吼道,“我以为你真的苦等了我几年,结果你却背叛了我!”

“他真的是我们的孩子,除了眼睛以外,其他地方都很像……”

“够了,是我的错。我不该对你抱这么大的期望,”图雷冷静下来说,“如果之前我没有你还在等我的想法,或许我就不会这么痛苦。刚才我许诺给你的钱我会一分不少地付给你,或许你现在根本不缺钱……你有一个有钱的男人,又或者是曾经有……但是我是一个正派人……”

看得出来,图雷已经思维混乱了,他说了很多毫无逻辑的话,最后丢下钱走掉了。自此之后,马克斯维尔太太的脾气也变得古怪了,她时而对儿子特别好,时而痛斥他一番。在这样的情况下,范弗兰克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终于,在半年之后,马克斯维尔太太发现孩子的视力变得非常糟糕,而且还有日益下降的趋势。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马克斯维尔太太带着孩子到处看医生,结果却四处碰壁。接连不断的失败让马克斯维尔太太的性格变得更加古怪——她经常抓住儿子的两只瘦弱的胳膊不停地摇晃,并且大声呵斥对方:“你这个没用的瞎子!”

到了后来,马克斯维尔太太还会说其他一些“诅咒”,比如,“你的脑袋就是一块木头”“你的耳朵、鼻子就是长在脸上的装饰品”等等。在维德西奇看来,正是这种非常可怕的“诅咒”在不断地暗示着范弗兰克,让他在潜意识当中形成了一种自己“视力有问题”“听觉也不好”的错觉。最为可怕的是,这种心理暗示真的抑制了儿童视听系统的正常发育,到最后它们虽然在生理构造上毫无问题,但却成了中看不中用的饰品。

对于这种现象,维德西奇解释说:“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评价往往会被一个人的潜意识所接受。绝大多数时候,人的理性思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是相对‘情绪化’的潜意识在郁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反客为主,对一个人的心态产生巨大的影响。”按照这种理论,范弗兰克的视力、听觉出现障碍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障碍,只要通过恰到好处的引导,就可以顺利地恢复过来。

在这里,维德西奇根据精神分析流派的经典理论为范弗兰克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计划,借此帮助对方早日恢复健康。

(1)大量的正向评价,打开患者的心理郁结

按照荣格的理论,造成暗示性失明的来源有两个:其一是“环境暗示”,其二是“自我暗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范弗兰克的心理郁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凭借自身的状态他是很难通过自我疏导的方式来打开心结的。因此,治疗师就需要调整此前过于消极的外部暗示,通过一些正面的评价将对方置换到一个“充满阳光的环境”中。

因此,维德西奇给出的治疗手段非常巧妙,甚至可以说他的治疗就是一种“表演”:每个礼拜马克斯维尔太太都会带着孩子去医生那里做两次检查,然后这名医生就专门负责说一些积极肯定的话语,比如“情况正在好转”“这个孩子的眼睛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如此之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范弗兰克的听觉也有问题,他只能从大人的表情变化当中分辨一二。这个时候就需要马克斯维尔太太做出一些“惊喜”“难以置信”的神情,因为儿子的视觉、听觉都有些不大好,所以她必须将动作做得非常夸张。就这样,半年之后马克斯维尔太太突然发现儿子的听力恢复了很多,因为当她故意用很大的嗓门表扬对方时,范弗兰克说道:“妈妈,你的嗓门太大了。”

可以说,通过不断地肯定和表扬,马克斯维尔太太逐渐帮助孩子找回了自信。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维德西奇看来,暗示性失明或者听觉失灵越早治疗越好,像范弗兰克这样8岁才开始接受治疗已经算是非常晚的了。

(2)设计容易克服的小障碍,让患者体验自信、不断进步

在维德西奇的建议下,马克斯维尔太太还带着儿子去了阳光明媚的鹿特丹大港湾。那里地势开阔,光线非常好,范弗兰克很容易就看到了巨大的轮船,以及海天交接处欢腾飞舞的水鸟。映着夺目的波光,范弗兰克欢呼着跳了起来:“妈妈,妈妈,你看那些是什么鸟?”

马克斯维尔太太故意眯起眼睛看了半天,然后才说:“我怎么看不清楚呢,你看见有几只鸟?”

范弗兰克认真地数了一会儿,回答说:“这一群好像是9只。”

“哎呀,你太了不起了!”马克斯维尔太太大声说,“我要找个望远镜好好看看……对的,是9只,一只领头的,还有8只跟在后面。”

范弗兰克也拿过望远镜观看周围的景象。类似这样的旅游还有很多,但是去哪里、看到了什么景色都不是重点,马克斯维尔太太最关心的就是给孩子制造一些容易让他看到并且让他产生自信的机会。当儿子说出一个景物时,她往往会表现出惊奇的样子,对他说:“真不错,我都没有看到呢!”

事实证明,这种旅游是非常有效的,范弗兰克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当中逐渐解开了心结。通过一些容易辨别的景象,他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形成了一种“我能”的直觉,而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帮助孩子治疗疾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时候,一些不经意的评价也可能激起一个人的潜意识,继而使其陷入被动的局面。比如,马克斯维尔太太和图雷对孩子做出了负面的评价,造成了非常糟糕的结果。但是,正如维德西奇所说的那样:“错误的心理暗示可以让一个人丧失一部分机体功能。治疗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良好的引导制造出积极的暗示效果。只要方法得当,一切障碍都会被顺利清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