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26130800000015

第15章 常见疾病的足浴治疗(2)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肝气犯胃型胃痛,症见胃脘胀痛,走窜不定,嗳气或矢气后胃痛减轻,恼怒忧虑则发作或加重。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触及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的疾病。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相关的症状,多数患者上腹部不适、隐痛等,常于餐后、站立过久及劳累后症状加重。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导致形体消瘦。加上脾胃失和,食量减少,身体过分消瘦,腹壁肌肉无力,韧带张力低下、松弛。其病理以虚证为主,以女性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常伴有肾下垂、子宫下垂及其他内脏下垂。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相结合,再辅以食疗等综合疗法,对胃下垂有较好疗效。

1.黄芪升麻方

【组成】炙黄芪30克,党参20克,升麻15克,川芎1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固脱。主治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症见身体虚弱消瘦,胃部坠胀不适,头昏眼花,少气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2.人参叶枳实方

【组成】人参叶20克,枳实30克,白术15克,柴胡2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固脱。主治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症见身体虚弱消瘦,胃部坠胀不适,头昏眼花,少气倦息,舌淡苔白,脉细弱。

3.黄芪桂枝方

【组成】炙黄芪30克,桂枝20克,干姜30克,葛根15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益气温中,健脾升提。主治脾胃虚弱型胃下垂,症见胃部坠胀作寒,泛吐清水,四肢不温,倦怠乏力,喜暖怕冷,喜温热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4.白术生姜方

【组成】白术30克,生姜50克,桂圆壳30克,升麻15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益气温中,健脾升提。主治脾胃虚弱型胃下垂。

呕吐

呕吐是一个临床症状,可见多种疾病。呕吐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及脑肿瘤等病;也可由急性、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病变引起。本节所介绍的方法,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病变及神经性呕吐为主症者。中医认为,凡因感受外邪、食滞、痰饮内停、情志失调发生呕吐,属于实证。如因热病之后,胃阴受伤或脾胃虚弱而发生呕吐,则是虚症。

1.藿香半夏方

【组成】藿香20克,姜半夏30克,橘皮40克。

【用法】将以上3味中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发散风寒,和胃止吐。主治外感风寒型呕吐,症见恶寒发热,胸闷腹胀,恶心呕吐,苔薄脉浮。

2.苏叶半夏方

【组成】苏叶20克,防风15克,姜半夏30克。

【用法】将以上3味中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发散风寒,和胃止吐。主治外感风寒型呕吐,症见恶寒发热,胸闷腹胀,恶心呕吐,苔薄脉浮。

3.藿香佩兰方

【组成】藿香20克,佩兰15克,竹荪30克。

【用法】将以上3味中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暑化湿,和胃止吐。主治外感暑湿型呕吐,症见恶心呕吐,胸闷脘痞,心烦口渴,苔薄黄腻等。

4.香菇橘皮方

【组成】香菇15克,橘皮50克,竹荪30克。

【用法】将以上3味中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双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暑化湿,和胃止吐。主治外感暑湿型呕吐,症见恶心呕吐,胸闷脘痞,心烦口渴,苔薄黄腻等。

呃逆

呃逆俗称打嗝,医学上称为膈肌痉挛。呃逆大多表现为突然气道上冲,喉间发出呃声,声短而频频发作,难以自行制止。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吃饭过快、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进食过饱、吸入冷空气、过度紧张兴奋、情绪激动、突然受惊均可引起呃逆。呃逆也可由多种疾病导致,如胃炎等消化道疾病,脑血栓形成等脑部疾病,肺部、胸部、膈肌病变以及药物过敏等疾病均可引起呃逆。偶然发生的呃逆,一般不需要治疗,大多会自行消失。对于原发疾病引起的呃逆,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可采用足部药浴、足部按摩进行辅助治疗。

1.双姜方

【组成】鲜生姜20克,高良姜15克,橘皮30克。

【用法】将鲜生姜、高良姜洗净后连皮切片,橘皮洗净后切丝,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散寒和胃止呃。主治寒性呃逆。症见呃逆频作,遇寒加重,进食热饮后减轻,苔白舌质淡。

2.川椒橘皮方

【组成】川椒10克,橘皮10克,桂枝20克。

【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散寒和胃止呃。主治寒性呃逆。症见呃逆频作,遇寒加重,进食热饮后减轻,苔白舌质淡。

3.竹荪柿蒂方

【组成】竹荪50克,柿蒂15克,绿茶5克。

【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胃降气止呃。主治热性呃逆,症见呃声响亮有力,口臭口渴,喜冷饮,舌苔黄。

4.石膏知母方

【组成】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竹荪30克。

【用法】将生石膏打碎后与知母、竹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待水温降至30℃~40℃时浸泡双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胃降气止呃。主治热性呃逆,症见呃声响亮有力,口臭口渴,喜冷饮,舌苔黄。

5.沙参天冬方

【组成】沙参15克,天冬20克,竹菇50克。

【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滋养胃阴,降逆止呃。主治胃阴不足型呃逆,症见呃声短促,口干舌燥,舌红而干。

6.麦冬玉竹方

【组成】麦冬20克,玉竹30克,竹荪50克。

【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呃逆发作时重泡。每次30分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滋养胃阴,降逆止呃。主治胃阴不足型呃逆,症见呃声短促,口干舌燥,舌红而干。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又称久泻,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由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肿瘤以及肠结核等疾病引起。慢性腹泻的主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汤;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2个月以上者便可称为慢性腹泻。本病也可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中医认为腹泻反复发作,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吸收功能障碍。脾病可以影响肾,引起脾胃两虚。足部药浴及足部按摩相结合,可起到清热化湿、健脾助运、温肾壮阳等作用,从而促使久泻康复。

1.马齿苋地草方

【组成】鲜马齿苋200克(干品100克),鲜地草250克(干品100克),醋30克。

【用法】将以上前2味药洗净,切碎,入锅加水适量,蒸煮30分钟,去渣取汁,兑入醋,调匀后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天2次。药液可加热后重复使用。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肠化湿止泻。主治大肠湿热型慢性腹泻,症见大便稀糊状或夹有黏液脓血,腹痛,或见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2.车前草马鞭草方

【组成】鲜车前草300克(干品150克),鲜马鞭草250克(干品125克),醋30克。

【用法】将以上前2味药洗净,切碎,入锅加水适量,蒸煮30分钟,去渣取汁,兑入醋,调匀后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肠化湿止泻。主治大肠湿热型慢性腹泻。

3.白头翁葛根方

【组成】白头翁30克,葛根20克,大蒜头50克。

【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药液可加热后重复使用。

【功效】清肠化湿止泻。主治大肠湿热型慢性腹泻。

4.马齿苋红茶方

【组成】马齿苋300克(干品150克),地锦草200克(干品100克),红茶5克。

【用法】将以上3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同时配合足底按摩。每晚1次,每次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化大肠湿热。主治大肠湿热型慢性腹泻。

5.二草方

【组成】鲜车前草250克,鲜马齿苋100克,白酒30克。

【用法】将以上前2味药洗净后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白酒及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泡足30分钟,并结合足底按摩。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泻。主治大肠湿热型慢性腹泻。

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是指排便间隔48小时以上,粪便干燥难解,已形成习惯者。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各有不同,有人2~3天排便1次,只要大便不是干硬难解,则不应视为便秘。所以,应与原有的排便习惯及大便形状的改变进行比较。生活节奏加快及食品过于精细,是造成习惯性便秘的原因。长期便秘可造成肛裂、痔疮、早衰,甚至出现消化系统肿瘤等病变。泡足疗法及足部按摩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1.大黄芒硝方

【组成】生大黄20克,芒硝30克,甘草5克。

【用法】将生大黄、甘草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趁热调入芒硝,搅拌均匀,待芒硝充分溶化后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并配合足底按摩。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通便。主治体质较强者的习惯性便秘,对偏于热症者尤为适宜。

2.番泻叶木香方

【组成】番泻叶50克,木香20克,枳实20克,艾叶5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并配合足底按摩。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通便。主治体质较强者的习惯性便秘,对偏于热症者尤为适宜。

3.生首乌盐水方

【组成】生何首乌200克,精盐10克。

【用法】将何首乌切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汁,调入精盐,与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一并配合足底按摩。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润肠清热通便。主治各种习惯性便秘。

4.火麻仁瓜蒌仁方

【组成】火麻仁50克,瓜蒌仁30克,白醋30克。

【用法】将以上前2味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白醋及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并配合足底按摩。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润肠清热通便。主治各种习惯性便秘。

5.当归杏仁方

【组成】当归30克,苦杏仁50克,白酒30克。

【用法】将以上前2味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白酒及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并配合足底按摩。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润肠清热通便。主治各种习惯性便秘。

6.杏仁火麻仁方

【组成】杏仁30克,火麻仁40克,桑叶5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一同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并配合足底按摩。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润肠清热通便。主治各种习惯性便秘。

胆囊炎与胆石症

胆囊炎与胆石症常互为因果,相互伴发。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右上腹局限性腹痛,多为单纯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剑突下疼痛为主,向背部放射,多为胆管炎及胆总管结石;右肋缘下疼痛,并向右胸或右背放射,多为肝内胆管结石;阵发性腹痛,为总胆管十二指肠入口部括约肌痉挛及结石嵌顿的特点。常伴有右肩胛区疼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发病与细菌感染、进食油腻食物、精神过度紧张以及受寒冷刺激有关。也有部分轻度胆囊炎及静止期胆石症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胆结石较大者应择期手术。轻度胆囊炎及结石较小的病人,采取足部药浴和足部按摩,结合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

1.金钱草大黄方

【组成】金钱草60克,郁金15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将以上3种中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胆排石。主治单纯性胆囊炎、结石较小的胆石症。

2.柴胡木香方

【组成】柴胡20克,木香15克,茵陈20克,生大黄10克,芒硝15克。

【用法】将以上前4味中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芒硝及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搅拌泡足液。待芒硝充分溶化后,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胆化湿,行气通便,泻火排石,主治单纯性胆囊炎、结石较小的胆石症。

原发性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当今世界五大疾病之一,我国发病人数已达13亿人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将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187千帕)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12千帕),或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12千帕)。这3种情况均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泡足疗法及足部按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疗效。

1.夏枯草枸杞叶方

【组成】夏枯草100克,枸杞叶150克。

【用法】将以上2味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并配合足底按摩。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