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
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方面提出要求。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3.表情神态
教育孩子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
4.言谈措辞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要求孩子做到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罗嗦重复。
父母向孩子强调文明礼貌的常识时,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若出现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求孩子做到行为文明,如,和人见面时主动打招呼、和别人说话时专心、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
同时,在培训孩子文明礼仪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是善于把握教育时机。父母要随时随地孩子进行文明教育。当孩子作出某种文明礼貌行为时,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当孩子作出了不文明礼貌的行为时,要及时加以批评指正。在孩子就有关事宜提问的时候或在孩子与自己关系十分融洽时教育,效果会很好。
二是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正面诱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尤其如此,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应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保持一致,力争取得教育的最佳效益。
三是耐心解释。孩子对文明礼貌的理解,是在学习和使用一句句的礼貌用语中慢慢地加深的。但尽管如此,他们还停留在简单肤浅阶段。因而,父母在给孩子教礼貌用语或文明行为时,不但要告诉他们语言应当怎样、姿势应当怎样,还要向他们讲些深入浅出的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
四是注意引导练习。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不仅要耐心解释,从道理上着眼,而且还要在行动上反复的练习。因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反复的实践。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不懈地坚持要求,并经常采取表扬、批评的方法,以激起孩子积极向上,强化孩子较快地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习惯。
五是寓礼貌教育于形象故事之中。一般孩子都爱听故事,所以可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例如,童话故事“小白兔拉小提琴”、“爱插嘴的八哥鸟”等等,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能激起孩子对不礼貌行为的卑视和厌恶,也能使孩子逐渐懂得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的道理。
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
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看到别人说粗话,自己也说粗话。现在,在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的包围下,在社会个别不文明现象的感染下,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模仿能力强。有些家长在家庭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粗话连篇,言传身教,传染给孩子。
孩子讲粗话、脏话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着说粗话。孩子的是非观念不强。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幼儿学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跟孩子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我们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3.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父母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周围不良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听不见脏话,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另外,父母要关注孩子周围小伙伴的情况,为孩子选择讲文明、懂礼貌的伙伴,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
琦,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每次见到我,总是主动打招呼,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要对我讲,特别是那一声声响亮的“叔叔好”、“老师再见!”更是让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他。可有一天,他却对我讲了一句他不该讲的话。
中午放学的路上,我遇见一位家长,我们边走边聊了起来,也许我太专注了,竟没有注意到他。琦突然跑上前来,冲着我大声喊到:“我已经招呼你五遍了,你才听见,这都是第五遍了。”“你也太‘缺德’了吧。”说完还若无其事地看着我,一幅蛮有理的样子。毫无心理准备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缺德”话搞得晕头转向,哭笑不得。稍许,看着琦天真的样子,我冷静地想了想,琦还不懂“缺德”的意思。尤其我小时候的一次“学舌”经历让我清楚地知道到琦并无恶意,只是在“学话”罢了。但这个问题必须要及时纠正,否则他以后还会继续讲“缺德”话。于是我俯身问琦:“你知道‘缺德’是啥意思吗?”琦说:“是‘损’的意思。”我惊叹琦的语汇竟然这么“丰富”!“你知不知道‘缺德’是骂人话?”琦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说:“以后你可不要再说了。”琦会意地点了点头……
二是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三是习惯骂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脏”的孩子虽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对这样的孩子,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在帮助孩子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首先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
父母在家庭中要不讲粗话、脏话,更不教孩子讲脏话、粗话;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活动时,应尽量远离“语言污染区”,更不要带孩子围观吵架斗殴。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语言污染区”又不能远离时,要对孩子采取一些“干扰”措施,如引开孩子的注意力等。
当孩子讲脏话时,父母要及时制止。制止孩子讲脏话时要根据其年龄的大小讲道理。一般说来,只需让他们知道:这类话是脏话,讲脏话不文明,不是好孩子就够了。
同时,应该经常给孩子进行文明语言教育。对孩子的文明语言教育一般可分为事前教育、事中教育和事后教育三种。在经常性的教育中,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表达不满、气愤等感情,否则孩子不懂得文明礼貌用语,往往在情急之中还会讲出脏话。
而对于孩子的习惯性脏话,父母要凭借着一颗爱心,去关爱孩子,拒绝打骂,允许反复,要有耐心,不要急功近利,孩子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要及时鼓励,及时表扬,坚持下去,就有成效。
引导孩子礼貌待客
小丽妈妈的同事来家里做客,刚一进门,小丽就和妈妈一起迎接,并有礼貌地说:“阿姨好!请坐。”阿姨打开皮包,取出一个玩具熊对小丽说:“送给你,喜欢吗?”小丽双手接过来,高兴地回答:“喜欢。小熊真可爱!谢谢阿姨。”然后懂事地抱着小熊到一边去玩,不打搅大人说话。客人要走了,小丽和妈妈热情相送,说:“阿姨再见!欢迎您再来。”
每个家庭都会有客人来。父母要试着让孩子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礼貌待客。现在很多的孩子缺失这方面的礼貌,往往是客人来了,孩子就当没看到,太以自我为中心。