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沿着文字的小巷
25914000000082

第82章 阳关凭吊

车过敦煌,阳关何处?

夕阳下,平沙万里,荒无人烟,没有了芦管声声,在夕阳下悠扬苍凉;没有了碛里征人,回首望乡;没有了刁斗声回肠荡气,让人落泪。金鼓声远去,硝烟散尽,天地间,只剩下一轮夕阳,在地平线上苍黄浮沉。

间或,有驼铃,一声一声,如清泉,在沙漠深处滴落。

阳关,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自小,就知道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听到这句谚语时,我还很小,心想,阳关一定有一个很大的城门洞吧。那儿大道平直,直通天边,车马往来,人流如水。总之,那儿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地方,随手在地上一拾,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随口一吟,就是一首美丽的诗歌。

到了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去阳关无故人”时,心里,则有一片怃然。原来,阳关竟是如此的凄冷,如此的苍茫。想象中,那儿,一定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旷远寥廓,苍凉无边了。

现在,终于来到阳关,来验证自己少年时代的梦。

敦煌城西七十多里处,就是阳关,三面沙丘,一面沙梁,环抱着一处塌陷的烽火台,上面有一个牌子,书“阳关古城”。一时,羌笛声声,金戈铁马,古道斜阳,白衣负剑,无来由地在耳畔眼前闪现。

然而,时下什么也没有,历史早已远去,汉唐早已成了岁月深处的纪念碑;阳关古城,也成了历史里的一道风景。心里,漫上一抹挥不去的忧伤。

沙丘上,只有千年万年的风,在这儿来去如昨;只有那轮大漠夕阳,浑圆无缺。其余的一切,都湮没在连天的黄沙中,湮没在时间的河流中。

导游说,阳关古城砖,是此地一宝,磨成砚台,就是名扬中外的“阳关砚”。有人听到,遍地寻找,有陶片,有瓦当,就是没有那物什,很是失望。

我觉得这样更好。

因为,古代的将士,和他们哒哒的马蹄,当年西出阳关时,绝不是为了一块价值不菲的阳关砚。据说,当年,他们在沙漠中开垦田地,引雪山清泉,硬是在阳关之西灌出一片北国江南,塞外乐土。

因为,当年的诗人挥别长安,作别亲人,西来阳关时,也不是为了一方什么名砚。当他们在一个细雨如烟的早晨,折一段柳枝,挥一挥衣袖时,心里一定是怀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来看沙漠斜阳,来听荒原羌笛,或几声驼铃,清新一下自己的诗心的。

今天,我们更不应仅仅为阳关砚而来。

个中原因,我说不出来。但我隐隐约约知道,如果这样,是对阳关的贱视,对古诗的贱视,对那个遥远的岁月和文化的贱视。

古老的阳关,在大漠黄昏中,在月光如雪中,在风沙漫天中,隐藏了很多很多东西,譬如将军的长叹,譬如士兵的乡思,譬如诗人的长吟,当然,还有僧人的背影,商人的驼铃,西域三十六国的繁华,等等,这些,都在遥望着我们,等待着我们。

西去阳关。

西去,寻找我们竖行文字的往昔。

立在阳关古城遗址上,风,撕扯着我的思绪,无边无沿,没有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