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中等生
26045300000017

第17章 中等生如何找到学习的门道(5)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复习就是捧着书本和作业本,其实不然,有一种最好的复习方法:应用。我国的现行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我们都知道学的知识是要用的,不应用就等于白学。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不仅可以将知识直接转化为实际价值,而且也是一种很好地复习方法,通过实践应用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领悟,同时加深记忆。

女儿依依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化学、地理,孩子学过了当天放学就要检验一下所学知识的实际用处。通过检验,不仅为她解决了生活的难题,还加深了理解巩固了记忆,学习成绩也就不断的上升。

这不,刚过去的月考(2010年4月6日出的结果)孩子从平行班(普通班)考入了试验班。上高中以来,从刚入学的班级第16名到第11名再到这次的第2名,孩子稳步前进。到了试验班依依依然是个中等生,但是由于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方法好,相信她的学习成绩还会一路前进。

课堂上要大胆提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

“提问”能培养孩子对知识内在魅力的感受力,对知识达到晓其义、明其旨、悟其情;“提问”使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提问”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了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大胆提问。

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少提问,不提问,提不出问。特别是那些被老师忽略的中等生,更是与“提问”不沾边。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一言堂”习惯了,没给学生留时间提问;二是学生怕问错了没面子,不敢提问;三是学生没有养成课堂大胆提问的习惯;四是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不善于提问;五是一些中等生本来也想提问,他们把手举起来,可老师怕他们耽误课堂时间,因为如果他们问错了还要详细讲解,所以老师只回答优等生的问题,而忽略了他们。

以上所有这些,实际上都跟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有关。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提问,只重视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很少让孩子质疑,即使让学生质疑了,老师还是让学生步入了自己设计的教学轨道,学生的质疑被老师的问题覆盖了,孩子的提问没有实效,长此以往,孩子的提问意识也就淡薄了。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鼓励中等生课堂上大胆提问,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非常需要关注的。只有孩子敢于提问,并善于思考,才能成长为具有头脑、具有智慧、内心丰富的人。因此,我们应当走出误区,提倡和诱导孩子们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特别要鼓励那些中等生们大胆提问,以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

这是一位中等生的自述:14岁那年,我转学到城里一所教学质量不错的初中读书,准备从那里“冲”进重点高中。可是,我很快便如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头,被淹没在五彩石中间。有一天,教地理的张老师宣布要参加市里的教学能手公开课,他把我班七八个“优秀生”带到办公室,他们成了公开课上面对评委的人,成为替老师争面子的人……

地理公开课那天,教室里的空气与众不同。那些使命在肩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中等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而差生则在课前早已被调教得服服帖帖,张老师的课按照预演的程序顺利进行。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时,张老师问谁能回答某个问题,我突然决定试一把,于是我把手高高举起,醒目地高出那些内定者的手臂。可能是老师紧张,他竟然没有叫出任何名字,只是朝我的方向指了指说,你。我明白,他指的是我前排的大伟!就在大伟还没反应过来时,我立即起立大声说,老师,您是在叫我吗?大伟和张老师瞬间的反应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判断,在张老师还慌乱地点头的瞬间,我已镇定地说出了题目的答案!

这堂课后,张老师真诚地向我表示了指定人选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而且他很佩服我的勇气。张老师还告诉我,从我身上他突然明白了一个老师最容易忽视的道理:要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要消除给学生分档次的观念,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中等生大胆提问的习惯,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要家校结合,鼓励孩子多提问。

如果孩子不愿提问,原因通常有二:一是孩子性格内向;二是学习情况不太好,怕回答错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家里,家长要多鼓励,引导孩子发表对某事的看法,说对说错没关系,多表扬少说教。孩子回家,要问他在课堂上表现咋样,如果很好,及时鼓励。这样,慢慢就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课堂上,老师更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发言,多提问,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要只提问优等生,歧视中等生。可以让优等生回答难的,让中等生回答稍微容易些的。针对不爱发言的孩子,家长要和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多接触,多交流,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培养好。

我们家长和老师首先要让孩子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谁在课堂上提问,谁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谁提的问题有难度,就证明谁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并响亮地提出一个口号:“提不出问题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以此来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允许他们在任何时候,提出任何问题。

对于孩子的提问,要看到其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要给予肯定。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难是易,或深或浅,家长和老师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并且要真诚的赞扬,这样才能使孩子从提问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课堂要给孩子创造“提问”氛围。

少年儿童思想活跃,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出一个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

然而,如今“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且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训斥。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就拉大了。相反,如果老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其积极性,就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我们的老师,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孩子们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习,使他们成为“心灵充满欢乐的人,抬起头走路的人”。凡是能提“问题”的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份都要给予肯定,对不合理成份要用积极的态度挖掘出闪光点。“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要消除中等生的疑虑,使他们勇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