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尔德斯监听站的计划设立使得美国人犹如“芒刺在背”,而且也使得美国国安局局长布莱克不断忙于对古巴地区进行严密监视,唯恐再次发生类似“古巴导弹危机”的事件。为此,NSA建立了第一个24小时信号情报指挥中心,在日后它成为整个NSA的指挥中心。除此之外,美国国防部更是计划执行一场代号为“孟古斯”的行动,他们企图秘密地设计一场对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进攻,并将这个罪名扣在卡斯特罗头上,以让美国人民认为是古巴先对美国进行侵略的,因而美国军方就可以“顺应民意”对古巴进行战争,从而拔除这根插在背后的“芒刺”。
但是,关键时刻NSA对美国总统肯尼迪进行了一番说服。首先从当时美国的利益出发,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止美国,苏联也可以单方面发动核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充分显示了古巴地缘的重要性,苏联人一定会拼命地保它以作为自己的战略后盾。如果仅仅为了消灭一个小小的古巴而惹怒苏联,从而引发双方的战争,那么后果将得不偿失。况且,“孟古斯行动”中有几个古巴的重要通信设施,NSA正在对其进行监听以获得大量的情报,这些情报为肯尼迪总统制定对古巴的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而最终,这一计划因肯尼迪遇刺而破产。
卢尔德斯监听站自1964年建成后便一直使用(直到2001年12月29日停止使用)。它的存在一直贯穿于整个冷战时期,为苏联和古巴获得了大量关于美国方面的情报,直到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俄罗斯依然对其进行投资,维持其运转。毕竟这个监听站在美俄的较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与俄罗斯这对宿敌总是在想尽一切办法将对方打倒,在每一次的交战中都各显其手,势必要与对方争个你死我活。同时,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还努力将别国拉入自身的阵营中,一旦触及自身的利益需要问题,便不惜违背与他国的誓约。比如古巴与俄罗斯(苏联)的合作,为了对付美国的共同目的,卢尔德斯监听站设立了,即便是苏联解体后,这个项目依然在运行。而美国也一直很清楚卢尔德斯监听站的价值,对俄罗斯与古巴恢复军事交往也一直颇为忌惮。因此,美国一直拿对俄经济援助为要挟,逼迫俄罗斯停止使用卢尔德斯监听站。最终,俄罗斯在其要挟下,于2001年突然宣布关闭此监听站。这使得古巴政府相当不满,更有政府官员称“普京是个婊子,这已经是俄罗斯人第三次背叛我们:第一次是1962年导弹危机,然后是1992年断绝了一切对古援助,现在又搞‘突然袭击’”!
卢尔德斯监听站,这个俄罗斯曾经在海外最大的电子监听站,这个设在美国“后院”的监视器如今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具供人们参观建筑的残骸。虽然它在冷战时期拥有过获取美国情报的辉煌战绩,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它也失去了曾经的作用,成为了历史上美俄较量的见证。
背叛祖国的“爱国者”——上校间谍库克林斯基
自二战以来,冷战的阴云一直笼罩在整个欧洲上空,被“铁幕”隔离的欧洲各国人民也生活在严格的阵营分化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一片看似阴沉死寂的气氛下,却暗藏着汹涌波涛,一场大动乱即将席卷整个东欧,并将导致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倒塌。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各国都掀起了反帝国主义和民族压迫的解放热潮,而且在苏联的影响或帮助下,东欧各国纷纷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到1949年,以苏联为首,由十几个国家组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对抗。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波兰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重要国家之一,它在1952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极为看重的“阵营兄弟”,在1955年时还在波兰首都华沙成立了用以对抗“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由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的“华沙条约组织”,开始了两大阵营以冷战形式为主的军事对抗。然而在东欧剧变发生时,波兰又是其中最早发生政变的国家,某种意义上,是它开启了整个东欧剧变的先河。
其实,东欧出现大动乱除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自身的原因外,更离不开西方各国在背后搞的小动作。各种间谍人员在“铁幕”之下进行秘密的策反活动,实现东欧的“和平演变”。而作为波兰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理查德·库克林斯基,绝对是西方国家实现其阴谋的重要棋子。他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王牌”间谍,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向美国提供有关波兰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情报多达4.5万页,还为此被美国情报机构授予“杰出情报工作奖章”。然而据他本人声称,他并非是为了金钱而成为卖国的间谍的,他是出于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主动与美国情报部门取得联系,并长期义务为CIA提供重量级情报的。
库克林斯基于1930年6月出生在华沙,并在17岁参军进入波兰步兵军官学校学习,之后在波兰北部滨海城市科沃布热赫服役。在1967年时,他被派到越南国际停战委员会任职。1968年回国后即参加了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准备工作,这使他能够深刻了解到华约组织武装力量进行军事演习的总体规划。而这也是美国人将其纳入间谍人员的原因之一。这样,美国就能充分地掌握关于华沙组织的军事演习情况,从而为北约组织进行武装准备提供决策依据。
成为美国情报机构CIA的间谍,库克林斯基有其必然因素。从1945年苏联打败德国并占领波兰后,一直是以强迫的方式对波兰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造,波兰人民并不服从官方的选择,只是在苏联强大的军事淫威之下,才迫不得已被苏联纳入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而苏联对东欧国家一直是以军事力量强迫的方式对其进行领导的,且从来不顾及这些东欧小国的利益,一切以苏联的利益为标准。1964年,库克林斯基调任到波兰总参谋部任职,并在那里得到晋升,成为波兰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而在位于华沙五层建筑的总参谋部巨大的档案室内存有大量秘密档案,作战部副部长的职位使得库克林斯基能够接触到这些档案。这些文件里面记录着苏联企图发动世界核战争的计划,并想要通过战争来彻底消灭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使得苏联成为独霸世界的唯一国家,使得社会主义覆盖全球。
而真正使得库克林斯基倒入美国人怀抱的,是苏波之间进行的一场华约组织军事演习。在双方于波兰本土的格但斯克进行的一次联合军事演习中,库克林斯基发现一辆厢式的军车上码放着许多核弹头,这使得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知道,1964年从古巴撤回的热核装置就部署在波兰。这一核武库在波兰的代号叫“维斯瓦”(波兰最大的河流名称)。这些核弹头将作为华约对北约先发制人的武器埋藏在波兰境内,而将如此危险的物品放在此处,就意味着苏联在进行这些防御性的演习中,将波兰作为战争的前沿阵地,对北约组织进行军事进攻。这则意味着,一旦北约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那么首先遭殃的便是波兰,它将极有可能在这场浩劫中荡然无存。
正是在这次军事演习中,库克林斯基对苏联感到了极度的失望,并想要通过自身的力量来保证波兰的安危。而从1970年底开始,波兰国内相继发生罢工流血事件,更使得这位军人对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感到了迷茫与绝望,想要摆脱苏联的控制。在这种出于对祖国的担忧心情下,他便想到了与美国方面进行合作,向美国泄露关于华约组织的军事演习情报,从而使苏联的计划落空。
1972年8月的一天,库克林斯基上校率领一个由9名波兰情报军官组成的“旅行团”赴西欧“考察”。他们此行的目的在于对西欧各港口城市进行“考察”,搜集关于北约国家行动的情报。然而,库克林斯基却也有着自身的打算,他企图通过这次“考察”,寻求与西方情报部门的联系。一天下午,他们到达德国的港口城市威廉,库克林斯基便借口离开他的同事,进入邮局,给美国驻德大使馆发出了一封信,希望会见美国驻德的军方代表。为了取得美国人的信任,他在信中还泄露了关于华约组织最近举行军事演习的一些情况。从此之后,库克林斯基便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间谍,其负责将关于华沙条约组织的情报由波兰传送至美国华盛顿情报机构。
据悉,从1972年至1981年期间,库克林斯基把大约35000份有关华约条约组织军队的绝密文件泄露给了CIA。这些文件的泄露使得苏联想要先发制人的行动遭受了失败,并避免了苏联出兵入侵波兰。然而,库克林斯基的反叛行为也使得波兰政府开始对其产生怀疑,并逐渐开始对其进行监视。
1981年11月7日星期五晚上,苏联驻波兰大使馆内灯火辉煌,1000多名波兰上层人物正聚在此处,与苏联大使馆人员共同庆祝十月革命胜利64周年。
宴会上一片觥筹交错,气氛热烈。晚上11点,以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将军为首的波兰官员开始纷纷退席离去,宴会也即将结束。此时,一个个子不高、毫不起眼的身穿波兰上校军服的中年人也徐徐走出苏联驻波大使馆,并神态自若地跳上自己的小轿车。他就是波兰总参谋部作战部的副部长、雅鲁泽尔斯将军的亲密战友,上校理查德·库克林斯基。而这辆小轿车的司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官员。汽车逐渐驶离苏联大使馆,开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前,而这里正是美国驻波兰大使馆。11月8日,库克林斯基便与家人持“合法”证件,逃往美国。
这一波兰军队高级官员叛逃事件引起了波兰和苏联的极大震惊,并且引发了波兰整个社会的大动荡。波兰最强大的反对派组织团结工会声势渐大,他们要求波兰执政党——统一工人党领袖卡尼亚下台。而同时苏联领导人也对卡尼亚施加压力,要求解除其职务。但是动乱并未随着卡尼亚的下台而结束,波兰反对派早就受够了苏联人在背后对波兰政府的颐指气使,他们认为不推翻统一工人党的统治,苏联依旧会对波兰造成威胁。于是在整个11月波兰发生了150多起抗议事件,并且一些政府的重要机关也参与其中。后来,在政府实行军事管制,宣布波兰进入战时状态的情况下,整个国家的动乱才得到平息。
库克林斯基叛逃美国后,自1982年起,便开始正式在美国国防部任职,并被授予美军上校军衔,还得到了美国最高的荣誉奖状。但1984年波兰军事法庭却对其进行了缺席审判,剥夺了他的公民权,没收其财产,并将其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潜伏在美国的苏联克格勃特工们自其叛逃后,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对其进行暗杀,但却一直没有成功。到1993年,库克林斯基在芝加哥会见波兰侨民协会成员,这是其自叛逃后第一次露面。但半年后,他的儿子们却突然相继死去,而美国政府则未公开他们的死因。
1989年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和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反对派进行议会大选,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波兰圆桌会议”。瓦文萨被选举为总统,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成为东欧剧变的第一个社会主义东欧国家。此后,东欧各国纷纷发生剧变,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也不复存在。
1995年,波兰最高法院军事法庭重新对库克林斯基叛逃一案进行审理,宣布之前对其宣判的死刑无效,并且恢复了他的军衔,还归还了其财产。1997年9月,华沙军区军事检察院对库克林斯基的行为作了新的定义,将其看作是一种“服务于国家的崇高行为”。此举一出,便在波兰社会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这一决定“好得很”,是对库克林斯基爱国行为的认同,他是波兰人民的英雄,是真正的“爱国者”。然而也有人认为库克林斯基是“逃兵”,是出卖祖国情报的“间谍”,他违背了身为一个士兵的忠诚准则。但无论如何,如今的波兰政府对其行为是相当认同的,以至库克林斯基于1998年由波兰总统亲自迎接回国,并受到了“爱国英雄”的礼遇。
库克林斯基上校在冷战时期,背叛了他的祖国波兰,充当美国情报机构的间谍,将许多重要的情报泄露给美国,这无疑说明他是个“叛逃者”。然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波兰也不复存在,历史又将这位“叛逃者”
扭转成为“爱国者”。无论如何,美国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以一名间谍的代价,获得了大量关于华沙条约组织的情报,使得美国在其与苏联的较量中又获得了一大增胜的砝码。
间谍永远是国家之间进行较量不可小觑的力量,有时候一个人物的作用更胜于千军万马。同时,使用间谍的成本与对军队和科技投入相比,不仅很低,还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他们险象环生的人生给世界上演了一幕幕的传奇,也为效力的国家带来了重要的情报,因此各个国家对间谍的使用也乐此不疲,使得间谍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