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40

第40章 “好爸爸”是孩子力量的源泉(5)

然而,在与别人做一番比较后,女儿却认为不如别人而意志消沉。她的妈妈没有理会女儿的伤心,相反更加变本加厉地说:“看了吧,人家比你强百倍,将来该怎么样,你自己看着办吧。”

她的女儿更加伤心了,每天琢磨着妈妈下一次会拿谁来和她做比较。这个女孩经过一次次的自尊心受创,从此心灰意冷,最终一事无成。

别把孩子比来比去行吗?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孩子,也应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心理成熟显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被轻视、被当众贬低或受指责的地位,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胆小、畏缩的毛病。而且,时间长了,被贬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不在乎了,也就不知羞耻了。孩子的不知羞耻,也会助长孩子不诚实和任性的毛病。

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跑”的过程,而不是“短跑”的过程,是全面的成长,而不只是某个方面的成长。

美籍政治经济学家龙安志,最近在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学生的思想和见解是“世界上最短视的”。也许,我们还没有意识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教育短视的危害,但等到我们完全意识到的时候,那就“悔之晚矣”!

正是由于家长在其观念与行为上的短视,才直接导致了很多孩子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缺乏约束,不知感恩,不仅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更为严重地是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家长教育眼光的短视,很可能让孩子成为父母望子成龙的“牺牲品”。

家长的短视必然带来孩子的短视。

方法二:远见赢得成功

假使你拥有一切,但无远见,明天就会一无所有。

生活中不是到处都有这样的人吗?

幸运之神不会偏袒任何人。一个缺乏远见,不能洞察未来的人,常常会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到头来一无所获。

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王和小李两人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起初大家都是一样的,从最低层干起。可是后来小王很快就受到了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很快就升到了部门经理的职位,而小李还是在原地踏步。终于有一天,小李忍不住提出了辞职的要求,并且说总经理不提拔那些勤快的人,却提升那些不做事爱拍马屁的人。

总经理很耐心地听着小李的话,他知道这个小伙子是个很勤快的人,工作也很吃苦,但是总是觉得他少了点什么东西。突然,他有了个好的想法:他让小李去看看集市上,今天有什么卖的。不久后小李回来报告说:刚刚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拖了一车土豆在卖。

总经理又问:那一车土豆大概多少斤?小李又跑出去,然后回来报告说:十袋。

价格是多少?

于是,小李又再次跑到了集市上……

总经理望着气喘吁吁的小李说:你先休息一会儿,看看小王是如何做的。

于是总经理对着叫过来的小王,说了最开始要小李去干的事情。

过了不久,小王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十袋,价格适中,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了几个让经理看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会将几袋西红柿出售。据他看,价格也合适,公司可以考虑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也许会要,所以同样带回来一些样品。而且,农民他也带过来了,正在外面等着回话。

总经理望了脸红的小李一眼,说:让那个农民进来。

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局。小王由于比小李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更大成功。

未来是向着有准备的人敞开大门的,只有预测到未来出现的机会,并马上着手行动的人,前景才会越来越好。

只要预先想得到,实际做得到,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伟大的事业等待你去开创。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他们把世人眼中普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机会,他们从眼前的变化中,预见到了未来,并且抓住了它。

比尔·盖茨向我们提出的忠告是:其实未来的成功之路向所有的人都是敞开的,关键是要有备而来,谋划长远,并知道如何把握机会。

微软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预见了,个人电脑在今后的世界,将会大行其道。那时候的计算机都是些笨重的“大家伙”,一般都是用于工业、军事等,而微软却在那个时候,开发出了用于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微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远见!一定要有远见!

方法三:远见赢得未来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了远见对于做人、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据《圣经·箴言》第四章第十八节记载,大约三千年前就有人说过:没有远见,人们就会放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来远见的意义和价值。

可是,我们又能够想到多远,想到第几步呢?

如果我们有远见,我们做事就会有目标,因为我们知道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从努力奋斗之中获得成就感,获得乐趣!

如果我们有远见,即使我们是在完成一件枯燥的事情,也不会觉得辛苦和累,而是对此充满激情和动力;即使是最单调的事情也能够给予我们满足感。

曾经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相同的问题:你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回答的是:我在为了拿工资而工作;

第二个人答道:我在砌砖;

而第三个工人则热情洋溢地回答说:我在建一座教堂!

同样的事情,只有第三个人的作为受到了远见的指引,从而干得有活力和动力。他看到了他为之工作的那个宏图——一座教堂!从而赋予了他工作的价值,也赋予了他自己的价值,他也才能够活出自己的意义!

如今的年轻人大多生存能力比较弱,这都与他们的父辈缺少远见教育有关。

80年代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的家长和学校很难想到,20多年后,年轻人的生存竞争将异常激烈,这个时候,谁多一些智慧,谁就能多一些赢得美好生活的机会。但是,除了极少数有远见的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付出过心血。

其结果是,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在这儿干几天不行,到另一家干几天又被炒,最后只好在家“啃老”。

就说填报高考志愿吧,在选择专业时,家长一味地看重目前的就业率,所以都往热门专业扎堆。其实,这就是没有远见的表现,因为所谓的“冷”和“热”均是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任何相对冷门的专业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热门专业;去年就业率高的专业不一定4年后仍然高。

没有远见的父母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孩子毫无未来可言。要培养有远见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如果爸爸能根据孩子的特长谋划孩子的未来,教会孩子善于思考,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帮助孩子发展特长,发掘潜力,你的孩子定会在芸芸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社会的佼佼者。

“好爸爸”给孩子创新意识

有个叫琴琴的4岁孩子,当奶奶让她自由画画时,琴琴画了一棵奇怪的苹果树,苹果结在树根上,埋在地底下。

奶奶说:“你画错了,苹果应该挂在树枝上。”

她忽闪着大眼睛说:“马铃薯、花生、红薯,它们的果子也是长在根上的,这样就不怕刮大风了。”

奶奶无可奈何,只好向她摊开两只手:“唉,我怎么说你才明白,苹果只应该生长在树枝上。”

另一个男孩子兵兵画了只小猫,被他的妈妈看见了,妈妈说:“兵兵,你画的小猫怎么安上了狐狸的大尾巴?天底下有这样的小猫吗?”

兵兵舔舔嘴唇说:“小猫冷的时候,大尾巴可以当被子盖呀!”

妈妈说:“有了大尾巴,就不是小猫了。”

他歪着头反问:“你刚才不是叫它小猫吗?”

面对这样的反问,妈妈无话可说。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东子想说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为他们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中得到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