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大先生的家书
26043400000013

第13章 修身篇(1)

1.拿破仑·希尔:闻名遐迩的“富翁创造者”

先生简介: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1883-1969)美国最负盛名的成功学家之一。准确地说,我们现在广受推崇和欢迎的成功学,就是由他开创的。因此,一般认为在人际学、创造学、成功学等领域,他比另一位名声赫赫的大师戴尔·卡耐基有着更高的地位。

他的经典着作《成功规律》《人人都能成功》《思考致富》等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销售近亿册!成千上万的人从他的着作当中受益,因此他也被戏称为“富翁创造者”。

希尔的一生,本身就是成功学的优秀范例。他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一个贫寒之家,母亲早逝,但幸运的是继母是一个善良,而且教育有方的女性,她鼓励小希尔努力去追求做一个成功的人,干出一番大事业。这对希尔早期的性格形成有极大的帮助。成年后的希尔,正是凭着这份特质,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慢慢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成功学家大都是站在台上演讲的学者,而希尔却不是那种光说不练的家伙。他最为称道的是曾经辅佐过菲律宾人桂桑尔,并帮助他成功登上了总统宝座。20世纪30年代,他也帮助罗斯福总统应对经济危机,主持炉边谈话,一起战胜这场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这样一个以研究成功的规律而大获成功的超级成功人士,会将怎样的成功秘诀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持阳光心态,收获快乐人生

书信一 给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你好!你既然认识到快乐是一种积极心态,那就不要有意去寻找快乐。有意去寻找快乐,只会给自己带来空虚和烦恼,但顺乎自然,在有意无意之间,愉快的事情却会不期而至,让人快乐不已。快乐是一种积极心态。一个人只要拥有了积极心态,就能自得其乐。也许这种快乐在别人眼里并不快乐,然而这种自得其乐的精神正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专有权。自得其乐来自对生活的信仰,来自抛开世俗功利的洒脱。说到底,活得是否快乐,是由精神即心态决定的。自由的是心灵,心灵自由者必自在,自在者必快乐。

在密西西阿河边上,住着一个磨坊主。据说他是当地最快乐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那样忙碌,同时像鸟雀一样快活唱歌。他非常乐观,感染了许多人,让他们都乐观起来。这一带的人都喜欢谈论他。终于,跟他同住在一个村子的富翁想见他一面。“我要去找这个奇异的磨坊主谈谈,也许他能告诉我,因为我希望自己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富翁说:“我十分羡慕你,我的朋友,是什么使你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地方生活,却其乐陶陶?我坐拥金山银山却每天忧心忡忡,烦闷苦恼。”

磨坊主笑着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忧郁,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快乐呢?这条母亲河,使我的水磨运转,给我带来的快乐,要比我的金钱给我带来的还多。如果人们都像我这样想,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亲爱的儿子,你知道吗?家庭、社会、许多事、许多人,常常不尽如人意,不凑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风景的事,构成了生活画面中诸多不调和的线条,组合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种难题,让人不得其乐。但我们应该像那个磨坊主一样,对简单的生活,抱着赞赏的积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轻松愉快地生活。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心地奉献,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奇光异彩,快乐自然会不请自来;而自私自利,对他人冷漠,甚至心怀恶意,没有友爱互助的精神产物,这种态度其实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快乐。

如果每个人都有善意、做善事,那么人人都可以得到快乐。宁可在职业上失败,在财产上失败,也不能在这一点上失落——在友爱、同情及助人的态度上失去快乐。

亲爱的儿子,学会超脱,学会自得其乐,快乐就不用寻找而始终相伴在你的身旁!

祝你学习进步!

永远挚爱你的父亲

解读 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一个以研究成功规律着名的成功学家,在给儿子的信中居然没有一次提到“成功”这个词,是刻意如此,还是无心之失?答案当然是前者,拿破仑·希尔是特意这样安排的,因为在他看来,心态才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其他的所有“金科玉律”,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都只能是浮云。

那么,怎样才算是拥有良好的心态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快乐。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人会说,我每天不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吗?我逃学、打游戏,甚至抽烟、飙车、打架,等等都是为了找乐子啊。显然,这类寻求快乐的方法完全不可取,也不符合拿破仑·希尔的本意。请看他的原话:不要有意去寻找快乐。有意去寻找快乐,只会给自己带来空虚和烦恼,但顺乎自然,在有意无意之间,愉快的事情却会不期而至,让人快乐不已……可见,快乐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常常跟我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当你刻意去寻找他的时候,他总把自己深深地躲起来,而当你不去找他的时候,他反倒自己蹦出来,跑到你面前,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一直甜到你心里去。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话说得有点玄乎,其实一点都不玄,相反倒很实在。有一些生活经验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真正的快乐,大多来自生活中平凡而且踏实的小事,它会让我们觉得这一天阳光明媚,自己受到了尊重,价值得到了体现,日子没有虚度,内心充盈着沉甸甸的收获,这是真快乐,也是大幸福。因为它能带来心灵的自由。心灵自由者必自在,自在者必快乐。

回到信中所讲的那个故事上:坐拥金山银山的富翁每天忧心忡忡,烦闷苦恼,而小康之家的磨坊主却在简单充实的生活里获得了无穷乐趣,可见快乐跟财富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那些将快乐寄托在重大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人,在好运来临的那一刻或许是快乐的,但更多时候,他背负的是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而那些单纯以寻求感官刺激为乐的人,一番享受之后除了空虚和疲乏,还能收获什么呢?很多沉溺游戏的人,在虚拟世界里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但一回到现实世界,则空留下颓废和沮丧。所以这两条“找乐”的道路都行不通。

另外,找乐也不能完全以自我得失为标准。有一句古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拿破仑·希尔对此也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是不是我们一生中十分之八九的时间都要闷闷不乐呢,显然不是。生活不如意,更需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正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之上有晴空。学会超脱,自得其乐,是面对逆境时,保持积极心态的一剂良药。

最后说说“奉献”。这个词对接受正统教育的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但出现在拿破仑·希尔的书信中,多少还是让人感觉到惊讶。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不是只讲金钱,不讲奉献的吗?错了!奉献,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普遍道德标准,无论是在什么社会形态下。

不过需要记住,奉献并非都是无偿的,只是酬劳不一定都是金钱,也可能是其他任何形式。因此,学会奉献,舍得奉献,是一种高级智慧:它不是对别人的施舍,而是对自己的投资——回报当然很可观,那就是整个快乐的人生。

成功有路勤为径

书信二 给儿子的信

我的孩子:

通往成功的道路中,勤奋是最短也最有效的途径。现在很多人都在通过各种书籍去寻找成功的技巧,而到了最后他们会发现技巧就在身边,做任何事都是要靠勤奋和执着的,只有不断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从中领悟勤奋激发出的灵感,成功的契机才慢慢向自己靠拢。自恃天分高而懒懒散散,必然导致落后和失败。勤奋是成功的前提,不付出辛劳,哪来成功的喜悦。

在费城,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人就是国际上着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贫困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然而他没有气馁,而是仍勤奋不辍地写作。后来,他成了世界上着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着,出版商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3天的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也就是说,他只有3天的休息时间。这3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缪斯女神(西方神话中的文艺女神)对那些勤奋的人总是格外青睐,她会源源不断地给这些人送去灵感。

斯蒂芬·金和一般的作家有点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去干别的事情,从不逼自己硬写。但斯蒂芬·金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每天也要坚持写5000字。这是他在早期写作时,他的一个老师传授给他的一条经验,他也是坚持这么做的,这使他终身受益。他说,他从没有过灵感枯竭的恐慌。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似乎都知道工作要勤奋,学习要勤奋,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坚持到底。在人生的跑道上,只有那些奋斗不息,一直向前跑的人才会最终到达目的地。

莫尔斯在他41岁时,开始研制电报机,历时10年之久才研制成功,不仅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而且还加快了人类通信的脚步。他靠的是什么?是勤奋和勤奋赋予他的灵感。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升入大学,不停地奋斗,不停地学习,勤奋给他带来了永不枯竭的灵感,也完美地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常见一些所谓天才儿童,因为没有继续努力,有几人能获得超凡的成就?倒是小时被认为是蠢材的爱迪生竟成为发明大王,而被视为最愚笨的爱因斯坦却成为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严格说来,天才和愚蠢,毕竟是属于极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在智能上,都是差不了多少的。谁说过挨耳光的时候的爱迪生是天才?莎士比亚在剧场做小工的时候,谁又料到,在若干世纪后,英国会出现一句“宁可失去印度群岛,也不可失去莎士比亚”的赞语?

做任何事情,要出类拔萃,就必须勤奋努力。如果是智者,那就要记住一句话:“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血汗。”

如果是愚者,更要记住:“勤能补拙,更要付出更多的血汗。”假使一个人不能成为高山上挺拔的苍松,那么就做山谷中最美丽的百合。成就不在于事业大小,而在于尽心尽力地勤奋去做。成功属于勤奋不辍的人,只有他们才能以最短的路径达到成功的目标。

想念你的父亲

解读 拿破仑·希尔也许没有想到,由他开创的成功学已经成了一门显要的学问,数以千万计的人正怀着炽热的渴望,孜孜不倦地阅读着他的着作,希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密码。然而,理想总是胖嘟嘟的,而现实却一向瘦巴巴,成功女神似乎总是偏心眼,只青睐她看着顺眼的少数人。

事实果真如此吗?是,也不是。

说是的原因在于,成功人士相对于总人口而言,确实属于少数。而回答不是,则意在说明,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女神的特别照顾。

没错,拿破仑·希尔的书,人人都能看,读过书,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都看得懂。书中那些成功的规律和法则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不像咱们元宵节猜灯谜一样,猜中了有奖,猜不中空手而归。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人硕果累累,而有的人一无所获呢?原因很简单,任何成功的规则和技巧都必须加入一种神奇的添加剂,才能发挥作用(就像做面包用的发酵粉一样),那就是勤奋。这一点,说时容易,做时难;而要长期坚持,则是难上加难。

那种捧着一本“秘籍”或者“宝典”就能练成盖世神功的情节,只在武侠小说当中存在;那种吃上两颗仙丹灵药,就能功力倍增的好事,也纯属虚构。要想成功,就得勤奋,能吃苦,不怕累。

不巧的是,现在不少人都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期待着天上掉馅饼,或者一锄头下去立即挖出个金娃娃。一些伪成功学专家也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到处开办成功学讲座,渐渐地将成功学弄得跟点石成金之类的巫术有点相似。其实成功学既不是巫术,也不是《哈利波特》中那些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法,它是一门踏踏实实的学问——为了开创它,拿破仑·希尔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采访了包括罗斯福、爱迪生、肯尼迪等在内的上百位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勤奋的,拿破仑·希尔也是勤奋的。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法则就是阿里巴巴的山洞里的各种珍宝,而开启石门的密码,不是“芝麻开门”,而是再简单不过的两个字:勤奋。

书信中,斯蒂芬·金和莫尔斯的例子极其鲜明,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分析的,但仔细品味,还是可以让我们获益良多。这样一路读下去,是不是觉得信的末尾,关于成功与天才、汗水之间的关系这句名言有些熟悉?没错,它出自爱迪生之口。拿破仑·希尔从这位蜚声世界的大发明家那里获得了它,又把他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而“勤能补拙”的说法,是不是跟咱们熟知的格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腔调?

最后敢问一句,你还在为自己的成功寻找捷径吗?

如果是,请切记:通往成功的路径,勤奋是最短也是最有效的。

2.居里夫人:科学殿堂里的巾帼英雄

先生简介: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一个教师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改随夫姓,因此一般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

因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她和丈夫及另一位叫作亨利·贝克勒的科学家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丈夫因车祸意外去世后,她强忍悲痛,一面抚养女儿,一面接替丈夫在巴黎大学的教授职务,一面继续从事放射性研究,并于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但居里夫人获得的广泛而热烈的赞誉却不仅仅来源于她杰出的科学成就,还源自于她谦逊善良、朴实无华、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她完全可以凭借发现镭的专利,获取亿万财富,却轻易放弃了。最令人唏嘘的是,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为无数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而她自己却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总而言之,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坚强的女性,一个伟大的母亲。在她的教导下,两个女儿也成就斐然。下面这封信,就很能表现她的处世思想和理念。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她的教诲吧。

自信自立,无愧于天地

《给女儿的信》

亲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