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走出传统农业
2609600000080

第80章 城市经济与工业化进程(10)

二是大力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平凉实际的信息化工作新机制。第一,要实行严格的信息化项目审核制度。对所有涉及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审核,既可避免重复建设与盲目建设,又能增强财政资金的调控与导向作用。第二,要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信息化的正常运作,保证工作的制度化、持续化与经常化。第三,要改革现有信息化的运作模式,在信息化建设中要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第四,要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实施好信息化人才工程建设。第五,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效益评估体系与工作考评办法。

三是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形成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加强学习,多搞调研,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到手上,落到实处。要打破行业限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化协作机制,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团结协作,形成顺畅的信息化领导与管理体系。

四是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在开展党委和政府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要对涉密网络和计算机实行严格管理,坚决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杜绝涉密计算机上互联网,杜绝使用互联网传输涉密文件。要加强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普及必要的安全知识,构建以人为防范为主体、技术防御为保障的信息安全屏障。

(根据2003年5月29日《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信息化知识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整理)

构筑平凉城区建设新格局

“一线三点”建设,是加速全市经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的战略工程,这一工程顺应了社会各界整治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的呼声,反映了民众建设美好家园、发展城市经济的共同愿望,是一项体现广大干部群众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不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城市、低成本拆迁建设和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尝试,而且对全市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线三点”工程是一项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骨干项目

“一线”,是指东起十里铺西至崆峒山,全长14.3公里的崆峒大道。崆峒大道沿线将建成一条绿色的文化走廊,形成城市路网框架的中心轴线。大道新建的建筑、雕塑、广场、绿地等人文景观,将体现和代表平凉城市特点和文化内涵,成为一条连接文化景点、商贸流通、政治中心的纽带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风情线。

“三点”,指的是城区东大门、西大门和宝塔公园的拓建改造工程。按照总体规划,把东大门建成包含城市基本要素的休闲胜地;围绕宝塔公园重建宝塔博物院和公园园林,使这一古文化遗产重放异彩;西大门的建筑包括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实施新的沿路重建整修工程,重塑城市形象。“一线三点”工程建成之后,不仅整体改变平凉城市形象,提升平凉城市品位,而且搭建起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因此,“一线三点”工程是一项加速平凉城市化进程的骨干项目和重点工程。

按照新版平凉市总体规划和长安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柳湖新区规划、崆峒大道开发建设规划、景观设计、旧楼立面装饰美化方案和规划建设方案,确定了12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6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重点工作和项目包括:

“一线三点”工程的拆迁安置。拆迁面积13.2万平方米,涉及114个单位、760户农民和城市居民。以解决道路、建设单位、土地储备、异地安置和广场花坛建设用地的需要;安置规划确定了保丰、城西路两个安置区,共征租地88亩,可安置住户400户。为确保妥善安置,工程需要先行实施安置区的三通一平基础工程。

“一线三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一线三点”工程建设包括桥梁、地管线、道路路基、渠涵封盖、花坛广场、油路工程、路灯安放、人行道改造等八个方面。工程在受“非典”和连续阴雨的情况下,发扬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加强工程调度,抓组织、抓管理、抓落实、抓质量,保工期,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半年时间完成了工程总量的70%。桥梁工程包括:崆峒大道虹光桥、红卫桥、二中桥、白石沟桥、任家庄桥、韩家沟桥等7座新建和拓宽改造桥梁工程,工程总投资360万元;地下管线项目:是投资1370万元全长19.6公里的排污管线埋设工程,投资64.5万元的5座桥涵供水管线迁移工程,投资480万元的66.5公里的电信电缆、光缆工程和19.4公里的电力杆线迁移工程;渠涵封盖项目:是投资164万元全长458米的南干渠5个地段和羊渠沟、野猫沟封盖工程;路基工程包括:双拥路、西门坡西新桥至45研究所段等5处全长2821米的慢车道改造工程和三角城至西新桥5.34公里的路基工程;花坛广场项目:包括西门口、盘旋路花坛改造和西门坡绿化场、暖泉小区花坛、东湖公园建设工程;路灯和人行道改造工程:工程区域内共需安装路灯844盏,人行道改造铺装总面积达7.41万平方米。“一线三点”工程庞大的拆迁,复杂的安置,宏大的建设规模,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在平凉建设史上是规模空前的,反映了全市人民建设东部经济强市的雄心和气魄。

“一线三点”工程塑造了创大业干大事的创业创新精神

“一线三点”工程的实施,是新世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突破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为推进全市的城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创造了一种速度。“一线三点”工程启动以来,指挥部立足主动,超前安排,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前完成了预定的拆迁任务,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速度,为整个工程建设争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一线三点”工程拆迁建设工作的特点是:工程规模空前。拆迁量相当于93、94、95三年大拆大建时的1.7倍,其建设规模和场面在平凉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工程进展迅速。整体工程从启动到主体项目完成,共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扣除“非典”和雨季的影响,实际工期为5个多月时间;工程实施平稳。整体拆迁建设没有引发社会矛盾,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并且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城市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树立了一种形象。城市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以来,全体市民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新精神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创业实践,塑造了一种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新形象,凝聚了全市人民建设平凉,加快发展的社会力量。

三是体现了一种作风。在调查摸底、补偿评估、拆迁安置等各个环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形成了实事求是、雷厉风行、干练果断、沉着稳健、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帮助拆迁户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市民特别是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不但没有发生大的干群冲突和集体上访,而且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形成了一种精神。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牺牲双休日、节假日,起早贪黑,不辞辛苦,精诚合作,合力攻坚,体现了一种上下齐心、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一种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一种打破陈规、超常工作的创新精神,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拆迁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是锻炼了一支队伍。全体工程建设人员起早贪黑,连续奋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建设队伍。

“一线三点”工程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一线三点”工程不仅是一项单纯的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关系全市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现在正处于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这项工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一线三点”工程体现了领导决策和群众意志的统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施这项工程,是平凉撤地设市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好体现。实施“一线三点”工程,也是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小康建设的迫切需要,城市率先发展将为农村小康建设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经济城镇化要求和平凉撤地设市后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加快城市建设的紧迫性。当前,全国已经进放了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为新增城市人口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撤地设市后,更需要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但是,平凉的城镇化水平只有17.3%,分别比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低8.7和18个百分点,这种反差,既跟不上全国、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也与地级市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营造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的现实需要。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地区,具有独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不强,落后的城市基础成为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的一大瓶颈。“一线三点”工程的实施,必将较快地扩张平凉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和容量,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功能,带动新区开发,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好地聚集人气、地气和商气,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工程实施的紧迫感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把“一线三点”工程建设成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

四是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提出了加快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品位是城市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区域经济竞争的实质就是城市化水平的竞争。从新世纪开始,全市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超前的眼光,规划建设21世纪的新城市和新家园,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为迫切的是,明年将承办第十六届西部商品交易会,这既是我们对外展示平凉新形象的极好机会,又是对平凉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和检阅。

五是平凉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广大市民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愿望,提出了加快城市建设的强烈要求。10年前,平凉就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创造了“千日起新城”的骄人业绩。时隔10年,平凉的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平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市民追求优美、文明、舒适的城市和生活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方面,社会各界人士早有呼声,特别是在市人大和市政协一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联名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提案。“一线三点”工程的实施,抓住了平凉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焦点问题,体现了发展大局,反映了市情民意。

六是“一线三点”工程的实施,探索了低成本改造城市、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路子。一是带动了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和市政公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解决了企业改制、“城中村”改造与房地产开发等深层次经济发展问题。三是探索实践了经营城市、低成本拆迁建设的新路子,“一线三点”工程概算投资1.2亿元,由政府投入拆迁补偿、道路建设等资金5272万元,占总资的44%。由电力、电讯、水务、交通等部门投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6728万元,占工程总概算的56%。通过制定拆迁补偿、公益性建设用地征用、基础设施配套征收等政策,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加强工程管理,实现了低成本建设的目的。方案优化节约建设资金409万元,坚持公平、公正的招标原则,对所有项目公开招标,有效控制了工程投资和建设工期,并节约投资80万元;在拆建的13.2万平方米的房屋面积中,推行资产重组和资源置换,使114个单位无偿拆除房屋面积5.8万平方米,节约拆迁费3098万元;制定以建带路、以路带建和土地依法统征的道路建设用地政策,节约征地费用7540万元。四是典型带动示范效应,使“一线三点”工程成为全市具有开创性的典型工作,带动了全市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总结经验,突破难点,确保“一线三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线三点”工程的实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一线三点”工程是一个构想宏伟,建设任务艰巨,建设资金紧缺,面临困难巨大的城市改造工程,在工程的实施中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和“六项保证”措施,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一线三点”工程实施的“三个结合”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全民共建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整体推动。城市改造的综合性决定了工程实施仅靠行政推动和政府投资是行不通的。政府主导和全民动员,使城市主体的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都参与到了工程建设之中,实现了全民关心和支持城市建设,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一线三点”工程的发展格局,真正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了工程实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是坚持计划筹资和市场动作相结合的原则,有效解决建设资金。由于地方财政都比较困难,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除了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投资外,坚持走市场运作经营城市的路子,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城市建设,在为城市建设解决资金难题的同时,积累了低成本城市经济扩张的经验。

三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低成本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工程顺利实施。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就是城市规划要着眼发展和未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城市基础建设与城市综合功能,城市文化品位有机结合起来。低成本运营就是发挥市场对城市资源的配置作用,运用法律的、政策的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有效控制城市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短期行为,节约建设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达到低成本建设的目标。

“一点三线”工程的主要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