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苏东坡:人生突围
2600400000027

第27章 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3)

一天,接待管理水运的官员,准备用这两只玉杯装酒待客,不一会儿,被一位侍兵不小心撞倒,两只玉杯都打碎了,客人都很吃惊,那位侍兵也跪在地上等候惩罚。韩琦神色不变,笑着对客人说:“凡是东西坏与不坏,都有自己的运数。”过了一会儿转过去对那侍兵说:“你是失误造成的,不是有意,哪有什么过错呢?”客人都叹服韩琦宽大的气量。

苏东坡从韩琦身上得到启示:一个人没有一颗仁爱悲悯的心,怎么可能去宽容别人,谦让别人?一个有慈悲心的人,宽容是应有的美德。具有宽容心的人,能在事情陷入僵局时峰回路转,也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宽容是一剂良药,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更多地替别人着想。

苏东坡到惠州不久,得到一个消息,颇使他心中焦虑——一个不速之客将造访他。在过去42年中,自从父亲苏洵的姐姐(苏东坡姑姑)在姓程的婆家英年早逝后,父亲公开指责有权势的程家。其中有个叫程之才的人,是程家人,一直在当官。苏程两家出现矛盾后,苏东坡和苏辙兄弟俩遵从父志,不向权势低头,多年没和内兄程之才通信或交谈。

将苏东坡往死里整的章惇,这家伙一听到苏程亲家嫌隙,他就特派程之才专程南下担任提刑,处理重大诉讼和上诉的案件。在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正月,他到了广州,是苏东坡到了惠州的三四个月之后,苏东坡摸不清楚程之才究竟是否已把过去的事置诸脑后,所以完全不知道会有何等情况发生。由于一个朋友的关系,苏东坡给程之才写了一封客气礼貌的信,因而知道程之才要在三月到惠州。确知他别无他意之后,苏东坡派儿子苏过在他来时去接他,并且带着一封欢迎信,自称:“杜门自屏,省穷念咎。”

程之才此时已然年老,年约60岁。事实是程之才颇想弥补过去的嫌隙,重获此一门贵亲的友谊。他向苏东坡恳求为他曾祖父(苏东坡的外曾祖父)写一篇墓志铭。也许是亲戚毕竟是亲戚;也许是眉山城皆以苏东坡此位大文豪为荣,而程之才也颇有此荣誉感。于是双方的关系又显得真正亲热起来,由双方交换很多信件诗文,苏东坡也对他有所请求。在惠州过了10天,程之才又出发视察,不过那一年大部分时光他在广州附近度过。

有程之才在,并且凭借他的友情,苏东坡得以对地方颇有建树。虽然苏东坡已无权副署好多公文,可是他却充分利用了他对程之才的影响力。他对朝廷高层政治固然是已告断绝,可是对邻人和当地百姓的福利,他还是视为己任。倘若有什么事非法越理,他若能运用势力予以纠正,就决不会坐视不顾。绍圣三年正月元旦,博罗大火,使苏东坡大为震惊。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对无家可归的百姓都有救济,临时搭有篷帐供灾民居住,并严防抢劫。官家衙署完全焚毁,全需重建。苏东坡恐怕那些官衙的积弊恶习又要发生。他怕官方在重建此一城镇时,又要乘机剥削人民,而地方政府会征用物资民工。他建议程之才令当地政府禁止征集民间物资、征用民工,在市场公开购买物资。程之才答应了,做到了。

如果苏东坡对程之才一直抱成见,对他过去的一些不良做法不予原谅,那么他就不可能接受程之才,而程之才单方面“弥补过去的嫌隙”,只会落空。

【东坡名词】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7.何必处处占人上风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苏东坡心中还有一些怨气,到了“下放”地杭州后,他的心里非常平静。你上我下,你升我降,斗来斗去,反反复复,其祸根在“朋党之争”。苏东坡喜欢交友,但他厌恶利益交往,因而他后来愿意与平民百姓做朋友,与僧人道士做朋友。

第一次在杭州,苏东坡任通判是1071年,为正常的人事任命;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太守,虽职位比通判高,但却是从翰林学士知制诰的位子下来。对此,一个老同事在为苏东坡接风洗尘时,表示对朝廷的不满,骂起那些弹劾苏东坡的人。

苏东坡笑道:“我还记得18年前慧辩禅师讲过的一个故事。”接着,他复述起那个故事:

唐朝临济禅师云游到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

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悦地说:“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里来的?为什么连这点基本的礼节行仪都不懂?”

临济禅师诚恳地回答道:“我不知道老禅师您在说什么?我敲打禅杖三下,不是早就跟您行礼打招呼了吗?”

金牛禅师听后,更加不满对方这种回答,刚要开口,只见临济禅师就动手将禅杖向他打来。

金牛禅师挨了一下打之后,若有所悟。

临济禅师却又忽然道:“我今天不方便!”

金牛禅师顺手一掌打去,口中道:“我此时倒很方便!”

临济禅师挨了一掌,反而哈哈大笑道:“的确不错!我们今天不方便遇到了方便!”

后来,沩山禅师问仰山禅师道:“这两位前辈的对话,到底哪一个占了上风?”

仰山禅师回答道:“占上风者上风,居下风者下风!”

此话一出,旁边座主不以为然地道:“占上风者未必上风,居下风者未必下风,上风何在?下风何在?”

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不约而同地说道:“正如座主所说,无风起浪!”……

苏东坡说:“两位禅师相互打斗,不是他们本有的品性,而是以此告诉人们:人与人打过来、斗过去,没有真正的输赢,而造成的是彼此‘不方便’,谁也占不了上风。有一种人处处好勇斗狠,占人上风,总有一天会遇到更厉害的角色,把自己逼到下风。所以爱占上风是种不好的德性,要改掉。唐代光禄卿王守和,从不与人发生争执,曾在书桌上写了一个很大的‘忍’字,帏帐之中也绣了‘忍’字。唐明皇认为王守和的姓氏和名字好像是诽谤当时的政治,于是召见他,问道:‘你的名字叫守和,已经知道你不喜欢争斗;现在又喜欢写忍字,更看出了你的用心所在。’王守和回答说:‘我听说坚硬的东西容易被折断,万事之中,以忍为先。’唐明皇称赞道:‘好。’并赏赐他锦帛以示表彰。

这时,一个同事对苏东坡深感佩服地说:“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难免会发生纠纷。可有的人习惯认为别人错、自己对,总是忍不住想问别人:为什么你就是不懂我的心呢?”

苏东坡说:“这种人喜欢责怪别人,认为别人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他却很少想想自己有没有设身处地为别人想过。所谓‘初念浅,转念深’,有时候,在行动之前,先转念思考一下,或许能让自己对事情有不一样的判断,继而能冷却心中的怒火,以平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唐朝大将军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嫉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暗地里派人挖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众人无不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当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郭子仪手握兵权,在朝中日益得到皇帝的信任,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便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摆下‘鸿门宴’,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极力劝阻郭子仪不要去。郭子仪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只便装轻从,带上几个家僮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在得知实情后,阴毒无比的一代奸臣竟被感动得号啕大哭,从此以后再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郭子仪果断地把怨结解了,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支持者。现实世界充满矛盾,人与人相处难免有冲突,如果一方总想战胜另一方,而另一方又不服输,斗来斗去,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善待你的对手、敌人。”

在座的有位居士,他说:“佛经上记载,当初释迦牟尼在山里修行时,恰巧遇到国王歌利王率领众人前来狩猎。歌利王一见到释迦牟尼,就问他山中哪里有野兽。释迦牟尼心中感到很为难,他忍不住想:如果照实告诉他,那么就等于杀了野兽,心中实在不忍;但不实话实说,又是说谎,心里也是百般不愿意。于是,他决定沉默不语。歌利王见他不言不语的态度,不禁大怒,命人砍掉了他一只手臂。尽管遇到这样的暴行,释迦牟尼并不因此发怒,只是起誓说:‘等我成佛后,一定要先将此人超度,不许天下人仿效他做坏事。’”

苏东坡点了点头,说:“能宽容一个砍掉自己的手臂的人,能原谅一个如此伤害自己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不能原谅的呢?所谓佛法无边,恐怕先要心胸无边吧。释迦牟尼能有如此宽阔的胸襟,无怪乎能顺利成佛,进而普度凡人众生。不管是身上的伤害或是心灵上的创伤,都一定会让人感到痛苦,但是如果坚持互相仇恨,相互报复,只会让伤口永远无法复合,永远血淋淋、令人痛楚,冤冤相报何时了?事实往往是这样: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而不饶恕对方,‘有理’就会转化为‘无理’——对方的‘因’在自己身上结上‘果’,自己回之以‘恶’,恶又成为‘因’,它的‘果’就可能再由自己承受。”

还是刚才那个居士说:“东坡居士,不知您听没听过这个故事……”

“什么故事,请讲。”苏东坡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听故事。

老居士便讲了起故事:

从前,一个居士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他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居士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吼道:“你看!你这么莽撞,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代?”

这个人非常不满地说:“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嘛这么凶?”

居士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

就在两个人彼此指责不休的时候,广圄禅师正好从这里经过,他问明原委之后,开示道:“莽撞地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听了这番话,撞人者说:“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他转身向居士行了个礼,说:“我实在太愚痴了!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

居士忙还礼,由衷地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小心眼了!”

听罢故事,苏东坡说:“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当下无人不认为苏东坡所言极是。接下来,不再谈此话题,一起饮酒说诗,好不痛快。

【东坡名诗】

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雪打窗。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

人大多有善恶两面,没有十足的坏人,也没有十足的好人。善于发现别人善良一面的人,自己也就是善良的人。而善于发现别人邪恶一面的人,自己也逐步滑向邪恶的边缘。所以,试着打开心窗,让更多的善良进到自己的心里。

人类往往这么奇怪,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扶植,相濡以沫,共渡难关。但是困难一旦过去,面对即将来到的光明,大家就开始尔虞我诈,互相算计了。何必呢?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生活中,有一种人,有一个习惯,喜欢排挤他人,以显示自己在某种环境中的主要地位。你与这样的人相处,要多个心眼,如果不愿意费时间与其周旋,不如让自己成为“傻子”,如老子所言:“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对方就会让你从他的视线中淡出,或者会换一种态度来审视你,改变对你的敌意。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一类的事总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不仅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出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怀。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一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主动退让,息事宁人,以理智战胜冲动,矛盾就能很快解决。在争论中取胜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争论。说服某人并不意味着同他争论,说服人与人争吵毫无相同之处,争吵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

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数落自己一番。然而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再多指责。比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或者说:“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让你烦。”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使用,反而更能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至少不会指责你。

现代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磕磕碰碰的事经常发生。事实上,我们是在一个甚至连好心人都会互相伤害的世界里生活着。不妨对有些事糊涂一点,对有些事主动放弃,对有些事淡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