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26045800000026

第26章 把男孩培养成尽责的男人(1)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它与“责任”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是人分内应做之事,它有时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或者机制促使人尽力做好,故“责任”有被动的属性,而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

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勇往直前,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会从很多方面出问题,比如工作不会取得应有的业绩,经营会损人利己,家庭不会幸福,还会常常惹人厌、讨人嫌。没有责任感,甚至能使人发生异化,人的个性片面甚至畸形发展,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所不容,最后走向沉沦、颓废或者成为社会的异己力量。

责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架构完整道德体系,没有责任感也就没有道德。因此,责任感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无论是前些年到大学为莘莘学子作演讲,还是近些年为家长作讲座,我都会讲到作为一个人要拥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我希望用我的声音唤醒国人,让中华民族复兴,吾辈责无旁贷。

做一个尽责的人,不仅仅是对别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任。可是,由于教育的缺失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孩子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文化课及特长班,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及家庭活动,对社会认知少,与真正的生活相脱节,所以才产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个人主义。如果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情绪,对于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是一场灾难。所以,男孩当以责任为重,尽责有为,有所担当。

案例——

我的一个事业很成功的哥们,给我讲述过他小时候的故事:

虽然我是个男孩,但是从小我就依赖性很强,我的几个姐姐对我总是嗤之以鼻,说我是耍赖,没出息。我总是嘿嘿一笑,不理会。

12岁小学毕业后,我到外地去读书要住校,由于我胆子特别小,所以当我爸爸和我说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是死活不愿意啊,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

开学那天,我妈和我爸送我去学校,给我把行礼整理好了,又跟老师打了招呼,就准备回家了。我紧紧地追在妈妈身后,希望事情能有所转机。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不乐意了:“混蛋小子,你现在是个男孩,以后你会是个男人,你这歪歪叽叽的,像什么样子?你老子我当年没爹没妈不照样活过来了吗?咱家里,出了咱爷两剩下的净是一帮娘们,咱不能让她们这帮娘们看笑话,是不是?男人,就要有责任感,就要有所担当。记得,你是个男人,哭哭啼啼的,那是娘们做的事,不是男人。”

爸爸说的话很俗,但是我却一直都很喜欢这个调调。我当时委屈地说。“可我现在也不是男人,才是男孩,男人做的事我现在做不来,我就想回家,不想住校。”这时,宿舍主管老师过来了,我赶紧抹了眼泪,我虽然胆小,但是要强,所以哭也不在别人面前哭。宿舍老师过来和爸爸说两句话,带我就回去了。进学校的时候,想想爸爸刚才的话语,我不再那么害怕了,浑身也有了劲头……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做有责任感的爸妈

我们都知道家长的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在所以身教中,影响最大的莫属家长的责任感和道义感。无论家长处于社会的哪个层面,对国家大事应予以关注,有参与选举的机会是应认真对待,对公共事务应献计献策,为社会多尽一份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家庭中承担起养老教子的责任。总有家长以工作忙为由,对家庭事务关心甚少,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为家长还是要把家庭事务做好,小家是国家的组成分子。这样,家长就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有所担当的氛围。

责任感是一个人优秀的素质,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拥有责任感,会备受尊重;拥有责任感,才能担起生活的重担。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引起爸爸妈妈足够的重视。

除却家长自身的垂范作用外,家长还要有心培养儿子的责任感,比如:在家里,让孩子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里,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相关事宜,还能主动为同学和老师分忧,有集体荣誉感;在社会上,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能够助人为乐。

想要培养儿子的责任感,就做有责任感的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言谈处事里,不能推脱和逃避自己的责任,把个人荣辱和民族兴衰都做为己任,在有意与无意中在孩子心里打下了烙印,这对于把男孩培养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男人要有所担当

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刀耕火种和原始狩猎的年代,今日社会男人依然是主体,在单位是中流砥柱,在家里是顶梁柱,所以男人要挺起腰板,有所担当。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一定会努力工作,即使事业无大成,他也决不会气馁,即使做的事情不是他最喜欢的,他也会为此奋斗,因为有责任在肩。

在这个世界上,大凡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皆由其责任感使然,甚至这些人即使在自己并非最喜欢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几年前,美国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位杰出人士做了调查,结果这些杰出人物的答案几乎不约而同:“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正是在这种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们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案例中这位爸爸的话听着确实有些粗俗,但是话糙理不糙:男人,就要有责任感,就要有所担当。正是这位有担当的男人才支撑起这样一大家子,才给予胆小软弱的儿子承担责任的勇气与力量,才使儿子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成就了一番事业。

孩子小时候喜欢逃避责任,家长又不及时引导,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不负责的人。轰动全国的药家鑫事件,虽然已尘埃落定,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反思,一个大学生,驾车撞伤人,怕担责任,又把人杀死,这是何等的残忍,虽然人们为他的年轻生命而婉惜,更多却是对他灭绝人性的不负责任而痛恨。逝者逝亦,生者要痛定思痛,引以为戒。

如果遇到孩子做了不负责任的事情,父母一定不能纵容孩子,要让孩子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告诉儿子,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应负的责任,逃避是懦弱的本表现,而男孩骨子里都是要强的,所以他不会轻易就服输的,就如案例中的这个孩子,父亲的厉声斥责和激将,激起了自尊和自信,给孩子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拥有责任感的男人更能闯出自己的天地,有所担当的男人更加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您想让您的儿子成为受人尊重事业有成的男人,那您就要在他的心中植下“责任”这棵幼苗。

做家务是孩子的基本职责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家是他成长的地方,孩子会不断的在家里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在家庭建设中孩子也要献出一份力、尽一份责。权利和义务总是相辅相成的。

很多家长基于对孩子的爱,对他的期望,总是给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环境,总是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其实,对于孩子来讲,学习应是他的主要责任,这种学习包括方方面面,承担必要的家务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营造整洁、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我们身心得到放松,但须付出家务劳动才能创造好的环境,所以,学习做家务是孩子走入生活的第一步。

家务活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做饭菜应算复杂的,可稍大些学习。让孩子先做简单的家务,在能自理的基础上,可让他倒垃圾,取东西,提所采购的生活用品,到附近商店零星采购物品,这些都是顺手而为之的家务事,做起来简单,孩子也不会抗拒。然后视情况让孩子做复杂一些的事情。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做家务,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这不可取,应让孩子知道,做这些事是他的份内所为,不是家长强加给他的。

案例——

一位家长来信说:

我儿子10岁了,这孩子特别懒,不爱做家务。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让他做家务,又是讲道理,又是鼓励,甚至是命令,可他还是不积极不主动。每次让他做家务都要再三催促,该做的事他总是一拖再拖,摆在眼前的活他就跟没看见一样,很容易做的事也不愿意做,到最后弄得大人孩子都不愉快。

就说这洗衣服吧,我就像老师上课那样教他,也没有啥效果。刚开始我告诉他把衣服分类,他便把衣服一件一件的拿起来又放下,弄了好半天,依然没有分好类,白色的衬衫和牛仔裤堆在了一起,他根本是在玩儿衣服,无奈之下,我也便只好自己洗了。

再说这收拾桌子和洗筷子碗。10岁生日那天,我们约定好,以后饭后要收拾桌子和洗筷子碗,让他任选一项。刚开始他答应收拾桌子,可刚收拾了两天,就不干了,说桌子不好擦,要改洗筷子碗,我告诉他这次可要想好了,不能再变了,他是满口答应,可不到三天又变卦了,嫌油腻不好刷。

现在这孩子竟然罢工了,说啥也不干了,问他为啥不干了,他振振有词地说:“我们班同学都不做家务,为什么我非要去挨那个累呢,学生就说学习,做家务那些活都应该是家长的……”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做家务是孩子的“必修课”

你让孩子做家务吗?大多家长摇头;你在家里做家务吗?大多孩子也摇头。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家务了,在城市中小学生中,完全不做家务的占85%以上。为什么这么大孩子不做家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心疼孩子。如今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被祖父母、父母娇宠着,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大人们爱都爱不过来,哪舍得让孩子做家务?

第二,担心影响学习。好多家长把做家务和学习看成是一对矛盾。做家务不是要耽误学习吗?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做什么家务啊?所以,当孩子提出做家务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说:“不用你,你去写作业吧(去看书吧)。”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希望孩子学舞蹈、学绘画、学唱歌,什么都想让孩子学,可就是不让孩子学做家务。

第三,认为没必要。一些家长竟然认为,做家务是没出息的表现,孩子有本事应该好好读书考大学将来做高贵的人,家务只要请钟点工做就行了,没有必要自己做。

总之,父母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把提高成绩放在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而对于自理能力的培养,实在是漠视了又漠视。

事实上,做家务不仅不会影响到学习,而且对于提升孩子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很多帮助。

因为,首先,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直接作用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和物理的学习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

其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做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整个人也就越乐观;

再次,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懂得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担起自己的责任;

另外,劳动可以锻炼身体,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当孩子长时间学习之后,让他做点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以休息。

学习的目地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死学课本脱离生活,毫无意义。学习做家务是孩子的基本职责所在。我们应该把做家务当成一门功课,一门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让孩子像学语文、数学一样认真去学它,好好的应用它。

2.让孩子学着打理家务

孩子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愿望。而且孩子也和成人一样,希望能通过劳动来体现自我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琐碎的家务劳动,还是一些在成人眼里无足轻重的工作,交给孩子去做,孩子都会从中体味到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