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中等生
26045300000025

第25章 “中等生”要记住的几个“重要”(2)

这天上英语课,老师说要我们记住几个英语单词:爸爸(father)、妈妈(mother)、家(family)。她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开始领着我们读,读熟了又领着我们拼写。

我早就会写这几个单词了,所以老师领着拼读的时候,我闭着眼睛很大声地跟着读,脑子里还在想,有爸爸有妈妈,才有家。这三个单词放在一起很有意思啊。

老师说,既然大家都会写了,那咱们就在纸上把这三个单词默写下来吧。说完,老师转身把黑板上的三个词擦掉了。我快速写了出来,然后转动着手里的笔,眼睛骨碌碌转着看周围的同学。在打量同学的时候,我就发现好几个同学趴在桌子上咬笔头呢,一看就知道卡在那了。哪个单词他们不会呢?我重新低头看自己的本子,噢,肯定是那个“family”,字母太多了,可能就记不准了。

老师还不喊停,我就无聊地盯着那个“family”瞎捉摸,这个单词怎么样才能很牢固地记住怎么拼写的呢?“f”、“a”、“m”……“father”、“mather”……我嘴巴嘟囔着,手在桌子上划拉着,突然眼前就一亮,“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爱”,把这几个单词组合到一起,不就可以组成“家”了吗?顺着这个思路,我继续想下去,最后想出了这样一句话:“Fazherandmother,Iloveyou.”取这句话中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到一起,就是“family”!

老师终于开始检查同学默写的单词了。就听老师不断地对被检查到的同学说:“‘family’拼错了,你再好好看看。”果然如我猜测的,大家被这个单词难着了。老师检查完后回到讲台上,郑重地说:“‘family’这个单词大家记不准,那就一定要下功夫,多读多写几遍。”我就想,如果把我刚才创造出的记忆“family”的方法告诉大家,不是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了吗?于是,我举起右手。当我讲完了我的想法,老师高兴地为我鼓掌。然后领着同学们一起说:“Fazherandmother,Iloveyou.”大家边读这句话,边在本子上写“family”,结果再没有同学写错了。

2、善学习就要会思索。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想测试一下自己的两个学生,就拿来一箩筐花生,问他们如何能得出每个花生都有一层薄皮的结论。两个孩子开始行动了。一个孩子将所有的花生都剥开来一一验证后,告诉老师:每个花生都有一层薄皮;而另外一个孩子则将这些花生按大小和胖瘦等进行分类,每类剥开几个,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第一个孩子用了几个小时,第二个孩子用了一刻钟。这就是会不会思索的差异,由此可见,善于学习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看了女儿关于英语学习的这段文字,我和女儿一样得意。孩子的勤学善思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如此学习,怎会没有快乐而言?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善于学习的前提是勤于思索。同时,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拥有知识,为了自我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有目标的学习,学习才会充满动力。

有人拿终日绕着磨盘转的驴子和走万里路取经的马对比,驴子和马走的路程大抵相等,因为两者每天都没有停止过频率相同的脚步。但是马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每天按照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走出了广阔的世界;而驴子终日围着磨盘打转,永远也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为了考试而学习,就如同被蒙上眼睛绕着磨盘转圈的驴子,而为了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而学习,就是那匹取得真经的马!

3、善学习要有计划能应用。

家长除了帮助孩子控制适宜的学习时间,保证孩子的睡眠之外,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复习过程中采用交叉、间隔复习的方法,合理使用左右脑,以提高学习效率。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才作用非同一般。学习亦是如此。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有“实学”的意识。我经常和依依说,爸爸对你的学习要求是:学会弄懂能应用。学再多的知识,不会用也白费。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

所以,在引领孩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教孩子记住了多少东西,而是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要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应用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说,善于学习比拿高分更重要。

能力比分数重要

在分数、名次高于一切的时代,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孩子的能力在日渐退化。看看我们的身边吧:四五岁的孩子还要喂饭;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不会穿衣服;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不会系鞋带;初中生不会做家务;高中生不会洗衣做饭;上大学还要家长陪护;大学毕业了,要父母陪着找工作;参加工作了,或是因工作能力差、或是因适应能力弱,不久便被辞退回家啃老……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优秀与否的标志,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缺点就忽略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而不要老盯着考试成绩。

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而能力才是未来的生存之本,我本人就是这样一路成长起来的。由此,我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全面成长,从而可以在漫长的一生里快乐、从容地度过每一天。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综合能力强、心里充满快乐、阳光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一定好,但走出学校后,无论他身在何处,都会因为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生存的能力强,而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价值。

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不在于他是中等生还是优等生,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东子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1、表达能力让孩子展现自我。

这里的表达能力主要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我们讲素质教育就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不仅是智力开发的基础,更是孩子将来立足于世的基本技能。所以,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家长,在您的眼睛紧盯着孩子的分数,关注着孩子做了多少题的时候,请不要忽视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女儿依依自小喜欢听故事,于是讲故事的过程,也常常是我引导孩子学说话的过程。我常常会在讲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问依依:“你觉得接下来会怎么样呢?”依依于是就呜哩哇啦说上半天,足可以写上一部长篇小说。而当一个故事讲了无数遍,我会对依依说:“不如我们自己编一个故事吧。”依依很有兴致地答应,于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尽管有时候编得很荒唐,情节很离奇,可是在编得过程中,依依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有时为了想一个词,依依咬着手指,摇头晃脑想上一会,不满意的时候自己摇摇头,自言自语说:“不行不行,再想一个。”这对于促进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而且,这样的游乐锻炼的已经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了,还有遣词造句的能力,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交际能力让孩子左右逢源。

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核心。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必定要与他人发生交往,形成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帮助人走向成功。而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常常由于缺乏兄弟姐妹和自然交往的伙伴,周围环境的封闭,得不到同龄的伙伴友情和亲密的邻里互助的机会,而变得孤独、忧郁不安、不善交往。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邻居、长辈、亲友、同伴等各个领域不同的人群去主动交往。对周围的人感兴趣、不怕生、不退缩。儿童自出生后,就是一个社会实体,社会交往是儿童生活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家长从小就应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并适当地指导孩子交往的方法。

事实证明,凡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走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欢迎,他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所在的群体容易产生合作精神,活跃的气氛和热情互助的情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广,家长应从小就注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女儿依依在我的引领下,随着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日渐提高,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强。前文我曾谈到2010年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后,为了保证睡眠和更有效的学习,孩子提出了退寝通勤的想法。通勤后,上学和放学要乘坐学校的校车。当我答应她的要求后,她说自己去找车队队长办理通勤手续。因为,我深知孩子的交际和沟通能力很强,所以我随她去了。

三天后,孩子乐呵呵的拿回了校车通勤证。这期间,为了通勤的时间(学生放学的时间不一样)、站点、车费等问题,依依先后三次到办公室、两次电话,与车队队长沟通,经过几次“艰苦卓越”的谈判,终于乘坐上了学校的校车往返家校之间。

孩子终究会长大,会独自走向社会。他们能否独立生存,能否获得成功,主要看他们能否与人和谐相处,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往能力使人变得完善。

3、创新才能让孩子拓宽未来。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创新。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传授知识,却忽视了对青少年能力的培养。这一现象在很多方面都反映了出来:如考试时注重考知识点,忽视了考能力点;学校教学方法采取“满堂灌”;学生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等等;家长一味地逼迫孩子做题。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有的父母或许认为,我的孩子不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实,这是家长的一种盲性认识,把创造能力看得太神秘,高不可攀了。对于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并不能创造出什么“震憾世界的东西”,但他们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只不过是他潜在的创造力,还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罢了。

说起创新,女儿依依做的纸飞机让我记忆犹新,最初也和常人一样折出普通的飞机来,但是玩着玩着,她就琢磨开来:能不能让飞机飞的时间长一点,慢一点落地呢?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孩子有了在飞机双翼上加“降落伞”的创意。经过几番实验,“降落伞”——一片小塑料纸,被成功系到飞机双翼上,并且经过调试,飞机终于可以缓缓降落,极大地延长了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就需要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的人才就需要创新的教育。因此我们说,创新能力能够拓宽孩子美好的未来。

4、动手能力为孩子增添自信。

现在的家长出于爱子之心,恨不得为孩子做一切事情,他们处处照顾孩子。多数家长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平时简单的家务劳动诸如洗碗、扫地之类,一揽子留给了自己。

由于家长太“能干”了,以至于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的动手机会,压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所以在“勤快”、“能干”的家长身边,大多是依赖性强、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和挑战精神的孩子。

常常听到有家长指责正做手工的孩子“瞎忙活什么?有那时间看看书,多做两道题!”每当这时,我总为这样的家长感到遗憾,因为他不仅仅驱走了孩子此时萦绕于心里的快乐,而且毁掉了孩子进行动手能力、创造力、想像力训练的机会。

好多的孩子是上了大学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会,这时父母才想起着急,可是父母不可能跟着孩子也上学吧。家庭条件好的有的请保姆,有的妈妈连工作都不做了,专门跟着孩子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可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怎么办,没有办法只有让孩子从头学起,比如洗衣服,还有打洗脚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