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25886700000022

第22章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1)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的生活和职业方向都不可能是健康的,因为人的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内容,个人对人生所持的理想不同,职业理想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人要做大事情,就要有为多数人谋利益的大胸怀,而不能是只为一己之私浪费一生所能。

不可替代才不会被淘汰

哈佛故事:

20世纪初始,身高只有1.5米多一点,驼着背,长着一个大脑袋,不时地咳嗽,年龄又偏大的斯泰因梅茨移居到美国,当他以电器工程师求职的时候,处处碰壁,没人愿意雇佣他。最后他抱着惟一的一线希望,向工厂主依克梅尔出示了一封朋友的推荐信。依克梅尔不看僧面看佛面,接纳了他。虽说那时厂子并不很景气,但多个人倒也没什么,这时的斯泰因梅茨,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依克梅尔所在的工厂生产大型电动机,但销路不畅,其原因在于机组一发动就过热,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现象,没办法解决。斯泰因梅茨对此进行了研究之后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与爱迪生不同,他不去设计制造模型,而只是用纸和笔,他整天翻阅各种资料,然后通过运算得出数据。一年以后他终于研究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各种所需的数据。工厂根据他的数据和方法,果然制造出了不过热的电动机,一时间使依克梅尔工厂的电机销路大增。斯泰因梅茨也一举成名。

美国总电器工程公司得知了他的天才,便派人来“挖”他,并指示可以不惜任何代价。斯泰因梅茨却不为所动。他说:“你们即使给我10倍于此的报酬我也不能离开,我有义务在依克梅尔先生还需要的时候,留在这里。”总电老板闻言,便立即拍板:索性出高价买下依克梅尔工厂,这样斯泰因梅茨就归于自己的公司了。

一次,福特公司最大的一台大电机发生了故障,公司所有的工程师会诊了两个多月都没能找到毛病。公司便找来斯泰因梅茨,他在电机旁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他仔细听着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各种计算,并不断对电机进行测量,最后他用粉笔在这台电机上画了一条线作为记号。然后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你让技工们在我画线地方将电机剖开,并将该处的线圈减掉20圈,工程师们将信将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果然好了。当福特向他询问报酬时,他要价10000美元,这让福特公司的工程师大哗,说画一条线就要这么多钱,这价也要得太高了。斯泰因梅茨却不动声色地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把线画在电机的哪个部位,要9999美元。”

阅后警言:

现代企业中,竞争激烈,在一个单位工作,稍加懈怠就有可能让自己被淘汰。因此,我们无论在何单位,做何工作,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只有让自己不可替代,才不可能被淘汰。

只管打好手里的牌

哈佛故事: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有一阵儿,他每次抓的都是很坏的牌,因此也每次都输,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看见他这个样子,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

母亲的话让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也经历了非同一般人的人生阅历,但他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存有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己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阅后警言:

人生如打牌,尽管你会得什么样的牌你决定不了,但如何发牌却是你说了算,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你都要坦然面对,这里的原因一是你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二是结果不由你决定。

满足感取决于对方而不是自己

哈佛故事:

教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王后们为他生了许多孩子,但只有一个是儿子,国王对这位王子自然是视若珍宝,任其为所欲为,没有什么不能让他满足的,然而王子却整天紧锁双眉,满心愁闷,这让国王也很愁闷。有一天一个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我可以使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对魔术师说:“假如你真的能让王子快乐起来,你提的任何要求我都可以满足。”于是,魔术师将王子带进一间密室中,用魔笔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然后把那张纸交给王子,告诉他燃起蜡烛,注视纸上呈现出什么颜色。一会儿,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张白纸化作美丽的绿色,然后变成这样几个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于是王子照着做了,不久他果然变得快乐和仁爱。

做好事会带来快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哈佛的一位医学教授曾说过这样的话:“献爱心对自己也是有益的。道理在于,爱心是献给他人、献给社会的,献爱心的过程,实现的是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责任。这样自豪的情绪,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一种良性刺激,产生一种欢快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大脑有一部分细胞膜上存在着吗啡样受体,一个人在做好事时,受到爱心滋润,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样的天然镇静剂——内啡肽,通过细胞膜上的吗啡受体,使人产生愉悦感。同时,乐善好施之人,还能激发众人的感激,敬佩之意,从而使其内心获得温暖与满足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与气氛中,人自然轻松愉快。

阅后警言:

一个人面对自己,无论是好的外表还是别人艳羡的家境,一般来说,自己是提不上来满足感的,而只有面对他人的时候,在对比之下,在相互作用之下,满足感才会表现出来,比如你有很多钱把玩在手里,有的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满足,但你把这些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面对他们的感谢之情,你的满足感才是实实在在的。

走出思维的范式

哈佛故事:

哈佛的一位生物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他把许多只毛毛虫放在一个大花盆的沿上,盆底放着食物。可排在盆沿上的第一只毛毛虫并没有向下爬去吃下面的食物,而是沿着盆沿一直向前爬,而后面的那一大长串的毛毛虫就一直跟在第一只绕着花盆沿不停地兜圈子,一圈又一圈,直到累死。还有一个试验就是把要用装船运走即将被屠宰的羊,很难把它们赶上船去。这时如果把一只老羊放出来,让它先上船,别的羊就会一股脑儿地相继跟着上船,于是船舱一关,万事大吉。

阅后警言:

在盲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习惯的时候,人生的悲剧也就会从此开始了,如果我们真的能从“盆沿”上爬下来,从“羊群”中跑出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打破自己的思维范式,不只是盲从,更主要的是选择,选择通达、平安、发展之路。

是船就应下水

哈佛故事:

希尔顿早已是名见经传的传奇人物。他与其他一些商场上的大亨一样,几乎也都是从跌跌撞撞中成功的。13岁起,他开始做服务员,后来做小贩、投资商、军人,后来,又经营他父亲留下的小买卖,但全都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一次,他对妈妈说“我不知道我究竟能干什么,我很苦恼,妈妈,你能给我指出一条明路吗?”

母亲一脸严肃、语气坚定地对儿子说:“你必须在社会上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角色,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是条船,就必须先下到水里去。”

于是,希尔顿怀着成功的信心,充满无限期待地来到了德克萨斯州。开始在水中遨游,经过了无数的拍打后,终于找到了自己这艘船的船行水道。

一天,他溜达到一个街边,这里有一座红砖砌成的小旅馆,名字叫“麻比利来旅馆”,旅馆的窗户上写着“转让”两个大字,于是,他想碰碰运气。

转让旅店的老板向希尔顿介绍说:“起初,我以为经营旅馆生意很赚钱,但后来我发现赚钱的是石油生意,而不是旅馆。”

“可是我觉得你现在的生意很好呀!”

“但这要看与什么生意相比啊!比如,和石油生意比,我就像是乞丐了。”

“那你现在下定决心要把旅馆转让出去、改行去投资石油了吗?”

“当然,但是现在,有谁愿意做这种蝇头小利生意呢?如果你愿意买下它,我可以打8折转让给你。”

“是这样……”希尔顿当时无法压抑内心的兴奋,但尽量不让它显露在脸上。

“如果你愿意出5万美元现金,我就把整个旅馆转让给你,当然,还包括里面的一切,你马上就可以经营。”

最后,希尔顿和旅店老板以4万美元成交,但要求必须在一周内付清现金。可此时的希尔顿手里只有5000美元的存款。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关系,能借的人都借了,到离交款只剩下一天的时候,他还差5000美元没有凑够。

无奈中,希尔顿突然想到:向银行贷款。他对银行经理说:“我有一座旅馆,就在45道街区,价值估计至少是5万美元。我现在急需5000美元修缮,到时利润会大增。将来我一定连本带利奉还!”

经理稍微沉默了一会儿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希尔顿就如愿以偿地接手了麻比利来旅馆,从此,希尔顿走上了投资旅馆的职业生涯。他立即打电报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母亲:“我找到了自己的角色,而且这里的水非常深,正适合我船行。”

阅后警言:

如果把自己当条船,就要让自己徜徉在水中,给自己遨游的天地。如果心中有梦,就要用行动去追求,不要让它成为空想。

公正地看待社会看待人

哈佛故事:

当西部人口频繁流动的时候,一天,一位老人正坐在小镇上的一棵柳树下面喝茶的时候,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他停下车打开车门,向老人询问:“这位老先生,请问这叫什么镇?”老人告诉他,这叫克里镇,那人又问这里的民风怎么样啊?这位老人抬头看了一下陌生人,回答说:“你现在所居住的那个小镇上民风如何啊?”陌生人说:“我现在居住的那个小镇上住的都是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所以我打算要搬到这里居住。”

老人回答:“先生,恐怕您要失望了,因为我们镇的人,也跟他们差不多。”

不久之后,又有另一位陌生人向老人探听同样的事,老人也问他同样的问题:“你居住的那个小镇上的民风如何啊?”这位陌生人回答:“你问起这事,我可以自豪地回答你,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民风纯朴。我的太太和小孩住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很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比我以前居住的地方更有发展机会的小镇。我很不愿意离开那个小镇,但是我们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里完全相同的人,如果你愿意搬到这里来,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阅后警言:

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快乐和哀伤,幸与不幸,更多的是来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而受个人阅历和所持的观点的影响,这些感受和理解往往会存在着许多偏见,而不是生活本身。当你对某些现象和环境看不惯的时候,最好是调整一下待社会以及待人的态度,而不应是抱怨。

不要刻意地掩饰什么

哈佛故事:

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埃曼年轻的时候,因一次意外伤残了食指,从此,她见人总是下意识地把手缩在口袋里。她的爸爸对她的这个习惯提出批评:“不要让手缩进口袋里,这样你永远爬不上成功的梯子。”

高中时埃曼想学打字,被认为会拖全班的进度而被拒绝了。爸爸告诉她:“时光易逝,你不能就那样被阻挡,还有好多障碍等着呢。”于是,她借了朋友的打字机开始自学。

但让埃曼最倾心的是:她要做记者。到电视台工作那是她的理想。可埃曼明白,机会于自己微乎其微。因为电视上那些女士看上去都太“完美”了!她只得把目标对准广播电台。

她选了些有关广播电视的课程。然后将录音带寄给各地的电台。她的第一个工作是通过电话在堪萨斯市立电台找到的。但当节目主持见到她时却紧盯着她的手,看来是怀疑她能否操纵得了演播台上的按钮,而那不过是最简单的手工活。埃曼已觉察到他的犹豫。于是她就做了一个努力练习的动作,让他看。以后四年,埃曼便一直从事心爱的电台工作,从堪萨斯到纽约,最后到圣地亚哥。

但埃曼对电视的梦想始终没有放弃。她决定孤注一掷。尽管是一次次失败。有的电视编导则摇着头,说:“遗憾!你的手分散观众注意力。”

可埃曼从未放弃过,她不停地求职于圣地亚哥一个又一个电视台。花了一年半时间转了个大圈,最后“KG”电视台的新闻主持让她成了消费者专栏的记者。她知道他们没有先例让有缺陷的人上镜,用自己只是尝试。

几周后,埃曼开始感到不安。在KG电视节目中首次亮相,她戴着仿指手套。它看起来几可乱真,但埃曼却觉得非常虚假。“我岂不成了木偶。”屏幕上她的身体语言又僵硬又呆板。

爸爸又提醒她:“不要抱怨。你必须懂得在电视上报道新闻的机会是介于零和无限之间的。”她没有抱怨,但她的新闻主持人察觉到了她的不安。

“是这手套,”埃曼告诉他,“让我觉得好像戴着面具。”

他说:“摘下它吧。到镜头前去,让我们看看又会怎样。”

她感到宽慰,更感到惊慌。她想:“我的电视生涯就在此一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