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真实监狱故事之相爱莫及
25881000000022

第22章 巧妙布局,阴差阳错

吴莫急感激的问刘东旭是什么办法,刘东旭却神秘的笑而不语。

赌博在监狱明令禁止,但劳改犯恶习太深,坐牢又太无聊,不弄点彩头都不知道怎么活了,所以赌博一直屡禁不止。

干部不傻,自然心知肚明,但只要你赌得不过分、不当他面玩儿,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尤其是现在这个形式,更是懒得理你,一边玩儿去,谁来抚慰干部们的忧伤。

一天晚上,一个年轻干部在巡查时突然“发现”二线线长和一群人在小组内“炸金花”(牌类赌博的一种)。要是遇到老民警,骂一通或扣点分就过去了,但年轻干部血气方刚,想邀功啊,连夜做二线线长笔录,企图挖出一点狱情和线索。

不料,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二线线长也真是立场不坚定,被“威逼利诱”一番,立刻爆料。他告诉干部:自己玩儿的还算小的,好多人比自己赌得大多了,而且参与面太广,特岗犯基本上都有份儿。

干部震惊了,领导惊讶了,这是要乱的前奏啊!

赌博害人害己,引发多少悲剧,就算在监狱里不赌钱,赌点别的,危害同样巨大。尤其是特岗犯们,肩负干部们的厚望,是犯人眼中的改造标兵,竟然带头赌博,干部实在忍无可忍。

正好最近管理太松懈,监区领导们决定是时候实施严打了!

外面的尘埃仍在飘散,而监区内部正面临一场大风暴!

先是开批判大会,让二线线长做声泪俱下的深刻检讨,干部也添油加醋,痛诉赌博的害处,重述监狱的相关规定。

然后话题一转,让所有犯人互相揭发、自我检举,并声称已掌握充分证据、了解多人罪证,希望大家坦白从宽、既往不咎。如果自己不交代,被别人举报出来,那么立刻查处、严惩不贷。

这回轮到犯人纠结了。主动交代吧,不甘心,万一干部不知道呢,岂不自投罗网?不交代吧,害怕被举报,死的更惨。

赌人品的时候到了,有的犯人觉得自己和大家处的不错,不会被轻易举报,就硬扛。

但精明的犯人看清了形式,积极交代自己的赌博行为,反而赢得了干部的原谅。

开玩笑,谁没赌过一根烟、一块饼干,干部也知道法不责众。既然承认错误,就给你台阶下,对于死活不认的,监区自然有办法找到其罪证。毕竟巴掌大的地方,监控密布、耳目众多,想确定一件事还是不难的。

经过仔细排查,监区确定了一些有问题不交待的反面典型予以严惩。其中就有四线线长,被举报的最多却不认罪,结果被罢免了职务,打成了基层犯人,还扣了4分,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监狱对特岗犯的管理很严,稍微犯点错误,就有可能取消其岗位。四线线长太怕失去自己的岗位,反而失去的更快。人往往就是这样,越怕失去就越会失去。

吴莫急也赌过,不是他想赌,而是入乡随俗,不然怎么打开局面。

四线空出一个线长的位置,干部让技术不错,群众基础也不错的四线线员——戴钱,担任该线的线长。

大家纷纷祝贺,莫急嘴上恭维,心里却在流泪,刘东旭布了半天的局,却为戴钱做了嫁衣。

刘东旭找到莫急,抱歉的说:“哥也没办法了。”

吴莫急洒然一笑,“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我早就看开了,倒让老哥受累了。”

正如晓松所说:“人生不是故事,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莫急一次又一次的遭受打击。

处理了几个人,调整了一些岗位,监区的纪律有了大反转,众犯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过了一段时间,监区渐渐平静,改造还是要继续的。众人都围着戴钱转,谁还记得曾经的四线线长呢。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吴莫急再次深刻体会到这种感触。

监区外的建设仍在继续,根本停不下来。为了配合更好的建设,监狱专门成立了一个基建监区,专门配合监狱的基建工作。

基建监区在全监招募服刑人员,十八监区也有些人蠢蠢欲动,觉得在新监区减刑的机会大些,或者好混一些,不用太辛苦。于是好多人想去,甚至有人绞尽脑汁、动用关系。

去新监区就一定好混吗?吴莫急不以为然。如果去了,要重新熟悉、处关系,太累了。

谁知道未来怎样,莫急想以不变应万变。

一些犯人分走,去了基建监区,大家又热议一阵,渐渐平息。

后来,众犯可以在监狱的个个角落看见一群犯人,不顾风吹日晒的忙碌。望着那些人黝黑沧桑的面庞,再看看自己苍白疲惫的脸,莫急不知道该羡慕还是庆幸。

渐渐的,犯人们听不到干部对苏监的叫骂了,莫急想:也许是他们骂累了,也许是他们习惯了。干部们开始谈论起酒来,什么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梦之蓝……,什么“我能喝三两,你喝多少啊?啥,半斤!吹牛吧!”酒量好的干部趾高气昂,仿佛马上就能高升。

李伟杰说:“听讲苏监酒量超好,带动了全监干部的拼酒风潮。酒量不好的干部都在家练酒呢,哈哈……”,围观的犯人跟着大笑,大家都对这种传闻非常感兴趣,唯恐天下不乱。

以前逢年过节,干部们都抢着来上班,因为有补贴;现在一到节假日,民警都有事,推脱着不肯来。莫急发现陈教常看着排班表发愁,又无奈的拿起电话沟通调剂。

并非所有人都甘心,老干部们继续调侃着苏监,却无济于事。有一个改造态度差,破罐破摔的杀人犯就叫嚣:只要苏监敢来十八监区的车间,老子泼他一脸机油。你们看好,老子说到做到。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杀人犯每天到车间都会把一罐子机油放在脚下,时刻准备着。然而,苏监很少进车间大楼,即使来也不到十八监区。有一次,苏监到十八监区车间的门口转悠,杀人犯刚想激动,但立马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