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仅仅以伤亡300人的代价,攻下北仓!其他七国的军队呢?他们的行动要比日军迟缓很多,基本就没帮上什么忙,只是来看了一场热闹而已。
而日军并没有停下来,他们是战争机器,是不要休整的,趁着夜色,又马不停蹄地攻向30多里以外的第二道防线——杨村防线。杨村防线是刚刚从山海关赶来不久的宋庆负责驻守,它自然没有北仓这样浩大的工事了,主要依靠津芦铁路路基作为天然掩体,阻截八国联军。
其他的七国军队见日军已经冲向杨村了,只好又上气不接下气地跟在后面。
在北仓之战中,日军的提前行动已经让其他七国军队大为不满。日军首攻北仓,头功自然也是属于他们,战利品也要分得多一点。不过其他七军最不满的倒不是这一点,而是他们也发现了清军极为坚固的防线也能如此轻易被击溃,这给了这些欧美人很大的刺激,他们也决定——抢功!八国军队都冒着大雨,争先恐后地向杨村进军。
他们又分成了两路,大家都知道日军太爱单独行动又神出鬼没,就连平时关系很好的英军美军也不愿意和日军在一路。就这样,日军成了单独的一路,而其他七国军队乱哄哄地挤在另一路。
这30多里长的路程,正印证了那句话:乐极生悲。
俄军中的哥萨克骑兵冲得最快,很快将其他各军落下了一截,而落在队伍最后面的不出所料是英军——也就是雇用而来的印度兵和孟加拉兵,拿钱来打仗的嘛,自然是将危险留给别人,安全留给自己。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最紧张的,时刻都在担心清军和义和团会不会从黑暗中冲出来,结果自己的性命。
黑暗中,队伍最后的孟加拉骑兵不知道是精神紧张还是眼神不好,他们竟然把队伍前方正低头往前冲的哥萨克骑兵当成了清军,赶紧几发炮弹打过去,却没有击中目标(兄弟你能不能瞄准啊)。被溅得一脸是泥的哥萨克骑兵恼怒地冲回来,告诉他们:自己人,不要乱打炮!
孟加拉兵哇啦哇啦地说了半天,哥萨克兵还以为嘲笑他们满脸是泥,狂怒不已,抽出战刀要把孟加拉兵砍成肉酱。
一旁的美军只好出来当了个和事佬,强调“团结要紧”,“we are a team,we are a team”。以冲动着称的哥萨克兵总算是止住怒火了,队伍继续向前。
接近杨村时,美军开始在侧翼行动,而早已杯弓蛇影的孟加拉兵竟然又以为侧翼出现了清军,于是又是几发炮弹打过去(大哥您真是无药可救啊),这次美军再没有心情说“team”了,因为这一次,孟加拉兵竟然——打中了!
美军当场被炸死8个!而他们还来不及发火,另一侧的炮弹又打过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发炮的是在另一侧翼行动的法军,法军本来已经跑出去很远了,听到炮声,还以为遭到了清军的包抄,于是赶紧调转炮口向这边的美军发炮!唉,又死了几个。
倒霉透顶的美国人只好打出信号弹,证明自己的身份。刚刚强调了team,也不好发作,只好自认倒霉。
8月6日,进攻杨村的战斗打响了。在七国军队的这一路,他们也是分头行动的,俄军攻左路,英军居中,美军攻右路。右路的美军刚刚被炮击,一股气没地方撒,他们迅速突破铁路路基防线,冲进铁路后面的村庄里——这个时候,倒霉的事情又降临了。
就在美军冲进村子后不久,英军和俄军也先后爬上了铁路。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美军已经冲进去了,都还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呢。他们赶紧在路基上架起大炮朝里面轰,准备先把村庄夷为平地再冲进去。于是,已经冲进村子的美军只好又被“自己人”给炸了,他们一个个被炸得抱头鼠窜,而这次由于炮火太猛烈,战场上全是硝烟,连打信号弹都无济于事。
美军在战前是强调“team”的,但一再被打也不得不怒了,于是美军也架起大炮,朝对面的英军和俄军猛轰!英军和俄军一看对面“果然有埋伏”,于是炸得更加猛烈了。
大家就这样你一炮我一炮互相掐起来,美军不是对面英俄军的对手,对方毕竟占据铁路路基高地,炮也要多得多,但现在的问题不是美军想停止就能够停止了,英军和俄军忘乎所以地开炮,美军看来就要在友军的炮口下全军覆没了。没办法,他们只好锲而不舍地派出通信兵冲过去报信,有几个人刚刚冲出去就被炮火炸了回来,有一个人为躲炮跑得中暑倒在路边后昏迷了几天才醒过来,好在终于有人报信成功了,英军俄军这才发现是炸错了。赶紧停吧!
这一轮炮战,倒霉的美军又有20多人死在炮火之下,这不仅是他们参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伤亡,也是美军在整个1900年之战中最大的一次伤亡,有苦说不出啊。
而霉运还没有完,正当美军和英军俄军互相拉着手慰问时,后面的炮火又响了!原来这是一直躲在后方磨磨蹭蹭的孟加拉兵,他们看战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本军铁定胜利,于是这才勇敢地发起冲锋,他们一边打炮一边冲到大家旁边,大声喝:“清军哪里去了?”“早跑啦!”美国人没有好气地回答,孟加拉人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大喝一声,又向前冲了好几百米,这才停下来。
估计大家把他们撕了的心都有。
这就是杨村之战中八国联军的“误伤事件”。虽然杨村防线比北仓更加不堪一击,这里没有北仓那样坚固的工事,而从北仓溃退下来的清军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士气,宋庆大人又见到了他在6年前见过的那一幕:清军不战而逃。但是八国联军的内讧和内乱也是极不光彩的,这个事件在八国联军众多行军日志和回忆录中都只有躲躲闪闪和语焉不详的记录,这和他们标榜的“来自欧洲的文明军队”相去甚远,事实上却是一支杂牌军,不过通过此事件他们总算达成了一个共识:必须设立一个统一指挥的总司令,他们都在等待瓦德西的到来。
随着杨村之战的结束,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的战斗结束了,虽然在1900年我们熟知的一句话是“八国联军进北京”,但是,为了抵抗八国联军的进京,发生在天津及其周边的战斗,才是1900年之战的主要战斗,这里才是主战场。
战斗从6月17日罗荣光在炮台发起抵抗开始,持续时间近两个月——特别是在天津陷落之前,清军和协助的义和团民连续作战一个月。八国联军总共伤亡约2000人,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一场创纪录的持续时间最长、作战最激烈、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甲午战争中任何一场战役都无法与之相比。可以说,自从1840年以来,这也是十分罕见的。它显示着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个国度的人民每到危亡的关键时刻,总会有很多原本不声不响的人站出来!
而当八国联军进驻杨村之时,有一个人朝自己举起了枪。
裕禄的结局
在杨村,裕禄没有跟随宋庆和马玉崑往北京方向逃跑,也没有跟随手下的士兵溃散,他住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身边只有一个跟随多年的仆人,他哪儿也不想去,哪儿也不能去了。
自古疆臣有守土之责,他是直隶总督,而前面就是通州,就是北京地界,他还能逃往哪里?
慈禧早就发过上谕,如果洋兵进入北京,定唯裕禄、聂士成、罗荣光等是问!聂士成和罗荣光都已经死了,甚至都曾被他当过替罪羊,那么在他没有替罪羊之时,朝廷只怕只好拿他当替罪羊了。
是时候来为自己做出一个了断了。
别了吧,大清,别了吧,朝廷,疆臣不再守疆,因为山河已碎,满目疮痍!
裕禄选择了自杀。当时清军的状况十分混乱,关于裕禄自杀的情景并没有更多的记载,《清史稿》中寥寥七个字——“在杨村兵败自尽”。而我们能够找到的野史《奴才小传》的记载:裕禄拔出手枪,先对准自己的左胸开一枪,却没有打中心脏,倒在地上痛苦地满地打滚,他想再补一枪,但是已经没有力气了,这名仆人背起他想逃命,但没走多久,却发现裕禄早已经断气,于是只好找来几块木板裹住裕禄的尸体,草草埋葬在路边。
裕禄就这样成了找不到埋葬之地的人,他大概是大清开国257年以来,为数不多的找不到葬身之地的直隶总督。
2014年初,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曾前往杨村附近多次寻找,但仍然一无所获。
我原计划用大篇幅的文章来总结裕禄在天津之战中的错误和过失,总结他骨子里的怯战、在军事部署和兵力分配上的极大失误、指挥能力的低下、平时的不作为和战时的顾此失彼,并把他作为晚清庸碌官员的代表大加抨击。然而,就在前往寻找裕禄墓地的过程中,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裕禄,明白了他当年的处境。我突然更加强烈地感觉到我讲述的不再是一个“直隶总督裕禄”的符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我似乎看到了在6月17日早晨接到照会时那个惊慌胆怯、看着自己的顶戴官服茫然不知所措的老人,因为顶戴并非系于他一身,而是系于他一家!无论怎么样做,慈禧到最后都是对的,朝廷到最后都是对的,而他却是一点都错不得!
我深深地相信,那个早晨无论换成是谁,包括我们自己,做出的也一定是与裕禄同样的反应,甚至会不及裕禄。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只能在历史上留下几个字,更多的人连淡淡的一笔都无法留下。其实也只有尽可能地深入某一个具体人物的具体人生,我们才能从历史中发现更多。裕禄之错,是他的错,但更是环境之错、体制之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庸碌误国的裕禄和有心无力的谭嗣同、怀才不遇的聂士成以及悲从心来的罗荣光,他们是一类人,和丁汝昌、邓世昌他们也是一类人,在一个急剧下坠的年代里,他们不幸生在其中,然后极为不幸地用自己的小悲剧,去构建了历史的大悲剧。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8月11日,就在裕禄在杨村兵败自杀后不久,有一个人在通州也步他后尘了,他就是李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