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26190700000030

第30章

110、面对上司矛盾要互不得罪

当上司之间出现矛盾时,最好对他们谁者不得罪。

领导和领导之间,顶头上司和间接领导之间,有些工作上的矛盾是正常现象。如果你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只对一方负责,就未免患了“近视眼”,这是典型的“短期行为”。

上司之间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当下属的可就犯难了。有时你和这位上司亲密一点,又怕惹恼了另一位上司;你要与另一位上司接触多一点,又怕开罪这一位,总之,这种状况使得下属左右为难。特别是那些在工作中不得不经常与领导打交道的人,更是不便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保持中立的态度,从而尽量做到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

一般而言,采取中立的态度是可取的。也就是说,跟谁都不过分密切。或者说,完全从一种纯工作的角度着想,没事尽量少与上司们打交道。特别要注意不让其中一个上司认为你是另一个上司的人。

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想要完全采取这样一种纯粹中立的工作方式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有这样几种情况。其一,可能你过去就与某一位上司关系比较好,来往也比较多。后来,新的上司来了之后,与已经在位的上司发生矛盾。此时,你就不好办了。因为,如果你还是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在客观上等于是与原上司疏远了。这样,他很可能会认为你是不值得信任的,从而对你产生种种看法。其二,有些上司们在彼此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都想拉拢一些人,建立自己的队伍,他往往会在周围的人中间选择他认为信得过的人。当他找到你的时候,可你又以一种中间人的态度对待他,由此也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其三,两边不得罪,都往往会形成两边都得罪的结果。特别是在一些有直接利害冲突的事情上,你如果完全采取一种与我无关的态度,实际上等于是放弃了机会,也使得上司们都不喜欢你。

最好的方式是一切从工作出发,为了工作,应该多与谁接触,就毫无顾忌地来往,用不着担心另一位上司的看法。这样,你的所作所为便显得自然大方。另外,工作之外的接触尽可能少,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尽可能少。

111、露才要待关键时

显露自己的才华一定要等到关键时刻,那样才能更容易地得到别人认同。

在晋升前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使自己的形象慢慢变得高大。

有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虽说拿到博士文凭,却一时难以找到工作。他以这样高的学历竟然找不到一个职位,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无可奈何之中,他想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简直是最愚蠢的办法: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去求职。

他终于在一家公司当上了程序输入员。没多久,老板发现这个程序员非同一般,竟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此时他掏出了学士证书,老板马上给他提升了一级。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为公司提出许多独到而有价值的见解,这可不是一般大学生的水平。这时,博士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又提升了他。他在新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老板已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时,他终于亮出了博士证书。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个博士的办法是聪明的。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他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是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失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开始的不出风头,看似丧失了一些利益,其实都是为了今后而韬光养晦。

112、“离间”求贤才

商战之中,要想办好事,就要有谋略。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各商家角逐手段的运用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兵法宝典《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中的良谋奇策,被商家活学活用,各有收效。现实中诸多有志商家求贤若渴却又苦于贤才难聚;而诸多贤才却由于不受赏识而遭埋没。于是有志商家便巧使“离间”之计,使贤才终入自己手中。

宇虹机床厂,当时年产值仅几百万元。但是机床厂厂长夏林,经营有方,重视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企业开始起步。然而,当时由于缺乏人才使企业无法迅速发展。

而本地区的另一家中型国有企业红染机床厂则人才济济,其中总工程师梁先生更是硕果累累,声名远播。然而,该厂厂长却嫉贤妒能,又怕梁总工功高震主,因而对其忌防三分,不予重用。尽管该企业效益不错,待遇也可以,但梁总工总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倍感压抑,几次要求厂长将其外调,但厂长却不容其“红杏出墙”,使梁总工苦闷不已。

夏林获知这个情况,下决心要把梁总工挖过来。因此,夏林不顾“同行冤家”的古训,主动接近红染厂厂长,每次均装出诚恳学习的“小弟弟”的模样,逐渐使红染厂厂长对其稍懈戒心。

有一次,夏林以学习为名得以同红染厂厂方领导班子交流。夏林竭力夸赞梁总工,抬高梁的位置,使得红染厂厂长大失面子,竟拂袖而去。

会后,夏林又找到红染厂厂长,先是恭维厂长如何聚才有方,厂里能人是车载斗量,其间又重点提到梁总工,说红染厂是少了梁总工,真是缺了一根大台柱。夏林这番话当时就把红染厂厂长给惹恼了。夏林趁机又提出想向红染厂借才的请求,不想该厂长不假思索地就答应让梁总工过去。

夏林大喜过望,立即回头诚恳邀请梁总工。梁见夏林如此诚心,便决心要好好干一番,挫一挫红染厂厂长的傲气。

就这样,梁总工来到了宇虹厂。半年不到就研制出了新产品,宇虹厂产值由原来的300余万元一下子跃升至3000多万元,几年后便组建了宇虹集团。

夏林求才,可谓不辞辛劳,而采用这种方式,又怎能说其不对?与其让梁总工埋没尘埃,何不如让他换个地方,流光溢彩呢?

夏林的用离间,可说是合了孙子所云的“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其情其势,堪令人称道。

“离间求才”不是让你去搞不正当竞争,而是使用恰当策略,使那些怀才不遇或有不甘屈居人后的贤才更有用武之地,从而对人对己均有益处。

113、警惕骗子

制造谣言,混水摸鱼,是骗子的惯用伎俩,我们一定要谨慎。

鱼在混水中看不清去向,人在混乱局面中难辨真伪。现在有很多骗子用伪装的假相掩盖事实真相,使人误以假为真,从而达到行骗的目的。

邮市之中,利用谣言制造陷阱从而混水摸鱼的事很多。谣言在邮市一传,邮人大都将信将疑,再有几个人一起推波助澜,邮人便半信半疑,谣言再广散流传,整个邮市便成为了一塘混水,也就有人开始混水摸鱼了。

某年6月底,邮市正在下跌,许多人都露出垂头丧气的样子。这天,邮市上来了一个外地人。从穿着和打扮以及身上所提密码箱上,一眼可以看出那是一个西安或兰州方向的邮人。一位小伙子走上去搭话:“先生,要买还是要卖。”那人答:“要卖点货。听说这个邮市价格最高。”

“有些什么票呢?”小伙子问。

“有些版票和盒票。”那人回答。

“拿出来看看,看了再说。”小伙子说。

“这里有一张目录,自己看吧。”那人说着从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种票的名字:“孔子”五盒,“杜鹃花”四盒,“西藏”五盒,还有若干版票。小伙子一边看他的目录,一边寻思,扫一下周围,见市上没多少人,便说:“你等一等,我给你找个下家。”

小伙子急忙出市,一会儿又回来,说:“现在市价跌得很快,价格若降得下来,我就全部一枪打。一盒‘孔子’一千三百元,‘杜鹃花’一千八百元,‘西藏’一千一百元,其他版票也得比市价低20%左右才行。”那邮人不肯,小伙子便走了。

另一位小伙子又与那位外地邮人搭上了,谈了半小时,结果给价比前一位更低,没有成交。

再后,又分别来了几位,都以更低的价格与那人商谈。那人越加感到市场在跌价,而他又急着出手,要去接别人的股票。半上午过去了,也无人出高价。其间有几位邮人要去购一盒两盒,也纷纷被小伙子们劝告说:“不可以与他做生意,谨防吐出来。”到了下午,那外地人实在无法,只好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与一个小伙子做成生意。原来,这些小伙子都是本地邮市大王的手下,是故意把水搅混的,而那外地人的邮人便只好在混水中被人低价“摸”走了。

在邮市狂潮时分,市上流传的不仅有一般谣言,还有借内部消息、大户内幕或邮票公司内幕等传播假消息而把水搅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