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士的女儿兜兜今年5岁半,在长春市某双语幼儿园已经呆了3年。兜兜每月的学费是700元,这还不包括外语教材等费用。幼儿园一周上二节外语课,如今,兜兜已经能背诵一些简单的单词,并可以将老师所讲的英语课本从头背到尾。高女士高兴的地说,在学校能像女儿一样背诵课本的孩子并不多,女儿在幼儿园时期的英语,应该是走在同龄孩子的前面了。
据了解,一般双语幼儿园英语不会再收费,非双语幼儿园的小朋友额外参加英语兴趣学习,每个月在150元以上,长春市某台资双语幼儿园的费用每月高达2000元,DVD之类的教材还要另外收钱。
李女士的儿子在沈阳市某双语幼儿园,一个月费用1500元,每天都有外教给上英语课,但李女士不想让孩子的外语课在周六周日间断,于是她在课外又给孩子报了外语班。这样,5岁的孩子一周7天就不间断学外语。李女士认为不在于儿子学得怎么样,只在于为他营造一种氛围,以为将来出国做准备。调查显示,非双语幼儿园孩子在课外班学英语的占到70%以上,费用加起来甚至超过双语幼儿园的费用。
“明知道孩子学英语不会有收获,但大家都学,只能跟着学。反正学校教的我也听不懂,花钱买心安吧。”李女士说。
“学英文,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点。”母亲们深信幼儿阶段是学外语的最佳时机。但是,外语真的愈早开始愈容易学得好吗?
有些学者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儿童及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结果发现,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大脑的神经发展及分化与语言学习有直接的关联,在人一生当中其实并没有特别某一个时期不适合学语言。在我们周遭也有不少过了关键期才学第二种语言成功的例证。
有关语言与大脑的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个体差异很大,还有太多有待研究证实之处。惟一比较有定论的是所谓的“口音关键时期”,儿童对发音的接受能力最强,有其生理基础。在语音方面,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对未来口语的发音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者开始学习,或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愈早,愈没有外国口音。
但口音纯正不必也不应该是幼儿英语教学的唯一目标。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教育学家史诺教授指出,学外语时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口音是否道地的问题,因为即使美国当地人说的英语也是南腔北调,各有各的口音。如果只为了让孩子的发音与当地人一样而提前要孩子学英文,是没必要而且不实际的做法。而且,在幼儿园或低年级开始实施英语教学,其效果不见得比在小学中、高年级要好。若每星期花同样的两小时学英语,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认知能力较为成熟,可以学得更快更好。
由于年龄较小,幼儿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及记忆都有限,在幼儿园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若是花绝大多数的时间来学英语,就会把原来可以学其它东西的时间和精力排挤掉。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听到多少。
幼儿若是有许多语言互动机会,其母语学习的速度自然就会很快。母亲若常和自己的孩子说话,孩子母语学习的速度就比较快;反之,母语学习的速度相对地比较慢。幼儿园老师在园内和幼儿说话的时间愈多,幼儿语言学习的速度就愈快。大多数的中国幼儿除了在上英语课时听到英语,其它时间要接触到英语的机会较少。如果一天花一个小时来学英文,对任何年纪的孩子而言,都不太可能将英文学好。还不如把上英文课的时间,以幼儿熟悉的母语来学别的,或许有更高的学习效果。
2.听到什么。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而言,所需要听到的语言内容是不同的。譬如对年纪非常小的幼儿说话时,说话的内容必需要配合幼儿所能了解的程度以及他们的兴趣。当听不懂某种语言时,不论是何种内容或形式,对学习那种语言的帮助都是有限的。
反观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的环境,在语言程度及内容上,并没有细心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认知发展阶段。像许多幼儿园英文课或儿童美语补习班老师,上课所用的教材有些直接从国外进口,无论是实际生活层面,还是文化内涵并不见得适合中国的儿童。另外,还有些幼儿英语补习班一开始就要孩子全部以英语听讲沟通。试想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要听和说一个陌生的语言是多么困难及痛苦的事。
3.倾听的重要。
小孩通常要历经很长的过程才能将母语学好。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泰柏教授的研究,在美国以英文为第二语言的孩子,其学习英文的过程与英语为母语小孩的学习过程类似。
以英文为第二语言的孩子在学英文时也要经过学母语的各个阶段,如沉默期、声音实验期、活用语言期等,而年龄较小的孩子所经过的沉默期要比年龄较大的孩子长。但是在中国,幼儿英语学习的环境却无法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让孩子聆听英文,为后面的语言学习阶段做准备。
4.语言学习对象。
孩子学习母语的主要对象,大部分是和自己亲近的人,像是朝夕相处的父母、亲人或保姆。但是孩子学外语时,学习的主要对象往往不是自己的亲人。因而,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外语的动机和成效。
事实上对幼儿而言,他们在幼儿园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带给他稳定感及信任感的老师。但是中国幼儿园教英文的老师多半不是原带班老师,而是外聘的兼任老师,也有外籍教师。兼任及外籍老师来来去去,较无法与幼儿建立稳定的情感。先不论幼儿英语教师资历如何,他们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没有稳定性,就不利于幼儿阶段的学习及心理需求。
5.母语读写能力与外语学习。
母语读写能力和外语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母语的读写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外语。当孩子有了母语的读写能力时,会比较熟悉语言的结构及使用规则,又具备一般的语言知识和常识,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外语,可以学得更有效率。另一方面,母语的读写能力可以保护孩子的母语能力,避免母语能力的退步或失去。如果一个十四岁才移民他国的孩子,移民前已经会读写中文。即使之后不再说中文,只要他继续有机会读或写中文,仍然可以保持一定水准的中文能力。但是一个八岁的小孩,中文读写能力尚未成熟,如果他移民他国,并从此很少有机会说中文或读写中文,他的中文能力在五年之内很可能就会退步甚至失去。
因此,我们应该多培养孩子母语的读写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阅读,什么是书写,并且喜欢读写。如果孩子年龄很小,还没有母语的读写能力时就学外语,不但外语学习的效率不高,还会影响原有的母语能力。反之,年龄较大的孩子或成人,若已有母语的读写能力基础再来学外语,会有加乘的效果,更可以避免外语的学习影响母语的能力。
在幼儿阶段,我们事实上应该培养幼儿母语的基础,使其初期读写能力能顺利发展,而不是一窝蜂地将幼儿送去学英语。
从小学习语言对掌握该语言无疑是好的,但关键是孩子应该在早期主要掌握什么语言?当然是首先掌握好母语。人的智力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儿童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智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智力的最佳表现,也是衡量智力水平和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志。调查发现,一个欧洲国家,国人自小就会至少3种语言,相当多的人会7种语言,但是,这个国家很少出文学家、发明家等创造性人才,因为语言的过度训练把人的大脑格式化了。所以,要注意莫让语言训练,阻碍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语言学习和掌握是需要必要的环境的,现在这么小就学外语,但又没有机会去练习,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但是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锻炼外语的机会。所以,很多孩子觉得单调乏味,有的孩子学得快忘得快,如果这么早学习的语言最终是要因为很少使用而被忘记,那为什么还要牺牲孩子宝贵的玩耍时间呢?
在我国,幼儿“双语”教学已经严重偏离轨道。到目前为止,国家教育部从未提倡或建议过在幼儿园学外语。由于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点,重要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我们国家在幼教方面还没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尤其是英语教学方面,究竟由什么样的教师来教孩子,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评估、评价体系。国际上对幼儿园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争议,国外很少搞双语教学。而且目前没有数据表明孩子学英语越早越好。学英语是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配套环节的。在学校学,回家不说,没有英语环境,或上小学间断了,这样的幼儿英语是没有益处的。
幼儿学外语时,经常把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弄混了,汉语拼音和字母都记乱了,孩子似懂非懂,老师很难纠正。而且,现在的幼儿英语很大程度上被家长逼得走了样。作为幼儿英语应培养一种兴趣和爱好,可家长往往用会背多少单词和段落来衡量教学和师资力量,这本身是违背孩子学习的自然规律的,但没有家长能够真正理解,因此幼儿英语的路也越走越偏离轨道。
据调查,在国内的双语幼儿园里,外教的水平良莠不齐,曾有幼儿园发现自己的外教原来是出租车司机,还有的外教是国外当地的农民。国内很多双语幼儿园所教授的外语全部都是英语,所聘请的外教大都是,来中国学习语言的外国留学生或来中国打工的外国人,他们中很少有人有教课经验及合格的教学水平,并且什么国籍的都有,英语发音与纯正标准英语差距较大,而且几乎没有人通过外事部门的专业考试。
家长盲目推崇,师资良莠不齐,怎么能取得好效果呢。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习些外语是必要的,但是这决不等于人人都要学,不等于越早越好。对于孩子,还是先把母语学好,先把中国话说地道了,再去学什么外语。无论外语学到什么程度,讲得多么流利,作为中国人不识中国字,讲不明白中国话都是极大的悲哀!
不要热衷考级考证
现在每个周六日或寒暑假,几乎在中国所有城市的少年宫,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们背着琴啊、二胡或画夹什么的,生拉硬拽的把孩子拖进了教室;而孩子一个劲地往回拽,不想进那个门……
每每至此,东子都会为这些孩子感到可怜,同时也为这些家长感到可悲。然而,这样既可怜又可悲的景象正在逾演逾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母亲们违背了孩子们的意愿,不情愿做的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快乐呢?
其实,孩子有特长或是有此爱好,为了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报个什么特长班(兴趣班、课后班)也是不错的一件事。可前提是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没兴趣的“兴趣班”不是对我们成人的一个极大讽刺吗?所以,我不赞成报什么这个班那个班,尤其不赞成盲报、乱报。要报也一定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看看是否俱备哪方面的特长,对这个班有没有兴趣,再者也要考虑一下家庭的经济条件,再看看是不是条件允许。
母亲们对此也有着一肚子苦水,一是经济投入,二是大量的时间投入。给孩子带来的却是苦不堪言的重负。母亲们何至于此呢?正如大多数母亲感言: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将来会更激烈,别的孩子都上特长班,都有特长,我们孩子没有,将来怎么参与竞争?这也是无奈之举,是被迫做出的选择。有的母亲竟然同时给孩子报了7个班,晚上、周六日,没课的时候……走马灯似的,把孩子累得不想活了。
为了考级考证,中国所谓的“特长班”、“课后班”、“兴趣班”,现在已经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试想,如果中国有5000万个孩子学舞蹈、有5000万个孩子学二胡、有5000万个孩子学钢琴……换句话说,中国所有的孩子都有特长,那么不就等于所有的孩子都没有特长吗。将来的竞争不依然残酷吗?所以说改变孩子将来竞争取胜的法宝,不是所谓的特长,而是适合孩子自身的一技之长。
近几年来,儿童“特长热”方兴未艾,不少母亲热衷于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培训班”,希望孩子能多拿几个过级证书,对将来升学、就业有帮助。她们盲目地认为孩子参加特长班越多越好,时间越早越好。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城市里三到六岁的孩子八成以上都参加特长班、兴趣班。每到晚上和双休日,不时可见满怀期望的母亲带着孩子在各种学习班之间奔走。妈妈热情不减,孩子却苦不堪言。
大多数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家长们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无论参加什么培训班,目的就是“拿成绩”上重点。教育应该是方法、能力、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单一成绩的取得,可很多家长不懂得这些。
从星期一至星期五,5岁的佳佳白天在幼儿园学习,吃过晚饭顾不上休息便又被妈妈带着出去参加特长班。妈妈同时为她报了小提琴、舞蹈、绘画三个班,每个班一周一至两次,天天晚上都排得满满的。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有钢琴和英语、数学班等着。一周下来中,只有星期天下午真正属于她自己。
对于2006年寒假的来临,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菡没有一丝兴奋。昨天晚上,妈妈对她说:“经过打听,有三个班可以考虑:一个是公共英语一级B,一个是古筝,一个是作文。这三个班都离家不远,上午学英语后,下午第一个班是古筝,可以换换脑子休息一下,再上作文班。你觉得怎么样?”
看着妈妈殷切的眼神,小菡能觉得怎么样,难道她会说出让妈妈伤心的话:“我什么班也不上,我想出去旅游。”有时她真想喊出来。不过被周围大人称为懂事的她是不会这么傻的,因为即使她喊了出来,也不会变成现实,只会让爸爸妈妈费更大的口舌,婉转地找许多理由予以拒绝,这样反而搞得大家都很累。“爸爸妈妈不是不关心我,也不是不民主,他们好像在跟我商量,可是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班一定得上,级一定得考,这是不能讨论的,至于上什么班,考什么级,可以尊重我的意见。不用说家里的氛围不容我翻盘,看看班上的同学,我也说不出放弃的话,同学都在考级考证,好多人都拿到了各种证书,有的人手里握有三四个证书。别人都学,你不学,明摆着是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