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茶”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都超出了标准,灰尘也多。饮用这种“垃圾茶”,会给人体造成血液中毒,抑制血液中酶的活性,阻碍血色素合成,甚至会引发贫血和白血病,严重的,还将导致肝、肾等脏器中毒,使这些器官的功能下降,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植物神经紊乱等病症。
注意卖相好的炒货
炒货往往是人们喜爱的休闲食品,如瓜子,但是炒货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矿物油却是有害的,这也是炒货中包藏着重大的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在一些摊点出售的散装瓜子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种散装瓜子一般都是由一些小作坊生产的,他们没有任何的专业设备,更谈不上什么质量保证。为了使瓜子变得光滑,有的在炒瓜子时加入大量的滑石粉;为了使瓜子好嗑,有的则在瓜子中加入化学原料硫酸亚铁。而用矿物油和蜡混合后在机器中高速打磨过的瓜子色泽光亮,手感不腻,而且不容易变味,销路很好。为了使瓜子的色泽艳丽好看,一些商贩还用化学物质超标的胭脂红来染色。
因此,购买炒货食品时,应到正规商店和超市购买,不要在路边小贩或无证摊贩处购买。
同时不要选购那些口感重、味道甜的产品,这些产品可能使用了超量的甜味剂,不宜食用。
购买经过夏季或黄梅季度的炒货产品应小心,因为经过高温高湿度环境后,炒货产品容易发生油脂氧化,发霉、变质、产生哈喇味。出现哈喇味的产品不能食用。
此外,还应注意包装标签上是否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配料表、净含量,配料表中是否标有食品添加剂。
劣质罐头危害多
前不久,九江市工商局执法人员端掉了一个劣质罐头黑窝点。在现场发现,1996年6月28日由广西某食品厂生产的马口铁罐头,被工人成批切开后,倒出罐头内的变质荔枝进行清洗,重新加入防腐剂、香精,放入锅炉内加温,使变质的荔枝色泽变得白嫩如新,再装入玻璃瓶内,更换成该罐头厂生产的糖水荔枝。
现场分工精细,流水线操作颇具规模,厂房内用于更换包装的变质罐头达10吨之多,已加工准备外销的劣质罐头共有19300多听。
这样的罐头明显是不能食用的,对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在挑选罐头食品时应注意:
罐头盖四周无锈迹。
看色泽,汁明液亮就是好罐头。
看罐头外形是否有凸起,好的罐头顶部是凹的。
用手指敲击罐头,声音应清脆。
另外消费者在选购水果罐头时,不要选择颜色异常鲜艳的,而是要选择颜色自然一些的。
胖听的罐头不能买
罐头食品是将各种荤素食品配以适当的辅料后,再经装罐、排气、密封和灭菌处理的产品。它因具有携带、食用方便,保质期长以及具有特色风味的优点而深受百姓的欢迎。
质量好的罐头应该是顶盖稍凹,清洁干净不生锈,叩击声为实音。若顶盖凸出,叩击声为鼓音的即为胖听。引起胖听的原因共有三种:
内容物装得太多,排气不充分而产生物理性胖听。
罐头内壁受内容物腐蚀产生氢气而出现化学性胖听。
在加工中未能将罐头内细菌彻底灭活,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而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导致微生物性胖听。
物理性及化学性胖听一般被称为“假胖”,即在用力按下凸出面时,相对的另一面会向外凸出。而微生物性的胖听是“真胖”,底、面两侧都凸出,用力按凸出的一面可暂时出现凹陷,在松手时它又重新凸出。
有时导致胖听的原因可能是混合性的,用一般手段难以真正将其鉴别。所以为了安全,胖听罐头是不能销售,不能吃的。
警惕劣质冷食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的一次检查中,超过半数的冰淇淋和雪糕检测出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超标,有的甚至超过标准值八九倍,消费者如吃了这种冷饮,易患肠道疾病。
冰淇淋和雪糕虽然含有营养成分,添加剂也不能乱加。但检测表明,个别产品中脂肪、蛋白质含量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值的1/10,有46.2%的不合格品,厂家为了节约成本,用超量的甜蜜素来代替蔗糖,消费者吃进嘴里的其实是“糖精冷饮”,如经常食用将对健康不利。
因此,当我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冷食产品和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选购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名牌企业的产品。
不要贪图便宜购买质量毫无保证的产品。
购买时要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特别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产品的类型。不要购买无生产日期的产品,因为无生产日期,无法了解产品是否在保质期之内。
冰糖葫芦隐患多
有些冰糖葫芦的山楂未成熟,味道不对,于是给糖葫芦上色;锅里高温熬着的糖变为焦糖。焦糖色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但是由于它含有砷、铅、汞等有毒元素,这些元素如果摄入过多,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要尽可能地少吃冰糖葫芦。
小心劣质珍珠奶茶
一到夏季,街头卖珍珠奶茶的摊点可谓比比皆是。但是,你可知道,由于这一行业缺少相应的质量标准,一些不正规的店铺出售的劣质珍珠奶茶不仅不含奶,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通常来讲,正宗的珍珠奶茶是要加鲜奶的,还要用红茶、白糖等。但是,现在多数所谓的“珍珠奶茶”用的是奶精、果糖代替奶和蔗糖。更有甚者,干脆用糖精或者甜蜜素,甚至用自来水代替纯净水并添加上色素,制作出粉红的草莓口味奶茶、奶黄的芒果口味奶茶等。
此外,珍珠奶茶的生产多为前店后加工方式,一次性塑料杯随意堆放,包装用封口机无防尘罩,放置珍珠和奶茶的容器未经消毒,而奶精、甜蜜素、糖精等原料,有的不仅没有标注生产厂家,甚至连生产日期都没有。
一般正宗的珍珠奶茶有较好的营养成分,但劣质珍珠奶茶使用的香精中不少含有苯甲酸钠等防腐剂,过多食用会造成肝功能受损。而喝了劣质的人工合成色素饮料后,色素在人体中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排出体外。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珍珠奶茶时一定要谨慎,切莫让劣质珍珠奶茶损害了你的健康。
吃“新国标”果冻也要小心
由于小果冻导致儿童窒息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国家早已经强制规定那些不符合新规定的小果冻退市。
我国规定,每个果冻净含量应大于等于30克,杯形凝胶果冻杯口内径或者杯口内侧应大于等于3.5厘米,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内容物的长度应大于等于6厘米,异形凝胶果冻的净含量应大于等于30克。
但是,尽管小果冻已经退市,但一些生产厂家却打起了擦边球,很多梯形果冻虽然口杯直径大于3.5厘米,但杯底很窄,仍然存在着噎人的危险。
由此,消费者在购买果冻时,一定要当心,切莫买那些体积较小以及上宽下窄不符国标的果冻。
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可能致癌
2005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炸薯片、炸薯条、速溶咖啡、大麦茶、玉米茶等含有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质。
丙烯酰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主要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以及涂料、橡胶、污水净化等工业。1994年时就被确定可能导致人类致癌,而警告化工厂的职业接触人群。
近来,科学家发现:淀粉类食品在高温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尤其是天冬酰胺和糖一起加热时,至120℃以上就可以生成丙烯酰胺。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从实验结果看,摄入丙烯酰胺的大鼠会出现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减退现象,生殖能力也受到影响,还对甲状腺、睾丸、肾上腺、口腔、子宫等多种器官有致癌症状。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丙烯酰胺致癌的认识,仅限于动物,尚没有任何资料报道会导致人类产生癌症。可是炸薯片、炸薯条等食品还是少吃为妙,尤其是未成年人。可现实情况是儿童们特别迷恋这些“垃圾食品”,做家长的就有责任说服教育和正确引导他们。
国产劣质啤酒添加了微量甲醛
曾经有人披露,国内一些啤酒厂家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通常来讲,啤酒中甲醛来源主要有3个途径:
啤酒工艺中使用甲醛,其目的是通过化学反应,避免有絮状沉淀(应该采用PVPP作稳定剂),目的是为了提高啤酒的卖相,这样自然会使得啤酒中甲醛含量增高,包装材料及输配用管道含有甲醛成分溶出而迁移到啤酒中。另外,啤酒在自身发酵酿造过程中,某些物质(糖类、脂类等)自然分解可产生微量的甲醛也是一个原因。
所以说,啤酒中含有微量的甲醛属于正常。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质量安全指南中,对甲醛的要求是不超过0.9mg/L。
2005年版《发酵酒卫生标准》中注明:“啤酒甲醛的含量最高不得超过2mg/L”。该标准,并未将甲醛列为不允许添加成分。在修订标准时,准备将甲醛列为不允许添加的成分。
白酒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目前,制造假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用工业酒精勾兑。
用廉价的工业酒精勾兑含有大量甲醇的“毒酒”,以散装酒的形式发售。
厕所接水兑米酒。
从公共厕所里取自来水,加入酒精等搅拌而成,再卖给快餐店和饮食店。
香精+白糖+色素+水。
在回收来的空酒瓶里注入香精、白糖、色素、水,再贴上标签,“金丝枣酒”、“葡萄酒”等果酒就问世了。
“真假”白酒。
收购真瓶真盖,兑上低档酒或兑水酒精后,向市场出售“除酒是假的,其余都是真的”的“真假”五粮液。
廉价酒+散酒+蛋白糖。
将廉价酒和大桶装的散酒,加上蛋白糖等添加剂勾兑后装瓶,贴上著名品牌的标签,就成了“市值较高”的酒。
鉴别真假白酒的方法
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一定要做到五看一闻:
看瓶型。
许多名牌白酒都有独具特色的唯一的瓶型。如茅台酒多年来一直使用白色圆柱形玻璃瓶,瓶身光滑,无杂质;泸州老窖特曲使用的是异形瓶,瓶底有“泸州老窖酒厂专利瓶”字样,假酒则酒瓶瓶形高低粗细不等,外包装陈旧,无新鲜感,封口不严或压齿不整齐。
看印刷。
好的白酒其标签印刷十分讲究,纸质好,字体规范清晰,色泽鲜艳均匀,图案套色准确,油墨线条不重叠。如有英文或汉语拼音字母,则大小规范一致。此外,现在有很多品牌白酒在包装盒或瓶盖上使用激光全息防伪图案,如“飞天”及“五角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不同的色泽,而且只能一次性使用,稍有损坏就不能复原。假酒的商标标识粗糙,色泽不正,图案模糊不清,与真正名牌酒商标标识外观有明显区别。
看瓶盖。
目前我国有17种国家公布、认可的名白酒的瓶盖使用铝质金属防盗盖,其特点是盖体光滑,形状统一,开启方便,盖上图案及文字整齐清楚,对口严密。若是假冒产品,倒过来时往往滴漏而出,盖口不易扭断,而且图案、文字模糊不清。
看包装。
真酒的纸盒包装除印刷精美之外,其边缘接缝齐整严密,没有松紧不均留缝隙的现象;有的瓶盖还用塑料膜包裹,其包装十分紧密,无松软现象。
看清浊。
透过玻璃瓶从外观上看,白酒是绝对清澈透明的,而且没有沉淀。按照常规,如若震摇瓶子,酒花慢慢消失,酒液清亮透明,则是优质酒,如果酒液浑浊,有漂浮的杂物,酒花密集上翻,分布不均且很快消失,则可能是伪劣酒。
闻香味。
饮用白酒前可以再做一做鉴定,少倒一点酒洒在手上,用两手摩擦一会儿,然后闻其香味。一般来说,如果气味清香,即是上等酒;如果气味发甜,则是中等酒;如果气味苦臭,定是伪劣酒。
当心劣质黄酒
在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曾经对绍兴湖塘厂生产劣质黄酒进行了曝光:他们用自来水加到黄酒中,然后用乙醇、香精和焦糖色素勾兑劣质黄酒。还冠上“叶万源”牌陈年黄酒、加饭酒和花雕酒,销往各地市场。
这种劣质黄酒无疑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黄酒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闻香味,正宗黄酒有明显的、浓郁的原料米香味,劣质酒不仅没有米香味,还有刺鼻的乙醇味;二看黏度,正宗黄酒黏手,而劣质酒不黏手。
慎喝街头桶装鲜啤酒
桶装啤酒的质量常常不容易得到保证。例如,鲜啤酒经过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杀菌后,由于其中含有活菌体,所以保质期很短,出厂后要尽快饮用掉。
尤其是夏季,桶装鲜啤从出厂到销售的整个环节要求十分严格,如运输车辆要密封,并经常消毒,储存环境要卫生、通风、低温。一桶酒开始销售后应尽快售完,超过保质期未售完的啤酒要销毁。
可是桶装啤酒一般就放在店外高温环境下销售,极易滋生细菌而变质,出现馊味、酸味。饮了这种变质鲜啤(又称生啤)极易导致肠道疾病。现在有些啤酒厂已在行业内率先封杀桶装鲜啤酒。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几乎已经见不到桶装鲜啤了。
太甜的葡萄酒,别喝
我们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标价只有十几元的葡萄酒,喝起来味道很甜,这些酒大部分都是半汁葡萄酒,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
按照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规定,葡萄酒只能由100%的新鲜葡萄或葡萄汁经生物发酵制成,而我国以前特定的半汁葡萄酒标准则允许用部分葡萄酒或葡萄汁通过人为添加食用酒精、糖、酸及色素等成分,勾兑出一种类似葡萄酒的产品。
因此,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的葡萄酒就种类繁多、质量优劣参差不齐、价格高低各异。尤其是有些小型葡萄酒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的所谓“葡萄酒”甚至不含一滴葡萄原酒或葡萄汁。这些产品不但没有任何营养和保健作用,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食品添加剂种类的增加,有些企业甚至在半汁葡萄酒的调配、勾兑过程中使用了我国食品卫生法明令禁止的添加剂或使用剂量严重超标,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我国早在2003年6月就规定,废除原来的半汁葡萄酒标准,从2004年7月开始,停止在市场上销售半汁葡萄酒,规定只有用100%的新鲜葡萄或葡萄汁发酵的产品才能称之为葡萄酒,其他的酒类产品名称中绝不允许出现“葡萄”字样。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最好不要购买半汁葡萄酒。那么,如何来区分全汁葡萄酒和半汁葡萄酒呢?
其实很简单,大家只要在购买时留意一下产品上标明的配料表,就不难发现,全汁葡萄酒的配料为100%的葡萄或葡萄汁,而半汁葡萄酒的配料还标有其他食品添加剂成分。此外,半汁葡萄酒在口味上和全汁葡萄酒有显著区别:一是甜味较重、黏稠;二是具有较浓的酒精味。至于二者在营养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含有丰富的源于葡萄果实的多种营养物质;后者不仅不含或少含这些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谷类食品
霉变的小麦、大麦会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