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25886700000003

第3章 受到尊敬是最成功的人生(2)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苏利文老师,苏利文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细心的她发现海伦·凯勒并不是一个丧失发声能力的人,她不会开口说话,只是因为她听不见。于是,苏利文便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希望她可以正常说话。

苏利文紧紧地拉着海伦·凯勒的手,在寒冷的冬天里触摸冰冷的水,这下触动了海伦·凯勒幼小的心灵,苏利文非常高兴,她用指尖在海伦·凯勒的手心里慢慢地划出一个单词:“水”。

同时,苏利文把海伦·凯勒的另一只手放到自己的声带处,口中不停地说“水”,海伦·凯勒一下子感觉到了声音的美妙,苏利文让她试着用声带发音。

就这样,苏利文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让她慢慢地练习。在历尽了无数的困难后,终于使海伦·凯勒能自由说话,并且能阅读盲人书籍。

海伦·凯勒与恩师朝夕相处了近半个世纪,在彼此心中,对方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海伦·凯勒知道,是恩师使她的生命有了意义,她对她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双亲。

因此,当海伦·凯勒听到老师去世的噩耗时,她悲伤的心情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伤心欲绝的海伦·凯勒无法面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老师,仿佛生命也失去了意义。

最后,在朋友的劝慰下,她开始接受来自各界的关心,她放下所有繁重的工作,与朋友和家人一起旅行,以期缓解一下内心的忧伤。

海伦·凯勒的悲痛之情持续了很长时间。一年后,海伦·凯勒终于醒悟,老师对自己付出了所有的爱心和耐心,并艰难地想尽一切办法教育自己,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专心为世上和自己有着同样不幸的人们服务,帮助所有的残疾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打造出幸福、灿烂的人生。

海伦·凯勒领悟到了老师留下的心愿,从此下定决心,奉献自己的爱心,为世上所有的残障人士服务!

为此,她也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阅后警言:

对于一个身患残疾的人来说,他的学习、生活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相比,都有许多的不便和困难,如果对于一个平凡的残疾人来说,假如谈到责任和奉献,他可能会说:我只有接着的份,哪还有能力做贡献啊,让别人多为我负一些责任吧,假如我们听到有些残疾人做这样的抱怨,也不会给予更多的责备,但这样的残疾人也不会受到多数人的尊敬。其实,残疾人也有尊严,也有负一定责任的能力,负不负责不在能力,在心理。如果自己还有光和热的话,哪怕是一点点就奉献给社会,才是令人敬佩的。

人因谦卑而受尊重

哈佛故事:

马歇尔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于其卓越功勋,1943年,国会同意授予马歇尔在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但马歇尔坚决反对,他的公开理由是如果称他马歇尔元帅,后两字发音相同,听起来很别扭。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将使他的军衔高于当时已病倒的潘兴陆军四星上将。马歇尔认为潘兴才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军人,自己又多受潘兴提拔和力荐之恩,马歇尔不愿使他崇敬的老将军的地位和感情受到伤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歇尔随美军赴欧参战。当时的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非常欣赏马歇尔的才能,大战末期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副官,视为得意门生。后来潘兴虽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荐马歇尔晋升。在潘兴的有力影响下,1939年马歇尔以临时四星上将军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有一段小插曲足以说明马歇尔对潘兴的深厚感情。1938年春,马歇尔前去探望病卧在床的潘兴。潘兴若有所思地说:“乔治,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当上四星将军的。”马歇尔发自内心地说:“美国只有您有资格获四星上将衔,绝不可能再有另一个人!”听到马歇尔的肺腑之言,潘兴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并且握着马歇尔的手说,“谢谢你,乔治!”

马歇尔拒绝当元帅后,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美军从此不再设元帅军衔。1944年底,马歇尔晋升五星上将——美军的最高军衔。

阅后警言: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当我们以行动展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对人态度诚恳、谦卑、迎来的也必定是尊重与敬佩。

成功的人生与有无残疾无关

哈佛故事:

前总统罗斯福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

罗斯福小时候胆小脆弱,就是在学校里也总是显露着一种惊恐的表情。即使是平常的呼吸也紧张的好像是在喘粗气一样。如果老师让他起来背诵课文的话,他的双腿就会发抖,嘴唇也会颤动不已。他的形象也不大好看,牙齿是向外暴露着的。像他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别人看来他本人也一定会显得很自卑,也注定不大会有什么出息。

然而,有缺陷的罗斯福,却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他有着同龄人非常难得的气质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事实上,别人对他怎么看,他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他并没有因为同伴的嘲笑而变得性情闭塞而颓废,他的缺陷反倒促使他更加努力。逐渐地,他那喘粗气的习惯开始变得有如嘶鸣。

在以后的每一次与人交流中,他都以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强行让嘴唇不再颤动,从而达到克服惧怕的效果。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罗斯福更加了解自己,他非常清楚自己身体上客观存在的种种缺陷。

他不再自欺欺人,而是从心里认为自己是勇敢的、强壮的和好看的。他立志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完全可以克服先天不足带给他的障碍而得到成功的。

罗斯福不懈地坚持着。凡是能够克服的缺点他都努力去克服,实在不能克服的,他就对其加以利用。比如,通过演讲,他学会了能用一种假声,来掩饰他那令人不快的暴牙,用几个简单的肢体变化,改变原有的就像打桩工人一样的姿态。

1896年,他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斯学校,开始适应新的情况,他读书多、见识广、文质彬彬,学习成绩优秀,当他涉足政界时,更是培养起了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的品格,最后他连任4届美国总统,他的人格魅力也达到了顶峰。

阅后警言:

一个人能在社会上赢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是他所具有的精神魅力和高尚品格,面非来自他生理上的任何一个原因,人生的成功与行为产生的后果有关,与他有无残疾无关。

人品很值钱

哈佛故事:

有一年夏天,小农场主卢卡斯让他16岁的儿子特尔去西尔百货商店买些铁丝和修栅栏用的木材。特尔特别喜欢驾驶自家那辆“追猎”牌小货车,即使去干活也会感觉到很惬意。但是这一次他的情绪可不是那么高,因为父亲要他去一家商店买货是赊账。

16岁是满怀傲气的年龄,他想要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人们都知道赊账是很没面子的事,如果遭到拒绝,那面子就丢大了,而且,时下生活中到处仍笼罩着种族主义的阴影。特尔曾亲眼目睹过自己的朋友在向店老板赊账时屈辱地低头站着,而商店的老板则趾高气扬地盘问他是否有偿还能力。特尔知道,像他这样的黑人青年一走进商店,售货员就会像看贼一样地盯着他。特尔的父亲是个非常守本分的人,从来没有欠账不还的情况。但谁知道别人会不会相信他们?

特尔来到西尔百货商店,只见老板西尔站在出纳机后面,正在与一位中年人谈话。老板认识特尔,特尔也认识老板。特尔走向五金柜台时,很不自在地对老板点了点头。特尔花了很长时间选好了所需要的商品,然后有点忐忑地拿到出纳机前。他小心地对老板说:“对不起,西尔先生,这次我们得赊账。”

那个先前和西尔谈话的中年人向特尔投来轻蔑的一瞥,脸上立刻露出鄙视的神色。然而西尔先生的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他很随和地说:“孩子,没问题。你父亲是一位讲信用的人。”说着,他又转向中年人,手指着特尔介绍道:“这是卢卡斯的儿子。”

阅后警言:

一个人的人品能值多少钱没有计量的标准,但人们都知道,一个值得肯定的人品能用来做巨额资产的抵押,一个人具有好的人品,他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让人信得过,一个有好的人品的人,人们愿意与他相处,愿意与他做生意,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并不难

哈佛故事:

在一次哲学课后,一个学生追上哲学教授,请教个没有弄懂的问题,他问教授:“我想知道,我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不仅愉快,还会受到周围人的尊敬的人呢?”

教授说:“年轻人,你有如此心愿,实在难得。我想你如果能在生活中践行这四句话,便可达成所愿。”

学生说:“教授,我非常想听这四句话。”

教授说:“第一句话是:将自己想象成别人。”

学生试着解释说:“这句是说当自身遭遇痛苦的时候,将自己想象成别人,这样就可以用别人的幸福减轻自身的痛苦;当自己的生活和顺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别人,这样,我就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成功,心态也会随之平和,是这样吗?”

教授表示同意,然后告诉他第二句话是:将别人想象成自己。

学生思索了一会儿再次解释说:“这句话是让我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就可以体会到他人的不幸,更好地懂得他人的需要,并给予最适当的帮助。”

教授点了点头,继续说第三句话:将别人想象成别人。

学生低头思忖似乎有些不解,但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意思是不是说,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尊严。”

“你说得很好!”教授告诉他最后一句话是:将自己想象成自己。

“对于这第四句话,学生真的可能有些费解,自己不用想象就是自己嘛!”教授见学生一脸茫然,就对他说:“这最后一句话你现在理解起来也许太难了,还是留给你今后慢慢去品味吧!你有些疑惑,但通过你对前三句话的解释,我相信你一定也会找出正确答案的。”

但学生最后还是坚持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这句话至少应该包含这样的意思,那就是:一个人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次教授没做肯定的表示,只是微微一笑。

学生又追问道:“那我怎样才能将这四句话的意思统一起来呢?”

教授说:“这并不难,你不会一起遇到许多问题的,你只需分别按你所理解的去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