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25886700000002

第2章 受到尊敬是最成功的人生(1)

一个人所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而所谓的受到尊敬就是一个人的尊严受到了最高级别的维护和认同,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始终受到尊敬,那就说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切实的意义,在世界上引起了震动和关注,尤其没有亵渎自己的人生。

矢志于崇高的使命

哈佛故事: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是南联邦指挥官。尽管他能征善战,但他毕竟代表的是腐朽没落的殖民统治,失败是必然的结局,可失败投降后的李将军却赢得了更多美国人的爱戴。

将军出生在南方弗吉尼亚州,可他内心里并不拥护南联盟的黑奴制度,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尽管人们很少认识到黑奴制度在政治、道德上是邪恶的,但我认为它的存在将给白人带来比黑人更多的灾难。”那他为什么辞去在美军中的显赫职务而为短命的南方奴隶主而战呢?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属于南方,当外乡人去入侵他的故土时,他必须毫不迟疑地去保卫她。也许人们很难对此表示赞同,但很少有人忍心责备他的“愚忠”。

战争结束了,在阿波马格斯,李将军代表南联邦签字投降,仪式完毕,将军心如铅灌,无言地踏上了归途,此时,战火蹂躏的南方,满目疮痍;他残废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等着他去供养;他虽为职业军人,但此时的南方却再无部队可指挥。许多骄傲的南方人不甘受耻辱,举家出逃至埃及、墨西哥、南非,他们不愿意,更不忍心让儿女们看到他们的梦想被撕碎的家乡。沮丧与绝望笼罩着南联邦。

将军回家的时候,身上穿着战场上磨破了的戎装,人和战马泥迹斑斑。他尽量地避开公共场合成千上万爱戴他的人群,但他接受了华盛顿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的华盛顿学院鲜为人知,除了2000元联邦废币外,只有146名学生每人75元的学费可指望。处在绝境中的学院因将军的到来复活了,对它一无所知的富翁们慷慨赞助,两年后学生增加了1倍。而月薪125美元的将军在他简陋的房子里制订出了学院新的发展目标,他突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还设了新闻课,这在当时是创举,这比后来的大学把新闻课纳入教程提前了40年。

即使经历过战争痛苦的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感,他没有忘记把南方人从羞辱中拉出来,又投入了复兴家园的战役。许多不服气的南方兵要进山打游击和北方佬作对,向将军讨计。他说:“回家去,小子们,把毁灭的家园建起来。”他曾告诉惊奇不解的人们:“将军的使命不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送命,更重要的是去教会他们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阅后警言:

一个能真正获得人们景仰的人,他一定是一个有着崇高的使命感,且会矢志不渝地为自己的使命而奋斗的人。在厄运中他不沉沦、颓唐;在腾达中他不恃才傲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时刻想着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

为人宽厚

哈佛故事:

1754年,当时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部驻防亚历山大市。时值弗吉尼亚州议会进行议员选举,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因此,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当中,华盛顿有些苛刻的言词冒犯了佩恩。佩恩在压不住火气的情况下,一拳打倒了华盛顿。见上司被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

接到华盛顿的便条,佩恩料想必是约他去决斗,在做好准备后他如约赶到酒馆。令他意外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见佩恩如约而来,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

华盛顿说:“佩恩先生,约你来是准备向你当面道歉。昨天是我过于冲动,冒犯了你,我不可以那样说,不过你已然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今后成为朋友。”

见华盛顿为人如此坦诚宽厚,佩恩当即抱住华盛顿表示了同样的歉意,从此以后,佩恩成为了华盛顿的狂热崇拜者。

阅后警言:

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活出个精彩的样子来。那么一个人需要怎么活,用什么样的姿态来为人处世,才能获得周围人或你身后之人的崇敬呢?哈佛人告诉我们,以自己的宽厚践行自己的生活是首要的素质,宽厚的为人体现的是人的胸怀博大,不自私,名利之下不为人先,待人坦诚,明辨是非,又善于从大局着想,因此说,要活出精彩人生,当以宽厚做人为先。

因懂得尊重所以受尊重

哈佛故事:

有人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成功就是经济世界的一件奇迹。因为它的创始人沃特森之前并无任何而依靠的资本支持,他只是一个小推销员,说他的发家是个奇迹,是因为他在管理上采取许多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建的公司渗透到企业文化中的人文关怀。

在沃特森公司在业内刚刚崭露头角时,有一次沃特森和另外一些企业界人士共同接受新闻界采访。记者们一开始便把主要目标对准了年轻的沃特森。按说这是一次宣传自我的极好机会,但采访进行到一半时,沃特森却突然离席说要去见公司的职员。对于他的这一意外举动,所有的各大报社的记者都感到意外和不解,其中一个女记者因自己所提问题只说一半,他就中间走人而大光其火,遣责沃特森只注重利益而不懂得尊重人。沃特森向她解释说:“我最懂得尊重的含义。所以我现在必须要回去与我约好了的一名推销员谈心,我得遵守我对他的这个承诺;况且这名推销员在推销产品时遇到了困难,心里很难受,我必须要去听他诉苦。所以,抱歉我不得不中断采访。”

阅后警言:

提到成功者,特别是大成功者,我们会如数家珍一样地例举出一大堆的例子,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成功者的成功领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事业上的成功,有功利上的成功,而我们首先想到的多数是在品格和道义上具有突出影响的成功者,比如林肯,比如罗斯福,等等。而其他的成功者只是人们在涉及他们的成果和话题进,则才会想起他们。

所有的成功都只是人生修养成功的一个方面

哈佛故事:

在悉尼奥运会上举办的“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的发布会上,在座的有世界各地的抟媒大亨和众多的知名记者。

就在新闻发布会进行之中,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热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寻找什么。这让大家都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他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到桌下寻找雪茄,因为我的母亲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个美分。”

麦卡锡拍拍衣服,极其平静地对大家说。

麦卡锡是一个亿万富翁,有难以计数的金钱,他可以挥金如土,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一支雪茄,对于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

如果照他的身份,应该不理睬这根掉到地上的雪茄,或是从烟盒里再取一支,但麦卡锡却给了我们第三种令人意料不到的答案。

这件事有点像发生在洛克菲勒身上的一件事:有一天洛克菲勒外出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2分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滚向阴沟。他便蹲下身来准备去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便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

洛克菲勒把硬币放进口袋,然后从口袋中取出100元作为酬谢交给保安。

为了2分钱,却花了100元的代价,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不划算的,可这件事却偏偏发生在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身上。

有记者曾问起这件事。他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那枚硬币,它就会滚到阴沟里,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费。”

他的解释与麦卡锡所说如出一辙。照常人的眼光来看,这都是有悖“常理”的。但对于两个巨富而又俭朴的人来说,与金钱现象无关,这是一种人生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

阅后警言:

一个人对待财富的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生观,一个人所持的人生观体现在金钱上,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财迷,也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利用金钱为多数人谋取幸福的受人崇敬的人,后者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

维护尊严是做人的情理

哈佛故事:

还在战争期间,一天,庄园主拉贾迪陪同几位贵妇人乘坐游艇,在密西西比河上游玩。他吹着长笛,每次来河上游玩他都以这样的方式来尽兴,也令贵妇人们快活。

就在他们玩的尽兴的时候,有一艘被南军军官们占用了的船向他们驶过来。看到那只船正在逐渐向游艇靠近的时候,拉贾迪就不吹长笛了。

见他这样,军官当中便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吹了。

“不吹了就像我吹一样,是我随意的事,需要争得别人同意吗?”拉贾迪答道。

那位军官则气冲冲地威胁他说,要是他不马上吹响他的长笛,那么他就不客气了,将他扔进河里去。

拉贾迪担心如果那位军官真的这样做的话,会吓着那些贵妇人,于是他强忍怒气再次吹响他的笛子。只要对方要听,他便不能停下来。

他直至吹到他们离去,当他们离去的时候,拉贾迪就一直尾随着让他很丢面子的军官,到了傍晚时分,当他看到那个曾经对他无礼的军官,正独自一人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时,便朝着那个军官走了过去,冷冰冰地对他说道:“今天,我之所以听从你那野蛮的要求,只是为了避免引起我的同伴与你的同伴的不快,现在为了令你真正明白,一个绅士也是会和一个披着军服的人一样有勇气的,明天一早,我希望你准时在此,我们决斗一场吧,不过不要让其他人在场,搏斗只是在我们之间进行。”

除此之外,拉贾迪还进一步说,他们之间的分歧,只能够依靠手中的剑来解决。对于这些条件,那个军官则完全表示了同意。

第二天早晨,在约好的时间,这两个决斗者来到了指定的地点。军官正在准备走向决斗的位置,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拉贾迪举起枪瞄准了他。

“你要做什么!”军官问道,“你要违反决斗的规则吗?”

“不是的!”拉贾迪说,“但是,我有我的决斗规则,你必须要在这儿跳一刻钟的舞。否则的话,你就会成为一个死人。”

对方看到拉贾迪如此的暴怒,如此的坚决,没有办法,只好屈服了。

当军官跳完舞的时候,拉贾迪说道:“昨天,你违反了我的意愿,逼着我吹长笛;所以,在今天,我要违反你的意愿,强迫你来跳舞。现在,我们两个人的事情都以娱乐的方式结束了。”

阅后警言:

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失去了尊严,或者没有尊严,那么,即使他有数不尽的财宝,量不到边的土地,他在人生中也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人的尊严就是对人的名份的承认,如果没有尊严就等于没有人的名份,当然人生也就无意义。

你送宽容给别人,别人把尊敬送给你

哈佛故事:

早年的林肯出言尖刻,有一次甚至闹到了与人决斗的地步。后来,他接受了教训,时常地告诫自己在非原则问题上,尽量避免与别人争执,按他的话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伤了,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得不偿失。”

林肯的身材瘦高,腿也显得比别人长。一次,有位自命不凡的同事不无讥讽地问林肯:“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有多长?”

对于同事说此话的寓意,林肯心知肚明,但他还是平静地答道:“我认为它至少要能把胯与脚连接得上。”

林肯得体的让步,不仅避免了无益的争端,还显示了自己的大度,使对方觉得十分地尴尬。直至他当上总统以后,他当初的这番话被人们引为美谈。

诗人惠特曼也曾碰到过不怀好意的挑衅。有一天,他在公园里沉思。不料,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狭窄过道,遇到了那个曾把他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他们面对面地站着。

那个批评家十分傲慢,把头一昂,毫不让步地说:“对一个傻子,我决不让路!”

惠特曼微笑着说:“最大的傻瓜就是让双方都耽误行走。”然后,自己站到一边。

阅后警言: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记在旁观者的眼里和心里。旁观者也最能正确地判断出都处于不理智的状态中的人的行为,有时,你认为在与对方的争执中占了便宜,但你却失去了尊敬,而有时你主动吃了亏,放低了身价,但你在公众面前却能获得尊重。

如果还有光和热就用来温暖人间

哈佛故事:

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是一位盲哑聋人。1936年的10月,海伦·凯勒的老师苏利文因病去世了,这一噩耗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素来坚强刚毅的海伦·凯勒几乎快要崩溃了。

苏利文的去世之所以能对海伦带来如此强烈的影响是因为海伦·凯勒生下来不久,因一场大病变得又盲又哑,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