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文明史简编
25960400000033

第33章 犹太人简介

犹太人又称希伯来人,属闪米特人。相传公元前2000年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游牧到今巴勒斯坦地区,当地人叫他们哈比鲁人“Habiru”(意为“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后来转音为“Hebrew”(即希伯来人)。据“创世纪”记载,人类历史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犯罪被赶出伊甸园,经历了一系列灾难。该隐杀弟是人类被逐后的又一次犯罪。此后人类繁衍,遍布大地,充满暴力与罪恶;上帝后悔,要消灭人类,惟留义人挪亚。于是有了洪水与诺亚方舟,橄榄枝与和平鸽,挪亚三子即闪、含、雅弗等三大种族的故事。人类在洪水退后又开始繁衍(语言与口音都一样),要造一座城和塔(通天塔),以传扬人类的名,脱离神而独立,于是上帝变乱人类语言,枟圣经枠中“巴别”即变乱之意,故通天塔亦称“巴别塔”。上帝决定只拣选一个民族——亚伯拉罕的后裔,与他订约,为他们祝福。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被上帝(耶和华)赐名为以色列(Israel,Yisrael),意为“与神角力”。相传雅各曾在夜间与天使摔跤,直到天亮,天使叫他改名为以色列。以后雅各12个儿子即为以色列的12支族,他们自称以色列人。其实当时进入迦南地区的各个部落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圣经中关于摩西(Mosheh,Moses,“从水中拉出来”之意)率众出埃及和约书亚占领迦南是确有其事的,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在公元前1223年的碑文中提到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希伯来人)经过战争兼并,大约分为两个部落集团(联盟):占据北部、中部的多数部落被称为以色列,占据南部的为犹大(Judah,赞美之意)。以色列人经过长期的与各国争战及经济文化交流,经历过所谓“士师时期”(临时性军事首领Shophet,意近酋长,约前1200—前1030年)。约公元前1030年,北部部落首领扫罗(Saul,约前1030—前1010年在位)统一了北部,并与南方加强联合,成为以色列人第一个国王。后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大战,遭败绩,扫罗战死。南部首领大卫(David,约前1010—前970年在位)继承扫罗,南征北战,统一了国家,定都耶路撒冷;国势强盛,文化繁荣。所罗门(S o lo m o n,约前970—前930年在位)继位,继续加强国家力量并巩固国家统治基础,对外开展交流与贸易活动,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并修建耶路撒冷和圣殿(即所罗门神庙)。

这一近百年期间为以色列民族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民一段难得的统一和强盛时期。所罗门由于大兴土木,国库空虚,南北双方矛盾激化。所罗门死后,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分裂。北部以耶罗波安(Jeroboam)为领袖,定都示剑,称以色列王国;南部以罗波安(Rehoboam,所罗门之子)为国王,称犹大王国,仍以耶路撒冷为首都。

北部以色列王国(约前930—前722年),政局动荡,200年间先后更换了9个王朝、19个国王;公元前722年为亚述王萨尔贡二世(SargonⅡ,前721—前705年在位)所灭,成为亚述帝国的一个行省;以色列10个支派被俘往亚述,被异族同化。南部的犹大王国相对较为稳定,以色列王国的灭亡给犹大很大的震动。犹大国王约西亚(Jo sia,前640—前609年在位)曾推行政治、宗教改革;强力推行一神教信仰,奉雅赫维为惟一的神,耶路撒冷圣殿为惟一的崇拜中心。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为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灭,巴比伦人焚毁圣殿,拆毁城墙,洗劫全城,并将犹大王室、贵族、富户、工匠(大部分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犹大王国进入流亡时期(前586—前538年)。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前600—前529年在位)释放部分被巴比伦俘虏的犹大国人(历史上也称以色列人,约4万人)返回耶路撒冷。返回后他们坚持:

(1)不与外邦人通婚;

(2)从事编辑“摩西律法”,即“摩西五经”;

(3)重建圣殿。从这年开始到公元前334年为以色列人受波斯人统治时期。其间,公元前445年,尼希米任省长,重修耶路撒冷城,推行改革,恢复一神教信仰,鼓励以色列人回归耶路撒冷。公元前397年祭司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整顿社会,重整并颁布枟摩西律法枠。一些自认为有纯正信仰与血统的以色列人就自称犹太人(Jew s)。

公元前334年,被亚历山大(Alexander,前336—前323年在位)征服的巴勒斯坦地区进入“希腊统治时期”,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史称“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的征服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希腊语成为征服地区的流行语言,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希腊化,其中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叙利亚的安提阿长期以来是地中海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后也成了基督教文化中心;打破了各国各民族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相互交往;巴勒斯坦境外的犹太人也出现了打破民族界限的倾向。

公元前323年至前198年为托勒密王朝统治期间。托勒密二世邀请来自巴勒斯坦的72名专家翻译枟圣经枠——七十子译本。

公元前198年至前167年由塞琉古王朝统治。安条克四世采取消灭犹太教的各项措施:公元前168年废止一切犹太教节日,禁止行割礼,禁守安息日,大肆焚烧枟圣经枠,在圣殿上竖起宙斯祭坛,以猪献祭,强令犹太人吃猪肉等,引起犹太人的起义。

公元前167年至前135年为马加比革命时期。犹太祭司马提亚与5个儿子率众起义,第三子犹大·马加比(意为“铁锤”)继为领袖(前166—前161年),公元前165年12月进入耶路撒冷,恢复了犹太教信仰。后来经过20余年血战,西门·马加比于公元前142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政权(前142—前63年)。罗素写道:“汤森德在他的马喀(加)比第四书的译序中说:‘人们说得好,假如犹太教作为一个宗教,在安提阿古(安条克)统治下为人灭绝,那么,基督教所由孳生的种床就没有了;所以拯救了犹太教的马喀(加)比殉道者所流的血终于成为了教会的种子,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一神教义都出自犹太教的源泉。所以我们可以说,今天在世界上,不论东方或西方,一神教的存在实有赖于马喀(加)比一家,”但马加比王朝内部各派为争夺圣殿控制权而争吵不休,严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最后终于被罗马人所灭。

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征服叙利亚、巴勒斯坦,设立罗马行省;庞培攻陷耶路撒冷时,杀了1畅2万犹太人,索取1万塔兰巨款。

公元前54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又侵入耶路撒冷,劫掠财富1万塔兰以上。当克拉苏被帕提亚(安息)人打死后,犹太人发动起义。可是起义被镇压,3万人被掠卖为奴。罗马扶植以东人、军事贵族希律(Herod,前40—4年在位)为王,此人为人投机、狡猾、残酷而能干,在位期间巴勒斯坦相对稳定。他控制犹太教会,限制教会高级人士权力,同时引入希腊文化;大兴土木,建立恺撒利亚,以纪念恺撒;又重建撒马利亚,并改名为司巴斯特(Sebaste,奥古斯都的希腊名),以讨好屋大维;重建圣殿(依所罗门蓝图),亦称“希律庙”;还为自己造了一座宫殿。他死后,罗马帝国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三,让希律三个儿子管辖:

(1)阿奇洛(Archaelus),犹太王头衔,分封西南部,包括犹大、撒马利亚以东地区,以耶路撒冷为都。

(2)希律· 安提帕(Herod Antipas),分封东部、北部,包括加利利、比利亚。

(3)希律·腓力(Herod Philip),分封东北部,包括低加波利及比邻地区。

犹太人民对大希律的残酷统治已深感不满,于公元6年,发动起义,遭到叙利亚总督的镇压,2000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太与撒马利亚并入叙利亚行省。罗马的经济剥削、政治奴役和民族压迫激起了犹太人民的一次次反抗。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史称“犹太战争”,发生于公元66年至70年。起义被镇压,城破,圣殿被焚毁;死亡人数一说60万,一说近120万,9畅7万人被卖为奴(一说7万人被卖为奴)。“没有余地再立十字架,也没有十字架来钉人”。全部土地被没收、拍卖,向圣殿捐献的什一税转交给罗马丘比特神庙。犹太人民在这次起义被镇压后,还举行了几次起义。公元79年至81年(第2次)、116年至117年(第3次,数万人被杀)、132年至135年(第4次,罗马帝国毁巴勒斯坦985个城镇,杀58万人)。从此,犹太人四海为家,到处流浪,散居于世界各地,但他们仍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传统。19世纪末,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开始犹太复国活动;1897年成立“世界犹太复国组织”;1948年联合国决议,以色列国诞生,许多犹太人陆续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