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禅师微微一笑,对他说:“是的,年轻人,你的确扛不动它。过河时,船是让我们过河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应该放下船赶路,不然的话,这条船就会成为我们的包袱了。痛苦、孤独、寂寞、灾难和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使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升华,但是我们永远记着不忘,它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包袱。放下它们吧!年轻人,走过一段人生,就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背包,只带上自己必要的东西,把其余的全部扔掉,我们扛不动太沉重的东西,这一点每个人都一样。”
年轻人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脚步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而且心情也很愉快,他感觉心中已经充满阳光了。
苏东坡听到这个故事,明白过来,在人生的旅途上,会经过一个个驿站,每一个驿站,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无论是希望还是绝望,智者都会从中得到一些收获。但如果把这些东西全部收集起来,永远带在身上,就无法把握和选择现在的生活,所以有些东西我们必须得放下,这样今天轻松上路,明天才会有精神工作。
苏东坡的心归于平静自然,表现出禅的超然与洒脱。他远离了京城,远离了官场斗争,放下了沉重的政治包袱。苏东坡放下包袱,然后完成了自己从政治生活向常规生活的过渡。这种过渡决非是逃避而是顺其自然地选择。
1074年冬,苏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即现在江苏镇江市,与孙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多景楼集会。席间有色艺俱佳的官妓胡琴相伴,周围是晚霞夕照中愈显奇丽的美景,于是孙巨源请东坡临景填词。多景楼在北固山后峰、甘露寺,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在这样的楼上赏景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呢?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元朝宋武帝萧刘裕曾在此讨伐桓玄,东晋谢安、梁武帝衍也曾在此流连,面对这样的古迹,苏东坡思古想今,感慨万千,满怀愁绪,涌上心头,写下了一首《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多病”奈何?不如放下,不可让忧愁情绪影响当下的快乐,明天的生活,“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什么事情都会消失,倒不如“停杯且听琵琶语”吧。“斜照江天一抹红”,分明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东坡名诗】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纵笔三首》
4.将苦境变为乐境
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被政坛抛弃的苏东坡,不得不带着儿子苏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苏迈已经21岁了,正是苏东坡进京考进士的年龄。
二月初一,苏东坡到达黄州,几个月后他的家眷才到。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很快,他的身边便有了不少朋友。徐太守对苏东坡非常客气,他家有上好厨师,经常邀东坡到家喝酒。武昌的朱太守对苏东坡也是热诚相待,很多次亲自送酒菜给苏东坡食用。
这期间,苏东坡在雨天,总是睡到很晚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阴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家人来了之后,徐太守安排苏东坡的两个儿子苏适和苏过住在临桌亭。它本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
由于心态比较好,所以在苏东坡眼里,眼前风景之美,无与伦比。即使是简陋的小房子,他也情有独钟,写诗赞美。后来,太守对那栋房子进行扩建,加了一间书斋给苏东坡用,苏东坡高兴不已。他写信给貊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苏东坡是浪漫的诗人,他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得馨”,在破房子里也能感受到美。一天,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在一封写给范镇儿子的信中,他用诙谐的语气说:“临桌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地,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者,无两税及助役钱尔。”好像自己被贬到天堂一样。
虽然有太守的照顾,但苏家十几口人,生活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苏东坡花钱有一个特殊的预算方法,这是他在给秦少游的信里说的:“公择近过此相聚数日,说太虚不离口。辈老未尝得书,知未暇通问……初到黄,凛人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省,日用不得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钱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以待宾客。此贾耘者(贾收)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需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苏东坡喜爱山水,喜爱交游,这对他的心情都有帮助。苏东坡每日都散步到山冈上,眺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尽收眼底。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有时与当地的“酒鬼”一起拼酒量,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醉眼矇眬中来一句“自喜渐不为人识”,叫醉汉野夫不知所云;有时过江去看同乡好友王齐愈,一旦遇到暴风雨,不能过江回家,便在王家住上几天;有时他独个儿乘一小舟,一直到樊口的潘丙酒店,因为他感觉那儿的村酒并不坏。
到黄州第二年,苏东坡开始务农了。他住地东坡上开垦了一片田地,并自称“东坡居士”。过去,在不痛快的时候想过弃官为农,所以现在成为农夫,他觉得是老天满足了他愿望。他在《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匿,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郡中情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苏东坡到底种了多少地呢?很多人都以为他不过是弄块小菜地玩玩而已,实际上他的地约有10亩。他住的房子在坡顶上,共三间,俯见茅亭,亭下是有名的雪堂。雪堂前面有房5间,是到黄州后两年的二月雪中竣工的。墙是由诗人自己油漆的,画的是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后来他就在此地宴请宾客,招待了不少名士,其中有宋朝大山水画家米芾。米芾那时才22岁,他与苏东坡一见如故,在雪堂与苏东坡论画,成了他永远珍藏的记忆。
据记载,雪堂的台阶下,有一小桥,横跨一小沟而过,若非下雨,沟内常干涸。雪堂之东,有高柳树一株,为苏东坡亲手种植的,再往东,有一小水井,中有冷泉,颇清冽,是苏东坡一家取水处。往东的低处,有稻田、麦田、一带桑林菜圃,为一片长地,另有一片大果园。在农舍后面是远景亭,位于一小丘之上,下面乡野景色,一览无遗。他的西邻姓古,有一片巨竹林园,竹茎周长约六寸,枝叶茂密,人行其中,不见天日。苏东坡就在此浓阴之中,消磨长夏,并寻找干而平滑的竹棒,供妻子做鞋的衬里之用。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这是苏东坡写给朋友孔平仲的一首诗,透露出他过得充实自在,没有被底层生活所压倒。有一段日子,黄州久旱之后下起了雨,苏东坡和农民一样兴奋,喜悦,他写诗道:
沛然扬扬三尺雨,造化无心阮难测。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履。
腐儒奋粮支百年,力耕不受众肾价。
会当作活径千步,横断西北这山泉。
四邻相率助举杯,人人知我囊无钱。
过起自耕农式的生活,苏东坡仿佛真正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一切烦恼如过眼云烟,不值得抓着它。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湖口,现在他才真正读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地上冒出小小的绿苗,他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晨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非常得意。通过劳动的收获,五谷闻起来是那么的香。
【东坡名词】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少年游》
5.沉浮才会有沁人的清香
苏东坡57岁时,已经饱历命运的荣枯盛衰。当他被告知贬到惠州时,他的脸上没有出现怨恨、痛苦、害怕之色,说了一句:“马上打理东西,出发。”
他现在向前行进,无忧无惧,心中一片安温宁静。在过去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何等问题,何等情形,他都以真诚勇敢之态度相向。
出发前夜,家人在一起,气氛显得有些沉闷,他便讲起了一个故事: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偷生,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后来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壶温水。”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用温水沏了,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泡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释圆说:“这可是名茶铁观音啊。”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壶沸水。”过了一会儿,小和尚提着一壶沸水进来。释圆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释圆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释圆就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茶水,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历经风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会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苏东坡说这个故事,表达了他的态度:如果希望生活得更有味道,就要经历更大的磨难,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觉出幸福的味道来。如果现在你正遭受着磨难,不要灰心,更不要气馁,你应该觉得幸运,因为你已经离幸福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