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慧之光: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五位传奇人物
2593300000015

第15章 远交近攻蚕食诸侯——范雎(1)

范雎,魏国人,自幼家贫,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很有抱负,不甘于穷困一辈子,因而勤奋学习纵横之术,治国之道,以便有朝一日,能使自己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范雎不拘一格,涉猎广泛,博采众家之长,以为己用。所以,到二十多岁时,已是满腹经纶,博学多才。

范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思维敏捷,雄辩过人,记忆力极强,悟性特高。只因家贫,一直得不到进身的机会。他本想投身魏王,效力魏国,但因无钱贿赂魏王左右,因而得不到引荐。

于是,范雎先投身于魏中大夫须贾门下,须贾用为舍人。范雎投身须贾门下,一晃就是两年。须贾亦知范雎之才,遂经常就某些事情请教范雎。范雎一一应答,头头是道,皆切中要害。须贾更加羡慕范雎的才华,遂经常与其在一起探讨天下大事。须贾想此人也许以后对自己有大的用处,因而对范雎特别优待。

后来,魏王让须贾出使齐国,以修好两国关系,须贾遂带上范雎,以便遇到问题好当面请教。哪知这次出使却成了范雎命运的一次转折点,也成了他的一次大灾难,使他险些命丧黄泉。但也正因为有了此次磨难,才成就了范雎的辉煌人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者诸君,请耐着性子往下看,便可找到答案。

一蒙冤受辱死里逃生

当年,齐湣王无道,乐毅联合四国,一同伐齐,魏国也出兵助燕。后来田单破燕复齐,使齐襄王法章即位。魏王害怕齐国报复,同相国魏齐商议,派须贾前往齐国修好两国关系。须贾遂带范雎同行,为的是顺利完成使命。

谁知齐国恨魏国当初出兵助燕,对使者非常冷淡,须贾与范雎到齐国后在馆驿待了很长时间,也无人理睬。二人十分焦急,作为使者的须贾,更是心浮气躁、如坐针毡。面对齐国的怠慢,范雎也无计可施,只能劝主人暂且耐心等待。

一日,忽然齐王召见,二人遂急忙进宫面见齐王。齐王高高在上,态度十分傲慢,见二人进宫,不分青红皂白,先对魏国一通责骂曰:“魏、齐两国向来交好,曾共伐宋国,往来不断。谁知后来魏国却助燕伐齐,今又来齐国欲以巧言诱骗寡人,魏国反复无常,让寡人如何相信?”须贾语塞,无言以对。

范雎不慌不忙上前代答曰:“大王之言差矣!昔齐、楚、魏三国伐宋,约定共分其地,后来齐国背约,独得宋国之地,且欺凌三晋之国。这说明是齐国首先失信于魏,失信于天下也。诸侯畏齐国骄暴无厌,遂共谋之。当时,五国同仇,难道只是魏国吗?况魏国并未与燕国一同进兵临淄,是魏国有礼于齐国也。如此看来,魏国何曾无礼于齐?又何曾失信于齐?魏王知大王贤明,以为齐当显昔日齐桓之景象,故遣下臣须贾前来修好,岂知大王如此慢待贵客,置我等于馆驿数日而不问,今日召见却一味责怪别人,是大王无礼于魏国甚矣!大王但知责人,不知自责。如此,齐重蹈湣王之覆辙之日可立等而至矣!”

齐襄王愕然起谢曰:“是寡人之过也!既然魏王愿与齐国修好,寡人求之不得。”问须贾曰:“此何人耶?”须贾答曰:“此臣之舍人范雎也。”齐王将范雎端详了半天,乃送须贾及范雎回公馆,招待规格大大提高。

须贾知道是因为今日范雎巧妙应对了齐王的指责,才使得齐王回心转意,愿与魏国修好,故招待档次大大提高。他一方面很感谢范雎及时应对齐王的责难,替他解了围,促成了齐、魏关系的改善,使他这次出使圆满完成了使命;另一方面又非常嫉妒范雎之才,他看到齐王观察、赏识范雎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

齐襄王确实很赏识范雎的才华,见范雎雄才善辩,应对如流,便想将其留在齐国为己所用。乃派人私下对范雎曰:“寡君慕先生之才,欲拜先生为齐之客卿,共谋大事。这是寡君敬先生的一点礼品。”遂将黄金十斤,酒肉若干奉上。

范雎对曰:“臣与使者为魏出使齐国,岂可中途弃魏从齐?请转告齐王,他的盛意为臣心领,但吾绝不为此不忠不义之事。”遂请来人将礼金拿回。来人说什么也不肯拿走礼品,便急匆匆离开了范雎的房间。来人将范雎的话一一转告齐襄王,齐襄王更加敬佩范雎。

早有人将此事告诉了须贾,须贾来到范雎的房间,看见黄金酒肉,更是妒火中烧。但他不露声色,假装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遂问范雎曰:“哪来这么多黄金酒肉?”范雎曰:“齐王派人送来的。”

须贾问曰:“齐王为何赠金于汝?”范雎曰:“臣不知。也许齐王认为臣在大夫左右,故敬大夫与臣耳。”须贾曰:“齐王并未赠金于我,而独赠金于汝,莫非你将魏国的秘密泄露给了齐国,才有此赠?”

范雎曰:“为臣岂敢?齐王欲拜臣为客卿,臣既为魏臣,安肯接受?故力辞之。臣再三请来人将礼品带走,来人不肯。臣安敢泄露魏国秘密于齐乎?”须贾曰:“汝今如何处置此馈赠?”范雎曰:“惟大夫裁处。”须贾曰:“可留下酒肉,退回黄金。”遂令人将黄金送还齐王。

其实,须贾也知道范雎不可能把魏国的秘密泄露给齐国,因为范雎作为一个大夫的舍人,能知道魏国多少秘密呢?他也知道范雎说的全是实话,齐王赠范雎之黄金酒肉,完全是出于敬慕范雎之才华。

但是,范雎作为他的一个舍人,竟然得到齐王如此器重,他心里越想越窝火;再说此次出使齐国的功劳完全是范雎的,假若范雎将此事说出去,那他的脸面往何处放?于是他非但不感谢范雎促成了他的出使成功,还要设计陷害他。但须贾表面上仍与范雎有说有笑,一切如初。人心的难测与歹毒由此略见一斑。

可一回到魏国,他就将齐王赠范雎黄金酒肉之事对相国魏齐细说了一遍,并说他怀疑范雎将魏国的秘密泄露给了齐国,齐王才有此馈赠。魏齐大怒,遂令手下擒拿范雎。当时魏齐正在宴请宾客,范雎被抓来后,便在席间拷问。魏齐咆哮大骂曰:“卖国之贼,竟敢将魏国秘密泄露于齐?”范雎知是自己的主人须贾出卖了他,遂大喊冤枉。魏齐暴跳如雷曰:“汝区区一家奴,若不泄露国家秘密,齐王焉肯赠黄金酒肉于汝?如今罪证确凿,还敢抵赖!”呼左右将其重责一百大棒。

范雎声嘶力竭,口呼冤枉。左右哪管这些,举棒就打。范雎强忍疼痛,喊冤声不绝于耳。魏齐愈怒,一边与宾客饮酒,一边曰:“为我重重地打,打死这卖国之贼。”左右棍棒乱打。可怜范雎确实无罪,却被小人陷害,被打得遍体鳞伤,牙齿折掉,肋骨打断,血流满面,遂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左右报曰:“范雎气绝身亡。”魏齐亲自观看,见范雎体无完肤,直挺挺倒在血泊中不动。魏齐骂曰:“卖国贼死得好!看谁还敢通敌卖国!”遂令将其置于厕中,使宾客便溺其身。

天近黄昏时,范雎死而复苏,见旁边只有一个小卒看守,乃对小卒曰:“吾今伤势沉重,必死无疑。只是想死在家里,以便家人殓殡埋葬。汝若能使吾死于家中,必有重谢。”

小卒曰:“汝躺在这儿装死,待我入内禀明,或许可使汝离开此地。”这时魏齐已喝得酩酊大醉,小卒入内禀曰:“厕所死人腥臭难闻,是否可以弃之郊外?”宾客亦曰:“范雎虽然有罪,今已受到重责,相国不必过于动气。”

魏齐曰:“将其尸置于郊外,让恶犬野狼食其肉。”小卒遂将范雎送回家中,范雎命取黄金相谢。范雎妻小见其如此模样,俱伤心不已,抱着范雎嚎啕痛哭。范雎曰:“此非哭泣之时也。魏齐恨吾入骨髓,虽知吾死,尚有疑心。吾今能回家,是乘其醉耳!倘明日复求吾尸不得,必至吾家。如此,吾不得生矣。吾友郑安平离此不远,汝等可送我至其家中,不可泄露。我走后,家中可发丧,如吾死一样,以绝其疑。吾伤好后,当逃命于四方。”其妻小依言而行。

魏齐次日果然后悔,使人寻找范雎之尸,只见芦席一张,又派人到其家中查看,全家披麻戴孝,为范雎发丧,才确信范雎已死,心中坦然。

二秦国避祸寻找时机

范雎在郑安平家将息半年,伤势基本痊愈。范雎遂寻找机会,以便逃往国外避祸,伺机报仇。于是改名张禄,仍隐藏于郑安平家中。不久,秦王使王稽出使魏国,住于公馆。范雎使郑安平扮作驿卒,往见之,服侍王稽。王稽问曰:“汝知魏国可有贤人在魏不得志,欲投秦国乎?”郑安平曰:“吾友张禄先生,雄才伟略,有经天纬地之能,扭转乾坤之智。现闲居在家。”

王稽闻言大喜曰:“吾能得见否?”郑安平曰:“然。”于是约定时日相见。王稽与张禄相见,交谈不到半个时辰,王稽便对张禄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知范雎乃当今大贤,欲带其同往秦国,范雎当然一口答应。接着便约定时日,带范雎离偷偷开魏国逃往秦国。

王稽办完公事,遂偷偷带范雎来到秦国。走到一个地方,忽见前面遮天蔽日,旌旗飘飘,十分威武,王稽知是丞相穰侯的车仗,遂告诉范雎。范雎曰:“吾闻穰侯专权,嫉贤妒能,厌恶诸侯宾客。若碰见我,必然会羞辱于我。我当就车箱以避之。”

须臾,穰侯至,王稽下车参拜。穰侯亦下车相见,互致问候。穰侯曰:“此次出使魏国有无特别之事否?”王稽鞠躬对曰:“无有。”穰侯看了看车中曰:“君可曾带来诸侯宾客乎?此辈仗口舌游说人国,取富贵,实属夸夸其谈之辈,并无真才实学。”王稽曰:“不敢。”穰侯别去。范雎欲下车步行。王稽曰:“丞相已去,先生何必下车步行?”范雎曰:“不然,我刚才偷窥穰侯之面,知此人疑心重而反应迟钝。刚才目视车中,已有疑心,但未搜索。一会儿必然后悔,复来搜索,不若暂避一时。”遂与郑安平一起下车步行。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穰侯果然派人将车内仔细检查了一遍,方才离去。王稽叹曰:“张禄先生真神人也!”王稽等了一会儿,范雎与郑安平赶上,遂一同乘车进入咸阳。

第二天,王稽朝见秦王,复命已毕,语于秦王曰:“魏有张禄先生,智谋出众,天下奇才也。彼言‘秦国危于累卵,臣有计安之’。臣故载其来到秦国,为王所用。”秦王曰:“诸侯辩士,好说大话,危言耸听。令其暂住下等馆舍待命。”

当时秦国正得志于天下,东征西伐,无往不克;南征北战,无往不胜。所以讨厌天下辩士。范雎在秦国待命一年多,也没有得到秦王的召见。

范雎想起自己的血海深仇不能报,有国不能投,有家不能回,隐姓埋名于异邦一年以上,寄人篱下,至今尚未见到秦王,心中十分郁闷。秦国丞相穰侯,是秦王母亲的弟弟,也就是秦王之舅,仗着她姐姐是太后的势力,独断专行,肆意敛财,其家中财富比王室国库更多数倍。秦王的两个同胞弟弟,也学他舅舅的样子,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怨沸腾,上下震怒。

一日,范雎听说秦国丞相穰侯为了自己的私利,欲越韩、魏征伐齐国之刚寿,乃上书秦王,请求召见。其书言辞激烈,情真意切,也显示了范雎非凡的才华和谋略,遂感动了秦王,传令召见。

事实上,一年多来,秦王早将范雎这个人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要不是范雎言辞激烈,情真意切的上书,他是不会召见范雎这个人的。

三面见秦王雄才初显

范雎遂离开馆驿去见秦王,快到王宫时,望见秦王车仗前来,故意装作不知,继续走路。宦官上前制止曰:“快闪开,秦王来了。”范雎故意大声曰:“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穰侯耳!”范雎欲以此语激怒秦王,遂只顾往前行走。

正争吵间,秦王到,问宦官为何与客争吵。宦官将范雎之语告知秦王,秦王也不怒,遂请范雎入宫,待以上客之礼。秦王屏退左右,上前曰:“先生有何高见以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过了一会儿,秦王复上前曰:“先生有何高见以教寡人?”范雎曰:“唯唯。”如此三番。

秦王急曰:“先生不言,莫非以为寡人不贤,不足以语乎?”范雎曰:“非敢然也。臣闻昔吕尚所以辅周成王业者,因文王信任之故也。今臣为外邦之人,大王未必深信。不信,则言而无益于秦,还会为外臣招来大祸,是以臣不敢言。”

秦王曰:“先生是何言也!寡人已观先生所上之书,深敬先生之才,故真心实意请教安邦定国之策,遂屏退左右,欲先生深言,焉有不信任先生之理?先生来秦,乃天意兴秦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先生但言无妨。”说罢跪倒于地,叩头求教于范雎。范雎亦急忙跪倒。

范雎曰:“秦地之险,天下莫及;秦兵之强,天下莫敌;秦国之富,天下莫比。此三者,帝王之资也。然何以数年来帝业不成,王业不就?岂非秦之大臣计有所失乎?”秦王曰:“请问失计何在?”

范雎曰:“臣闻穰侯将越韩、魏伐齐,此计大谬矣。秦与齐相距甚远,且中间隔着韩、魏。王出师少,则不足以害齐;若出师多,则于秦国不利。今伐齐若不克,则秦国蒙受大辱;若伐齐克之,韩、魏坐收其利,于秦何益?昔齐伐楚而肥韩、魏;魏伐中山而赵得其地,皆此理也。”

秦王大悟曰:“先生之言是也。然秦何以成就帝王之业?”范雎曰:“为大王计,不如远交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远交可以使诸侯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亲;近攻可以广秦之地,强王之国。如蚕食桑叶,自近及远,天下不难尽矣。”

秦王大喜曰:“善。远交近攻之道如何?”范雎对曰:“远交莫如齐、楚,近攻莫如韩、魏。既得韩、魏,齐、楚、燕、赵必势孤,岂能久存乎?”

秦王鼓掌大笑,执范雎之手久握不放,曰:“寡人今得先生,如文王得吕尚矣!”遂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下令停止伐齐。

范雎被拜为客卿,秦王对其言听计从,常通宵与之畅谈国事。范雎也是谋无不中,计无不成。两年后,秦王对范雎的信任,犹如当年周文王对吕尚。

范雎以前的秦国谋士,可以说主要是以增强秦国的实力为主,从范雎起才制定了一统天下,成就帝业的基本国策和战略方法——远交近攻法。可以说,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国富民强,而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使秦国一统华夏指日可待。

远交近攻也成了军事上的一个重计策,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例中都采用了此计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远交近攻的核心是:面对强大之敌,先与距我较远的敌人搞好关系,分化瓦解敌人,对距我最近的敌人实施重点打击,由近及远,各个击破,使我方实力逐渐增强,最终全部歼灭敌人。

一日,范雎对秦王曰:“臣幸蒙大王信任,对臣言听计从。然臣有安社稷之计,尚不敢尽献于王。”秦王曰:“寡人以国托于先生,先生既有奇计,此时不献,更待何时?”范雎曰:“此计涉及大王之至亲,臣所以犹豫难决也。”秦王跪曰:“只要有利于社稷,不管是太后还是王弟,先生皆可畅言,无须顾忌。”

范雎再拜,谢曰:“臣再谢大王之信任。臣在魏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臣闻王之所以为王者,在于其恩威加于四海,有生杀大权耳!今太后恃国母之尊,擅行不顾达数十年之久,穰侯独相秦国,出使不报,华阳辅之,泾阳、高陵各立门户,生杀自断。此数人私家之富,数倍于公。大王完全被架空,能不危乎?昔齐、赵二国内乱,致使国君被杀,皆因大臣权势过重,国君完全被架空所致,臣窃为大王忧之。今穰侯内仗太后之势,外窃大王之威,用兵则诸侯震恐,解甲则列国感恩,广置耳目,布王左右,臣见大王之左右,皆相国之人;王之独立于朝,非一日矣。穰侯权势如此威重,大王千秋之后,子孙安得为王乎?”

范雎这一段话,说得秦王毛骨悚然,起身谢曰:“先生之言,发自肺腑,实为金玉,寡人有幸听之,乃社稷之福也。”于是,收穰侯魏冉相印,使归封地;逐华阳、高陵、泾阳三君于关外;安置太后于深宫,不许参与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