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让食物害了你
26197500000063

第63章 不可不改的饮食习惯(5)

素食吃得最多的是蔬菜,虽然维生素C的含量很丰富,人体营养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却十分欠缺。作为对照,动物肉,尤其是其中的鱼肉,既含有许多动物蛋白,又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蔬菜中所不具有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些国家,习惯食用以鱼肉类为主的动物肉,他们普遍体格健壮,而且基本都比较长寿。

这样说来,并不是要求摒弃蔬菜多进肉食,那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而是搭配荤素食用平衡饮食,中老年人所吃副食品应保持多样化,不偏重于荤也不偏向于素。样样都吃一点,搭配得恰到好处,体内营养物质可以达到平衡,这才是人体收支平衡的最佳状态。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我国有些地区,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超过10克。这样的地方,往往是高血压的高发区。专家们认为,如果控制将食盐的摄入量压缩至每天5克左右,那是比较理想也是比较安全的。

偏食植物油有害健康

不吃动物油而偏食植物油,对人体是有害的。

因为植物油中也含有有害物质,如花生、玉米油中混杂有一定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棉籽油中有使人中毒的棉酚,菜子油中的芥酸能致高血压等病;植物油中太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多食亦有害健康。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可以以植物油为主,适当食用动物油为宜。

过多吃盐容易患病

口味重,吃过多过咸的食物是有后顾之忧的。

首先,盐吃得多会患感冒。因为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摄入食盐过多,会使体内氯化钠浓度过高。而钠离子的增高,可抑制呼吸道细胞的免疫能力,使感冒病毒很容易通过失去屏障作用的细胞而侵入人体,引起感冒。

此外,吃盐的量与高血压病也有密切关系。据我国调查,平均每天吃盐量17.3克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为15.3%;平均每天吃盐量7.5克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为7.5%。说明吃盐量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高血压又是心、脑、肾疾病的主要诱因。

因此,吃盐不宜过多。每天吃盐量不宜超过5克。高温作业和出汗多的人,吃盐量可以适当增加,以补充盐分的丢失。

吃盐也并非越少越好

常有医生劝病人饮食要清淡些,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但是长期过度限制盐(钠)的摄入可导致血清钠含量过低,从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医学上称为“低钠综合征”或“低渗性脑病”。

人体内的钠离子在血浆中为主要的阳离子之一,是左右血浆渗透压的重要因素。因此血钠的增高与降低都会严重影响血浆渗透压。

如果长期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或经常服用利尿剂,将会导致血钠降低,血浆渗透压减低,使肌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乏力、神志恍惚;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口味过重会伤害味觉

目前,在大小商场,各种调味品比比皆是,如高鲜味精、蚝油、XO酱、原味高汤等,而不少人也习惯在餐桌旁摆上一些调味品随时蘸食。然而,在这种依赖调味品的饮食背后,人的味觉却正在逐渐地失去作用。

这是因为,在目前众多的调味品中,大部分都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即便是宣称采用海带、鲣鱼等天然原料的高鲜调味品,也不乏化学合成的成分。这样一来,长期食用就会使我们的味觉失去分辨食物原始美味的能力。

尤其是一些儿童,如果从小就习惯食用添加了许多调味品或色素的食物,日后将反客为主,以为只有添加调味品的食物才是正统美味,原味食物反而变得平淡无奇。此外,调味品中的化学成分也有可能造成味觉异常,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科学依据。

人的味觉一旦习惯了浓烈的味道之后,将无法感觉出较为清淡的味道。因此,若是从小习惯浓烈的味道,对于味道较清淡的菜肴将失去味觉,这对儿童的健康实在是件不利的事情。

干吃方便面不科学

方便面是现代快节奏社会常吃的食品之一,偶尔尝尝无大碍,常吃会因缺乏多种营养素而影响健康。但有部分人吃方便面的方法与众不同,他们不用开水泡而是干嚼,感到既脆又香,其实这种吃法很不科学。

首先,方便面一般用棕榈油炸制。在常温下,棕榈油以固态形式包裹着面条,干吃时,人体既不能消化固态的棕榈油,也不能消化其中的面条,以致虽然吃了方便面,但基本上不能消化吸收其中本已很少的营养素。

其次,在方便面生产、包装、贮存过程中如未严格操作,就会被细菌污染,食后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另外,干的方便面较硬,如牙齿不好的人,或是儿童,极易损伤牙齿和食管口腔黏膜。

所以,干吃方便面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应该纠正。

口香糖不可反复咀嚼

餐后咀嚼口香糖有清洁口腔的作用。但如果长时间、反复咀嚼口香糖会使口腔长期受刺激,从而使消化液持续、过多分泌,尤其是空腹时,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对于溃疡病病人危害更甚。

反复咀嚼口香糖,使咀嚼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可引起夜间磨牙、睡眠不佳。口香糖里的添加剂,如石蜡也对儿童健康无益。

专家建议一天咀嚼口香糖在5次以内,每次不超过15分钟,且不要空腹及睡前咀嚼口香糖,而对于儿童来说,最好是不吃口香糖。

冬季吃火锅三原则

冬季,火锅成了餐桌上的“宠儿”。可是,要想健康吃火锅,也有它的原则和禁忌。

原则一:按体质选火锅汤底。

火锅汤底中常会放一些滋补原料,如大枣、枸杞、人参之类,还可能有大量的姜、葱与辣椒,不同体质的人需按自己的体质特征来挑选。

容易上火者应避免选择“滋补”效用过强的火锅汤底,也不要选择漂浮一层辣椒油的辣锅;身体虚寒者可在火锅汤底里多放姜、葱、辣椒来温暖身体;减肥者最好选择少加吞油和麻料的蘸料;而担心皮肤长痘者则需要控制葱花、香菜和辣椒油的数量。

原则二:按平衡原则进行膳食搭配。

吃火锅时,应多搭配吃些蔬菜。因为蔬菜中含大量维生素及叶绿素,其性多偏凉,不仅能消除油腻、解毒、去火,还能补充冬季人体维生素的不足,但放入的蔬菜不要久煮,才有消火作用。

几乎所有品种的蔬菜都可以与火锅和谐相处,但其中对身体最为有益的当属绿叶蔬菜。绿叶蔬菜可以供应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而其中的纤维素可帮助打扫肠道中黏附的脂肪和蛋白质废物,还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

按照膳食平衡的原则,吃1份肉类,至少需要2份蔬菜与之搭配,而且最好边吃肉边吃菜。白菜、生菜清爽可口,有清火去腻的功效;冬瓜和黄瓜具有减肥消脂的作用;营养价值极高的绿叶蔬菜,可以帮助人体在吃肉后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还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B。

原则三:按顺序进食饮料、酒水、主副食。

吃火锅时的顺序也很有讲究,最好吃前先喝小半杯新鲜果汁,接着再吃蔬菜,然后才是肉。这样,才可以合理利用食物的营养,减少胃肠负担,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以下几种饮料都是吃火锅时可以选择的。

碳酸饮料:虽然它们除糖分外,含其他营养成分很少,但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助消化,并能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产生清凉爽快的感觉,补充水分的效果也较好。

果汁饮料: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刺激胃肠分泌、助消化,还可使小肠上部呈酸性,有助于钙、磷的吸收。但控制体重的人和老年人、血糖高者要注意选用低糖饮料。

蔬菜汁、乳品和植物蛋白饮料:如酸奶、杏仁露、椰汁、凉茶等,适合有慢性病的人和老年人。

酒类:吃火锅时,最好喝点白酒或葡萄酒,可以起到杀菌、去膻的作用,最适合涮羊肉时吃。

冬季吃火锅五禁忌

忌食生。

很多人吃火锅时,为追求鲜美的口感,往往把食物在火锅里烫一下就吃。其实,这样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潜藏于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会随食物吃入胃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据研究,三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旋毛虫、绦虫和囊虫都可能通过火锅传播。不洁的猪肉片和牛肉片里很可能含有这三类寄生虫。目前,虽不能肯定羊肉里是否含有旋毛虫、绦虫和囊虫,但曾有报道有人因吃涮羊肉而得了旋毛虫病。如果得了寄生虫病,就会浑身乏力,肌肉酸痛,身体浮肿,有时候脚踏地面都会有刺痛的感觉。

忌过烫。

刚从火锅中取出鲜烫的食物,不宜马上送入口中,应放在碗内稍凉一下再吃,以免烫伤食道粘膜,造成溃疡或口腔膜起泡。如果常吃烫食,还会破坏舌面的味觉,降低味觉机能,影响食欲。过烫的食物还会引起牙齿和上消化道病变。

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度的温度,太烫的食物就会损伤黏膜,而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度,取出即吃的话,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特别是那些本来就有口角炎的人,吃了火锅更容易加重病情。还有些人身体免疫力低,容易发生反复口腔溃疡,一吃火锅,很难愈合。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

因此,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一是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量要稍微小些,二是夹出后凉一下再吃,保护好口腔和食道以及胃。

忌过辣。

专家表示,适量进食辣味食物是可以的。辣椒可促进人体排汗,增添凉爽舒适感。通过吃辣,还可助消化,增食欲,增加体内散热。但并非所有人都可吃辣,像慢性胃肠病、皮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肾炎患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不宜大量食用辣椒。过分食辣,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引起肠胃黏膜充血、水肿、肠胃蠕动剧增,还会影响到人体内分泌,食用过多还会令人心跳加快,循环血量增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不利。

尽管每个人对辣的耐受度不同,但是为肠胃着想,又麻又辣的火锅还是少吃为妙;并且不可一下吃得太多,并要尽量把调料调至微辣,少喝火锅辣汤。另外,吃完火锅后要多喝些开水或浓茶,以稀释辣汁,减轻对肠胃的刺激,这样胃肠都会舒服一些。一旦有什么不适,赶紧喝些清淡的饮品如稀米粥或牛奶保护肠胃壁。

据了解,在火锅里加一些“药材汤料”,如党参、枸子、山药、红枣、玉竹、沙参等,吃火锅时,将辣椒或辣味等调料放在碗内蘸着吃,不要放入锅内久煮,都是防“上火”的好办法。

忌食火锅汤。

不要把涮完的火锅汤底当“营养汤”喝光。火锅的汤大多采用猪、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质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为佐料,吃多了易导致高血脂、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牙龈炎、痔疮等疾病。

另外,火锅汤久沸不止、久涮不换,其中的成分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如:肉类、海鲜中所含卟啉物质多溶于汤中,汤中的高浓度卟啉,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风,出现关节痛症状,严重时会损伤肾功能。所以,吃火锅时应少食用火锅汤。

忌冷热刺激。

一边就着热腾腾的火锅,一边大口喝冰饮料,吃的时候过瘾,吃过之后就很可能出现问题。

不少人认为,这一冷一热混着吃,正好可以“中和”,到肚子里既不冷也不热了。其实,专家指出,一口麻辣烫火锅,一口冰冻啤酒或饮料,忽冷忽热,很可能对胃黏膜极为不利,冷热交替,刺激肠蠕动,极易发生胃肠疾病,出现胃胀、胃病、胃痉挛、腹泻等症状。

因此,吃火锅时应尽量避免边吃热菜,边喝冷饮,保护好肠胃。

边吃饭边看书要不得

有些人习惯于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首先,人在吃饭时,胃肠道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

为了保证增加工作量的完成,胃肠道血管扩张,循环血量比平时增加数倍。这时候如果再看书,必然使大脑工作量增大,因而需要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量,这就势必造成脑和胃“争血”的局面。

其结果是导致胃肠供血得不到充分保证,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系统运动减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同时,大脑的供血不够充分,看书效率不高,容易造成脑疲劳,影响学习效率。

其次,边吃饭边看书,会使看书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状态抑制食欲兴奋状态,使人食欲减退,并常会使人忘记咀嚼,大大延长进食时间。

千万别把自己吃困了

俗话说:“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儿。”一年四季,人们都会发生困倦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困倦有可能是疾病的先兆。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困倦只是一种生理现象,甚至连饮食不当都可以引发困倦。

一般来说,能引起人体困倦的食物有以下一些:

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它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具有抑制大脑思维活动的作用。因此,如果摄入色氨酸含量较多的膳食,人就容易产生疲倦感和睡意。

含色氨酸最多的是小米,其色氨酸含量在所有谷物中独占鳌头,牛奶、香菇、葵花子、海蟹、黑芝麻、黄豆、南瓜子、肉松、油豆腐、鸡蛋等也是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海鲜类食物。

这一类食品和味精一样,含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它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在脑组织中,谷氨酸可以在以维生素B6为辅酶的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下,变成氨基丁酸,它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若生成不足,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如出现狂躁或者抽搐,但是过多地摄入谷氨酸钠,就会使人昏昏欲睡。

含热量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