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06

第6章 用金丝和玉片制成的皇家寿衣

小朋友,你可曾见过用金丝和玉片制作的衣服?1968年5月,河北省满城县西南的陵山,解放军某部奉命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施工中竟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无意中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考古学家在挖掘陵墓时发现了一件类似铠甲的东西,是用金线连接玉片而成的衣服。为什么古人要穿玉石做寿衣?这件衣服的主人又是谁?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件国宝——金缕玉衣吧!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经过清理之后考古学家发现这是一件用金丝连缀玉片的金缕玉衣,也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金缕玉匣”。整套衣服很肥大,全长约1.88米,由2498块玉片、1100克的金丝制成。它并不像我们平时见的衣服那样量体裁衣,确切地说它更像一个“玉匣”,把死去的中山靖王刘胜装在里面。

玉匣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大部分都是由长方形的小玉片组成,像一个完整面具,在比较大的玉片上刻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特别是鼻子,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

全身的各部分都是各自分离的,上衣分为前片、后片、左袖筒、右袖筒,裤子分为左裤筒和右裤筒;上衣的前片胸部宽大,腹部鼓起;后片的下端是个臀部的形状。手部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huáng)形玉器,脚也成了鞋的形状。另外还有一些配饰,如颈下玛瑙珠,腰部也佩戴着玉带钩。

哇,还有一件女人的玉衣!

在中山靖王刘胜墓北面,考古学家又发现一个墓室。在这个墓室里也发现了一件玉衣,是刘胜的妻子窦绾所穿。这件玉衣不是用金线缝制的,而是用丝线织成的。不过,两件玉衣的做工都很精美细致。

原来是皇家专用寿衣

玉衣是殓(liàn)服,也就是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的寿衣。汉代皇室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在汉代以前,就有用玉器殓尸的习俗,认为玉器可以保持人死后尸骨不腐。于是在死人的嘴里、手上、脚上,身上都有殓尸的玉器。

为什么编缀玉衣的线不一样呢?

在刘胜墓和窦绾墓中发现两件玉衣,都是玉片做成的,只是穿玉片的线不一样,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目前发掘出土的汉代玉衣已经有20多套,穿玉片的线,除金线和丝织线外,还有银线、铜线!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编缀玉衣的材料不同,代表着使用者身份的不同。汉代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等使用银缕玉衣,公主等使用铜缕玉衣。

中山靖王刘胜是皇帝吗?

告诉你哦,中山靖王刘胜不是皇帝,是汉武帝刘彻的庶兄,是个诸侯王,按规定只能穿银缕玉衣。那么刘胜为什么穿金缕玉衣入殓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不知道了,只能推测可能皇帝与刘胜感情非常好,特意恩赐予他的。金缕玉衣虽然精美,可制作它却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金缕玉衣作为殓服。

金缕玉衣真的能让

尸体不腐烂吗?

呵呵,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儿!人们在发掘刘胜及窦绾墓时,玉衣像是被埋在土中一样。清理刘胜玉衣时,发现了一些泥灰样的东西和一些牙齿,在清理窦绾的玉衣时发现了颈脊椎骨、四条肋骨和三颗牙齿。由此来看,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刘胜及窦绾的皮肉尸骨早已经化为泥土了,而玉衣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可以保护尸体不腐、“金身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