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逃离北上广
26138400000021

第21章 逃离梦殇之后的理想幻城(8)

所谓的中小城市富裕生活,也无非生活压力小些,开销低一些,而家资还算丰厚的人,在父母的帮助下,买房压力小一些。然而,近几年中小城市的房价也日渐走高,生活成本也逐日加大,同时环境问题以及城市配套设施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一些大城市比起来,中小城市消费低、环境好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另外二、三线城市虽然生存压力较小,生活节奏相对慢,但是年轻人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只会消磨斗志,变得平庸无奇,而如果想要在二、三线城市有所作为,没有一些过硬的关系作支撑恐怕也是很难的。

4.下一代输在起点上

有这么一些人,即使他们在大城市生活得无比艰辛、压力重重,他们也会“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所以会一心选择留在大城市,是因为他们有更长远的打算——为了下一代。

镜头一:

李梅是四川人,她来北京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当初在北京的日子非常艰难,做过宾馆服务员,做过前台,做过文秘,后来进了一家图书发行公司做销售工作,从最底层开始,经过不懈的坚持和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她现在已经是该图书发行公司的市场总监。最近,她经常为一个问题而烦恼不已,那就是户口的问题。

“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假如不是想要孩子的话,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了。”李梅说。自从她当年来到北京时,心中就认定了这个城市。

李梅和丈夫已经结婚八年了,由于户口的问题未能解决,李梅迟迟没有要孩子,据她说是因为“不想让孩子重复我的生活经历,再回到我生活过的那个穷困偏僻的小山村里去”。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镜头二:

周自力是一个古道热肠的陕西人。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激情,2006年来到广州,在一家公司做工程师。他对自己的工作从来不厌倦,总是加班加到深夜,如今的他已经小有积蓄了,他说准备在广州结婚,要个小孩,让他在这里长大。他说:

“在大城市,我还能有一点点机会和梦想,这让我充满激情。退一步讲,我们家乡的消费是很低,但是将来怎么办呢?在家乡一年下来根本攒不下甚么钱,有些消费是刚性消费,等到下一代要读书,要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拿甚么去让他们读书、上大学呢?再者说了,家乡也没有那么好的教育条件啊。

考不上大学还不是要到城里去打工?就算他们考上大学,等到他们毕业后,到大城市工作,又买不起房子,这不还是重走我们的老路吗?

所以,我宁愿自己多付出一些,只要能够给下一代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和受教育的条件,苦一点累一点无所谓,我不想下一代还像我这样,在城市里来回地飘荡,一点归宿感都没有。”

解读:

父母为了能够改善下一代的成长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及时融入到大城市,了解与时俱进的资讯变化,自己就算承受再大的压力,也会尽一切可能留守在大城市。从现在整体的教育环境来看,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不论是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还是从教育质量到学习氛围上都有着巨大优势。在大城市,孩子们能够接收到最先进的资讯,受到最好的教育,将来改变自己命运的筹码也会重一些。所以,坚守大城市有一部分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是对他们的未来尽心尽责。

5.信息更开放,视野更开阔

大城市的精神生活比中小城市丰富,比如经常会有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国际性的演出,这些在中小城市是比较罕见的。另外就是大城市的各种信息比中小城市更丰富,更快捷,五花八门的杂志、网站、微博每天都在更新内容,让人目不暇接,疲于应对,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时代”。这些信息充斥着人的整个大脑,让人始终能够跟得上潮流,永远领先其他人一步。这样的状态让人永远不会因信息封闭而落伍。

镜头一:

舒可2007年毕业后,他和怀抱着梦想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耸立着高楼大厦的大都市。他选择了北京,成为了一名“北漂”,先后在两大着名网站做编辑,月收入8000元左右,收入比大多数同龄人都要高。空闲时候,他会去剧场看看话剧,逛一逛独立书店,或者到各色展馆和创意市集遛弯儿。

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过了两年,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快三十岁了,买房、结婚、生子,这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北京的房价,已经迈入“三万元时代”,即便是租金,也位列“亚洲城市前三”。

这都是他难以承受的,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在他眼里,“每月工资若能负担一平米房价”,这种恐惧才有可能消失。而至于爱情,他很客观又有些消极地说:

“现在的女孩太现实,没房没车,根本不愿意同你在一起。”

“房价太贵,生活成本太高,升迁无望,发展遭遇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是导致舒可离开北京的根本原因。后来他回老家河北保定找了一份事业单位工作,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块钱。虽然工资少,但是让他动心的一点是,依靠父母的帮助,再添上自己攒的钱,就能够在当地即刻购房。更为关键的是,回家之后精神上不再感到孤独,从此就有了依靠,有了归宿,再也不会有飘来荡去的感觉了。

不过,回去之后一段时间,他开始纠结不已。家乡离北京不算太远,只不过四个小时的车程,然而和北京完全是两个世界:物质上落后,比如资源稀缺,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精神上贫瘠,观念滞后,与北京无法比拟。

“那天,我舅舅开车到北京,拖走了我两年来淘到的书刊。书走了,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心里很黯然。我留恋这儿的文化气息,喜欢这里的氛围,没准儿哪天受不了就会再回来。”果不其然,在老家待了半年之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这个包容的大城市,让他感觉到自由和活力的城市。

镜头二:

来自浙江的小谢本来打算在宁波发展,但是有一天他来了北京之后,顿觉心胸开朗,觉得这座城市有一种磅礴的大气,于是内心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他就下定决心,要在北京闯出一番名堂出来。

他说:

“人的眼界和胸怀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在大城市所看所想以及追求的东西与在小城市肯定不一样,在大城市里,视野开阔,交通发达,想参加甚么活动都可以,想吃甚么特色都可以,想去哪个地方都可以……小城市逛街几个小时就逛遍了,要甚么没甚么,所以说在小城市太没意思了。”

他说,他第一次来到天安门,来到长安街,已经是十年之前了,但是如今心情依旧澎湃,难以平复,他说没有一个城市如此开阔、大气。

“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有一天,我要在这个城市有个家,也开着自己的车行驶在长安街。现在美梦成真了,我买了房,有了车,而且今年还有了女儿,当然,比较麻烦的就是没有北京户口,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城市。”

解读:

一线城市有它的缺点:生活成本高、物价贵、压力大等。但是仍旧有许多人愿意坚守在那里,因为:第一,作为一线城市,它的信息密集度,知识密集度以及文化密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中小城市;第二,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已经引起全球重视,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影响力,这些城市已经被贴上“时髦”

的标签,来到这里,假如能被伯乐慧眼识中,就意味着你会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劳动力成本不同,比如说同样是做保姆,在北京打工的收入可能是一两千块钱,而在二线城市,也许只有几百块钱。虽然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一些,但是打工者会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积累更多的储蓄。

6.面子是个大问题

很多在大城市苦苦坚守阵地的人往往是打肿了脸充胖子,他们虽然在大城市过得异常艰辛,然而都有这样一种心态,他们觉得,毕竟自己是在大都市混生活的人,没混出甚么名堂来,回到小城镇岂不会遭人家耻笑,这是多么丢脸的事情,为此只有在大城市苦苦支撑,让别人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挺幸福,然而个中辛酸唯有自己知道。

镜头一:

郑思成,1984年出生,来自河南安阳一个小乡村。郑思成的父母本来都是同一工厂的工人,家境平平,后来下岗失业,更令家里面雪上加霜。后来父母含辛茹苦地供他上学,在他考上大学之后,四处借债为他交学费,而老两口则是在家门前做一些小买卖以糊口度日。

郑思成小时候非常贪玩,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后来他的一位老师慢慢地改变了他。这位老师看他平时特别淘气,在班上爱出一些歪点子,觉得这个孩子头脑挺灵活,如果能好好教育,是个好苗子,将来没准儿能出人头地,于是他经常鼓励郑思成,而且单独为他辅导。郑思成受到很大的鼓励,同时也非常感动,他决心用行动回报老师,在上小学五年级之前,村里面还没有通上电,郑思成就经常在深夜点着煤油灯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高三的时候,学习非常紧张,他更是挑灯夜读,经常学到下半夜——不管睡得多么晚,第二天起床之后,立刻就会变得精神起来。

郑思成说:

“我懂事以后,一心想着要考个好大学,学一身好本事,改善家庭的状况,这个决心从来就没有变过。

2002年夏天,他终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村长亲自敲锣打鼓,带着一队人将通知书从村口送到了郑思成的家里。

“现在我必须努力,一刻不能停歇,在这个世上,人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他同样要为了身边的人活着。现在我仍旧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没脸回去见乡亲们,我也正在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够衣锦还乡!”

镜头二:

吴顺2008年毕业于广西一所高校,来自桂林。他说,家乡风景优美,山水是天下一绝,适合旅游,可惜不适合发展。他毕业后去了广东,由于他学的是文学专业,工作不怎么好找,后来没办法,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底薪不高,由于没经验,开始的时候业务也不好做,一个月工资仅够房租和吃饭之用。“我基本不参加同学、老乡的聚会。

最怕同学打电话说聚聚,一聚就要吃饭,本来够我吃三天的伙食费,一顿就消耗完了,更没有闲钱交女朋友。”吴顺说。

由于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工作不好找,吴顺的不少同学又重新返回学校,准备考研或是专升本。吴顺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条件继续深造,他不得不继续做销售工作。半年来,吴顺一改过去内向沉默的大男孩儿形象,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掌握销售技巧,口才也越来越好。

“再坚持个一两年,等差不多了就跳槽,换个工作。”

他平时最怕的就是回家,不仅是因为没钱,更害怕家人催着结婚。

今年吴顺26岁了,在农村老家,和他同年龄的人孩子都有了。

“我也想找个女朋友,没事的时候两个人去逛逛街,看看电影,过一下二人世界,可是目前我这情况,哪个女孩能看得上啊,再说了,也没有那个闲钱、闲工夫去谈恋爱啊!”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发展自己的事业,混了好几年了,还一事无成,一无所有,看着我那些同学都开上车了,我自己还东跑西颠给人跑业务呢,没脸回去见他们啊!”

镜头三:

“我从小在一个小县城长大,当我收到上海那所我梦寐以求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感觉我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大城市里,而那里也必定是我的梦想实现之地。”张怡提及自己当年的梦想时,眼睛里仍旧闪出希望的光芒。她说:

“那还是四年之前,我刚毕业的时候,承载着家里人的期望,我留在了上海。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在上海滩有所成就。由于当时是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可言,找的工作都不理想,每个月的工资刚够自己吃饭、交房租之用。由于房租太高,自己难以承受,所以我找了两个同事合租了一间房子。

“两年之后,我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当时感觉生活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工作,攒点钱。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的工资虽然涨了,但上海这个城市的生活成本涨得比我的工资要快得多。曾经有一个月,因为额外花销超出了一些,我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广厦千万间,间间灯火通明,然而这些都离我太遥远了,它们就在那儿,看得见,摸得着,然而又像是一场梦,因为那终究不是我的。上海的房价太高了,就我目前状况来说,十年不吃不喝,连首付都拿不出来。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房租也每天都在上涨,我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自己要出去挣钱,不然就得挨饿。

“在这个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城市,我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特别是家乡的人,都认为我风光无限,在国内最好的城市过生活,家人更是以我为荣,然而我茶壶里煮饺子——有口难言。在这里我快要待不下去了,然而假如我选择回去的话,有甚么脸面去面对他们呢?”

解读:

外地人顽固地扎根“北上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面子问题。他们觉得,在一线城市打工,比在二、三线城市打工更有面子,不管在这个城市混成甚么样子,反正自己是去了大城市,回去脸上也有光,怎么着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另外的原因就是“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这说白了也是面子问题,这都源于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他们都觉得,面子永远是第一位的,就拿买房来说,为甚么要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房?为甚么要买市中心的房?

为甚么要买豪华别墅?这都是面子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颜回家面见父老乡亲。很多人在一线城市奋斗多年,仍旧两手空空,要房子没房子,要积蓄没积蓄,回到家还不如老家那些人发展得好,觉得自己没颜面,所以仍旧苦苦支撑。

其实在关系到个人发展空间的问题上,不要总因为他人的目光或是评价而影响到自己的决定,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假如在大城市让你感觉到如在笼中的小鸟一般不自由,那么飞往中小城市去追寻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不要因为面子而误了自己的前途。

7.更大的发展空间

很多漂泊者将“北上广”作为自己的漂泊地,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城市才有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他们认定了这种情结,坚决不去二线城市或是家乡,而是在大城市安营扎寨。

镜头一:

来自云南的倪小龙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复读,而是直接选择外出打工,他先是在广州一家电子厂里做了一段时间,攒了几年钱之后,他不想再继续给人做打工仔,而是想自己创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