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完之后,戴尔牧师提出了要求:只要谁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这部分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很少人能完整背下来,但几天后小比尔却做到了。很多年以后,我们都知道了这个小男孩和他的业绩——也正在使用他的产品。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微软公司的老板,世界首富。上面那个故事就叫作“尽力而为还不够”。要成功,得拼命。
3.洛克菲勒:富甲天下,慈悲为怀
先生简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1937)美国实业家、慈善家。他于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公司,并将其发展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企业,巅峰时期一度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由于这家公司实在太强大,美国最高法院不得不出台专门针对它的《反托拉斯法》,并于1911年将它强行拆分为34家公司。即使如此,它的后继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在今天依然是世界较大的几家石油公司之一,其中埃克森美孚更是常年盘踞在财富五百强企业的前几名。
毫无疑问,洛克菲勒是一个传奇,或许应该说是传奇中的传奇。他所拥有的财富,折合成今天的币值,在4000亿美元以上(约合人民币2.5万亿元)!他也因此被普遍视为近代史上的首富,甚至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那种依靠政治权利,将整个国家的财富据为己有的人不算)。而另一方面,他也是最慷慨的人。从1896年开始,他退出公司管理层,专注慈善,平均每年捐款都在百万元以上,到1950年,他和他的后代捐款总额已达25亿美元!在他身后,留下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洛克菲勒中心、联合国总部大楼等辉煌的地标,他的基金会则培养了难以计数的人才,仅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达12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的北京协和医院,就是由他的基金会于1921年捐款修建的,建设标准极高,在当时就被称为“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
可以说,洛克菲勒不但定义了财富的高度,而且定义了“富豪”的标准:即不仅要能够创造巨额财富,还要有慈悲为怀、兼济天下的心胸。今天美国的超级富豪,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正是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的。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认为,洛克菲勒的孩子们一定都过着王子般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生活吧?其实不然,这位世界首富给孩子的建议居然是:工作第一。
用工作创造价值
洛克菲勒致儿子的信
亲爱的约翰: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
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唯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他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约翰,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诉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相反的,我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
我认为,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轻人奋发有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们多么有钱。工作以最卑微的储蓄表示出来,并奠定幸福的基础。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但人们必须先爱它,工作才能给予他们最大的恩惠,让他们获得最高的回报。
我初进商界时,时常听说,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然而,岁月流逝,我开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价”。他们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真正地喜爱工作。任何行业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衷心喜爱从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一位伟大的画家说得好,“痛苦终将过去,但是美丽永存”。
但有些人显然不够聪明,他们有野心,却对工作过分挑剔,一直在寻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事实是,雇主需要准时工作、诚实而努力的雇员,他只将加薪与升迁的机会留给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热心、花更多的时间做事的雇员,因为他在经营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业,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价值的人。
不管一个人的野心有多么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达高峰。一旦起步,继续前进就不太困难了。工作越是困难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如果他等待的时间越久,就变得越困难、可怕,这有点像打枪一样,你瞄的时间越长,射中的机会就越渺茫。
我永远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和喜悦,连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我对它失去热心。而结果是雇主总在不断地为我加薪。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地完成你该做的事,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动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那些头脑活跃的人拼命劳作决不只是为了赚钱,使他们工作热情得以持续下去的东西要比只知敛财的欲望更为高尚——他们是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
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首富。对我来说,我受雇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是一个锻炼我的能力、让我一试身手的好地方。它代理各种商品销售,拥有一座铁矿,还经营着两项让它赖以生存的技术,那就是给美国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铁路与电报。它把我带进了妙趣横生、广阔绚烂的商业世界,让我学会了尊重数字与事实,让我看到了运输业的威力,更培养了我作为商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所有的这些都在我以后的经商中发挥了极大的效能。我可以说,没有在休伊特-塔特尔公司的历练,在事业上我或许要走很多弯路。
现在,每当想起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想起我当年的老雇主休伊特和塔特尔两位先生时,我的内心就不禁涌起感恩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奋斗的开端,为我打下了奋起的基础,我永远对那三年半的经历感激不尽。
所以,我从未像有些人那样抱怨他的雇主,说:“我们只不过是奴隶,我们被雇主压在尘土上,他们却高高在上,在他们美丽的别墅里享乐:他们的保险柜里装满了黄金,他们所拥有的每一块钱,都是压榨我们这些诚实工人得来的。”我不知道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过:是谁给了你就业的机会?是谁给了你建设家庭的可能?是谁让你得到了发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别人对你的压榨,那你为什么不结束压榨,一走了之?
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同样都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的一个人可能就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嘴里经常吐出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
第三个人可能会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荣,工作为乐,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话是“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乐趣。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困难、无趣,当你叫喊着这个工作很累人时,即使你不卖力气,你也会感到精疲力竭,反之就大不相同。事情就是这样。
约翰,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爱你的父亲
解读 其实,稍微深入了解一下洛克菲勒的传奇经历,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对儿子提出这样的忠告。洛克菲勒幼时,家教极严,零花钱要靠给父亲“打工”来挣取,有时候他需要早早起来到农场里帮父亲干活,有时则帮母亲挤牛奶,这些工作都被详细地记录起来,按小时计算报酬。这使他既兴奋,又干劲十足——有什么比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更快乐、更有成就感的事?因此,他总是把工作做得十分圆满。
靠着从小培养的良好习惯,洛克菲勒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首富,但他没有忘本。在他看来,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途径。信中讲述的那则寓言很有意思:那位自以为来到“天堂”的死者面对的生活,不正是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吗:不用工作,超级享受,应有尽有。但结果他却发现,这里是“地狱”!这绝不是矫情。一个稍微有点追求的人,都会厌恶这样的生活:整天吃、喝、玩、乐、睡,跟一只不会思考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整个一生都这样度过,那么意义何在?
下面这段话,几乎可以作为座右铭被我们终生奉行: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轻人奋发有为……工作以最卑微的储蓄表示出来,并奠定幸福的基础。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但人们必须先爱它,工作才能给予最大的恩惠、获致最大的结果。
当然,洛克菲勒不是一个假装清高的人,相反却坦率得可爱:他大方地承认自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从小就梦想着成为首富——有这种梦想的人绝对不止他一个,但为什么只有他(以及其他极少数人)做到了?为什么他们那么幸运?这当然不仅仅取决于运气,洛克菲勒提供的秘诀是:立即行动!请看原文:不管一个人的野心有多么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达高峰……工作越是困难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这有点像打枪一样,你瞄的时间越长,射中的机会就越渺茫。
时至今日,洛克菲勒的这一教育原则,还在他的家族内部传承,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第五代……延续不衰。不仅如此,它还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当今,在不少发达国家,父母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也是非常“刻薄”的。在美国,孩子们从小就被要求自主自立,有的十来岁的小孩就俨然成了“小生意精”,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零用钱;而到了中学,他们基本上都加入了假期打工族,学习着自食其力,并且以“要花钱自己挣”为乐、为荣。在德国、日本等国,也有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剪草、刷碗、端盘子,或者在商店、公司做基层工作挣零用钱,乃至筹集自己的学费。
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不甘心培养自己的“小皇帝”了,他们在尝试着用同样“刻薄”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果你的父母正在这样做,或者准备这样做,那么恭喜你,他们正预备着把最重要的生存技巧和“致富密码”传授给你。所以,你不仅不要抱怨,还应该满怀热情地去做。果真如此,未来的成功必然属于你。
附1:洛克菲勒子孙的情况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在他位于奥尔蒙德海滩的别墅里去世,享年98岁。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保持了家族的发展,洛克菲勒家族也因此成了美国最负盛名的家族之一,即使放眼全球也能跻身十大超级豪门之列。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选为美国副总统,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华尔街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
附2:世人对洛克菲勒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大评价
1.“洛克菲勒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2.“洛克菲勒比卡耐基(安德鲁·卡耐基,钢铁大王)对竞争者更为仁慈,他会合理地补偿与他正当竞争失败的对手。”
3.“洛克菲勒的财富跟和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是最不肮脏的。”
4.苏霍姆林斯基:富有爱心的平民教育家
先生简介: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着名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任教于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巴甫雷什中学,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校长,并长期担任这一职务。从1957年起,还担任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曾两次获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以及多项国内国外荣誉,在国际教育界享有盛誉。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很多,而且都来自教育一线,对我们来说非常亲切。不妨一起来看看:话说他担任校长时期,某一年寒冷的冬天,有个叫季娜的女生到学校的温室里偷偷摘了一朵被全校师生命名为“快乐之花”的蓝色菊花,想把这朵美丽的花儿献给自己身患重病的祖母,希望她能获得一些欢乐和安慰。这在很多地方,很多人看来都是严重违反校规的“自私”行为。但苏霍姆林斯基却并不这么认为,问明情况之后,他不但没有批评季娜,反而自己动手,又摘了三朵花送给她,并说:一朵给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善良的人。”
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富有爱心,处处为孩子着想的伟大教育家。对于别人的孩子尚且如此,对自己的孩子,他当然更是殚精竭虑,把自己的智慧倾囊相授。下面就是他写给儿子和女儿的信,从中我们应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学会自我管理,书中取乐
书信一 给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