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26045800000014

第14章 把男孩培养成乐观的男人(3)

群群似乎总是在揣测别人的意思,那天正在上数学课,前桌的男生回过头来,在他的书桌上扫了一眼,又转过去。他就很坚定的对妈妈说,那个男生是用鄙视的眼神看他的。妈妈一冲动找到学校,经过老师的询问才知道,那个男生只是想向群群借格尺,看见他桌子上没有,就没开口。结果弄得妈妈很尴尬,连连向老师道歉。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要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

有的人常常受到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形成对自己的心理束缚,限制了对自己优长的认识与发挥。如果能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就能从自己不如人家的烟雾中走出来,看到自己比人家强的长处和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这就能增强自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乐观地挺直腰杆做人。

孩子的成长会遇到很多意外,有时候不是家长们做的不够好,照顾不到位,而是外界的一些原因,比如有些孩子“过早成熟”的现象,其实这种成熟,往往只是假象,并不是孩子的心智真的加速成熟了,而是在某一方面突然成熟。就像案例中的群群,因为过早的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变得敏感,消极。表面上好像有些大人的样子,事实上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作为孩子最亲近的家长,是最容易帮助孩子创造积极心态的人。

家长应该有意无意的将孩子引导到快乐之路上来,每当孩子消极的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灌输一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告诉孩子,这件事情换个方面想,也许就没那么糟糕了,换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件好事情。孩子的思维是很好塑造的,你这次告诉他了,下次遇到同样或者相似的问题,他也会用这样的角度看,这样,孩子会随着父母的脚步,一步步走向快乐之路。

意外的变故对孩子的心灵伤害很大,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疾病、车祸或父母离异等而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因天灾人祸使孩子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这部分孩子,家长要帮助他平稳地度过困难期,能够正视已既成的事实,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从而把伤害降到最低。

比如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同学向自己借格尺,首先说明这个同学很认可自己,不然他是不会向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求助的,再者能够助人也体现了自我的价值,这样想来自然就会乐观自信起来。

2.教孩子寻找快乐

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快乐,成为一个乐观的孩子,就要交给他寻找快乐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不同于某种技术,只要你给他演示一遍,他便可以照着学习,慢慢练习就会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是无法用演示的方法传授的。做为家长,教育孩子热爱生活,只要孩子学会变换思维,那么,生活处处皆快乐。

孩子的快乐点很低,成年人可能由于生活经历太多,对很多事物已经司空见惯,一般的事物引起不了兴趣,孩子却不然,一点小事也能让他们乐得前仰后,家长要抓住孩子这一成长时期特点,教孩子寻找快乐。

空闲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儿子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如观察一个蚂蚁家族的生活,可以把蚁窝稍弄坏一点,看蚂蚁如何修复蚁窝,抓一只小虫子放在蚁巢附近,看蚂蚁如何越聚越多,将一只身体大它们几倍的虫子咬死并搬运回家的。同时,可告诉孩子一些道理,蚂蚁的协作精神,辛勤的劳动才能换回吃住。

家长可以带儿子去乡村寻找快乐,乡下车辆少,活动空间大,可以去小河捞鱼,看小蝌蚪找妈妈,让儿子让树上摘成熟的果子,体会收获的喜悦。看母鸡生蛋,再把刚生出来的热乎乎的鸡蛋交给家长,可以想像孩子的心里会充满了愉快和满足。

在家里也可寻找快乐,找一篇童话,与儿子一起阅读,然后,家长与孩子分工扮演里面的角色,儿子可演喜洋洋,家长可演灰太郎。孩子一定会玩的乐此不疲。

快乐是一种心情,人可以用智慧来营造它。生活在前方,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生之所以充满魅力和向往,是因为它的未知性。我们不敢保证自己的未来是多么的美好,像童话里那么美丽和绚烂,但我们可以追求。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快乐,也很难一帆风顺,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不能避免不如意,那就要学会豁达面对不如意。做父母的不能时时给孩子快乐,就要让孩子学会消除不悦的情绪,自己制造快乐。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而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是父母的义务,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寻找快乐。否则即便培养出了学业优秀的博士,也难给男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有知足家长才有乐观孩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每天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事物的观点,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学龄前的儿童,总会模仿大人的语言,大人的动作,上了小学以后,孩子似乎不会再乖乖地学家长的话,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家长做事的方法,以及对事的态度。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家庭气氛好,孩子心情放松。家庭气氛压抑、沉闷,孩子紧张、烦燥。

家长要擅于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首先自己能够快乐享受生活,享受工作,那么回到家里所谈论的事物的内容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孩子会身受感染,对生活充满期望。

可是有很多家长,因为各方面的压力,有时心情会变得很不好,对事的态度也消极抱怨。回到家里,难免唠叨两句。这时,若是孩子在身边,他会觉得,爸爸或是妈妈说的很对,事情就是这样的。这种消极的情绪会误导孩子,使孩子被“传染”。如果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糟糕,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不可理喻,他会变得越来越消极,对每一样东西都抱着消极的态度,久而久之,变得悲观。

一个悲观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面对的了社会中诸多的压力,因为已经习惯悲观的看待事物,面对挫折,很可能爬不起来。追根溯源,只因为父母有事没事的几句抱怨。这样的而抱怨会影响孩子乐观性格的形成。

案例——

小豆是个很顽皮的男孩,上学小学三年级。小豆的爸爸妈妈在大学恋的爱,毕业后双双留在这座城市,虽然都有份不错的工作,但一直也只是一般的职员,二人的经济收入也很有限。妈妈总是抱怨钱不够花,不时地唠叨房贷的事,做房奴的不开心。

小豆的爸爸,下班一回家,就倒在沙发上不起来,抱怨老板太残忍,人生不公平……妈妈也不时附和着,这些话被在卧室里写作业的小豆听得一清二楚。时间长了,小豆甚至有些恨爸爸公司的领导和仇视这个社会。

小学三年级读完,老师发了寒假作业,小豆觉得,放假就是放假,还发这么多作业,于是在饭桌上开始学着爸爸的样子,不停的发牢骚,甚至还用上几句,他自己都搞不明白的成语,当然,这些都是从他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

爸爸妈妈见他小小的年纪,竟然这么能发牢骚,就训斥了他,可是他却很生气的说:“怎么,我连牢骚也不能发了?”口气和他爸爸妈妈一摸一样,当时夫妻无语相觑。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要学会乐观看待事物

看了这个案例,我最想说的就是,作为家长应该要学会乐观看待事物,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那样才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快乐。

看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没有哪个生命是完美无缺的。有人声名显赫,可是没有健康;有人才貌双全,可是没有爱情;有人家财万贯,可是子孙不孝;有人家庭和睦,可是事业无成……当你羡慕别人外表的光鲜,可能他正经受着别样的痛苦,他也正在羡慕你具备的某种他所不能拥有的东西。

所以说,子非鱼焉知鱼之痛!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事业有成可是年近不惑一直没有成家,一个大学毕业第二年就奉父母之命娶了媳妇当了爹,可是也早早下了岗。当我和朋友甲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抱怨自己找不到另一半,“没有家,事业做得再好也没有幸福感。”而当我和朋友乙在一起的时候,他则总是哀叹:“一个大男人一事无成,天天守着老婆孩子,真是没有出息!”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两个朋友互相介绍认识。他们又抱怨起各自生活中的不如意,并彼此羡慕对方的生活。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认为有缺憾的生活,在对方眼里却是令人向往的。说到最后,两个人都喜笑颜开了,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感到欣慰。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知道,孩子的年龄是有差距的,生理也是有差别的,这些都会影响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如果案例中的这对家长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就会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很不错,也就不会总是抱怨,当然孩子也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性格是天生带来的,之所以像父母,是因为血液里面流淌着同样的血。其实不然,先天的因素虽然不能说完全被忽略掉,但后天的培养,才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对于成年人来讲,性格基本定型,一般而言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孩子却不然,小时候有的孩子看上去少言寡语,长大有可能妙语连珠。有的孩子活泼好动,长大以后却安静的像个女孩子,这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家长要能够控制情绪,把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孩子,消极的一面隐藏起来,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

做为孩子的家长,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需要培养,又有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辛苦是必然的。不要因为忙而变得麻木,有老人健在是家长的幸福,因为还有机会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孩子点滴的成长进步,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和希望;辛苦的付出是我们生活的保证。所以,家长更要乐观看待生活,追求生活的美好,儿子才会如你们一样快乐。

2.开心自己才能快乐孩子

乐观的父母,更加容易教出乐观的孩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因为家长开心,孩子才能快乐,像案例中这对夫妻那样,孩子又如何开心得了呢。

人们常说,成年人也要保留一点童心,那么你就不至于活的那么累,或者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一觉醒来,所有的不愉快都留给了昨天。成年人常因过多的欲望无法满足时才会让自己不开心,那么,你可以降低一点自己的欲望,多帮助一下别人,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情会豁然开朗。

家长的情绪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这种力量,把儿子培养好,使他成为一个乐观、快乐的孩子。有时我们会为这种奇妙的力量所感动,这可以激励和引导你的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孩子喜欢乐观上进的父母,在具有乐观心态的家长带领下,孩子才会努力拼搏,天天向上。

做一对快乐的父母,遇事多往好处想,对待事物积极乐观,不消极,不抱怨,懂得知足常乐。当然,每个人都希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遇到不遂人意时,往往冲动的想要生气,每当这个时候,请家长冷静的想想,在某个角落,正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您呢!

若是家长能够这么想,那么,孩子便成了你们快乐的动力,其实积极乐观的对待事物,也不是那么难,时间长了,您就会发现,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即在潜移默化之中教育出快乐的孩子来,同时也给自己找回了那份快乐的心境。

有了孩子的牵引,父母更加容易乐观的看待事物,面对乐观的父母,孩子有怎么会变得消极呢?所以,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让我们都拥有乐观的心态,成为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