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案例,让我想起邻居家的那个小男孩,有一次邻居和我说,她带儿子到超市去购物,孩子看到玩具枪就不走了,非让妈妈给买。妈妈说咱家已有好几支了,不能再买了。孩子说什么也不依,坐在地上不起来,妈妈生气打了他一巴掌,他躺在地上打滚。最后,邻居还是妥协了,对我说:“这孩子天生的这么拧,没治了。”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孩子,为了得到某种玩具或食物,在商场大吵大闹,或赖在地上不肯走,令父母尴尬不已又束手无策。
在孩子耍小性子的时候,作为家长一旦心软,很多时候胜利的便是孩子,于是一次又一次,孩子拿使小性子当武器,提出各种无理要求:买玩具、买零食、买衣服……而每一次他都胜利而归,于是孩子越来越任性,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给就耍赖……
任性是小孩子常见的刁蛮行为的一种表现,通常表现为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想怎么样就得怎么样,一旦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耍脾气、使性子。任性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上来,家长怎么说也不行。任性的孩子总爱以“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等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以“胜利”告终,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所以,家长不可无原则的迁就孩子。
人无论大小都要明白事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原则,遵循一个道理。孩子从小就应该受到这方面的教育,不可无原则行事。
依依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从长春坐火车去吉林市。临走前,她妈妈为她收拾了一个小包,里面装了矿泉水、饼干之类的东西。上车不久,列车售货员推着装满各种商品的售货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依依小声说:“爸爸,我要饮料。”我故作没听见。依依于是提高了嗓门:“爸爸,我想喝饮料。”这时候我把视线投向依依,只见孩子眼里满是渴求的神情。“不行。”我语气坚定地说。“我想喝……”这时售货员把饮料递到依依手里怂恿着给孩子买,孩子禁不住诱惑,于是带着哀求的继续提着自己的要求,我再一次拒绝了她的要求。
过后,我对孩子说:“吃的喝的我们都有,就没有必要再买饮料了,你说是不是?这不在花多少钱的问题,不该花的钱,我们一分钱也不花,你说对吗?”依依点头说:“嗯”。我接着又和孩子聊了一会,为什么不给她买这瓶饮料的原因,孩子最终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并向我道了歉。
所以,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或是耍赖的时候,家长要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
2.告诉孩子正确的是非观
我一直强调身教,但是也不能忽略言教。作为家长,应该把正确的是非观念灌输给孩子,引导和启发孩子去思考和探究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应该做的就努力去做,不应该做的坚决不做。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才会多一点科学和理性,少一点迷信和盲从,牢固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现在绝大数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他不仅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受到来自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宠爱。对孩子关爱、宽容本无可厚非,但宽容,绝不等同于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在给孩子爱的同时,更要让孩子晓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提高孩子分辩是非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也就是告诫我们要泾渭分明,不能含糊,如果泾渭不分,学坏是很容易的。家长如果经常用扬善避恶的传统美德去教育孩子,就会使孩子逐渐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使孩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孩子在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有些社会现象迷惑不解,家长要耐心给予帮助。如有所小学的孩子在某商场劳动时,发现营业员都化妆和佩戴首饰,而学校禁止小学生这样做,孩子们感到不理解,回家问家长。家长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学校搞了一次队活动,对这一社会现象和小学生多方面的情况作了分析,一是孩子皮肤较嫩,化妆品会使之皮肤受到损伤,得红血丝等,二是小孩子佩戴手饰在其参加运动时易导致受伤。化妆和佩戴首饰是一种社会化的现象。孩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学生平时不宜化妆戴首饰的道理。如果家长处处注意“引导”并持之以恒,孩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仅会提高,而且会身体力行。
现在许多家长的教育重心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只要孩子学习好,孩子其他的问题都不重要,如是非观念、道德感及责任心等等并不为一些家长所重视。孩子道德行为的形成,关键是对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认识、辨别,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辨别能力,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有了基础。道德乃人生之基,所以家长们应把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放在首位。
当孩子出现危险动作或妨碍别人时,却少见家长出面制止,家长的纵容、漠视,孩子错以为那些行为是被允许的,久而久之,孩子少了安全观念、自律意识,无法辨别是非对错,不知尊重别人的重要,等到意外悲剧发生时,父母亲搥胸顿足、伤心痛绝,却为时晚矣!
其实,每个孩子本性善良,可塑性极强,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小就建立正确的观念与行为习惯。不要误以为孩子年纪还小没关系,长大再教,等到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积重难返,再想亡羊补牢,有时却已来不及了。
明事理晓是非的孩子,更容易自律。因为这样的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这恰恰是自律的表现。
另外,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不仅仅要注意身教的力量,还要注意言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随时给他讲,帮他分析或交流各种社会现象,让他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孩子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儿子培养成“晓事理明是非”的孩子。
培养一个晓事理明是非的孩子,言传身教都不能忽视。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时时刻刻督促孩子,让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接受正确的道德观,让孩子拥有责任感。所以,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必须要让他懂事理晓是非,懂得自己做的是什么,才能谈到自律,正确的是非观是孩子自律的基础。
自律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自律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自律是一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人们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一个人能够自律,表明他在自己的修养和行为表现上已具有一定的能力,说明他的修养已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努力学习,自觉磨炼,严以律已。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律能力,养成自律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心理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我在以色列教育考察期间,了解了犹太民族弘扬的“慎独精神”。这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约束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言的自律精神。他们很少要求别人该怎样做,而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断自我约束,以期使自己做得更好。犹太人这种以自我为基点的“慎独自律”的处世观念,并不是与集体、别的个体相脱离,而是一方面在于提升了自己,另一方面却又影响感化了别人。
但无论是以色列的犹太人还是我们中国的汉人,每个人难免都有缺点和不足,也不可避免会犯错误。我们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做到自律,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反省自己,勇于自我批评。
一个自律的人,做事情总是更有条理,更禁得住外在事物的诱惑。这样的品质对于走向成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仅仅是我们看的见的荆棘,还有很多潜在的阻力。
案例——
读小学三年级的兵兵,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学习成绩很好,做事情也很聪明。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兵兵却始终当不上班干部。前段时间,兵兵的班级又重新选班干部了,兵兵依然落选,老师选了一个学习成绩不如他的学生,兵兵回到家里一个劲的发脾气,说老师不好,偏向他人。
兵兵的妈妈也觉得老师做的不对,自己的儿子明明很优秀,班级干部不就是应该优秀的孩子当吗?为什么老师始终不给孩子机会呢?于是妈妈给班主任打了一个电话,通过了解才知道,儿子在学校的表现与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
妈妈一直觉得,儿子既然学习好,那么在课堂上一定是好好听讲的,可是老师却告诉妈妈,儿子上课的时候常常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还总是接老师的话,扰乱课堂纪律。自习课的时候也不安分,常常丢纸团扰乱其他同学学习。对此,老师找他谈了很多次,可是他就是不改,就算是被罚抄作业,下次捣乱的人里面依然有他。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不让他当班级干部的原因。儿子虽然学习好,却一点也不遵守纪律,就更没办法管理他人了。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把被动变成主动
很多家长埋怨孩子不听话,明明道理给他讲的清清楚楚,可是孩子就是不照着做,而做家长的又不能天天呆在孩子身边督促他。很多时候同样的错误犯了几次,这几乎是孩子们的通病。其实这是孩子自律意识太差的原因。家长在的时候,孩子会乖乖的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家长一眼没照顾到,孩子便会做错事,并且毫无悔意。
所以,家长平时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孩子从被动的接受束缚,变成主动的自我约束。这看似是一个很难的转变,因为家长想要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本来就很难,想要转变他的想法,就更不容易了。但是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沟通,让他明白,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就像案例中的兵兵,妈妈可以和兵兵讲清楚老师不选他当班级干部的原因,然后再告诉儿子,怎样做,才能让老师重新考虑选他当干部。指出他在学校不好的表现,让他明白怎么做才是对的,还可以借这个时机跟孩子讲,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以后长大成人,都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才不会像这次一样,失去原本应有的机会。
当然了,要求孩子自律绝不是为了当个班干部,要让孩子知道,自律行为对自己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慢慢的,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便把父母是“规定”变成了自己规范自己了。
另外,赏识和鼓励在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要给予赞赏,看到孩子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尽量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什么,而应该通过鼓励,让孩子自愿去做。在父母的强迫下做的事情,孩子不仅做不好,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如果是他们自愿去做的,效果自然就好多了。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自律的习惯,可以克服很多不良嗜好,比如无节制地看电视、玩游戏机。当他懂得约束和克制自己的时候,他就能够很好地把握分寸。
2.把儿子培养成自律的男人
可以断言,但凡成功的人,一定有自律意识,因为不管接受了什么样的帮助,那些都只是一些外力,只有懂得自我约束,制定计划并严格遵守的人,才能迈向成功。所以,想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男人,就必须要把儿子培养成自律的男人。
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就像成功,它不是巧合,不是幸运,而是一个个必备因素组成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叫这些因素为成功的基石,没有基石,成功根本是无从谈起。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自律的典范之一。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以身教告诫儿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他对儿子们说:“我本是农民出身,祖父辈积德行善,以至荫及于我。大家要知道创业的艰难,多多磨砺自己。”他立下两条规矩并身体力行:一是除办公外,一律穿麻鞋,坐竹椅,睡藤床;二是出城远游,不光骑马,还要步行。他还告诫子孙后代“戎骄侈”“恤民情”“用仁义”“安百姓”,以此来守业。
1386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定都南京,准备修建皇宫。儿子们主张宫殿要建得富丽堂皇,要讲究气派。但朱元璋不同意,他对儿子们和经办官员说:“宫殿只要坚固耐用就行,不必过分豪华。当初尧住茅屋,舜居历山,成为万世称颂的圣君。做皇帝的能注意节俭,臣子们就不敢奢侈。要知道金银财宝不是宝,真正的宝是节俭!”
由于朱元璋严以律己,“教子以德”,因此他的后辈儿孙们都很有才学道德。
不管您的儿子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否达到自己的目标,自律对他来说都是一块必备的基石,它会为孩子铺好通向理想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