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26190700000008

第8章

26、办事要深藏不露

袋里的钱不能“露白”,心中的谋划为什么就要亮出来呢?

西方教育着重“表现”,主张“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否则和没有能力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然也明白“表现”的道理,知道“老虎不发威,很容易被当作病猫”。不过我们办事的观点,仍然是“表现不表现不成问题,怎样表现才是问题”。

姑且拿钱财为例,西方人通用信用卡,还要把金卡拿在手上亮相。只要站在商店门口,看见玛丽持卡购物,便知道她身上有信用卡。歹徒尾随玛丽,喝令她交出信用卡,然后把她打昏过去,便可以持卡购物。就算玛丽有信用卡保险,若是歹徒每次只是小额采购,也很难被逮到。即使歹徒被捕判刑,玛丽也已经受到惊吓,甚至皮肉受伤,抓到歹徒又能如何?

我们中国人身上口袋特别多,又懂得把钞票分开来放。每次抽出一两张,谁知道用完了还有没有?歹徒站在商店门口,亲眼看见我们把钞票从口袋里拿出来,有谁能够判定他口袋里还有没有钞票?万一尾随老半天,他口袋里只剩下一些零钱,岂不是倒楣到极点?可见财不露白,精明人想做便能做到,并非空口说白话。

精明人不必要时不显露,人家不能接受时不急着要表现。换句话说,有能力终究是要露的,但是时间、空间、人事如果有一样不合适,那就不要乱露,以免招来不必要的困扰,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恼。“有能力一定要表现”不过是一种比较肤浅的思考方式,往往“不表现则已,一表现便成为众矢之的”,逃也逃不掉,徒呼奈何?

初来乍到陌生的地方,就摆下地摊,准备卖艺兼卖药,不料侵占了当地恶势力的地盘,触怒了当地的老大,不但卖艺不成,反而被打伤。这种惨痛的经验,养成精明人遇事先打听打听的习惯。就算有实力,也要先行深藏不露,观望一阵子,看看情况再作定夺。

书法好的人常常被委请去写一些壁报、门联,有时不如主人的意,还要被嫌弃。拳术好的人若是公开表现出来,得罪人时,就会被请来的高手打伤,因为有多少实力,对方已经摸得一清二楚,当然受制于人。

现代人知识水准普遍提高,然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现代人”受骗呢?按理说,有知识的人不容易吃亏上当才对,但是,实际情况显示,有许多人一下子就可以被骗,甚至被骗好多钱,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答案似乎是,现代人太自信,认为自己真的知道,而且不知道(也许是不屑于)保留余地,马上就说出来。时时把自己暴露在亮处,让人家看得清清楚楚,当然很容易受骗。存心骗人的骗子,一定设法摸清对方的底细,看清楚对方的弱点,才能够下手而顺利完成诈欺的勾当。问题是现代人普遍警觉性偏低,又喜欢表现,所以骗子的机会特别多,成功的机率也特别高。

当部属的,若不是准备和主管翻脸,想来不致直接问道“什么时候可以调薪?”就算是承办人员,也会委婉地问“大概什么时候调薪比较妥当?”这种事情,时机成熟的时候主管自然会说出来,用不着部属操心。聪明的部属,即使知道什么时候调薪,也会机警地假装不知道。这种大家都想知道的讯息,不要剥夺上司发表的权利,对自己比较有利。

有人问起时,部属可以说:“最好问我们的主管,他比较清楚。”相信主管听了,都会对这样的部属另眼相看。若是有问必答,一下子就说出答案,请问置主管于何地?可见深藏不露,还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我们应该随机练习,以增进自己的功力。

27、强者喊脚痛

弱者爱看强者踢到铁板——所以,如果你是“强者”,不妨偶尔假装喊喊脚痛。这会对你的人生和人际都有好处。

郭先生和黄先生二人是大学同班同学,而且是四年同寝室的室友,加上是“同乡”,生活背景相近,二人无话不谈,彼此都没有秘密,因此班上同学说他们二人是“上辈子走失的兄弟”,而他们二人也以彼此间的友情而自豪,并且相当珍惜。

大学毕业几年过后,二人的工作分别换了,也先后结了婚,讨了老婆,买了车子……二人仍然来往频繁。

后来郭先生一度落魄,黄先生则不时给予照顾。

过了五年、六年,郭先生时来运转,境况大为改观,站在一个黄先生根本无法相比的位置。但自此之后,黄先生,则未曾打过一次电话给郭先生,郭先生找黄先生,黄先生总是藉故逃避……

为什么如此?郭先生十分纳闷。

郭先生和黄先生在校时感情甚好,步入社会时仍能维持一定的关系,原因一是二人出身背景相近,彼此状况差不多,因此能轻松融洽相处。如果二人中一为豪门世家,一为寒门子弟,恐怕就不是这个样子。

人是好“比”的在攀比中获得一种自我满足。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前几年看不出先后,但七、八年、十多年之后,成就的高下就出现了,所以大学毕业后前几年,同学会还办得起来,十年后就不容易办了,因为前几年大家都差不多,十年后成就有了差距,自认没有成就的就不想参加了。

郭先生和黄先生的问题也是出在“比”这个字。

这种现象包含着嫉妒、羡慕的心理,基本上是属于维护自我尊严的防卫性行为,但有时也不无转成攻击性行为的可能。

所以,当一个人突然在事业上走在同行的前面,第一个影响就是原来的朋友突然少了;不过,这些突然疏远了的朋友也有可能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和你重新建立关系——反正也比不上你,不如和你保持接触,以免失去一份可贵的人缘。

女孩子也会有这种情形,而且可能表现得更为明白强烈,例如当某位女孩嫁了一位人人羡慕的对象,那么她的“闺中密友”也有可能很快流失,因为她们受不了她的“幸运”而生她的“闷气”。

不过,这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友情诚可贵,“成就”价更高,人与人之间本就来来去去,不必勉强,也勉强不得。当然,如果你愿意花点心力,以谦卑的态度、诚恳的心情主动来维系友情,还是会有一点用的——其实他们等的就是你的这个动作,如果你能顺便表现“并不如外人想像中的那么好”,消消他们的“气”,那么就更好了。

28、在“输”中找赢

赢即是输,输即是赢,因为输赢和恩怨连在一起。

在人与人之间,应该多输少赢,以免无端生是非,如能用“输”去“赢”,人生就更加美好。

E君是某私营企业的负责人,和客户来往,他有特别的一套。

E君酒量不错,也很会猜拳,可是每次和客户应酬,他都谨守着“与其自己喝醉,不如被灌醉”,以及猜拳时“输三拳,输两拳,全输最好”的原则。

E君也会打麻将,可是他都“能输尽量输”。

每回应酬,客户们都很高兴。

事后谈生意,客户们大都能按E君的条件成交,而每回谈生意时,E君都会提及“那一天被你灌得好惨”或“你的拳路实在很难抓”,或“那天打麻将,真不知怎么搞的,手气就是不顺”。E君掌握的便是人性“好胜心”。

人的好胜心有多种表现方式,有人靠事业来赢过别人,有人靠头衔、社会地位来赢过别人,有人靠衣服、宠物……来“赢”过别人,只要比别人的“好”,有了这种梦幻的“胜利感”,因为在某方面“赢”过别人,这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满足感”。人的欲望获得满足,内在少了压力,对其他事情要求的尺度便会松一些,标准便会低一些,甚至也有因此失去自卫警觉。

E君对待客户的方式也是如此,他让别人“赢”:尤其是让喜欢赢的人赢,连无意赢的人也让他“赢”。他使“赢”的人获得满足感、胜利感,也让自己“输”来造成别人的“亏欠感”,这一方面让赢的人松懈警觉,一方面唤起赢的人弥补亏欠的意识,也就是“昨天把人家赢得那么惨,今天再跟人家斤斤计较便不好意思了”的心理。总而言之,赢的人面对手下“败将”,便自然往“让步”的那个方向思考;对“赢”的人来说,这让步也有“恩典”的意味,而这其实就是“输”的那个人想要的结果。

所以,到底谁输谁赢,有时候是很难讲的。当然,也不能“装输”装得不像,否则让对方知道你在“放水”,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切记——不要常赢,也不要赢太多。

因此一味求“赢”,决非精明人所为。你“赢”,表示你强别人弱,或许这是“事实”,但天下哪一个人真能认输?虽然你赢是公正公平公开的,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之下赢的,但哪一个输的人不想“以雪前耻”?这从下棋的人一盘盘下个不停就可了解。因此你赢,接下来的便是要面对的接踵而来的挑战。在一定游戏规则下的“赢”犹是如此,其他方式,甚至“不义”的赢,就更要面对挑战了。正大光明的挡战无须惧怕,倒是暗地来的“挑战”让人猝不及防,这种“挑战”有可能只有一二次,也有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说穿了,这种“挑战”就是因“输”而转化来的报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