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工业化是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工业化程度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化是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潮流,工业化进程就是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工业化不仅加速了经济的迅速扩张,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有力地推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继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法、德、意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工业社会和工业经济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用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日本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的过程,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资本主义第二号工业大国。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立即提出并实施了工业化计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实施工业强国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
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客观必然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业化代表了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奇迹是由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所创造的。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无不是从农业向工业转变的历史,沿海和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靠的是工业增长的推动,工业是经济社会的主导产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化的浪潮已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用国际通行的标准来衡量,目前全国已整体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省处于初期阶段,而平凉还处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要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重点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其目的就是要靠工业立市建市,靠工业富市强市。说到底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挑战,就是工业化的挑战。二、农业产业化的出路在工业。就平凉而言,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产业化推动的阶段。我们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虽说有创新、有突破,但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形成,特别是税源产业十分薄弱,农民增收的攀升动力严重不足,“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几乎成了平凉农业县的共同特征。究其根源,就在于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有限,对农业的拉动作用不强。必须从区域经济的实际出发,围绕农业办工业,促进现代工业对农业资源的开发转化。三、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在工业。城镇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人口集中、生产要素聚集的载体,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就不可能形成一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中心,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一句空话。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四、财政增收的主体在工业。从经济学上讲,工业不是简单的财富周转,而是直接地创造财富。“无工不富”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要实现“十五”末大口径财政收入65.5亿的目标,工商税收必须达到70%以上,由此,我们的结论是财政要翻番,工业必须先翻番、快翻番。五、保持社会全面进步和稳定的关键在工业。城镇拖欠企业职工工资、养老医疗保险及下岗再就业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问题,只有依靠非农产业的突破和工业的发展来解决。所以,牢固树立工业富市的观念,千方百计发展工业,是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问题。平凉煤炭资源丰富,煤电能源经济特征明显,煤电产业是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首。发展煤电能源基础工业,加快煤电化运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战略重点,这一构想不仅符合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而且反映了当代能源工业发展的趋势。在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开发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施项目带动、开放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战略,实施十大10亿元工程,加速了全市的工业化进程,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益尝试。
探索工业和工业化的问题,就不能不涉及资源问题,同时人们的目光自然投向了资金。那是经济的命运听任行政摆布的结果。资源,在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这一问题上我们长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资源环境决定论的误区。资源是工业的基础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18世纪爆发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欧美工业社会的兴起,不是资源选择了工业,确切地说,英国并非地球上资源和地缘优势最具优势的国家。资源贫乏,依靠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体制推进,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不乏其例,我国的经济大省全都是资源小省,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大省,却沦为经济穷省。实践证明,引发工业革命,并迅速推进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的因素,不是资源、也不是地缘,而是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资金和投资的出路也在于体制和机制问题。
——依靠项目带动,加快发展速度。根据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我们确立把平凉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的战略构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树立强烈的项目发展观。为此,我们提出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好项目就是促进发展,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好项目就是不称职的要求。项目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将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生投资拉动作用。我们提出的“三增一稳”目标,要靠项目来实现;推进“五个加快”、培育“四大产业”、建设“四大基地”,要靠项目来支撑;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靠项目来保证。围绕这一发展目标重点实施了:立足发展优势的工业项目建设,突出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围绕西部大开发的国债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着眼长远发展的项目储备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民营经济是我国亿万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已成为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形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三增一稳”目标,增加经济总量、建设经济强区的迫切需要。在平凉民营经济的发展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和尝试。确定了以扩张总量为重点,在规模和速度上实现突破;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在效益和水平上实现突破;以提高竞争力为重点,在提高企业素质上实现突破的发展目标。采取通过招商引资,激活民资,发展一批;通过改革改制,盘活存量,新生一批;通过激励支持,扶优扶强,做大一批;通过建设园区,完善载体,聚集一批的措施,逐步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发展民营经济,其核心是思想观念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是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用新眼光看待民营经济,用新思维扶持民营经济,用新思路发展民营经济。深刻认识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确立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地位。二是放宽政策,支持发展。政策就是导向,政策就是动力,政策就是效益。改革和调整一切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制定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平等竞争的平台。三是拓宽思路,加快发展。围绕支柱产业开发,走特色经济的路子;围绕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四是优化环境,服务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成本和效益问题,环境是第一竞争力。民营经济那里环境宽松,服务到位,就往那里聚集发展。那里环境不宽松,服务不到位,就从那里撤离流走。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就是对民营经济最好的支持和最大的帮助。五是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实施民营企业家人才工程,把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列入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建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规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问题,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波澜壮阔的强劲势头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满足了现代农业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探索传统农业的出路,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就必须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在非农产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领域和新途径。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体制的、市场的、法律的和劳动者素质等诸多问题,但核心是就业空间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化就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重大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可喜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加剧了人地矛盾,农村剩余生产力从农业领域大量剥离,而狭小的农业空间无法满足10亿农民的致富要求,走向市场、走向城市就成为必然。然而,由于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局限,城市创造的就业空间无法适应数亿农民非农就业的趋势。现阶段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现代农业的步伐,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的产业途径。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产业就业纳入农村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战略的总体部署,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经济非农产业就业空间的基本途径。
——必须找准城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心。根据这一形势和定西的实际,确立了城市经济抓好工业建设、城市建设、财源建设的三大目标,提出了实现企业改革、融资投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财政积累、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突破的工作重心。明确了以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业化是城市经济的产业基础,城镇化是城市经济的有效载体,信息化是城市经济的关键环节。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问题,只有把这三个问题研究好、解决好了,定西城市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工业化的结果。如何实现工业增长的突破,就成为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一是依托资源优势上项目。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工业经济总量不足,规模偏小,是定西城市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没有量的扩张,就谈不上质的提高,没有项目,也就谈不上量的扩张。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就要以项目促进城市基础建设,以项目扩大工业规模,为城市经济发展打开突破口。二是坚持改革调整结构。把握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要围绕理顺发展关系,加快企业改制,发展非公经济,调整所有制结构。这两方面有了突破,城市经济就有了活力。
——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市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主动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