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20

第20章 比燕子跑得还快的奔马

每个小朋友都知道马跑得很快,但你会相信有比燕子跑得还快的马吗?呵呵,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哦!你看看国家旅游局的标志,就是一匹奔马踩在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上,看起来奔马就要超过燕子了!小朋友们,国家旅游局的标志不是现代人设计的,而是根据一件出土文物画出来的哦!

挖地道挖出了一件宝贝

1969年,甘肃省武威新公社社员在雷台南部挖地道,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几镐头下去,只听“轰隆”一声,地道壁上出现了一个大洞。胆大的人爬进去一看,惊奇地张大了嘴巴。看到里面的情景,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墓室,里面有许多铜人、铜车、铜马等陪葬品,正中是一座棺床,旁边还堆放一些陶罐。人们看到这种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提议,赶快把洞口封好,继续干活。第二天傍晚,队长叫人将封好的洞口重新打开,把里面值钱的铜器全部装进麻袋,用大车悄悄运到大队库房中藏起来。

半个月后,文物部门才知道有人挖到汉墓之事,赶到现场,里面的铜器早都不见了。只剩余一些陶罐,文物部门只好挨家挨户去调查,大体搞清墓中有哪些东西。最终队长把大队库房打开,把文物全部交了出来。

马踏飞燕横空出世

因为墓穴受到严重破坏,专家只能从一些陪葬品中判断此墓的相关情况。这是一座东汉末年墓室。在墓葬出土的铜人俑当中,有4件女俑背后全部分别刻有“张氏婢”三字;8件男俑背后也都刻有“张氏奴”;在一只陶碗的底部发现了刻有“张家奴字益宗”六字的铭文,从这些线索中可以确定这个墓主人姓“张”。在找回的一些陪葬品中,有大批的铜车、铜马、器物和一些首饰。其中以青铜马最多,共出土铜马39匹,但这些铜马大多已残缺不全了。

即便是一些残缺不全的铜马,也能看出它们为立姿,挺胸昂首,张口啮衔,多与铜马车配套,铜马的体形格外健壮,似乎体内充满着活力,令人感到马如龙之感。

仅有一匹铜马作奔驰状,但已残缺不全,马的脖子上有个直径1厘米的小孔,马头和尾巴上的几络毛也掉了下来,三个马蹄中心是空着的……不知道它经历过什么,才会变得这样的伤痕累累。

恢复原貌的马踏飞燕

故宫博物院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收到缺件后认真查看,把马腹中的泥掏出来。没有了泥,马成了空心的,重量变轻了,于是它能够只凭着一个蹄子踏在小燕子做的底座上,腾空站立!

对这样的奇特造型,赵振茂先生一边称赞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美工艺,一边决心要把它修补完好。

他先将把马头和尾巴掉下的鬃毛清洗干净,然后把接口锉出新茬来,用锡焊方法焊结实。马脖子上的小洞也用一样的方法做了修补,马身上的缝隙也被填补好。有的纹饰修复时对不上了,只能使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通顺。

修补完成后,再用传统的作旧方法,作出地子和锈,这样修复工程才算成功,修复后与原物上的地子和锈完全一致,没有一点新的痕迹。

后来,赵振茂先生看到马的三个马蹄心空着,不够美观。于是凭着多年的修复经验,用胶调土,兑上些章丹红,好像铸模泥土一样填满。经过赵振茂先生的精心修复后,这件“马踏飞燕”又展现在世人眼前了,人人都向它投来赞叹的目光!

马为什么会踏在燕子上?

很多人欣赏“马踏飞燕”时都会想,古人为什么让马踩在燕子身上呢?汉代时,人们把“天马”奉为马神,看来墓主人生前也特别喜欢马。这件铜雕设计师之所以采用奔马足下踏飞燕的造型,显然是为了表现这匹马奔跑的速度已远远超过了飞燕。

这也是一种艺术表现,什么马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过飞鸟呢?对!天马,它能够飞上天,身为马神的它超过小小的一只鸟当然不在话下!这个铜奔马就是墓主人所供的“马神”,他希望天马能保佑自己死后灵魂升天。

马脚下踩的是小燕子吗?

看过“马踏飞燕”的人都会想,为什么马不踩其他的飞鸟,而一定要踩着小燕子呢?呵呵,其实“天马”所踏并不是一只小燕子,按汉代风俗推测,那应该是一只“龙雀”才对。“龙雀”是秦汉神话传说中的“神灵”,人称“紫燕”。不过“龙雀”长得也很像小燕子,头圆,脖粗,眼大嘴却很短,所以它在马蹄下飞翔的姿势确实和燕子很相近。用来衬托神马,当然是一只神鸟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