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温文儒雅的文化闯将
先生简介: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骍,现代着名学者、诗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因此获得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胡适早年生活曲折,父亲胡传曾是一名辗转上海、台湾等地为官的中下层官员,但在他4岁(实岁3岁零8个月)时即病故,当时年仅23岁的母亲担起了独自抚养儿子的重任,她对胡适管教很严,培养了他隐忍、宽容、坚强的品格。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着名哲学家杜威,学习实用主义哲学。
1917年,26岁的胡适学成归来,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随即发表了着名的论文:《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他所写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五四运动时期,胡适积极撰文宣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与李大钊、鲁迅、张君劢等人展开辩论,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急需一位擅长与美国政府打交道的驻美大使,有着长期美国留学背景的胡适担起了这个重任,为打败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积极奔走。抗战胜利后,胡适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此外,他还担任过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华盛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干事长、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等社会和文化要职。
对自己负责任
胡适致儿子的信
祖望:
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觉用功的必要。
自己能照应自己,服侍自己,这是独立的生活。饮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你功课做的好,是你自己的光荣;你做错了事,学堂记你的过,惩罚你,是你自己的羞耻。做的好,是你自己负责任。做的不好,也是你自己负责任。这是你自己独立做人的第一天,你要凡事小心。
你现在要和几百人同学了,不能不想想怎么样才可以同别人合得来。人同人相处,这是合群的生活。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害别人的事。你要爱护自己,但不可妨害别人。能帮助别人,须要尽力帮助人,但不可帮助别人做坏事。如帮人作弊,帮人犯规则,都是帮人做坏事,千万不可做。
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使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你能这么想,便是好孩子。
你不是笨人,功课应该做的好。但你要知道世上比你聪明的人多得很。你若不用功,成绩一定落后。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无论你志气怎样高,对人切不可骄傲。无论你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
儿子,你不在家中,我们时时想念你,你自己要保重身体。你是徽州人,要记得“徽州朝奉,自己保重”。
你要记得下面的几件事:
(1)不要买摊头上上的食物,微生物可怕!
(2)不要喝生水冷水,微生物可怕!
(3)不要贪凉。身体受了寒冷,如同水冰了不流,如同汽车上汽油冻住了汽车便开不动。许多病是这样来的。
(4)有病赶快寻医生。头痛是发热的表示,赶快试验温度表(寒暑表),看看有无热度。
(5)两脚走路觉得吃力时,赶快请医生验看,怕是脚气病。脚气病是学堂里常有的,最可怕,最危险。
(6)学校饮食里的滋养料不够,故每日早起须吃麦精一匙。可试用麦精代替糖浆,涂在面包上吃吃看。
这几条都是要紧的,千万不要忘记。
你寄信给我们,也须编号数,用一本簿子记上,如下式:
家信 苏州第一号0月00日寄
苏州第二号0月00日寄
你收的家信,也记在簿上:
爸爸 苏州第一号 八月廿七日收
爸爸 苏州第二号 0月00日收
妈妈 苏州第三号 0月00日收
儿子,不要忘记我们,我们不会忘记你。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爸爸 十八年八月廿六夜
解读 这是一封流传很广的家书,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引用、推介这封信的人,都将眼光集中到了文中的一句话:“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却忽略了整封信的根本立意。
这个根本立意,就是对自己负责任!胡适在信的第二段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了,而且申明:这是最要紧的!实际上,这可以视为所有人为人处世的第一要务。原因很简单,无论你立志也好,刻苦学习也好,认真工作也好,说到底,都是在给前途加分,为生命添彩,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负责,还能指望他对别人负责?一个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负责任的人,能有多大出息?这是最简单的逻辑。所以,对青少年来说,学会对自己负责,是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课。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怎样才算是对自己负责?胡适先生没有一条条地列出来,但我们可以归纳一下:首先,是生活上要学会照应自己,服侍自己,包括饮食搭配、衣着选择等。其次,学好功课,以进步为荣,落后为耻。第三,合群,尊重他人,懂得分享。
第一点最容易理解,后两点看似跟“负责任”有点不沾边,其实不然。想想看,读书做功课,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让自己前途远大,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精彩——为自己达成这个目标,是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反之,学习不用功,导致自己混得一天不如一天,能叫对自己负责任吗?
合群,也是一个道理:通过自己的处事技巧,赢得别人的尊重,甚至拥戴,不仅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还能助力未来的发展,何乐而不为?相反,自私自利,给别人留下一个差印象,当然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近年来,在青少年,乃至学生之间相互伤害的恶性案件频频发生,施害者固然可鄙可恨,而受害人在“合群”这一点上,是不是也有欠缺之处?所以合群不仅是交际需要,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
另外,胡适长期在美国留学,成绩斐然,他的这种超国界、跨文化的生活经验,对我们今天非常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少年、青年走出国门,去欧美留学,与不同种族、文化的人相处,合群何其重要!
信写到后来,胡适已经不像一个父亲了,倒像个絮絮叨叨的母亲,交代的事项越来越细,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父爱并不总是如山,有时候,它也像涓涓细流。这其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值得一提:“徽州朝奉,自己保重”。这句话从字面上来看,也是要求对自己负责的意思,但背后的渊源相当深,而且有趣。
所谓的“朝奉”,是徽商中对典当行业的掌柜的俗称。典当业是徽商主要的产业之一,鼎盛时期的徽州典当行遍布全国,甚至有“无典不徽”的说法——这一点,很像从事钱庄生意的晋商(山西商人;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但当铺这一行并不好做:徽商每次出门经营,短则数月,长则几年,乃至几十年。因此,每当“朝奉”们出门,家人好友都要为他们饯行(吃顿好的),之后他们便背上行囊,走遍全国去挣钱。这一路上就只能靠自己了。据说,他们随身携带的东西有四样:“一饼三绳”。饼,就是徽州大饼,饿了可以吃。三条绳各有妙用:一条用来捆扎行李、货物;一条救急,如遇到断桥、崖壁等处,作救命之用;还有一条——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拿来上吊!徽州商人以此装备,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发愤图强,闯荡江湖。徽州商人就是凭着这种坚韧、执着的精神,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奇迹。作为安徽人的胡适,对此是十分引以为豪的,而且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现在,面对自己出门求学的儿子,他也提出同样的希望。
至于前面提到的“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句话,本身是不错的,但这只是“负责任”的一方面而已,而且要尤其注意:不要把“有志气”和“非得如此”画等号。实际上,胡适的儿子胡祖望并没有达到父亲提出的标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负责,有一定作为的人。
请谨记:当一个人懂得了对自己负责任,他就获得了一切前进的动力,成长的烦恼在梦想面前将会变得微不足道,而他为梦想所做的一切也将变得更加顺利,而且卓有成效。
2.戴尔·卡耐基:伟大的心灵导师
先生简介: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美国着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同时也是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他于1936年出版的着作《人性的弱点》,一直以来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
戴尔·卡耐基诞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的一个小市镇。父亲经营一个小农场,家里非常穷,吃不饱,穿不暖。小卡耐基长得瘦小、苍白,因而极度缺乏自信,充满忧郁,常常成为同学捉弄和取笑的对象。但对于成功的渴望激励着他不断奋斗,在师范学院就读期间,资质平平、毫无演说经验的卡耐基,经历了12次失败,终于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并不是什么重大奖项,但却让卡耐基受到了极大鼓舞,几经磨砺和曲折之后,他开创了自己的成人教育事业——卡耐基训练班,通过演讲和着书立说唤起无数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卡耐基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了全世界成千上万人,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拉克、“米老鼠”之父华特·迪斯尼、印度圣雄甘地等,都深受其影响。
着名的《纽约时报》曾评论说: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精神就是美国的象征。
如今,卡耐基训练在全世界超过80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以30多种语言提供专案服务,毕业学员过千万。Fortune(财富)五百强企业中,很多长期采用卡耐基训练来培训员工。在中国,卡耐基训练也越来越受欢迎。
成功需要欲望
戴尔·卡耐基给儿子的信
亲爱的孩子:
你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吗?
一个年轻人去问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苏格拉底要这个年轻人第二天早晨去河边见他。
第二天,他们见面了。苏格拉底让这个年轻人陪他一起向河里走。当河水没到他们的脖子时,苏格拉底趁这个年轻人没有注意,一下子把他推入水中。小伙子拼命挣扎,但苏格拉底很强壮,一直把小伙子按在水里,直到他奄奄一息时,苏格拉底才把他的头拉出水面。“在水里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小伙子回答:“空气。”苏格拉底说:“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你刚才需要空气的愿望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
有人问康德拉何时知道自己将会成功,他说:“当我还穷困潦倒必须睡在公园的长板凳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今后会成功。因为我知道,一旦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功成名就时,就表示他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成功需要欲望。
欲望越强就越能激发出自己的力量,如果只有成功才能活下来,我们便再不会浪费时间去研究如何成功的问题,做一名“成功学”研究专家了,而是付诸成功的实践,去努力实现成功。
假如我们身陷不测,与强盗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只有把他打倒,我们才能够活命。这时我们不可能再去请教拳击教练、柔道专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舍命拼搏,而这时往往会取得胜利。
儿子,是不是这样?追求成功先要下定决心,当渴望成功就像渴望空气一样时,你才可能获得它。
当你有了成功的强烈欲望,成功便会来到你的身旁。
祝你成功!
挚爱你的父亲
解读 卡耐基训练一直坚持着由戴尔·卡耐基本人开创的优秀传统,就是非常善于运用典型、有趣的案例来阐述道理,激励学员的斗志。这封家书,很明显也发挥了这一特点。开篇就讲述了苏格拉底的故事:当渴望成功就像渴望空气一样时,你才可能获得它。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在本书提及的大先生之一的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的信中也能够看到,不过彼得斯只是简单引述了这句名言,而卡耐基却讲述了整个故事。
回到这封信本身,卡耐基作为一名成功学大师,对于成功自然有很多独到、精辟的见解。例如,他曾有一句被大家广泛引用的名言: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知识,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技巧。换句话说,人际关系决定了成功。这句话,在中国被巧妙地引申为:人际关系是第一生产力。这种引申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确实至关重要。
但在给儿子的信中,他没有去论述这起决定作用的85%,也没有去讨论那另外的15%。而是探讨了一个心理学的问题。简单地说,一个人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他想成功!这话很有意思:想成功的人,未必能成功;但不想成功的人(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一定不会成功。这样,疑问也随之而来了:咱们都想成功,可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不成功呢。那是因为他想得还不够!对成功的渴望,必须达到一种饥渴的程度,像渴望空气那样渴望成功。这是什么概念,没有空气,你会死!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有多少人能拿出“不成功,即成仁”的气势来?
这封简短的信中,还有两个例子:康德拉,穷则思变,如果不成功只能潦倒至死,这是真人真事。另一个是假设的情境:当我们面对穷凶极恶的强盗歹徒,命悬一线,只有把他打倒,我们才能够活命。这时我们不可能再去请教武术大师、拳击教练或者柔道专家,唯一能做的就是舍命拼搏,而这时往往会取得胜利。这其实暗合了咱们中国人的一句俗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里,咱们不妨学学卡耐基,来讲一个故事。11岁的西雅图男孩比尔,在教堂里听德高望重的戴尔·泰勒牧师布道,其中有这么一段:一个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了,伙伴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