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25886700000012

第12章 以平和的心态处世(4)

油漆匠工作时很快乐也很认真,一边干活还一边吹着口哨。但别人三天能干完的活他却干了一个星期,但不管咋说,他终于把所有的家具和墙壁都刷得焕然一新。

在这期间,油漆匠知道了罗杰斯的情况。他对罗杰斯说:“对不起,我干得太慢了。”

罗杰斯说:“你天天那么开心,我也为此感到高兴。我反而觉得你干的太快了。”

算工钱的时候,油漆匠少要了20美元。比尔说:“这不行。”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等待失明的人还那么平静,是你又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我是要回报的。”

但罗杰斯坚持要多给油漆匠20美元,他说:“你也同样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原来油漆匠只有一只手。

阅后警言:

身体残疾对一个人来说,给生活带来的总总不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即使身体残疾了,也是还要继续生活的。身体残疾但凭借个人的奋斗与努力为社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让自己成为受人尊敬的伟人、名人的人并不少见。社会上,生活中被人瞧不起,成为多余人的人只是那些没有残疾但却不劳动,坐享其成的人,并不是残疾人,即使自己是一个残疾人,或者身遭不幸,请不要为此而颓废而消沉,坦然面对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善于享受眼下的生活

哈佛故事:

南希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学,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行为都显得严谨认真和富于计划性。在安排所有事情的时候,都留有余地,以备将来。

可是,自从参加了一个同事的丧礼之后,南希明显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

就在那天晚上,她告诫自己,不要学“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个女人,在大船下沉面临死神时,才哭泣着说:“早知道这样,我就把那甜饼、巧克力、奶酪痛快地吃个够。”

她先从那个放满了穿戴的几只箱子动手,把那些经过检查已经过时的旧东西统统扔进垃圾箱。

把放在门厅那两支积满了灰尘的玫瑰形大蜡烛擦拭一新,在丈夫的生日里,关掉了电灯,将它们点燃,过了一个浪漫的夜晚。

在一个空闲里,南希还请她新结识的两个朋友爱玛和伊里到家里吃了一顿饭。她们曾在多次宴会上见过面,每次都说“我们该聚一聚”,可是两年过去了,却一直在拖延着。

还有一个周末,她买了两张电影票,要求丈夫陪她一起去看电影,她回想说,自从与丈夫结婚以来,就从未去过电影院。

此外,南希开始拿出一块贝壳形粉红色的肥皂洗手,丈夫对她说:“我以为你会把它们永远地留起来,因为你怕一弄湿它就不像贝壳了。”

南希低头看了看一手的肥皂泡,说:“是啊,我以前只是想贝壳只是容纳生命的,现在我才知道,它是给我们制造快乐的。”

在休年假时,南希去银行提出一笔存款,与丈夫去非洲做了一次长途旅行;这也是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如今也如愿以偿了,此外,她还决定去艺术学校报名学芭蕾舞,因为这是她多年的夙愿;她把摆在家里的所有的假花通通扔掉了,然后种一片青翠的蔓藤和花草。

南希说,她已经开始重新认识生活,在不停地为生活而忙碌的同时,决不忘记了要好好地享受生活。

阅后警言:

要知道,每一个活着的人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奔波着,忙碌着,但这并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人为生活而忙碌的目的,正是为了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只知忙碌不知享受就是不懂生活,懂得享受生活就要懂得要抓住当下,就是现在,好生活就像火车,过时不候,到你要享受生活的时候,恐怕会因种种原因你就只能等下辈子了。

活在轻松、愉快的时光里

哈佛故事:

在哈佛校园里,拉蒂问约翰教授:“天赋和环境哪一个更影响到人的成才?”约翰给她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拉斯洛·波尔加有三个女儿,她们分别叫苏珊、索非亚和朱蒂。他的这三个女儿是国际象棋史上的世界冠军!由波尔加三姐妹组成的匈亚利国家队,在1988年的第十三届国际象棋女子团体赛中,夺得了世界冠军,结束了苏联队垄断30年的国际象棋霸主地位!

是什么样的教育,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和神话?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拉斯洛·波尔加认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他讲到:他的二女儿索非亚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玩象棋棋局。一次,大家都睡了,拉斯洛先生却发现索非亚还呆在浴室里。这孩子在干什么呢?拉斯洛先生走了过去,发现索非亚在膝盖上摆弄着小棋子儿。拉斯洛先生幽默地对女儿说:“你怎么还不让小棋子儿‘休息’一下呢?”女儿撒娇地说:“亲爱的爸爸,要是它们‘休息’了,我就变得孤独了!”

有一次,拉斯洛先生在家里接待一位记者谈的正浓,女儿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也不顾有客人在场就一下子扑到拉斯洛先生的膝前,坐在了他的腿上,非要他看她的棋局。对女儿这种似乎失礼的行为,拉斯洛先生似科乎并没有责备的意思,而是顺着索非亚的话题,向客人夸奖了她的进步,而且真的让女儿展示了她的“作品”,然后,才接着和记者谈话。

阅后警言:

从波尔加三姐妹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中,谁能不相信家庭良好氛围的力量呢?谁能不相信来自亲情的爱的力量呢?它告诉我们,只有在爱的氛围里,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即使我们没有所谓的天赋,没有很高深的教育,我们依然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出色。

回馈是一种正能量

哈佛故事:

阿姆斯壮国际公司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司,它在蒸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上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在它发展历史上,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故事,知道阿姆斯壮公司的人都知道这件事,那就是“125000美元的感谢”。

有一年,据专家预测: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大萧条。阿姆斯壮国际公司的决策层第一次冻结了员工工资,希望留点后手借此度过艰难的一年。

对于公司的这一史无前例的决定,公司的员工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一事实。他们没有抱怨,而是主动和公司站到了一起,大家同舟共济。并认为这是热爱和支持公司的最好行动。

经营了几个月之后,人们发现这次经济低潮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严重,阿姆斯壮国际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在做了进一步的预测之后,公司领导人决定把欠发的工资发给大家,并且给每个人长400美元的工资。

与以往不同,公司决策层并没有用支票来支付增长的工资,而采取了发放现金的形式。那一天,员工被召集到公司会议厅。公司董事长站在一张堆满钞票的大桌子后面,充满感激地对大家说:“由于阿姆斯壮的经营比预期的要好,公司决定要和大家一同分享这份好运。”

在摆着125000张10元面值的钞票桌子前,公司董事长亲自为每位员工发薪,并逐一对他们说着:“感谢你对公司的理解和支持!”

在阿姆斯壮国际公司的决策者看来,公司的员工是自己最好的工作伙伴。他们在关键时刻支持了公司,选择了与公司共渡难关,是对公司最大的理解和帮助。因此,公司摆脱了危机,员工是最需要感谢的,对员工进行回馈也是理所当然的,决策者及时发放工资,并提高薪水,表达对员工的谢意,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实际行动。

阅后警言:

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对身边重要的人,表达感谢,其实是对他人支持的一种回馈,也是我们给予对方的一种支持。我们发出的信号是:即使你遭遇困难,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坚定地支持你、帮助你,肝胆相照。因此,说“谢谢”,实际上是在双方心理上达成了一种共识,是对未来的一种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